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吕春 《档案时空》2007,(11):29-31
传奇将军卫立煌,与当时3位重要人物--孙中山、毛泽东、蒋介石都有非同一般的关系.他是孙中山的卫士,蒋介石的"五虎上将",毛泽东的朋友.他做过八路军的"上司",曾是被中共通辑的"战犯",后来又被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终其一生,都如同一道道难解之谜.而要解开这一谜团,须从卫立煌与共产党的历史渊源说起……  相似文献   

2.
马涛 《档案天地》2011,(5):24-27
卫立煌,与中国历史上三位重要人物一孙中山、毛泽东、蒋介石都有非同一般的关系.他是孙中山的卫士,蒋介石的"五虎上将",与毛泽东是朋友,做过八路军的"上司",曾是被中共通缉的"战犯",后来又被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朱德总司令评价他说"在抗日战争中立了大功的民族英雄",毛泽东评价他说"有爱国心的国民党军政人员...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国“唯一见过光绪、孙中山、袁世凯、蒋介石、毛泽东‘中国五位第一号人物”’的出版业元老张元济,在中国改天换地的时刻。要面对的不仅是“政治站队”的选择,而且是商务印书馆的生存问题  相似文献   

4.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在9天内连续发三次电报邀请毛泽东去重庆“共商国家大计”,对于蒋介石的意图,毛泽东、党中央十分清楚。要不要理他呢?中共对争取和平有着真诚的愿望,对时局也有清醒的认识,但是一般善良的人们特别是国统区的老百姓,是不了解蒋介石的真实意图的。1945年8月22日《大公报》发表评论说:“日前得知蒋主席致毛先生的寒电(指8月14日第一电报),大家为之兴奋,希望由此启开政治解决之门。现在又读到蒋主席致毛先生哿电(指8月20日第二次电报),更感到一片祥和之气,真使人既感慨、又兴奋。”评论称蒋介石的电报“蔼然诚坦,溢于言表”。又说:“我们相信全国同胞的心情都与蒋主席相同,殷切盼望毛先生不吝此一行,以定国家之大计。”上述言论,反映了人们的良好愿望,期望中共顺从民意;如果不去,无以揭穿蒋介石的阴谋,这是促成毛泽东应邀前往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卫立煌(1897—1955),字俊如,安徽合肥人,是一位著名的抗日爱国将领。早在二次革命之后,他就参加了家乡的反袁斗争,后来投入粤军当兵。1917年9月,孙中山在广州成立“护法”军政府,就任海陆军大元帅,卫被选派参加孙中山的卫队。调回粤军后,先后参加讨伐福建督军李厚基、桂系军阀岑春煊、陆荣廷及平定广州商团叛乱的战斗。1922年6月,陈炯明背叛孙中山,炮轰总统府。卫立煌追随侍卫,并随中山先生在舰上度过了几十天的流亡生活。卫在数次战斗中屡立奇功,因而由连长、营长、团长直升至补充旅旅长。北伐战争中,卫立煌在入闽作战中,身先士卒,因战绩卓著升任十四师师长。1927年8月,卫立煌指挥所部在龙潭战役中击  相似文献   

6.
湘潭县档案馆收藏民国19年(1930年)谭延闽作跋的《孙中山手迹选》23札,皆孙中山予蒋介石的书信、联语与挽蒋母题词。这里所选五联,后三联注记的时间为“民国十二年一月”(1923年1月),前两联当在此前后。其时正是蒋介石日渐获得孙中山信任、赏识、重用之时。  相似文献   

7.
张静江(1877—1950年),名增澄,又名人杰。在20世纪上半叶中华大地风云变幻、群雄并起的年代,张静江不愧为一个传奇式的人物,被称为“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他在孙中山反清斗争处于危难的紧要关头,挺身而出,仗义疏财,为革命事业居功至伟,被孙中山称为“中华第一奇人”,曾亲题“丹心侠骨”四字相赠。他曾和蒋介石义结金兰,是蒋介石进入国民党权力核心的引路人,被蒋敬称为“革命导师”。  相似文献   

8.
王恩收 《档案天地》2010,(11):32-33,47
何成浚.字雪竹、湖北随县人。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何成浚在日本求学时.经黄兴介绍.秘密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曾做过黄兴的重要助手.是国民党元老。后投靠蒋介石.1926年,被蒋介石任命为总司令部的上将总参议.受到蒋介石的重用。  相似文献   

9.
王芸生曾错误地指责中共,但仍不见容于国民党 1945年日本投降后,毛泽东主席到重庆与蒋介石谈判43天中,曾几次约见王芸生等大公报人,对大公报的状况做了了解,同时,他们也从毛泽东那里听到一些延安情况。在毛泽东快要离开重庆的时候,大公报曾在李子坝报社内设宴招待毛泽东一行。1945年9月20日晚7时许,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董必武应邀赴宴。宴会由王芸生主持,席间,王芸生提到共产党“不要另起炉灶”等话。毛泽东当即指出:“不是我们要另起炉灶,而是国民党的炉灶里不许我们造饭”,给以驳斥。毛泽东由重庆返回延安后,蒋介石并未遵照《国共两党会谈纪录》  相似文献   

