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随着佛教的传入,佛经的翻译,一大批佛教词汇输入汉语中,经过引申发展,这些佛教词汇和汉语词汇融为一体。有些汉语词汇由于在佛教申的广泛使用,变为佛教专用语,有些汉语词汇被佛教借用后虽又成为汉语的一般词汇,但其意义则是来自佛教用义的,造词时的本义却不通行了。  相似文献   

2.
张磊 《现代语文》2014,(2):29-30
佛教词语中的数词(本文简称为"佛教数词")是外来词融入汉语词汇的一个缩影。分析佛教数词的构造,有助于了解其对汉语词汇的影响。探讨佛教数词,从词语的内部构造来描写其结构关系,进而结合数词和量词的关系分析词语的语法特点,并从语音特点、语义变化、修辞方式等方面对其进行分析描述。  相似文献   

3.
佛教自东汉年间传入中国,对中国本土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尤其是在译经写经以及弘扬佛教教义的过程中与汉语进行了有机的结合,进而产生了许多汉语新词新字,许多衍生词汇中也带有了佛教色彩,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汉语的词汇,促进了汉语词汇的发展,产生了诸如双音化、多音化趋向等语言现象,更为后世的翻译、不同语言互相交融树立了范本.佛源词汇的产生、发展有众多不同的方式,本文旨在从佛教汉传过程大致发展历程,尤其译经过程中的一些特点对佛源词汇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4.
大量佛经的翻译生成了很多汉语所没有的词汇。这些佛教汉语新词属于宽泛意义上的佛教外来词。它们的出现不仅推动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也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汉语文化,扩充了汉语词汇。按照它们的得来方式,即翻译方法,可以将其分为:音译词,新造词,意译词,半音半意词。通过分析这些佛教外来词,它们融入汉语的成功给翻译外来词提供了有用的经验与借鉴。  相似文献   

5.
汉语对日语有着巨大影响。但鲜为人知的是佛教对日语的影响非常大,尤其在词汇领域,大量日语词汇都起源于佛教。可以说汉语与佛教共同孕育了日语。  相似文献   

6.
汉译佛典与义山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唐一代 ,佛教进入鼎盛发展阶段。受此影响 ,文人士大夫在诗歌创作中多援引佛教典故 ,佛教语汇使用的频率亦较高 ,这为提高诗歌的表现力起到一定作用。隋唐时代为中古汉语向近代汉语过渡时期 ,此时的汉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新词新义剧增。本文以李商隐诗歌为对象 ,从中爬梳佛教语汇、佛教典故 ,以大量实证材料 ,进一步印证汉译佛典是隋唐语汇发生剧变的重要媒体。  相似文献   

7.
《东汉三国佛教文献副词研究》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基于“普方古民外”立体研究范式来研究东汉三国佛教文献中的副词问题,为汉语历史语法研究提供了新思路,颇具前瞻性;二是把文献研究与田野调查相结合来研究东汉三国佛教文献中特色副词产生的理据,更具说服力;三是密切结合汉语事实,中西兼顾、守正创新,综合运用历史语言学、语言类型学、接触语言学等理论、方法对东汉三国佛教文献副词中的特殊现象进行理论阐释,更具可信度。  相似文献   

8.
《嘉应学院学报》2018,(1):72-74
佛缘词是指以佛教为外在条件,利用汉语中原有的语素组合构造的新词,用以表达来自佛教的新事物。在长期的语言接触下,佛缘词对汉语词汇产生了四方面影响:扩大了汉语词汇量;促进了汉语口语化的发展;丰富了汉语的造词法;加速了汉语词汇的双音节化进程。  相似文献   

