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在现代教育理念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是新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的现实要求,如何利用各种资源并创造性整合各种资源是每个教师必须面对、思考、研究和实践的问题。在《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中,通过实验验证或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的关系时,往往采用白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这一实验。但教材和教参是将盛白磷的锥形瓶直接用橡皮塞塞紧(或加一只气球),密封后称量反应前后总质量。引燃白磷的方法是直接加热锥形瓶或加热玻璃棒使白磷燃烧。这一装置的不足是:实验操作不方便,可控性不强,对白磷的用量要求较严格,不便于学生分组实验。我经过多次实验探索,对实验改进如下:  相似文献   

2.
初中化学教材在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时,常用的方法都是在烧杯中放入热水,烧杯口部盖一块薄铜片,然后在热水中放一小块白磷,铜片上不同的位置上分别放一小块白磷和少量红磷,通过比较热水中白磷、铜片上白磷和红磷的燃烧现象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相似文献   

3.
在初中化学中,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的实验设计是:如图1,把一块白磷放入热水中,盖上铜片并在铜片上各放一块白磷和红磷观察现象(白磷的着火点40℃,红磷的着火点240℃)。从铜片上的白磷燃烧很容易总结出物质燃烧的条件:①物质与氧气接触。②物质达到着火点。但该实验存在:①实验中白磷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会污染环境;②实验不能说明要燃烧物质必须具有可燃性。为此我们进行如下改进:  相似文献   

4.
文中对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及盐酸与碳酸钠反应前后质量测定实验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是介绍用红磷演示白磷自燃的方法.其实验原理是:红磷在隔绝空气加热达到其升华温度(416℃)时,即变成磷蒸气,磷蒸气遇冷凝结,生成白磷.若使磷蒸气分散凝结在纸条上,当纸条与空气接触时,由于大量白磷小颗粒被氧化,产生的热量使附有白磷的纸条发生燃烧.一、实验方法1.在干燥试管中加入0.1~0.2克红磷.然后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使管口稍  相似文献   

6.
白磷在水下燃烧的实验,利用导气管向水中的白磷吹氧气,水中的白磷会到处“乱跑”,有时部分白磷会浮出水面,发生燃烧,实验难度较大,很不容易控制。因为白磷有剧毒,实验还存在不安全隐患。为此,我对该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1药品①白磷。取豆粒大小白磷,先在水中用小刀片刮去表面氧化层,使之呈现淡黄色蜡状。②热水200mL。温度控制在40℃~45℃之间,白磷的熔点是44·5℃,水温太高,白磷融化成液体,容易流动,实验不容易控制。③冷水200mL,常温自来水即可。药品说明:也可以用0·1%的氢氧化钠溶液代替水,更利于吸收生成的五氧化二磷。2仪器500mL的…  相似文献   

7.
《化学教学》1997年第 1期刊出了李普平老师的“也谈‘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改进”一文。但我们在重复该实验时 ,发现将白磷在反应容器外面加热引燃后再塞入测量容器中的实验方法欠妥。因为白磷引燃后会产生大量白烟 ,既污染室内空气 ,又分散学生注意力 ;其次以文中“取下带燃烧匙的胶塞 ,放上白磷点燃 ,自上而下燃烧后塞紧胶塞”的操作方法易使水面上升的尺度产生误差。为此 ,我们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 ,采用了我们最新研制的玻璃重力热管 [1] ,将白磷在测定容器内引燃 ,使整个反应过程自始至终都在密闭系统中进行。由于玻璃重力热管是…  相似文献   

8.
1 仪器装置图 (图 1 )图 12 仪器特点及用途(1 )特点 :①本教具把氧气的制备简化成试管实验 ,而且免去了加热操作 ,方便即需即制。②本教具在进行物质燃烧条件实验时 ,突出了白磷的着火点为 40℃ ,但达到着火点而不与氧气接触 ,白磷仍不能燃烧。③本教具通过较简单的实验操作和明显的实验现象 ,说明物质燃烧必须同时具备的两个条件。④本教具在进行燃烧实验时 ,学生可观察到白磷在水中燃烧的特殊现象 ,从而大大地增加了实验的趣味性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⑤本教具中仪器通过专用仪器架固定成一整体 ,使实验能…  相似文献   

9.
正1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改进课本上关于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如图1,是将燃烧匙内的红磷从酒精灯上引燃再放入集气瓶中。在此过程中一方面集气瓶中的气体受热膨胀扩散出去导致实验误差较大,另一方面红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扩散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改进方法:如图2,取绿豆粒大小的白磷放在注射器中,注射器置于装有沸水的烧杯上方,利用水蒸汽使温度达到白磷的  相似文献   

