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Anonymising technologies are cyber-tools that protect people from online surveillance, hiding who they are, what information they have stored and what websites they are looking at. Whether it is anonymising online activity through ‘TOR’ and its onion routing, 256-bit encryption on communications sent or smart phone auto-deletes, the user’s identity and activity is protected from the watchful eyes of the intelligence community. This represents a clear challenge to intelligence actors as it prevents them access to information that many would argue plays a vital part in locating and preventing threats from being realised. Moreover, such technology offers more than ordinary information protections as it erects ‘warrant-proof’ spaces, technological black boxes that no matter what some authority might deem as being legitimately searchable is protected to the extent that there are very limited or non-existent means of forcing oneself in. However, it will be argued here that not only is using such anonymising technology and its extra layer of protection people’s right, but that it is ethically mandatory. That is, due to the en masse surveillance—from both governments and corporations—coupled with people’s limited awareness and ability to comprehend such data collections, anonymising technology should be built into the fabric of cyberspace to provide a minimal set of protections over people’s information, and in doing so force the intelligence community to develop more targeted forms of data collection.  相似文献   

2.
As organizations struggle with how to develop and use their inherent expertise, the importance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collaboration has grown in both academic and practitioner communities. This paper outlines a new concept of collaborative knowledge management (CKM), which bridges the two fields. Drawing from literature, we present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the concepts underlying CKM. Next, this paper explores how a new technology, peer-to-peer (P2P), fits in the CKM paradigm. A discussion on P2P tools and a comparison of these tools with client server tools for enabling the CKM process is presented. P2P has great appeal for CKM because it allows people to work in a more natural fashion. As technology and practitioners needs evolve, it is important to recognize the existence of various CKM levels in the organization. This paper outlines a framework recognizing five different levels. The final section of the paper identifies research themes concerning the use of P2P applications for CKM both within each of the levels and across levels.  相似文献   

3.
技术风险的主观不确定性主要来源于相关主体不同的利益或价值追求。前沿生物技术较高的主观不确定性在其社会扩散过程中容易被级联放大,进而埋下风险隐患。对此,文章基于Oxitec公司转基因伊蚊技术环境释放试验的案例研究,探究了前沿生物技术主观不确定性风险产生的源头与过程。研究发现:(1)技术本身的不确定性是风险争议产生的起点,主要通过科学家之间的相互博弈产生;(2)技术研发机构是技术不确定性向社会扩散的过渡点,焦点机构与其他主体之间由于价值追求的冲突而产生相关争议;(3)制度环境决定着技术不确定性扩散的方向,不完善的制度设计与制度执行容易导致对各主体利益保护的失衡。文章拓展并丰富了技术风险管理的理论研究,对实践中前沿生物技术的风险防范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数据驱动环境下的科技信息知识服务研究模式变革为出发点,提出融合科技数据资源治理大中台与知识服务小前台的敏捷化大数据建设思路和整体框架,以能源科技知识服务平台建设为示范,初步形成能源科技知识服务态势感知环境,为开展支撑决策的科技信息知识服务提供有效支撑。通过科技信息数据中台建设对能源科技大数据资源体系进行有效治理,结合敏捷化微服务应用技术快速构建丰富化平台服务功能,有效形成各类以用户情景为导向的能源科技知识服务产品体系。敏捷化大数据应用于科技信息知识服务平台建设是数据驱动环境下的一次探索,为科技信息知识服务创新和迭代赋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NBIC聚合科技,是以纳米科技、生物医学技术、信息技术和认知科学四大科学技术聚合而成的全新科技领域。四大科学技术的交叉融合,顺应了科技与人类融合发展的趋势,体现出一种先进的大一统科技发展观。作为新世纪科技的最前沿,NBIC聚合科技将在扩展人类认知能力、提高健康体能、维护国家安全等方面发挥巨大的功用。十年间,世界许多国家都高度重视发展NBIC聚合科技,形成了许多研究成果。这些经验对中国树立大一统科技发展观、政府主导多学科聚合发展、关注科技发展负效应等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对技术创新的科学及一致性理解是深化该领域研究的前提和基础。目前学术界对技术创新构念的分歧导致了相关研究之间无法相互比较及互补共进,限制了技术创新学科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已有文献大多局限于对有限的几个传统分歧的探讨,而对新出现的问题则研究不多,因而有必要进一步探讨这一学科中的"元"问题。鉴于技术创新构念的分歧主要显现于技术创新的多个视角与层面,拟从技术创新的主体、过程、程度、结果与成功标准等维度提出新的研究框架,探讨分歧所在及其产生的内在根源,尝试对技术创新的构念在各个维度上取得一致性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目前在识别中外中高档数控机床技术差距的研究中,存在技术缺口信息不够丰富、缺乏基于数据层面对技术缺口内容进行客观描述等问题。基于文献计量与专利分析及信息可视化工具,使用多源数据分析全球数控机床领域研究进展与趋势,通过国内外典型企业的产品数据与专利信息匹配来识别中国中高档数控机床技术缺口与短板,为相关决策提供数据和方法支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在中高档数控机床的主机产品、可靠性技术、数字化设计技术等方面仍存在不同层次的创新缺口。基于分析结果,对中国中高档数控机床的创新发展,分别从国家、企业和科研机构层面提出加强基础共性技术研发、构筑起能与工业发达国家竞争的技术创新体系和技术创新人才队伍,突破关键主机及成套装备创新、加强工艺研究和引进消化吸收力度以及相应的创新平台建设,加强情报智力支持作用、注重人才培养并积极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动态性咨询服务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科技创新,情报先行.有效的科技情报服务工作,不仅可以避免创新风险,节省创新成本,而且有助于提高创新质量与效率,促进经济发展.发达国家高度重视科技情报工作,我国必须加强科技情报工作战略规划,转变科技情报服务职能,培育科技情报人才.  相似文献   

