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一波三折,找准学生思维发展的基色 [案例1]只是多了一个括号吗? 1.苏教版国标本一年级上册第61页"试一试": (1)看图表述图意. (2)交流:已知什么(两部分苹果的总数10个和其中一部分3个),求什么(篮子里有几个)? (3)列式:10-3=7 (4)解释:为什么用减法计算?(生:从总数10个里面去掉篮子外的3个,求篮子里的,要用减法)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分数(包括百分数,下同)应用题中的对应数呢?看下面的例子: 有一堆煤,用去15吨,占总数的3/5,还剩下10吨。因为用去的15吨相当于这堆煤的3/5,所以,15吨与分率3/5相对应,我们把这两个数叫做对应数。很明显,10吨的对应分率是(1-3/5)。  相似文献   

3.
(六) 一位教师教“异分母分数加法”例题时,出示下面一组填空题;(1)4+5是( )个1加上( )个1,和是( );(2)0.3+0.5是( )个0.1加上( )个0.1,和是( );(3)3/10+1/10是( )1/10加上( )个1/10,和是( )。学生逐一填空后,教师提问:“同学们能从刚才所做的题中说出什么道理吗?”学生讨论并回答:只有计数单位相同才能直接相加。教师紧接着出示例题1/2+  相似文献   

4.
教学设计(一) 教学内容:第九册第42页例3。基本方法:引导学生自己探究。一、准备和引入 1.(口答)求下列各平均数必须知道什么条件?(1)一块地的粮食平均亩产量。(2)从甲地到乙地,一辆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3)求某学生一次期末考试中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的平均分数。 2.解应用题(挂出小黑板) 育红小学五·一班45人去工厂糊纸盒,一共糊了720个,平均每人糊几个? 学生解答后提问:这是什么应用题?它的基本数量关系是怎样的?从而引出求平均数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总数 总份数=平均”(教师板  相似文献   

5.
求平均数问题是小学数学中最常见的题型之一,下面介绍这种题型的几种形式。一、简单的平均数问题例1.一个班分成3个小组去果园采摘桃子,第一个小组有8人,共摘了350个,第二小组有7人,共摘了250个,第三小组有10人,共摘了420个。问这三个小组平均每人摘了多少个?解析:桃子总数350+250+450=1050(个)总人数8+7+10=25(人)平均采摘数1050÷25=42(个)答:平均每人采摘了42个桃子。总结:对上面这种简单的求平均数应用题,其总数不难求得,解题时就是求出总量,然后除以份数,即得平均数:平均数=总数÷总份数。二、加权平均数问题例2.五年级3个班期末数学考…  相似文献   

6.
有同样大小的红、黑、白玻璃球共73个,按1个红球、2个黑球、3个白球的顺序排列着。三种颜色的玻璃球各占总数的几分之几?第68个玻璃球是什么颜色的?解:因为玻璃球是按1个红球、2个黑球、3个白球的顺序排列着,所以可以把1个红球、2个黑球、3个白球看作一组,这一组球的个数是:(1  相似文献   

7.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蕴伏算法 师:6里面有几个3?用什么方法可以算出来? 生:6÷3=2. 师:10里面有几个2? 15里面有几个5? (分别对应出示:10÷2=5,15÷5=3) 师: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用什么方法计算?  相似文献   

8.
“两步计算应用题”中有这样一道例题 :果园里有桃树 78棵、梨树 3 6棵 ,苹果树的棵数比桃树和梨树的总数少 2 0棵。苹果树有多少棵 ?想 :根据果园里桃树 78棵、梨树 3 6棵这两个条件 ,可以求出什么 ?再怎样求苹果树有多少棵 ?列式 :( 1 ) 78 3 6=1 1 4(棵 )( 2 )。一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努力引导学生掌握综合法解题的思路。每做完一题都要深究“你们怎样想的 ?”当学生流利地说出“我是这样想的 :根据苹果树有 78棵 ,梨树有 3 6棵这两个条件 ,我们可以求出桃树和梨树共有多少棵 ?列式是 :78 3 6=1 1 4(棵 ) ,再由求出的桃树和梨树共有 1 1…  相似文献   

9.
◆你问他:"一个三点水加一个来是什么?"他想了想说:"嗯……念涞(la)i?"你再问:"一个三点水加一个去呢?"他八成会说:"什么字?有这个字吗?念qu?"其实是"法"……◆伸出1个手指,问别人这是几。再伸出2个手指,问别人这是几。然后伸出3个手指,问别人1+1是几。答案是2,一般都回答是3。10人里最多1人答,屡试不爽!  相似文献   

10.
<中学数学月刊>2003年第10期<可重复组合总数>一文给出了公式:(RC)mn=Cmn m-1.其中(RC)mn表示:从n个不同元素中不管顺序可重复地取出m个元素,不同结果的总数.笔者觉得可重复组合数公式特别是其数学模型对学生解决某些数学问题很有益处,本文举例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11.
[句子训练] (一)把句子写完整。重点训练单句的三种基本句式:谁(什么)干什么,谁(什么)是什么,谁(什么)怎么样。 (二)把句子写通顺。 l.扩词成句。例:树→松树→两棵松树→栽了两棵松树→我家院子里栽了两棵松树。 2.整理句序。例;好孩子/是个/小勇/懂礼貌/的小勇是个懂礼貌的好孩子。 3.按要求写句。例:(1)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2)谁是什么(3)什么怎么样 4.词语搭配成句。例: 老鹰停着一座大桥路边架起了一副眼镜  相似文献   

