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相关链接:《连云港日报》,江苏连云港市委机关报。1958年创刊,前身为《新海连市报》,1991年更名为《连云港日报》。1986年,报社组织5批记者进行沿欧亚大陆桥从连云港到新疆的大型采访活动,被称为“新西游记”;1995年,报社又联合新华社启动从淮海一直到鹿特丹的“陆桥行”大型采访。近年,连云港日报社发展迅猛,办报水平和报业经营都有新的发展,并办有子报《苍梧晚报》。[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中国广播》2009,(8):67-67
本刊讯 6月30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大型系列报道《黄河日记》在西宁正式启动。据了解,《黄河日记》将以黄河为主线,组织采访车队沿黄河进行一万多公里穿越式的采访,重点对黄河流域的人文历史、  相似文献   

3.
范娟华 《新闻爱好者》2011,(12):127-127
2010年8月24日至9月9日,河南日报《焦点网谈》版连续推出了《“面”对河南》、《“面”向全国》、《“面”对挑战》、《“面”临机遇》大型系列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好评和强烈反响。随后制作的《“面”对河南》大型网络专题,还荣获2010年度河南省新闻奖一等奖。这组报道是怎样产生的?  相似文献   

4.
在南极的冰雪中,在北极的荒原上,在中国南海的热风里,在塔克拉玛干的大漠深处……从海外异域到神州大地,都曾留下他采访的足迹。他是一位“老总”———在人民日报副总编的位子上一干就是16年半,他认为“总编辑”就应该总是在做编辑;他又是一位“老记”———总以记者的身份出现在新闻现场,在《东西南北中》、《大江东去》的大型系列报道采访中,在人大、政协“两会”的会场内外,在悉尼和盐湖城奥运会的赛场上,都有他不倦的身影。他就是《我在现场》一书的作者李仁臣。他认为当“老总”和当“老记”并不矛盾,主张“红笔蓝笔”兼…  相似文献   

5.
继去年成功推出大型新闻系列报道《时空新飞越空中看江苏》之后,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电视新闻中心今年再出大手笔,推出了9集大型新闻系列报道《黄金江岸率先路》,深入宣传江苏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沿江开发”重大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6.
地区党报如何提高办报水平,如何落实“三贴近”改变报纸面貌,一直是《毕节日报》编委会思考的问题。在安排2005年的工作时,编委会广泛听取了编采人员和读者的意见,认为应该在实践“三贴近”上下功夫,决定组织一次大型系列的采访实践活动,作为党报工作的进一步探索,打造《毕节日报》一个年度的最大亮点,这就是2005年《毕节日报》重点推出的大型系列报道“乌江纪行”。我们要求通过这种大型系列报道,把“三贴近”当作一种使命去实践,较全面深入地反映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的建设成就和全流域的山川地貌、民族风情、生产生活状态,并以此检验“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果,锻炼采编骨干队伍,带动整个报纸工作。  相似文献   

7.
由江西人民广播电台发起,并联合四川、重庆、广西、北京、广东和广安6省市区人民广播电台共同推出的“追寻小平足迹———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大型系列报道”启动暨联合采访出发仪式于6月19日在四川广安邓小平纪念园隆重举行。“追寻小平足迹”大型系列报道从6月20日开播  相似文献   

8.
大型系列报道是新闻媒体的重头戏。抓住新闻事件的重要节点进行采访报道,可以使整个系列报道呈现清晰的脉络。从2011年开始,话剧《郭明义》巡演轰动全国,由辽宁日报策划的话剧《郭明义》大型系列报道也引起了广泛关注。多种角度、多种体裁,4万余字的系列报道是如何产生的呢?  相似文献   

9.
继去年成功组织实施“沿海万里行”大型采访活动之后,《连云港日报》从今年3月30日起,又启动实施了旨在贴近“三农”、改进报道、锻炼队伍、扩大影响的“青年记者住农家”系列报道采访活动,至今已进行6个月,共刊发日记体系列报道120多篇。这一系列报道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以推进和服务全市新农村建设为出发点,以“三贴近”破题,让农民“主角”说话,探索创新新农村报道的形式与内容,有效地提升了新农村报道水平,并达到了加强采编队伍建设,提高记者业务能力的目的,受到省市新闻阅评组专家和广大读者的好评。  相似文献   

10.
30集系列报道《改革大潮看神州》从9月10日起在中央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播出,到10月10日播完。这是中央台领导及编委会继《边城行》之后,1992年组织采写的又一个大型系列报道。象这样大规模,密集式地在《新闻报摘》中宣传30个省、市、自治区的改革开放,在中央台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听众来信认为,这组报道“有鲜明的舆论导向”,“有新意、有深度、有声势”,“非常适时、振奋人心”、“是献给十四大的一份厚礼”。组织这个系列报道是台领导依据1992年  相似文献   

