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综观语法化的研究成果,语法化的原因主要有七个方面:语言交流;语用推理;人的认知能力;句法位置;句法环境的影响;语言接触;使用频率。本文主要分析语法化的原因与内涵。  相似文献   

2.
“自然”本为短语结构,东汉时期词汇化为形容词以后,开始了语法化过程。六朝时虚化为状态副词,清朝时发展出语气副词用法,现代汉语阶段演变为连词。语法化的动因主要是语法位置,机制主要是语用推理。  相似文献   

3.
试探英语"否定转移"的语法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中"I don't think"这类否定转移句式最初所携带的表达礼貌的语用动机,在语言使用的历时性过程中,由于"含义短路"而实现了语用习惯的语法化,主要体现在否定转移的高使用频率、否定转移结构的构块化和主从连词"that"的脱落等三个方面.对"否定转移"语法化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其语法本质.  相似文献   

4.
主要讨论语用和认知在语法化过程中的作用,认为:1、语用是语法化的动因,认知是语法化的途径,另外语法化还需要重复机制来固化;2、主观化是促使发生语法化的重要语用因素,不是语法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讨论认知、语用与语法化的关系.认为认知是语法化的触发点和途径,语用在语法化过程中具有固化的作用,认知和语用致使语法化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相似文献   

6.
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说,语法能力是语用能力发展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足条件;就发展顺序而言,在外语学习初期,学习者借助普遍语用原则和语境,完成语用目的,同时学习语法知识,其学习路径是从语用到语法;随着学习者语法能力的逐步提高,他们开始要学习各种语法形式所蕴涵的语用功能,其学习路径是从语法到语用。  相似文献   

7.
汉语史上“好、喜、爱”均经历过从“喜爱”义能愿动词到“容易(发生)”义情态副词或“经常(发生)”义频率副词的语义演变和语法化、主观化过程.其共同的语法化条件是带谓词性短语作宾语、主语对宾语控制的衰减以及主宾语语义范围的扩展,语义基础是主语对于宾语具有积极意愿,语义演变机制主要是转喻和推理.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语用的认知角度分析“不是 NP VP, 后续句”格式在言语交际中的语用特点。文章主要从4个方面展开:1.从句法分析考察该格式的语法特点;2.从会话蕴含义考察该格式的否定意义;3.从认知理论考察该格式的语用推理;4.从认知语用看该格式含义的规约化。  相似文献   

9.
龙国富 《中国语文》2013,(1):25-34,95,96
本文利用构式语法和语法化有关理论,通过对汉语"越来越……"构式语法化过程、机制及其动因的研究,回答"语法构式是固有的还是显现的"这一理论问题。"越来越……"构式语法化路径为:越+处所名词>越+普通名词>小句,越……>越……越……>越来越……。"越来越……"构式语法化机制是重新分析和类推,其语法化的主要动因是语用推理。本文认为,语法构式是显现的,而非固有的,排列组合形式的改变将伴随新的构式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由名词虚化而来的副词较少,情状副词"满口"正是其中之一,它的产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偏正短语"满口"于唐五代时期词汇化为名词,明清时期其名词义项发展完整.宋代开始,名词"满口"大量处于临界环境中,在高频率的使用以及主观化的语用推动下,于明清时期语法化为情状副词.  相似文献   

11.
该研究考察输入频次类型对中国大学生英语语义韵学习的影响,并分别考察该频次效应与外显学习和内隐学习的关系。北京某大学69名本科生参加了不同频次(高语类或高语符)输入的语义韵学习对比实验,测量工具包括短语判断测试、问卷和访谈等。结果显示,高语符频次比高语类频次在一定程度上更能促进英语语义韵的学习,且该频次效应对内隐学习影响较大。研究发现语类频次对能产性的促进作用要以一定量的语符频次为基础。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investigated six to nine year old children's ability to use contractive and possessive apostrophes, the effects of type and token frequency, and the effect of teaching on this ability. Apostrophes provide an interesting opportunity to examine the basis of frequency effects in rule inference, as type and token frequencies dissociate in apostrophes found in children's early reading materials. Teaching effects are now open to inspection as the National Literacy Strategy Framework for Teaching lays down a specific and detailed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timetable. Results showed that token but not type frequency influenced children's correct use of apostrophes. There were also effects of teaching.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试图以语言全息论为视角来探讨语用推理,指出语用推理具有语言内全息性与语言外全息性。其一是语言内语用推理的全息性,主要从重音、词序等来讨论;其二是语言外语用推理的全息性,主要从动态语境、认知、文化等方面来分析。最后指出,语用推理是一个全息的统一体,具有全息性。  相似文献   

14.
语用推理的主要逻辑特征是结论的多元性:佳解、偏解、无解、误解。而结论的多元性受到特定语境中的前提多元性和推理形式多元性的制约。语境是语用推理的核心。其中,受者的语感、对言者的了解和对场景的把握制约前提的读取,使前提呈现出多元性。前提的多元性是导致语用推理结论多元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语用推理能力对听力的影响——基于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社会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角度分析了听力行为的本质,剖析听力与语用推理的关联。通过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客观描述学生听力理解中语用推理策略运用的现状,并实证分析语用推理能力对听力理解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学生语用推理能力的培养。本文根据语用学中与语用推理相关的理论,设计了一套训练项目以助于培养学生英语阅读中的语用推理能力。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以来自浙江省城乡的97名九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词汇推理试卷为主要形式,并以学生的平时成绩为依据划分高分组与低分组,通过SPSS12.0软件对结果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发现:英语语言能力强的学生其词汇语用推理能力也强,两者呈正相关关系,同时,城市和农村学校的学生词汇推理能力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运用定量研究法,通过实验对比,统计分析听力成绩与语用推理的相关性。实验结果表明在大学英语交际性听力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用推理能力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听力理解水平。  相似文献   

19.
话语推理经历了从语用学到认知语用学的发展进程。Grice的会话含意理论及其合作原则首开了从语用学的角度研究话语推理的先河,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原则探讨了作为主体的人对话语推理过程所起的重要作用。Thornburg和Panther提出的言语行为转喻理论则从语用学和认知的角度对转喻在言语行为中的语用功能做了较好的阐释,为话语推理的研究开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以Grice会话含义理论和关联理论为基础,探讨了英语听力理解中听者透过言者话语的表面意义分析、推导话语的真实含义的语用推理过程,及其对听力理解的影响,指出听者应结合语境寻求关联,并进行语用推理,从而正确地理解言者的话语含义。将语用推理知识引入英语听力教学和听力理解过程是对改进听力教学和提高学生听力理解水平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