12.
“比例型”试题点多面广、迁移性较强。现以部分典型试题为例,浅谈解题的方法和技巧,仅供参考。1 守恒法 例1 经实验测得某一中性溶液由Mg~(2 )、Al~(3 )、Cl~-、SO_4~(2-)四种离子构成,其中Mg~(2 )、Al~(3 )、SO_4~(2-)的离子个数比为3:3:1.则可推断该溶液中Al~(3 )、SO_4~(2-)、Cl~-离子的总电荷数之比是__。 解析:当SO_4~(2-)为n个时,Mg~(2 )、Al~(3 )的离子数目均应是3n个。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为:2×3n 3×3n=15n。根据电荷守恒原理,溶液中所有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亦应为15n。则其中Cl~-所带负电荷总数  相似文献   

13.
指导思想严格管理,提高质量,扩大规模,再上层次。学科建设的关键内涵建设(人才、成果、项目);学位申报(材料、信息)。发展设想按照每两年增加1至2个博士点和5至6个硕士点,再用8至10年时间,我校可望达到博士点12至15个、硕士点35至40个,在校博士生220名、硕士生780名,研究生总数与在校本(专)科生总数的比为1:10,争取建成研究生院。  相似文献   

14.
果蝇杂交实验设计与综合创新能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从一次设计性果蝇杂交实验及其结果统计分析的情况,分析了本科学生综合创新能力。参试学员的实验创新能力可划分成3种类型:(1)综合创新能力强的人,约占学生总数的10%;(2)有综合创新能力的人,约占学生总数的68%;(3)综合创新能力弱的人,约占学生总数的22%。  相似文献   

15.
准备课 一、学习目标 识记 (1)1、2、3、4、5、6、8、7、9、10十个数字;(2)数1~10的顺序。 理解 (1)什么是同类物品;(2)一一对应的事实;(3)“同样多”、“多些”和“少些”的事实。 掌握 (1)指物数数的方法;(2)把同类的东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在全国各地中考数学试卷中,经常出现一种阅读题,这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数学材料的理解、接受及加工处理能力,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阅读、观察、猜想例1:(2003河北)如图1是用火柴棍摆出的一系三角形图案。按这种方式摆下去,当每边上摆20(即n=20)根时,需要的火柴棍总数为根。分析:通过阅读观察、发现:当n=1时,有一个三角形;当n=2时,有2×(2+1)2=3个三角形;当n=3时,有3×(3+1)2=6个三角形…,可以猜想,当每边摆上n根火柴时,有n×(n+1)2个三角形,而每个三角形有3根火柴,故总数Sn=3n×(n+1)2根火柴。当n=20时,S20=3…  相似文献   

17.
考点1对原子结构认识的考查例1根据许多知识,人们总结出一条规律:具有相同电子数(指分子或离子中全部电子总数或价电子总数)和相同原子数的2个或2个以上的分子或离子,它们的分子(或离子)结构相似,性质也相似.这条规律叫作等电子原理.试回答,下列粒子:N2、CO2、NH3、N2O、NO2、N  相似文献   

18.
一、教学内容: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小学数学第七册)。二、教学要求:使学生理解和掌握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并能正确运用公式进行计算。三、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1.什么叫面积?计算面积用什么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2.什么叫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3.1分米、1平方分米各表示什么单位? (二)导入新课:出示两个长方形提问:1.黑板上是两个什么图形? 2.哪个长方形的面积大?大多少? 师:同学们的说法不一,要正确地回答这个问题,单靠观察是不行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板书课题: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三)新课: 1.①指名到黑板前量出黑板上两个长方形长与宽各是多少(边量边说出结果)。 (板书:长3分米宽2分米长6分米宽1分米)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第19~20页。 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读法及所表示的意思。 教具与学具:小黄花(6朵)、正方形(12个)、圆形(20个)。 教学过程:一、复习 1.口算(投影出示)。 3+5+4 18+2+3 4+5+2 6+2+7 2.板算:2+2+2+2= 3+3+3+3= 4+4+4= 1+1+1+1+1=板算后回答: (1)加法算式中的这些数(指加数)叫什么数? (2)每个算式中的加数有什么待点?(板书:相同加  相似文献   

20.
九年义务教材五年制数学第九册P_(64)有道思考题:观察前两个等式,有什么特点。然后在其他等式的□里填上合适的分数。 (1)4 1/2 1 2/7=4 1/2×1 2/7 (2)2 2/3 1 3/5=2 2/3×1 3/5 (3)□ 1 3/4=□×1 3/4 (4)6 □=6×□一、点拨、探索。 1.(点拨)教师要求学生先将前两个等式中的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后,再观察等式有什么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