9.
课间     
《同学少年》2015,(6):54-55
<正>来自佛教的词语两汉之际,佛教由印度传入中国,许多佛教典籍陆续被翻译成汉语。佛经本以梵文写成,其中有许多佛教术语,翻译成汉语之后,这些外来语也渐渐融入汉语之中,词义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成为日常词汇的一部分,人们渐渐忘了它们的来源和本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佛教对汉语词语的日常用语、成语、俗语谚语和歇后语等方面的影响,提出了佛教创造的各种神鬼、佛教行为及其场所与人们对佛教的认识评价等因素是对汉语词语产生深远影响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1.
汉语外来词中有很多佛教外来词。本文在讨论外来词与佛教词语的基础上,以《慧琳音义》为例分析佛教外来词,对佛教外来词作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对汉语言文字产生深刻的影响,给汉语词汇系统起到了扩充作用。在考察《汉语大词典》过程中,我们发现其中"道×"一组词语同时兼具有关道教和佛教意义的一种现象。这并不纯粹是汉语言发展过程中词汇一词多义产生的结果,也是佛教在汉地传入初期对道教黄老学说依附而给汉语留下来的产物。本文集中考察《汉语大词典》中这一组特殊的词语并对其进行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多民族的国家,因此汉语中也有其他许多民族语的成分。汉代学者扬雄所著《方言》,纪录了一些南方古族的词汇。黄河以北,由于长期种族杂居,故汉语中的非汉语因素较多,主要有匈奴语、突厥语、鲜卑语、蒙古语、女真语和满语。东汉以来,随着佛教的传播和佛经翻译事业的日益兴旺,大批的佛教和梵文的外来语被吸收到古汉语中。  相似文献   

14.
从词汇史的角度来观察“我慢”在汉语和日语中的演变,“我慢”是以佛教语面目出现在古汉语和古日语中,但相对于汉语中的“我慢”意义、用法基本稳定不变,日语中的“我慢”则在江户时代词义、情感色彩得到了扩展,用法上也有所丰富。  相似文献   

15.
语言接触与佛教汉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教汉语是汉语历史文献语言的非自然变体,是经由佛经翻译所导致的间接语言接触的产物,其中不但存在文言文和大量口语、俗语和不规范成分的混合,而且存在汉语与大量原典语言的混合。经由佛经翻译所导致的语言接触大体分为三个阶段。佛教汉语是汉语语言接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我们总结汉语演变的机制和发展的方向。基于梵汉对勘的佛教汉语研究,指在梵汉对勘方法的基础上,将汉译佛经的语言与原典语言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其中与中土文献有异的语言现象,综合运用汉语史的各种研究方法对其进行考察,借以明确语言接触对汉语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佛教起源于印度次大陆,大约在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与民族传统文化相结合,成为我国最具影响的宗教。随着佛教广泛而深入的传播,汉语中的成语也极大地丰富起来。这些成语,有的来自汉译佛经,有的来自我国佛学家著述的禅宗典籍。在长期的语言交际过程中,相当数量的佛教成语在意义上发生了变化。例如:  相似文献   

17.
佛教对汉语词语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分析了佛教对汉语词语的日常用语,成语,俗语谚语和歇后语等方面的影响,提出了佛教创造的各种神鬼,佛教行为及其场所与人们对佛教的认识评价等因素是对汉语词语产生深远影响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8.
中日两国文化交流历史悠久。汉语的数字“三”与道教、佛教有关,日语中的数字「三」既受汉语文化的影响。又与原始宗教信仰和本土语言使用习惯等有关。本文拟就日语「三」对汉语“三”的借鉴及文化内涵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9.
翻译在中国民族文化的发展与建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长达10个世纪的佛经翻译为汉语注入了大量佛教词汇,促进了汉语句法、篇章结构、文学体裁等方面的革新,提高了汉语的表现力,促进了汉语语言文学的发展,同时也让佛教的许多思想深入人心。晚清开始的西学翻译则是中国现代性启蒙的捷径,促成了中国的“文艺复兴”。  相似文献   

20.
由于汉语词汇研究在历史上过于忽略汉译佛经的语料价值,使得很多词语未能及源,这从大型辞书的收录情况就能清楚地看出来。文章以五条汉语常用词为例,结合《汉语大词典》的收录情况,对这五条词语的语源进行补正,以体现佛教文献在汉语词汇史研究及将来大型辞书的修订、编撰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