10.
渠冉 《湖南档案》2013,(7):10-11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在9天内连续发三次电报邀请毛泽东去重庆“共商国家大计”,对于蒋介石的意图,毛泽东、党中央十分清楚。要不要理他呢?中共对争取和平有着真诚的愿望,对时硒也有清醒的认识,但是一般善良的人们特别是旧统区的老百姓,是不了解蒋介石的真实意图的。1945年8月22日《大公报》发表评论说:“口前得知蒋主席致毛先生的寒电(指8月14日第一电报),大家为之兴奋,希望由此启开政治解决之门。  相似文献   

11.
孙果达 《湖北档案》2005,(11):37-39
“四渡赤水”是1935年1月至5月间毛泽东与蒋介石直接指挥各自部队在黔、川、滇交界地带进行的一场斗智斗勇的殊死较量。较量以毛泽东指挥红军成功地突出重围而告终,蒋介石千方百计要在赤水河两岸围歼红军的意图化为泡影。  相似文献   

12.
综合 《兰台内外》2014,(1):13-14
当年的他,与大名鼎鼎的廖仲恺被称为孙中山的“左膀右臂”,在争取民族独立自强的革命道路上曾经叱咤风云、出生入死;当年的他,被蒋介石以“七哥”相称,荣任“总统府”资政。而他的名字,对于当代人来说却很陌生。这与他的历史贡献和地位是极不相称的。历史不应该忘记他——丁惟汾。  相似文献   

13.
司徒雷登是一位传教士、神学教师,但为什么又成为美联社的特约战地记者,成为第一位见过孙中山并把辛亥革命作为中国的“独立战争”系统介绍到美国的人?他与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张学良、李宗仁等国民党高层人物关系甚笃,但为什么又成为毛泽东和周恩来的座上客?年逾古稀之际,他在中美两国舆论的一片赞誉声中出任美国驻华大使,但由于执行了美国政府的扶蒋反共政策而受到毛泽东的谴责。  相似文献   

14.
上世纪二十年代,蒋介石追随孙中山,奉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取得了苏共最高领导人的好感,苏联政府以极大的热情接纳了包括蒋介石儿子蒋经国在内的大批国民党要员的子女留苏学习。  相似文献   

15.
孟洪  大汉 《出版参考》2007,(7):21-21
1949年10月1日这天.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之上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举国欢庆.华夏沸腾。这是一个中国人都会铭记的重要时刻.尤其是对一个人似乎更加难忘.这个人就是毛泽东的“老对手”——蒋介石。此时此刻.他在哪里?在做什么?[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端纳最早披露21条密约提起英籍澳大利亚人端纳,不少中国人都知道他曾先后提任过岑春煊、孙中山、张作霖、张学良等人的顾问,担任蒋介石的顾问时间尤长,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中曾发挥过一定作用,是一个被人们称之为“中国通”、“中国第一顾问”,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有一定影响的人物.可是,很少有人知道,端纳早年曾经当过新闻记者,窃国大盗袁世凯与日本帝国主义的“二十一条密约”就是他最早披露报端的.  相似文献   

17.
“后来者”蒋介石如何崛起 蒋介石最初追随孙中山时,仅仅为广东陈炯明部队中的一个参谋长,其官阶、资历,均无法与许崇智、陈炯明等人相比,可在短短10年之内,就跃升为国民党最高领袖与军事统帅,而且凌驾于国民政府内部的实力派胡汉民、汪精卫等人之上,除了政治手腕的运作,还与蒋的特殊背景有关.  相似文献   

18.
《档案与史学》2007,(1):3-3
1月1日 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95周年纪念日 孙中山(1866—1925),广东中山人,伟大的革命先行者.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三民主义”等资产阶级革命纲领。1911年底辛亥革命成功,12月29日,孙中山被十七省代表在南京推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  相似文献   

19.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之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第二次合作。国民党蒋介石被迫抗日。1937年7月7日爆发了中日战争。由于国共两党的合作,在武汉蒋管区发生了文化出版界的两件大事:一是1937年秋,中共办的中国出版社诞生了;二是1939年1月11日,中共办的《新华日报》创刊。中国出版社是我党中央在蒋管区的出版发行机构,是由周恩来同志在武汉创办,由毛泽东同志亲自题名的。武汉沦陷后,迁往香港。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沦陷,中国出版社暂时停办。  相似文献   

20.
1948年11月至1949年3月.孙中山之子孙科出任国民党行政院长,寻求“光荣的和平”。以挽救国民党的统治。在内阁组成前后。他要求蒋介石下野.由行政院全权主持和谈。蒋下野后。他既反对蒋的和谈原则,又反对桂系的企图。由于桂系的倒阁。也由于孙科和蒋介石之间的矛盾。致使孙科的去职.因此.其一厢情愿的“光荣的和平”.也就自然而然地以破产收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