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益广告的发布一般由政府、媒体、企业、公共机构等单位或团体。公益广告主要是谋求社会公共利益,不以营利为目的广告。主要关注社会热点,展示"世界的不公和真实",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我们的精神文化水平和道德规范。本文通过对公益广告中的修辞格加以探析,向大家展示语言的魅力和美感。  相似文献   

2.
公益广告作为众多广告中的一种广告类型,它以社会公众的切身利益为出发点,以社会风尚服务为目的,引导正确的社会风气引起民众关注。笔者尝试从Verschuerren的顺应论视角出发,对中国公益广告话语进行分析和讨论,并以期能对中国公益广告的发展有一定的引导和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陆成海 《广西教育》2013,(26):91-91
思想品德课程是初中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品德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培养是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核心内容。公益广告是为公众利益服务的非商业性广告,旨在以倡导或警示等方式传播某种公益观念,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公益广告以"汇集力量、传播文明"作为重要的传播主题,以教育和引导人民群众遵守道德规范为传播目的,其精神内涵和文化精神可以成为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  相似文献   

4.
文章介绍了近年出现的一种别于商品广告的新型广告——"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阐述了公益广告的意义。列举了许多很有意义的重要广告条目,将所列举的广告词从语言表达方法上作了分类,并就广告的内容、写法两方面的重点、难点作了较为详细的说明,论述了有关汉语知识和写作技巧在公益广告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Kress和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为理论基础,以一则感恩父母的公益广告为具体语料进行分析,通过对该广告中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构图意义进行分析解读,旨在揭示公益广告是如何通过图像、文字、构图等手段进行意义解读,从而达到公益广告的宣传和和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6.
<正>公益广告指以为公众谋利益和提高福利待遇为目的而设计的广告,它以自己独有的社会性、生活性、展示性、灵活性、深刻性,深刻地影响着我们。2012年6月8日,中央电视台隆重开展面向全球的电视公益广告征集活动,到会嘉宾——曾在《百家讲坛》担任主讲的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钱文忠认为,公益广告具有"将文化落实为文明,将教育落实到教养"的功用。《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相似文献   

7.
冯苗 《培训与研究》2010,(10):66-69
公益广告是为公众利益服务的、以推广有利于社会的公益观念为目的的广告传播活动。它在公民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公益广告通过传播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影响公众的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同时,公益广告中思想政治教育因素经过合理开发、利用后产生的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也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8.
公益广告是为社会服务的非营利性广告,其在促进社会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和社会进步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成功的公益广告能够充分利用各种修辞资源以达到说服公众的目的,而没能调动各种修辞资源的公益广告往往是徒劳。本文中,笔者首先介绍了福州公交电视媒体播出的倡导节约粮食的公益广告,之后分析并总结了该类公益广告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了关于改良此类公益广告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9.
公益广告自1987年中央电视台推出的第一台公益广告"广而告之"起,已经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历程,自2012年1月起,央视各频道推出以"汇聚力量,传播文明"为主题的公益广告。公益广告起着传播社会主流价值观、党和国家的号召的作用。本文运用语用学及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和分析方法,对"汇聚力量,传播文明"这一主题中在中央电视台中国公益广告网上点击率最高的前12则广告文本进行语言学分析,探索其达到和读者产生共鸣及宣传感召力的语言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
公益广告是现代社会一种新型的广告形式,它体现了人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发展水平。目前我国公益广告存在一些不足,必须从公益广告的组织机构、资金筹措、思维创新、运作机制、人才培养等方面入手,把创意、策划、设计、制作、发布等各个环节协调起来,通过精心组织,构建成"精品工程"系列,认真实施,以精品塑造公益广告的崭新形象,促使公益广告事业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1.
公益广告以社会关注的问题为核心,通过媒介以广告的方式引起公众注意并改变公众的态度和行为促进社会健康持续发展。在公益广告设计中,修辞手法的广泛使用是公益广告的一个重要特征。由于受自身民族语言文化的制约与影响,英汉公益广告又各自有风格特点。本文通过英汉广告修辞手法的比较,以期在公益广告理解与翻译中,把握其自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论公益广告亲和力的生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益广告由于剔除了商家的营利目的,具有“去商性”,自然它的亲和力在各类广告中居于首位。公益广告亲和力的生成,在于广告题材的选择要紧贴国家政策,聚集在“现时突出的社会热点”、“群众关注的难点问题”上,广告语的打造尽可能贴近民众,尽可能扩大受众面,尽可能采用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和人性化的形式,处理好深入浅出的辨证关系;公益广告诉求的“隐含受众”是有(或希望有)公德讲文明的公民而不是被广告洗脑后的温顺消费者;公益广告的创意核心在于受到符号学的启发,如何化抽象为具象、化观念为画面,找准切入点。  相似文献   

