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正西安交通大学档案馆收藏有日本东亚同文书院档案,分为图片档案和文书档案两部分。本文拟对东亚同文书院档案及其价值作一简述。一东亚同文书院档案由来东亚同文书院系1900年5月日本所谓的民间组织"东亚同文会"在中国创办,初名南京同文书院,办学宗旨为"学习了解中国国情和政治经济文化,加强中日贸易交流"。同年8月,迁往上海,改称东亚同文书院。东亚同文书院在1900—1920年间只招收日本学生,人数大约50—100左右。学习科目有政治  相似文献   

2.
上海东亚同文书院(大学)档案的发现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近代史上,东亚同文书院(大学)是座较为特殊的大学,由日本政府开设,直接用于为侵华培养人才及刺探中国各方面的情报.  相似文献   

3.
东亚同文书院(以下简称书院)无论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还是在近代中日关系史上,均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对书院的研究基本上只偏于日本一地——各种著述和回忆资料可谓连篇累牍,卷帙浩繁;而中国学术界却付诸阙如。这种状况如不改变,显然将难以对书院作出客观公允的评价。本刊去年第5期刊出的苏智良《上海东亚同文书院述论》一文,从严格意义上可说是大陆地区公开发表的关于书院的第一篇论文,无疑具有开拓性意义。笔者最近三年留学东瀛,有机会接触了关于书院的众多史料和著述,深感中国学术界应该而且可以对…  相似文献   

4.
安庆藏书楼,原址在安庆市孝肃路拐角头(现安庆电视台),其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876年.当时,安徽布政使孙衣言对省垣--安庆敬敷书院大加修建,"倡捐经史子集书籍数百种藏之院内,以供住院诸生诵习之用",这便是安庆藏书楼的前身.1901年,清廷下诏改全国书院为学堂,省为大学堂,府厅直隶州为中学堂,县为小学堂,敬敷书院亦被废止.为保存该书院藏书,安徽官绅于次年在其原址设立藏书楼,安庆藏书楼即由此而来.  相似文献   

5.
书院与府州县学是我国古代两种主要教育形式,他们共同构成了地方教育体系。但书院与府州县学又有所不同,书院是对地方官学中的优秀生员作进一步培养的地方,书院的教师水平和学生质量都远高于府州县学。正如清政府在一篇上谕中所说:“书院之制,所以导进人才,广学校所不及。……书院即古候国之学也。居中讲习者,固宜老成宿望,而从游之士亦必立品勤学,争自濯磨,俾相观而善,庶人材成就足备朝廷佐使,不负教育之意。”由此可以看出,清代各地设置书院的目的是为府州县学中的优秀生员提供进一步深造和入仕的机会。一、清代山东书院概述清代山东书院…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自成立以来,积极开展全国范围内的访书工作.以三则访书旧事为线索,回顾中科院图书馆采访组工作人员对馆藏历史文献的争取过程,从中学习图书馆前辈争取与建设特色馆藏的经验.同时,梳理访书过程中涉及的满铁调查部资料室、英国皇家协会北中国支会图书馆、上海东亚同文书院等三个侵华文化机构的藏书情况、藏书价值及现状.  相似文献   

7.
书院与府州县学是我国古代两种主要教育形式,它们共同构成了地方教育体系。但书院与府州县学有所不同,“书院之制,所以导进人才,广学校所不及。……书院即古侯国之擘也。居中讲习者,固宜老成宿望,而从游之士亦必立品勤学,争自濯磨,俾相观而善,庶人材成就足备朝廷佐使,不负教育之意”。由此可以看出,清代各地设置书院的目的是为府州县学中的优秀生员提供进一步深造和入仕的机会。  相似文献   

8.
山西大学图书馆百年史概览(1902--2002)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初创时期的山西大学堂藏书楼(1902-1911) 1902年(光绪28年)初,山西巡府岑春煊奏准设立山西大学堂,地址在文瀛湖南乡试贡院(今太原市儿童公园)内,办学基础为两大书院:晋阳书院和令德堂.  相似文献   

9.
正清朝末年的扬州,先有仪董学堂(校址在今扬州市解放桥西堍东关小学),后有两淮中学堂(校址在今扬州市东关小学,部分校址在今扬州市东关街)。进入民国,始有省立第五师范学校(校址在今扬州市广陵路梅花书院)。这三所学校是江苏省立扬州中学发展史上早期的三座里程碑。今天人们使用的三所学校开办日期,是  相似文献   

10.
湖南城南书院始建于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原址在古城长沙城南的妙高峰,是南宋大儒张栻之父张浚在潭州(古长沙的别称)的居所.因张拭和朱熹曾在此讲学论道,故而声名远扬. 始建城南书院 初建的城南书院名为书院,实为私家园林,张浚父子还精心营造了"城南十景".南宋淳熙年间,张械召为吏部员外郎,离开长沙,"十景"逐渐荒废.至元代,南阜上的"苍然观"改为"高峰寺",但张浚手书"城南书院"四字匾额仍保留在寺内.明正德二年(1507),湖广行省参议吴世忠、湖南提学道陈凤梧曾谋求在妙高峰恢复城南书院,但此地已被吉藩王府所据而未果.直至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长沙府推官翟台才在妙高峰寺下,建得学堂五间,并在明万历年中复圮.  相似文献   

