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马克思关于人的劳动与社会关系的本质的观点为其阐释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建立了逻辑前提。一方面,与西方近代哲学家们把理性作为人的本质并从理性出发去说明人的自我发展不同的是,马克思把人的本质理解为劳动与社会关系并从人的劳动与社会关系的本质出发去说明人的自我发展;另一方面,与旧唯物主义把人理解为环境和教育的产物观点不同的是,马克思立足于革命的实践去理解社会环境的改变与人的自我改变的一致性,从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变革的视角来把握人的历史发展。在此基础上,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的分析,强调只有消灭雇佣劳动,才能彻底实现人类的解放。  相似文献   

2.
论人的本质的特性高梅一、劳动和社会关系是人的本质关于人的本质,首先要回答人作为一个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征是什么的问题。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第一次提出了劳动是人的本质的内在规定(或内在本质)的观点。马克思深刻指出,劳动的本来意义是人的“生命活动”,这就...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从不同视角来考察人在具体的社会关系中的本质,但是从人际视角的考察并没有否认种间视角的研究意义,对此,我们需要从《资本论》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倒着考察马克思的异化劳动论。  相似文献   

4.
章以传统哲学对人的本质及人性的研究为起点,指出其在“人学”方法论上存在的缺陷,试求阐述马克思从人的需要-劳动-社会关系的逻辑思维方法,真正找到科学理解,人的本质的钥匙。概括出马克思研究人学的方法论主要要点。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思想探索与理论形成过程中,先后从三个方面提出了人的本质的论述,即是"人的本质即劳动"、"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以及"人的需要是人的本性"。理论上这三个论述层次把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辩证统一起来了,构成了马克思的人的本质理论体系。文章基于马克思的原著精髓就人的本质理论进行系统的整体性解读。  相似文献   

6.
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是诸多人性属性的根本,应当从“关系”来理解人的本质。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论述是从“自由自觉的活动”到“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并不是后者对前者的否定,而是科学的进程,它首先研究人的一般本性,然后再研究每个时代历史地发生了变化的人的本性。劳动实践是人的本质存在的实在方式。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在继承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理论探索,阐发了关于人的本质的科学结论.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观三个方面:人的劳动即人的类本质,"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即人的个体本质(现实本质)以及人的需要.人的需要又是将人的类本质与人的个体本质联结起来的桥梁.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传统哲学对人的本质及人性的研究为起点 ,指出其在“人学”方法论上存在的缺陷。试求阐述马克思从人的需要———劳动———社会关系的逻辑思维方法 ,真正找到科学理解 ,人的本质的钥匙。概括出马克思研究人学的方法论主要要点  相似文献   

9.
人的本质历来是哲学家特别关注的问题,在哲学史上提出了各种各样的人的本质观。马克思从劳动和社会关系两个角度对人的本质作了全面而正确的论述,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的本质,社会关系也是人的本质,这两者之间不存在对立,当然也不能等同。劳动和社会关系是人的本质的两个方面,它们是统一的。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中国的新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马克思全面地揭示了人的本质。他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 :“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在其现实性上 ,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认为 ,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征 ,就是人有自由自觉的活动。这种自由自觉的活动即人的劳动。人自身既是劳动的产物 ,也是劳动的主体。人类只有在劳动中才能不断获得自身的发展。如果离开了劳动 ,人类的存在和发展都是不可思议的。人的本质规定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特定内涵 ,那就是劳动能力、社会关系和个体素质诸方面的自由而又充分的发展。劳动能力…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早期人学思想受到了德国古典哲学,尤其是黑格尔抽象劳动的能动性和费尔巴哈人本学的影响,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从人的“自由的自觉的活动”出发,论证了人的类存在和对象性存在。强调了人的自然本性和社会本质的统一。由于对异化劳动的考察规定和结果,马克思最终将社会实践与人的类本质联系起来。认为人的自由自觉的生命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生产、劳动或实践的本质就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它构成了马克思早期人学思想的基本内涵和特点。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三个界定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根据马克思的文本,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有三个界定,即:劳动是人的本质,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这三个界定不是彼此孤立、互不相干的,而是有其内在联系的。只有从这三个界定及其内在联系上考察人的本质,才能全面深刻地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  相似文献   