13.
公益广告是一种特殊的言语交际活动,是为公益行动、公益事业提供服务以推广有利于社会的道德观念、行为观念和思想意识为目的的广告传播活动。借助关联理论,通过分析和解读中央电视台所制作的一些公益广告,探讨公众在观看公益广告过程中如何结合相应的语境假设,求得一定的语境效果,从而获知公益广告制作者的交际意图、获得最佳关联并且实现信息意图的成功传递。  相似文献   

14.
公益广告是以为公众谋利益和提高福利待遇为目的而设计的广告;是企业或社会团体向消费者阐明它对社会的功能和责任的一种体现。公益广告如何在公众当中实现其效应,达到一种宣传的效果,语言文字的应用是一个关键性的因素。如果公益广告的语言能够有着多种多样的体裁,广泛使用短语和修辞手法,幽默风趣,并且语境正确,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就能实现公益广告语言的艺术化。  相似文献   

15.
与推广意识形态的公益广告不同,商业广告具有盈利的性质。然而,为了更有效地激发受众的购买行为,广告方常常通过在广告中建构公益形象,以吸引消费者群体,借助突出强调"行动者"和"目的"因素来构建现实世界,以达到与受众同一的修辞目的,从而实现建构公益形象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传播学是对人类的一切传播行为、传播过程发生和发展规律以及传播与人类社会的关系的研究。公益广告是传播学中的一部分,主要是指经过媒介进行传播的非盈利性质的广告。公益广告主要依靠广告的表达内容和表现形式进行传播,进而来吸引人们的注意,达到为社会传播有用信息的作用。通过公益广告的传播可以给社会带来有益的道德思想和行为规范,让社会了解人类的发展文化。拟从传播学的角度来分析公益广告的发展,阐述在新媒介条件下公益广告相关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7.
王优 《文学教育(上)》2010,(12):134-135
公益广告,主要是指不以获取经济利益为直接目的的广告形式,是社会公益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公益广告肩负着社会责任,注重社会效益,倡导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理想信念,宏扬良好的社会风尚,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等之间的沟通和理解,以此来推动精神文明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广告是现代大众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公益广告作为一种新型的广告形式,对社会文化发生着巨大的影响,但公益广告目前尚处于初级阶段,在数量上和质量上还远远达不到人们的期望。本文通过探讨研究,分析了公益广告的社会职能,并对公益广告的发展提出了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19.
孙昌娟 《成才之路》2013,(16):12-13
公益广告,正以一种强烈的影响力和召唤力,去触动人类正在淡忘的东西。当今社会,需要大量优秀的广告专业人才。探索公益广告创作方法和规律,可以提高学生专业能力,使公益广告的创作更多样,更新颖,从而培养出优秀的广告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20.
公益广告是为公众利益服务的非商业性广告,具有社会教育、文化传播和舆论导向功能。文章通过小型语料库方法分析中文平面公益广告的在词汇层面、句法层面以及修辞层面的语言特色,分析结果表明:中文平面公益广告以频繁使用名词、动词、简单句、陈述句、祈使句、夸张和比拟等为特点,而商业广告中经常使用的形容词、疑问句和双关等在中文平面公益广告中并不常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