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美国公民教育崇尚自由主义,强调个人权利的核心价值,在美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学者对其投入了较多关注。然而,美国社会政治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其公民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因此,我们应批判地借鉴,从我国国情出发,构建中国特色公民教育体系,推动我国公民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2.
价值与模式:历史视野中的我国公民教育及其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贝  周光稷 《教育学报》2007,3(4):63-68
西方“公民社会”理论和公民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对我们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但是,即使当前的公民教育研究看上去与“公民社会”理论的话语体系相对应,中国公民教育的建构也远非如此简单。中国公民教育的发展所依托的,不仅是中国当下正在建构的“公民社会”蓝图,还有百年以来中国纵横交织的现代化历史,以及东西方学术冲突融合的积淀,这些因素深远地影响了我国公民教育构建的价值和模式。只有明晰当前我国公民教育各种理念的历史来源及其合理性,公民教育的展开才能具备现实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公民教育研究领域中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社会主义公民教育的基本内涵和框架构建、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公民教育的国际化与西方公民教育理论中国化的关系等是当前我国公民教育研究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国公民教育的基本框架由公民的思想教育、公民的民主法制和政治素质的教育、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教育和智能素质的培养、生活素质以及心理素质等非智能素质教育四部分组成;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是相互补充、共生相长、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离不开公民教育,公民教育必须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走中国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离不开公民教育,公民教育必须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走中国化的道路。本文仅从我国公民教育的内涵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及当代公民教育的困境与任务出发浅谈公民教育。  相似文献   

5.
美国是公民教育理论研究的策源地,也是公民教育体制比较完善的国家。而美国大学生公民教育作为美国公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理论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和时代性特征。通过对美国大学生公民教育实现路径的分析,可以从中吸收借鉴美国大学生公民教育的经验,对中国大学生公民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公民教育在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我国的公民教育理论和实践基础较浅,西方发达国家公民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值得我们借鉴。英国公民教育已经成为英国教育的一部分,在现代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我们借鉴英国公民教育的培养目标、教育内容和培养模式,并且考察其公民教育的问题,构建我国公民教育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7.
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十分成熟的现代化公民社会.这些国家十分注重培养公民意识,具体做法主要有: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公民教育与宗教活动相结合;公民课的教学与其他课程相结合.西方国家培养公民意识的做法值得我国借鉴.然而,我国对于现代公民意识的培养必须体现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主要有四方面的启示:我国现代公民意识培育的涵摄;培育公民意识的核心理念是“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育公民意识的基本保证是“人民当家作主”;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公民意识培育体系.  相似文献   

8.
公民教育与中国民主政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民主政治建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公民教育在民主政治建设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公司教育是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前提,是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保障。同时,民主制度促进公民教育发展。我们必须从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进行公民教育,以提高我国的公民素养。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公民意识教育,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课题。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公民意识培育相对滞后,而美国的公民意识培育的发展较成熟,借鉴美国公民意识培育的发展经验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建设中国特色的政治文明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制度保证。公民意识作为一个关键的结构性要素,必将发挥重要的内在动力机制作用。实践证明,公民意识的短缺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国现代化实现的思想障碍。实施公民教育,鼓励公民践行政治活动是培育公民意识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江颉 《高教论坛》2014,(1):8-9,58
红色资源是高校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宝贵资源。目前,开发利用红色资源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缺乏系统性、对红色资源精神内涵认识不够、缺乏科学的红色资源实践平台、红色资源应用缺乏联动机制等,因此,要充分发挥红色资源在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需要采取建立红色资源开发利用平台、研究红色资源内涵、采取多样化的教育形式、加强各高校的合作与交流等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2.
农村劳动力转移所造成的留守农民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农村现代化进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留守农民老龄化、儿童化、妇女化、低素质化已经严重影响农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农村养老、儿童教育、妇女关怀等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政府应在农村医疗、养老、教育等方面提供更加完善的社会化保障体系,完善农村急需的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出台各种支农惠农政策,改善干群关系,充分发挥基层政府和村级组织的作用,保障留守农民基本权益,有效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根据印度经济学家阿玛蒂亚·森的可行能力理论研究发现,当前中国农村基础教育中存在师资力量短缺、教育经费不足、办学条件差以及辍学率高等问题,这是由于权利保障不平衡、城乡发展差距大、城乡二元结构化、教育信息公开化程度不高以及政府对农村教育关注度不够等因素所造成。运用阿玛蒂亚·森的工具性自由理论探析,这些问题要通过提高农民的可行能力来解决。  相似文献   