13.
“斯芬克斯之谜”以“腿”的变换隐喻了“人为何物”的答案。马克思从自然角度、劳动角度、社会关系角度科学地揭示了“斯芬克斯之谜”。更重要的是他将这个问题延伸到了“何以为人”,将实现人的本质复归的途径聚焦到了科技发展上。在人工智能时代,由于高新技术的自身性质、科技研用主体的价值选择以及资本特性的相互交织,在为人类带来跃迁式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对劳动的束缚以及社会关系的疏离,进而模糊了人的意义,形成了新“斯芬克斯之谜”。因此我们应遵循马克思对谜题的解答,在智能化浪潮中找准自身定位,克服技术自身的缺陷、研用主体的双重理性以及资本逻辑二重性中的消极方面,从而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人本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科学论断,为我们研究社会主义社会人的本质奠定了理论基础。科学的人生观就是从对人的本质科学理解的基础上展开的。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去全面地探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本质的特性,对培养和塑造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劳动作为人的类本质,即人的一般本质具有不变性。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作为单个人的本质即人的现实本质是可变的。劳动是人类生活的第一基本条件。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人是在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中向前发展的。在人的社会属性中,劳动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这说明劳动是人的一般本质,具有不变性。  相似文献   

15.
从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论述入手,阐述“社会关系总和”的非价值性及演进维度,着重阐析异化与发展问题.异化是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状况的一个重要理论,是其理论基石之一;异化是人的本质一种表现形态,人的本质是一个理论论述,不涉及价值观念和社会背景,异化劳动下的社会关系是一个历史与现实问题,有价值悬设.发展的过程总是与异化相随,异化是发展的环节,发展的命题意义在于不断扬弃异化.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人的"类本质"是自由自觉的人类劳动的重要思想,常被西方学者批评为"抽象"、"先验"和"非科学"的"费尔巴哈主义人本主义"。事实上,马克思思想的发展过程并不存在"费尔巴哈阶段",把"自由自觉的人类劳动"作为人的"类本质",正是马克思完全超越主观唯心主义和直观唯物主义的地方,是马克思对人类现实劳动历史地位的科学抽象。同时,"劳动类本质"与"社会关系总和"的思想并不冲突,"劳动类本质"是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逻辑起点,"社会关系总和"论则是在此基础上发展成熟的人本质理论,二者从不同角度规定了人的本质,在理论上各有偏重。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理解与创立唯物史观存在内在联系。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理解经历了:理性、自由——人本身——劳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马克思认识到先前一切哲学在历史观上陷入唯心主义的根源——不懂得“实践”的革命意义。马克思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全面阐发对人的本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国内外的思想家依据社会发展的实际和人类新的实践,对人的本质理论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上进行探索。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认为: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是劳动或实践;人的实践活动和社会关系是相互统一的。  相似文献   

19.
一、马克思主义人学主义的基本内容1.人的本质本质概念要回答的是人之所以是人的“依据”。由此.对人的问题的认识.首要取决于对人的本质的理解。马克思主义人学非常注重对人的本质问题研究.目的是通过这种研究.实现对以往人学的超越.为研究人的问题提供科学的前提。马克思指出物质生产劳动只能把人和动物从类上区别开来.它只是使人成其为人的依据.因而它只是人的一般的类本质。但人最重要的是社会的人,只用生产劳动并不能把人与他人相区别.所以,马克思把人归结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在实践中不断地创造社会关系.从而也不断地丰富发展自身.促进人全面自由的发展。所以在处理各种与人相关的问题时一定要放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具体的社会关系中。2.人的价值人的价值是什么.这既是人的问题.也是价值问题。马克思在批判继承前人理论的基础上指出:其一.劳动是人的本质.劳动把人同动物区别开来。其二.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劳动是人的本质。人的本质是在劳动的过程中形成的.那么,人之所以具有价值.人的价值之所以具有特殊性.同样要归结于劳动。也就是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创造了人的本质.也创造了人的价值,人的价值主体和人的价值的客体的是人。离开人和人之间的父系.就不可能真正把握人的价值的特点和实质。在实践活动中.人要积极主动地运用个人主观能动性、充分考虑当下的社会历史条件才能真正实现自身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从现实的人和社会实践活动出发,指出人的类本质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现实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需要是人的本质形成的基础性动因,从而实现了对人的本质全面科学的认识。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方法论指导,即要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性、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本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性、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