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我们幼儿园教师的心目中,其实是没有好孩子、坏孩子之分的。只能说有的孩子比较乖巧、听话,有的比较调皮,有时候甚至会令人感到头疼。如果我们把后面这一类的孩子称之为"坏孩子"的话,那么就请你听听我们班的几个"坏孩子"的故事吧。谢小龙,是我们班学习上的"尖子",可也是一个"捣蛋分子"。老师提问时,他的手总是举得最高,回答  相似文献   

2.
松林 《家长》2008,(5):24-24
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给孩子贴上诸如"坏孩子"之类的不良标签。我们想过没有,这会给孩子带来什么影响?前不久有则消息说,乌鲁木齐市二十多个被学校和家长"放弃"的"坏孩子"自发照顾一个流浪儿童,这让这些孩子的家长的心灵在震撼之余开始重新认识自己的孩子,  相似文献   

3.
关于青蛙的故事以前倒是听过几个:青蛙王子、井底之蛙、温水青蛙……但很显然,这本书中的青蛙乒儿要比他们"另类"得多。说他"另类"是因为实在想不出还有哪只青蛙会主动放弃"王子"般的悠闲生活,跳出观念与视野的"井底",并能从令人通体舒泰的"温水"中—跃而出,踏上荆棘密布、前途未卜的寻找新池塘之旅!我喜欢这只青蛙,喜欢他的智慧、坚韧、自信和快乐。青蛙乒儿是成功的,因为他做到了所有青蛙(包括他自己在内)无法想象的事情。《ping,寻找大池塘的青蛙》是—个内容简单,却含意深刻的寓言故事。可以说我们每个人都是青蛙乒儿,而"大池塘"就是我们的梦想。当我们为寻求梦想的"大池塘"而需要作出改变的时候,我们可能难免会焦虑、忧郁,甚至会坐卧不宁、寝食难安。其实,我们需要的就是拿出青蛙乒儿的精神和决心,不畏旅途中的艰险,顺着生命之流悠游前行。像青蛙乒儿那样,凭着勇敢的行动和非凡的洞察力,一起来欣然接受生命赏赐给我们的机遇,成为最好的自己!你在哪里,就从哪里开始吧!  相似文献   

4.
没有坏孩子     
没有坏孩子?真的没有坏孩子吗?! 一个半夜拿石块打碎了人家玻璃窗的孩子也算好孩子?一个偷拿了父母的钱逃学去打游戏机的孩子不是坏孩子?一个后来成了杀人犯的孩子还不算坏孩子? 确实有这样一些孩子,他们让老师们头疼,使同学们生畏,令家长们担忧。或许他们就是人们所说的坏孩子,或许将来会成为坏孩子。但是如果我们再问一问,谁说他们就是坏孩子,谁能保证他将来一定就  相似文献   

5.
予末 《中学生百科》2012,(28):32-33
关于康奈尔大学著名的温水煮青蛙实验,绝大部分人从中得到的启示是"生于忧患,死于忧患"等意蕴深远的哲学道理。乍看之下,确实如此,一遇到"开水"的威胁,大部分人都能立刻采取措施挽救,而一旦遇到"温水"的糖衣炮弹,人就可能如实验中的青蛙一样,亡于安乐了。但且慢,让我们多留意一下众人对  相似文献   

6.
1.教育孩子要从根本入手,如果用我们现在家长的那种高度社会化的思维去对待来自自然的孩子,教育注定要失败。2.教育孩子是一门神秘的科学,目前我们对此知之不多,对孩子的心理要把握到火候,采取的措施要恰当,使用的语言要到位,就要靠我们自己的摸索。3.家长和孩子没有人格意识上的平等,就会在精神上被对方驾驭,双方的交流就会很困难,更不会有实质上的沟通。4.遵循自然法则,不要用“下岗”、“失业”之类的词去恐吓压迫孩子,否则,好孩子也会变成坏孩子。其实坏孩子和好孩子之间只有一步之遥,家长和老师是一个核心因素。5.如果父母不能成为孩子…  相似文献   

7.
<正>没有一个学生不想学好,只不过由于客观因素和成长经历,影响了孩子的性格、认识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以至于出现了我们成人眼里所谓的"坏孩子""问题孩子"等。我们管理学生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不管理",要想达到这个目  相似文献   