14.
刘寅初的诗歌主张是传统诗歌“为人生”主张的当代化,但又有其侧重点,即诗歌要歌颂时代建设成就,符合时代精神,要有真性情。与此诗歌理论相一致的是,其诗歌具有鲜明的时代性、题材选用的现实美以及与时俱进的音韵美。刘寅初的诗歌理论对近体诗歌当代化探索有着积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长海县是大连市的一个离岛县,社区教育比大连市其他地区略显落后,尚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海岛地区的社会发展,离不开本地的社区教育,所以必须参照发达地区的成功案例,结合本地现状,兴建具有海岛特色的社区学院,开设以"海"为核心的特色课程。今后要以社区学院为发展基地,以其它职教机构为补充,构建符合当前社会需求的职教体系,提高县民的基本素质,强化海岛地区的自身造血功能,凭借发展前景吸引各类专业人才,开拓一条以社区职教引领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新渠道,并为其它海岛县建立社区学院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初,伴随着国内诸多学者的努力和杜威等西方学者的推波助澜,培育"新民"成为解决中国近代以来积贫积弱局面的良方,而民国的建立无疑为公民教育的推行提供了制度基础。这一时期公民教育思想的传播和公民教育的实施体现思想启蒙的特点,同时还肩负实现近代化的重任。任何一次社会变革都应立足于思想的变革,而要实现思想的变革,教育必须先行;同时,公民社会的形成与公民教育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7.
朋辈教育近年来在我国高校以朋辈心理辅导咨询活动方式得到迅猛发展。在朋辈教育中国化中必须处理好朋辈教育的现实性、独立性和普遍性的辩证关系。陶行知先生把美国杜威教育理论进行创新性改造和转化,使之形成适合中国本土教育状况的生活教育理论实践,为朋辈教育中国化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8.
高职院校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职业素质教育,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培养合格人才的必然要求;是深化高职教育改革,提高育人质量的必然要求。作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单位辽宁职业学院,更是把人文素养与职业素质教育体系内容设计到项目方案中,可见其对育人工作的重视。作为项目载体,在课程体系建设中,把演讲与口才设计成公共选修课,强化培养职业院校学生与人交往、与人沟通的能力,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初叶,在社会与文化转型的大背景下,王国维、蔡元培、朱光潜等中国现代美学家,在译介和传播西方美学思想的同时,从当时的社会现实出发,借鉴康德、席勒等美学家的思想,创建了具有本土特色的中国现代美育理论。中国现代美育理论不仅对美育的根源、性质和津梁作用作了深刻阐述,而且还对美育的独立地位、特质和实践进行了辩证探讨,实现了从传统美育向现代美育的转型。  相似文献   

20.
布迪厄的著作涉及很多的领域,而且其在这些领域中都颇有建树,目前国内对布迪厄的研究大都集中在其社会学、教育学以及文化思想等方面,对其美学思想进行集中研究的著作和文章都还比较少,但是美学思想在其整个思想中又占有重要的位置,《区隔——一种趣味判断的社会批判》作为布迪厄美学思想的代表性著作,是探究布迪厄美学思想的重要切入点,但是其至今还没有被翻译成中译本,目前国内对其进行的专门性研究相对来说也还比较少,且不够系统还有待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