11.
正绿川英子原名长谷川照子,1912年出生于日本山梨县猿桥一个土木工程师家庭。老实本分的父亲重男轻女,对聪明倔强的小女儿并不注意。1929年,18岁的绿川英子在东京府立第三高等女子学校毕业后,考入奈良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奈良女子大学的前身)。读大学时,绿川英子接触了革命思想,开始和日本共产党外  相似文献   

12.
书院与府州县学是我国古代两种主要教育形式,他们共同构成了地方教育体系.但书院与府州县学又有所不同,书院是对地方官学中的优秀生员作进一步培养的地方,书院的教师水平和学生质量都远高于府州县学.……  相似文献   

13.
辽阳历史悠久,从战国时期到后金定都辽阳,一直是祖国东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作为一个都邑,最初叫襄平,是战国时期燕国所置辽东郡的首府。五世纪初,地入高句丽,改襄平为辽东城,唐代收复辽东,置安东都护府,治所曾一度在今辽阳。唐废“襄平”,把汉代位于浑河下游的辽阳县旧名,移作辽东城的名字,延用至今。辽置东京辽阳府,金置东京辽阳路,皆为五京之一,元属辽阳路,明为辽东都司,治所都在辽阳。后金天命六年(公元1261年),建东京于辽阳,天命十年迁沈阳,从此东北的政治中心北移。顺治十年(公元1653年)设辽阳府,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升州,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  相似文献   

14.
《四川档案》2011,(3):34-35
张澜(1872—1955),字表方,1872年4月2日出生于四川南充,1894年参加科举考试,中秀才,1897年补廪生。1902年被选人成都尊经书院深造,专攻经史。1903年,由官费派遣赴日本留学,进入东京弘文学院师范科学习。1907年任顺庆府(今南充市)中学堂监督,并先后创立南充初、高等小学和端明女塾。1912年,  相似文献   

15.
沙平 《档案天地》2012,(8):40-43
"西安事变"后,随着国、共合作抗日局面的逐步形成,国民党军统头目戴笠意识到反共已不是国民党当前的首要目标,抗战己成为举国上下万众一心的头等大事,这个黄埔系中一贯主战的少壮派军人,便把他的工作重点转向加强对日本的情报搜集和斗争行动的方面来。1937年,在他亲自领导下,军统与日本间谍在上海展开了一场波谲云诡、斗智斗勇、高水平的大较量。1887年,日本在上海设立了"日、清贸易研究所",后来又易名为"东亚同文书院"。一  相似文献   

16.
<正> 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由于生产力发展迟缓,封建统治者闭关自守,以科举制度选拔人才,妨碍了高等教育的独立发展.当西欧的近代高等教育已经相当发达,即使是后起的美国和俄国也已出现了诸如哈佛大学(1636年),莫斯科大学(1755年)等具有相当规模的数量的高等学府时,中国的办学形式仍然是国子监、府州县学和官办书院,并且多数是科举  相似文献   

17.
浅谈古代书院藏书与书院教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书院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和学术研究机构。书院制度形成于宋代,但书院的名称早在唐代就有了,“书院之名起唐玄宗时,丽正书院、集贤书院皆建于朝省,为修书之地,非士子肄业之所也。”(《随园随笔》)那时官方设置的书院设学士、直学士、修撰官、校理官、知书官等职,其职责主要是“掌刊辑古今之经籍”,为学术研究机构。除官方设立的书院外,民间也有私人创建的书院,大多为读书治学的地方,渐渐发展成为聚徒讲学。唐代的义门书院“聚书千卷,以资学者,子弟弱冠,皆令就学。”(同治《九江府志》)书院差不多就是如此沿着学术研究与教育、教学相结合的道路发展下去的。而这样的书院,又多成为著名学者私人创建或主持的高等学府。例如清代江宁钟山书院的历任山长,有杨绳武、夏之容、钱大昕、姚鼐、程恩泽、任泰等人,都是当时的著名学者。  相似文献   

18.
1986年2月至1987年10月,我接受纽约州立大学美中文化教育交流基金委员会(CEEC)的资助,在纽约石溪的世界宗教研究院图书馆做图书馆学的研究。其间我曾去国会图书馆、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普林斯敦大学葛思德东方图书馆、哥伦比亚大学东亚图书馆、耶鲁大学东亚图书馆、芝加哥大学远东图书馆、纽约市立图书馆、杨百翰大学图书馆、犹他州族谱图书馆等处访书。承这些图书馆负  相似文献   

19.
“书院”这个起源于中国的文化教育组织,伴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步伐,传播到了东亚、东南亚、中亚以及欧美国家。在中国致力于推进“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与产业合作的背景下,书院文化能够充分彰显中国文化自信,可以成为“文明之路”建设的重要载体。以书院为载体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文化聚合、创新、传播、互鉴,通过联合沿线国家共建“丝绸之路国际书院联盟”、打造国际“书院之旅”黄金旅游线路、培育“书院游学”人文交流项目等举措,促进民心相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务实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沈曾植(1850-1922),字子培,号乙庵,晚又号寐叟。浙江嘉兴人。光绪六年(1880)进士,历官刑部主事、员外郎、郎中,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江西广信府、南昌府知府,安徽提学使、护理巡抚。曾应张之洞聘主讲两湖书院史席。还应盛宣怀之请,出任过南洋公学(今上海交通大学)监督。沈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