8.
《青海教育》2004,(5):48
1.教育孩子要从根本入手,如果用我们现在家长的那种高度社会化的思维去对待来自自然的孩子,教育注定要失败。2.教育孩子是一门神秘的科学,目前我们对此知之不多,对孩子的心理要把握到火候,采取的措施要恰当,使用的语言要到位,就要靠我们自己的摸索。3.家长和孩子没有人格意识上的平等,就会在精神上被对方驾驭,双方的交流就会很困难,更不会有实质上的沟通。4.遵循自然法则,不要用“下岗”、“失业”之类的词去恐吓压迫孩子,否则,好孩子也会变成坏孩子。其实坏孩子和好孩子之间只有一步之遥,家长和老师是一个核心因素。5.如果父母不能成为孩子…  相似文献   

9.
[事件] 20多名被学校和家长放弃的“坏孩子”,竟然自动承担起照顾一个流浪儿童的责任。这件事大大震撼了这些“坏孩子”的家长们。震撼之余,家长们开始反思:“坏孩子”真的很坏吗?于是,今年3月,新疆乌鲁木齐市成立了一个自称为“坏孩子妈妈联盟”,针对20多名被学校和家长放弃的“坏孩子”,抛开以往的教育方法,代之以尊重孩子天性为前提,教孩子善良地做人,培养、锻炼他们的生活能力。她们编写了一套“坏孩子妈妈联盟”教材,按照教材的要求和孩子们一起游戏玩耍,言传身教, 培养和提高孩子学习、协作、社交、适应以及坚持的能力。事实上,是这些“坏孩子”以自动承担起照顾一个流浪儿童的爱心唤醒家长,而自发成立这一组织的。妈妈们从不同角度去接触孩子、理解孩子。慢慢地,她们惊喜地发现,孩子们变好了,自己的生活也改变了。  相似文献   

10.
<正>在许多书籍和期刊上都谈到过一个"温水青蛙"的实验:美国康奈尔大学的一位科研工作人员把一只青蛙丢进烧沸的大油锅里(有的版本说是大水锅),青蛙在生死关头会用尽全力跳出大锅安然逃生,而把青蛙放在冷水锅里,然后在锅底下用炭火慢慢加热时,青蛙居然开始享受"温暖",当水温到达它熬受不住的程度想跳出时,一切已为时太晚,最终这只青蛙葬身在铁锅里。这个"实验"被用来说明这样一个道理:重压之下的人  相似文献   

11.
中三班区域活动时,娃娃家里有一个男孩儿在做饭,他用塑料青蛙煮了一锅汤。观摩的老师有不同的意见,一方认为应该告诉孩子青蛙是我们的好朋友,注意进行环保教育;另一方认为这是孩子的创造性行为,此时不必表态。 您认为应该怎样处理呢?  相似文献   

12.
正习惯是天性,习惯也是养成。坏习惯如毒瘤,不早根除,一旦裂变扩散,生得痛苦,死得苦痛;好习惯也不要墨守成规,要学会因时因地变通,不知变通,好的在一定环境下会转成坏的,顺天应人,不钻牛角尖。走出来真好。一、在适应中看到危机康奈尔大学做过一个实验:把一只活青蛙扔进一口沸水锅里,往往都能跳出活命,而在温水中慢慢被加热的青蛙最后都被煮熟。与其说青蛙是死于被烫,还不如说是死于适应性安乐。我们已知的大部分贪图安乐都是这样养成  相似文献   

13.
《上海教育》2006,(6A):4-5
【事件】 20多名被学校和家长放弃的“坏孩子”,竟然自动承担起照顾一个流浪儿童的责任。这件事大大震撼了这些“坏孩子”的家长们。震撼之余,家长们开始反思:“坏孩子”真的很坏吗?于是,今年3月,新疆乌鲁木齐市成立了一个自称为“坏孩子妈妈联盟”,针对20多名被学校和家长放弃的“坏孩子”,抛开以往的教育方法,代之以尊重孩子天性为前提,教孩子善良地做人,培养、锻炼他们的生活能力。她们编写了一套“坏孩子妈妈联盟”教材,按照教材的要求和孩子们一起游戏玩耍,言传身教,培养和提高孩子学习、协作、社交、适应以及坚持的能力。 事实上,是这些“坏孩子”以自动承担起照顾一个流浪儿童的爱心唤醒家长,而自发成立这一组织的。妈妈们从不同角度去接触孩子、理解孩子。慢慢地,她们惊喜地发现,孩子们变好了,自己的生活也改变了。[编按]  相似文献   