11.
1997年3月至8月,即重庆成为直辖市之时,邱朝举沿新重庆的万里边界采访,摄制了90集大型系列报道《渝疆万里行》。该节目播出后在全市引起轰动。 ●1998年又历时半年时间,邱朝举深入重庆市大巴山区和巫山山区的13个国家级贫困县,摄制了55集大型系列报道《走进贫困山区》,再次引起轰动。 ●今年9月,邱朝举获第四届“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称号。“地图一颗米,地上走死你” 1997年3月,全国人大通过设立重庆直辖市的议案。 改为直辖市之时,我们策划了一个大型系列报道《渝疆万里行》,就是“从万里疆界这个角度去…  相似文献   

12.
今年5月中旬开始,《河南农村报》推出一组“挑战贫困”系列报道。报社派出4名记者组成报道组,我作为其中惟一的一名女记者,与往常一样,爽快地接受了任务,并把这次能下到贫困地区采访作为锻炼自己的又一次机会。  相似文献   

13.
找饭店吃饭,许多人常会去家常菜馆,今年春天我们辽宁电视台卫星频道推出的大型春耕农事系列报道《春暖农家》,也尝试了一把新闻的“家常”做法。从3月10日开始,50期滋满味足的络暖农家》系列报道在辽宁卫视两大栏目《辽宁新闻》和《黑土地》陆续播出后,不论从观众还是在业界都收到了良好的评价。  相似文献   

14.
8月29日至9月8日,我受报社委派赴新疆采访河南省10万棉农赴疆摘棉活动,在报社领导及各有关部室的指导、支持和帮助下,较好地完成了预期报道任务。从出发到结束共11天时间,共采写稿件9篇,基本实现日发一稿的目标。分别是:《风雨中,一路绿灯送棉农》、《西行漫漫歌相伴》、《“这儿跟家一个样”》、《心焦上火盼花开》、《这里的棉农宿舍静悄悄》、《“感谢河南棉农,感谢滑县政府”》、《滑县的经验和启示》、《“白金蛋糕”有多大?》、《棉花开了棉农笑了》等。本系列报道在省内外引起较好反响,本报报道中的许多一手资料被其他媒体在报道时引…  相似文献   

15.
《新闻前哨》2009,(6):78-78
楚天都市报“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型系列报道结集《激越三十年》,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共湖北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李春明为该书作序。  相似文献   

16.
周三春 《新闻前哨》2023,(23):21-22
在湖北日报大型跨国采访《“一带一路”行·一线踏访》全媒体系列报道中,笔者前往东欧国家波黑采访中国企业承建的重点工程,短时间集中发回近6000字图文报道,超100分钟视频等大量全媒体素材,堪称“特种兵式”海外采访。从主题关开始,再到语言关、国情关、设备硬件关以及个人的体力关、后勤关等,笔者对在陌生国度如何迅速调整状态并圆满完成既定采访任务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7.
国庆40周年前后,中央电视台推出了大型系列报道《弹指一挥间》。这个长达八个多小时的电视节目在《新闻联播》中播出后,在观众中引起强烈反响,也得到了上上下下的好评。当时领导同志建议,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再搞一个反映十年改革的节目。经过研究、筹备,中央电视台从90年代第一天起,又推出了一个大型系列报道《看今朝》。在50多天里,共播出50集,94条新闻。  相似文献   

18.
有声有色的立体报道,有赖于现代化的采访手段。为尽快把记者派往现场,不失时机地捕捉突发性的重大新闻,航空采访在日本新闻界越来越受到重视。临接市区的东京国际机场,是日本东京的空中大门。《朝日新闻》、《每日新闻》、《读卖新闻》、《产经新闻》等全国性报社在这里各自设有航空基地,通称“新闻村”。一旦有事,记者可快速赶往现场,决胜于千里之外。在日本,笔者与《朝日新闻》航空部的朋友多次交往,也曾乘坐航空部的采访飞机参加  相似文献   

19.
《一由地=9.35亩田》一文获得1991年“北京新闻奖”一等奖,这首先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当年“十一”前夕,报社组织迎国庆成就报道,是我们农村部负责同志提出了这个报道选题,并得到报社编辑部负责同志赞同,同时,报社领导要求:这是个老题目,要写出新意。这些,为这篇好新闻的产生奠定了良好基础。作为一名记者,我在采访、写作这条消息的过程中也有一些收获、体会。  相似文献   

20.
一向整天忙着采访别人的《延安日报》记者杨葆铭、米生富、艾庆伟、马彦平,因为成功地完成了《沿着毛主席的足迹》系列报道的采访任务,而成为新闻界同行的采访对象。 在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前夕,延安日报社派出上述4名记者,历时一个半月深入延安的山山水水,寻找这位历史巨人的足迹,成功地推出了《沿着毛主席的足迹》系列报道。他们以一种全新的抒情笔调,以一个后来者的独特视角,真实地反映了毛主席在延安13年中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立体地再现了毛泽东这位推动了20世纪中国和世界历史进程的一代伟人的昔日风采,哲理性地思考了在延安这块光荣的土地上,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毛泽东思想之所以能够产生形成的历史大背景;热情地礼赞了这块土地上英雄的人民和半个多世纪以来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为读者提供了一部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为史学界补充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新资料。 这个系列报道一经推出,立即在社会上引起轰动。《中国工商报》、《西北工商报》、《承德日报》、新疆天山经济电台、安徽人民广播电台、《马鞍山日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