10.
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燃烧和灭火课题中活动与探究燃烧条件,由于热水中的白磷温度已高出其着火点,导管通人氧气对准白磷使其在水中燃烧,但这需要用制氧气的装置、药品、导气管,上课时,操作起来较繁琐,浪费时间。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新课程改革起始学科自2002年9月起已经整体介入无锡市区。我市九年级化学选用了人教版教科书。据许多教师反应,教材中铝箔在氧气中燃烧、白磷在水下燃烧这两个实验成功率低。笔者根据教师反馈的信息,反复琢磨,多次试验终于解决了这两个实验的难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改进后的实验操作方法和过程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2.
在化学实验研究中,有很多需要将物质点燃的实验,一般最简单的办法是用火柴或用酒精灯点燃。但笔者通过长期实践,发现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实验中白磷的点燃;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时白磷的点燃;白磷、红磷着火点高低对比实验中磷的点燃;可燃性物质与空气或氧气混合的点燃爆炸等。按传统的方法点燃方式均存在不足之处,如果改用电点火方式则可弥补,同时更能启发学生的创造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介绍几个电点火实验,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3.
原实验采用开放式的装置如图1所示,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生成大量白烟,弥漫在教室的空气中,白烟中的五氧化二磷极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并与水反应生成有剧毒的偏磷酸危害师生的身体健康。因此,各版本的教材都注明该实验要在通风橱中进行,但教室内一般没有安装通  相似文献   

14.
正燃烧条件的实验(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图1)看似操作简单,现象明显,但是实验过程中五氧化二磷在空气中扩散,不利于师生健康,不符合环保要求,而且给热水中白磷提供氧气(或空气)完成燃烧实际操作非常不便。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研究并实际操作,通过对各种改进实验设计的反复实践对比,设计了  相似文献   

15.
该装置所用材料化学实验室基本具备,加工简单,安装方便,使用安全,实验现象明显,具有很好的通用性。除了水中白磷燃烧实验外,能满足中学化学中大多气体的制取和性质实验演示。尤其对于污染性气体实验,有很好的环保效果。  相似文献   

16.
全日制初中《化学》新教材中第五章第二节演示实验“白磷的自燃”中用CS2 溶解白磷 ,将溶解了白磷的溶液滴在滤纸上 ,置于空气中 ,挥发后 ,白磷自燃 ,实验现象很明显 ,但CS2 是一种剧毒的有机溶剂 ,挥发性极强 ,环境污染大。我们使用了水封的方法改进如下 :首先在小烧杯内注入水 ,然后再倒入少许CS2 。由于CS2的比重较大 ,位于水的下层 ,防止了其挥发 ,然后用摄子夹取少量白磷溶于CS2 中 ,这样制备好白磷的CS2溶液 ,待演示实验时直接用吸管吸取下层白磷的CS2溶液滴于滤纸上 ,观察白磷的自燃 ,实验现象同样很明显 ,但挥发的C…  相似文献   

17.
水火相容     
为了激起学生学习化学的无限兴趣 ,引导学生积极探究新知 ,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品质。笔者在做完了初中人教版教材中“白磷燃烧”的演示实验之后 ,又增做了“水火相容”的趣味实验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研究归纳出燃烧的两个条件。具体实验设计如下 :(1)准备一个盛有水的玻璃水  相似文献   

18.
红、白磷转化与氢氯混和气光照实验河南省实验中学李玉安一、红磷转化为白磷的实验设计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六章第六节关于红磷与白磷有一段文字:“红磷加热到416℃时就升华,它的蒸气冷却后就变成白磷”,“把白磷隔绝空气加热到260℃,就会转变成红磷”。由...  相似文献   

19.
1 仪器装置图 (见图 1 )图 12 仪器特点及用途(1 )特点 :本教具利用简单的光控电路 ,使电阻丝通电加热点燃白磷 ,利用电磁吸合释放使两种溶液混合 ,达到质量守恒定律测定 ,克服教材上的白磷难以点燃及可信度不高的问题。(2 )用途 :质量守恒定律实验测定①白磷燃烧前后的质量守恒。②两种不同溶液反应前后的质量守恒。3 制作材料光电管 1只、三极管 2只、二极管 1只、继电器 1个、发光二极管 1个、小电筒 1个、电阻丝 1段、7号电池 4节、有色薄有机玻璃片若干、电燃烧匙一个。4 制作方法(1 )用有机玻璃片做光控盒 :5 2mm× 48mm×2 5…  相似文献   

20.
在探究燃烧条件时,若按九年制初中化学上册设计的方法来做,那么白磷燃烧产生的P2O5就会对教室空气产生较严重的污染。如果做如下改进,就可克服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