9.
现有研究对技术知识的片面认识使得其外延探索较难得到实质进展,既有研究框架仍未能对技术知识的产生机理做系统性阐释。从技术知识的内涵与产生机理等方面进行系统评述,基于知识与技术间的关联,将技术前和技术后两种技术知识维度融合于静态和动态两大研究视角,构建技术知识诠释框架雏形,以期促进技术知识前沿理论问题的顺利探究,为知识观理论的应用提供有益的辨析思路。  相似文献   

10.
论述了公开情报研究的概念及内容,介绍了动态信息跟踪的特点和要求,分析了动态信息跟踪在公开情报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并结合国内情报研究机构开展公开情报研究工作的现状,提出加强动态信息跟踪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结合重大技术装备功能门槛、性能提升、质量阶梯等技术特征,研究重大技术装备用户效用、用户支付意愿、用户质量偏好等用户特征,并与大规模制造产品进行对比分析.对决定用户效用水平的产品质量和用户质量偏好进行函数分析,形成了重大技术装备用户边际效用变动规律的基本认识,揭示了重大技术装备用户效用变动规律对重大技术装备技术创新的影响.本研究深化了重大技术装备创新理论认识,对装备制造企业技术创新实践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德温特专利数据库(DII)收录的人工智能领域相关专利为数据源,运用专利计量法对专利数据进行时间、地域分布和专利权人分析,展示了人工智能领域研究实力的分布情况;利用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 Space绘制人工智能的知识图谱,挖掘出人工智能领域的关键技术、技术热点与前沿领域,并对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基于产业技术竞争情报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技术竞争情报通过研究某一具体产业的技术竞争环境、技术竞争对手和技术竞争策略为政府宏观经济和科技发展提供决策支撑。技术路线图是国家提倡采用的技术预见工具,作者对产业技术情报的理论进行探索并重点开展了在产业技术路线图中的应用研究,对于应用产业技术情报制定技术路线图,从而进一步发挥情报研究的前瞻性、导向性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王战平  白阳 《情报科学》2021,39(9):186-193
【目的/意义】群体智能涌现研究对于人们理解自然界规律,优化社会管理,推进知识创新有重要作用,网络 社区环境为群体智能涌现提供了研究和应用的新场景。【方法/过程】文章对国内外文献进行全面深入分析,从群体 智能涌现的现有研究内容,网络社区环境对群体智能的影响作用,网络社区中群体智能涌现的类型,以及网络社区 群体智能涌现应用场景几个方面对网络社区群体智能涌现研究展开梳理总结工作。【结果/结论】现有针对网络社 区环境下的群体智能涌现研究侧重于网络社区群体智能现象的分析和解读,但少有对其深层次的成因、动因等方 面的研究。未来可继续深入理论探讨并拓宽其在颠覆性技术识别、人工智能、智慧城市和公共危机管理等领域展 开实验应用研究。【创新/局限】本文的梳理工作对于全面了解群体智能涌现在网络社区环境中的研究提供了帮助, 但受现有相关应用研究数量上的局限而难以对网络知识社区群体智能涌现应用研究方面给予更丰富的佐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以知识集成与智能服务为源泉的科技情报工作能力成为驱动未来科技情报发展的动力。构建新时代科技情报工作能力体系将有效促进情报生产。[方法/过程]界定了科技情报工作能力的内涵,梳理了科技情报工作能力的演进过程,分析了情报工作能力体系的理念和要素,绘制了情报工作能力体系的框架和发展路径。[结果/结论]科技情报工作能力体系是一个包括内部机能与外部能力的复杂系统,绘制它的体系框架和发展路线图需要在六度理念的指导下,从内部机能与外部能力两方面同时着手,使二者与情报需求处于平衡状态,从而履行科技情报工作职责,完成科技情报机构使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科技型中小企业是企业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但其在科技创新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竞争情报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成功进行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途径。[方法/过程]在竞争情报视角下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内涵进行界定,提出竞争情报对企业科技创新的作用,结合竞争情报流程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过程图并具体分析竞争情报在每个阶段发挥的作用。[结果/结论]提出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过程由知识创新、技术创新、技术应用、商业创新4个阶段组成,指出科技型中小企业利用竞争情报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具体途径,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提供理论指导和依据。  相似文献   