14.
姬艳辉 《辅导员》2013,(30):14-16
"真不敢相信孩子会变成这样……,文文再这样下去就完了……",一个三年级学生的母亲打来咨询电话,电话那头还没说话已经泣不成声。在笔者的安慰和引导下,这位母亲终于调整好情绪讲述了她的孩子文文(化名)由一个"好孩子"变成了"出口成谎的坏孩子"的历程。一、个案介绍(一)母亲自述"孩子上二年级以来,我就发现她开始说谎了,经常和家里要钱说老师让买练习册或是其他学习用具,我们一听是学习用的,就把钱给了,后来和她的  相似文献   

15.
谁是“好孩子”?谁是“坏孩子”?大人们总是以成绩的好坏来衡量我们孩子。这一次期中测试刚完,大人们又讨论开了,“你家的孩子成绩不错,是个好孩子!”“我这孩子不行,唉,真是……”难道成绩好就是好孩子,成绩差就一定是坏孩子吗?那好,我给你们讲一个“好孩子”、“坏孩子”的故事吧!  相似文献   

16.
青蛙     
时针已指向12点,高市长推开门,疲倦地坐在沙发上。桌子上放着作文本,还压着字条, 上面有儿子工整的楷书:"爸爸,老师今天布置了一篇作文, 我得了满分,明天要带我去肯德基。" 高市长拿起作文本,翻开, 看了起来:"有人把一只青蛙放进装满沸水的锅里,青蛙忍受不住,奋力一跳,死里逃生。第二次,这人将那只青蛙放进装满温水的锅里,然后慢慢加热。青蛙舒舒服服地在温水里游着,等到水渐渐烧沸了的时候,它再也无力逃生了,被活活烫死……"高市长的视线模糊起来,他躺在沙发上睡着了,手里仍紧握着儿子的作文本。  相似文献   

17.
姬艳辉 《辅导员》2013,(20):14-16
<正>"真不敢相信孩子会变成这样……,文文再这样下去就完了……",一个三年级学生的母亲打来咨询电话,电话那头还没说话已经泣不成声。在笔者的安慰和引导下,这位母亲终于调整好情绪讲述了她的孩子文文(化名)由一个"好孩子"变成了"出口成谎的坏孩子"的历程。一、个案介绍(一)母亲自述"孩子上二年级以来,我就发现她开始说谎了,经常和家里要钱说老师让买练习册或是其他学习用具,我们一听是学习用的,就把钱给了,后来和她的  相似文献   

18.
每个孩子都被父母指责过不懂事,那句"都是为了你好"听过千遍万遍,"知道,知道,我都知道"也答了千遍万遍。为什么这样的事情一直在发生?我们的父母有个有趣的标准,听话的就是好孩子,不听话的就是坏孩子。  相似文献   

19.
陈锁明 《辅导员》2014,(14):56-57
刚才,几位老师都对“体验式教育”作了介绍,他们分别从宏观、中观、微观几个层面讲述,所以,我就从综合层面来讲,谈一些我个人的想法。 温水煮青蛙在我们讲“学习型组织”的时候,有一个很著名的实验——温水煮青蛙——把两只青蛙放进温水里面。然后加热,因为比较舒适,所以当青蛙意识到水越来越热,准备跳出去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  相似文献   

20.
春天是一个万物复苏的季节,各种小动物都开始出来活动了。我们的系列主题活动——动物,也就是在这样一个春暖花开的时节里开展着。在前面我们的孩子已经认识了青蛙、蝴蝶,这次要认识的是蜗牛。为了让幼儿能更直观、更形象地了解蜗牛,我带着他们来到活动室后面的草丛里寻找蜗牛,并让每个孩子把找到的蜗牛带回活动室,放在桌子上进行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