17.
The successful accomplishment of information systems development (ISD) activities is reliant on the efforts of developers, who are largely responsible for creating the required system artefacts. Developers encounter numerous obstacles in their efforts to successfully complete activities, such as the need to develop software within highly-complex broad-ranging projects. These problems increase levels of stress, which subsequently affect developers’ ability to self-regulate their feelings and understanding. However, only scant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ir personal skills and competency in overcoming these issues. This study therefore aimed to bridge this gap by exploring the impact of developers’ emotional intelligence on stress, trust, and performance. Our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emotional intelligence mitigates stress and fosters trust among software developers working on information system projects. Additionally, role ambiguity increases the effect of stress on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分析了信息社会条件下情报研究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对目前情报研究方法进行了梳理与评析,然后结合信息技术发展和情报工作实践,以钱学森思维科学和系统工程思想为基础,构建了以思维方法、技术方法和工作方法三维相交的情报研究方法体系,并对构建方法体系的一般过程与关键点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9.
林祥伟 《资源科学》2006,28(3):200-206
人工智能技术适合处理复杂性较高的非线性地理问题,本研究整合地理信息系统、遗传演算、模糊逻辑与类神经网络,建立数据探索型态之知识库分析模式,同时设计新的GIS空间分析工具,让研究者得以具体应用在地理学的研究上,并适当地补强GIS在数据撷取与知识探索的不足。 研究让当前大多停留在理论探讨阶段的人工智能在地理学之应用研究,有了更具体的研究方法、可操作的研究工具、和更具说服力的研究案例,具体之成果包含:①整合人工智能中遗传演算与模糊逻辑的相关技术,建立GIS之空间分析架构;②在这个分析架构下,结合现有的商用GIS软件ArcView,发展人工智能空间信息分析师(Artificial intelligent Spatial Information Analyst; ASIA),方便领域专家的直接应用;③以实际崩坍潜势分析案例,证明前述空间分析架构之合理性与正确性。  相似文献   

20.
对竞争情报服务区域科技创新的影响探究,旨在为区域科技创新发展提供高质、高效的竞争情报服务。基于前人的研究以及服务能力的影响特点,构建包括信息资源、服务战略、情报服务、服务技术、服务环境等五大影响因素的因素集,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及面对面调研问卷,在有效问卷的基础之上利用SPSS20.0软件进行因子分析和统计分析。研究发现竞争情报服务区域科技创新存在较为严重的障碍,影响程度最为突出的是数据采集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人才资源等因素。为此,提出以下两点建议:(1)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为竞争情报服务提供技术支持,加强对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等高端人才的培养;(2)加大基础资源的投入,为竞争情报服务提供良好平台和服务环境,为竞争情报联动供给服务模式的建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