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古诗词鉴赏是高考必考内容,同学们对古诗词要么不太明白,要么理解了也说不全面,这里给大家提个醒,以期事半功倍,取得好成绩。  相似文献   

2.
古诗词鉴赏是必考内容,同学们对古诗词要么不太明白,要么理解了也说不全面,这里给大家提个醒,以期事半功倍,取得好成绩。  相似文献   

3.
高中语文讨论式教学三重障碍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式教学往往出现以下几种情况:要么冷场,讨论不起来;要么少数人“参与”,多数人“旁听”;要么表面热闹,流于形式。反思这一课堂现象,笔者发现高中语文开展讨论式教学目前至少还有三重障碍:  相似文献   

4.
(三)构思篇     
常见病症病症一:无构——随意涂鸦,缺乏章法虽然近年来中考作文不设审题障碍,作文题目设计尽可能贴近同学们的生活,让考生有事写,有话讲,但还是出现了不少低分作文,究其原因,与考生作文之前不通盘构思有较大的关系。不少同学拿到题目,跟着感觉信手涂鸦,缺少章法与技法,导致作文一盘散沙。要么是一个材料多个中心,导致主题混乱;要么是一个中心多个材料堆砌,导致蜻蜓点水,点而不透。  相似文献   

5.
教师在教学中如恶语伤人,就会使学生产生叛逆心里,学生要么处处和你作对,要么对你"敬而远之";教师在平时表扬或批评时褒贬过度,就会使"好学生"得意洋洋,使"坏学生"破罐破摔或萎靡不振,使其产生不健康心理,影响其成长和进步;教师在做学生思想工作时如语言空洞、不切实际,犹如隔靴搔痒,不起任何作用,教学效果也无从谈起。所以,教师语言应有所忌讳。  相似文献   

6.
史永祥 《教师》2013,(10):64-64
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积重难返的问题是作文技能低下平庸,表现在怕写作文,即使七拼八凑、苦心孤诣地写就一篇,也是要么观点不鲜明,主题不突出;要么立意不明,落入俗套;要么层次欠清,结构紊乱;要么语言干瘪,淡乎寡味。究其原因,除了缺乏必要的指导和训练外,恐怕写作基本功的不过硬是导致作文水平低的最起码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李宏安 《学周刊C版》2010,(5):196-196
中国古代诗歌广义上包括诗、词、曲。由于中国古代诗歌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离我们现代生活已经很久远,以及诗歌语言的含蓄与凝练,所以在鉴赏中国古代诗歌时就会碰到很多障碍,要么一知半解,要么误解,不能享受其中的美感,不能感悟诗人对社会、人生的理解与感悟。然而,在鉴赏中国古代诗歌时又有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可寻。  相似文献   

8.
一、关于作者“不宁静”的缘由就当前来看,“不宁静”是解读《荷》文挥之不去的情结。主流的看法认为“不宁静”是文眼,定下了全文的感情基调。对“不宁静”的缘由更是莫衷一是,要么从社会功利的价值范畴进行分析,与当时的社会政治背景紧密相连,与作者当时所属的阶级紧扣;要么从伦理的角度进行分析,或认为是家庭的责任与重负,或认为是作者的妻子对作者的不理解,以至没有一吐衷肠的人……林林总总,纷繁复杂。甚至课后练习第一题同样给我们提供争议的观点,希望学生对此作深入的思考。那么,我们有必要在“不宁静”上作无尽的纠缠吗?散文的解读,…  相似文献   

9.
高中美术欣赏课在我校已经开设多年,但是很长一段时间内,在学生心目中它都是可有可无的存在。教师照本宣科,以教材为圭臬,将美术作品介绍给学生,虽然工作得也很辛苦,但学生要么在课堂上做其它科目的作业,要么趁机小憩,要么交头接耳……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状况呢?仅仅是因为高考不考,所以学生不重视吗?还是因为这门课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出现了问题?怎样才能让学生改变这种被动学习的状况,让他们兴趣浓厚地主动参与,从而达到美术教育的目的,培养出能够欣赏美,发现美,并  相似文献   

10.
蒋玉梅 《新高考》2008,(1):11-13
《考试大纲》对诗歌鉴赏提出了两点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就是分析作品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这些表达技巧在作品中起了什么作用,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效果等。要鉴赏表达技巧,就要明白什么是表达技巧。笔者认为诗歌的表达技巧涵盖了诗歌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表达方式很好掌握,在复习迎考时,很多同学对诗歌的表现手法不甚明了,遇到分析表现手法的试题,要么不写.要么乱写一个。在此,笔者从教材入手,对诗歌的表现手法进行梳理、阐释,让更多的高三学生能够轻松应对高考。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它分为  相似文献   

11.
正不少职场人都信奉这么一条职场定律:要么忍,要么狠,要么滚。不过多数人既无发狠的资本,也无发狠的底气,所以似乎只剩下忍与滚两个选择。面对种种不公,职场人要么打破牙齿和血吞,要么拍案而起怒炒老板的鱿鱼,不过,两种方式听上去都不那么完美,一味忍下去,就有可能被当作炮灰,成为永远的受气包;而盲目辞职也很有风险,万一下一份工作还不如现在呢?那么,在忍与滚之外,还有没有第三种选择?杜桑的上司是个奇葩,每天最感兴趣的事就是变着法子压榨手下的员工,他每天打了鸡血一样地逼大家加班,用形式化的冗长回忆轰炸每一个人  相似文献   

12.
很多企业都在有意识无意识地实施系统或不系统的绩效管理,但很多企业都对绩效管理推行的效果不甚满意:要么未达预期效果,甚至绩效不升反降;要么流于形式,走过场;要么管理部门积极推进,业务部门消极应付;要么集团总部积极推进,成员企业消极应付;要么干脆半途而废,不了了之.问题何在?是什么原因导致绩效管理的效果不尽如人意呢?  相似文献   

13.
冯艳荣 《天津教育》2006,(10):28-29
在语文教学中,一些情况引起了我的关注:第一,现在的中小学生都是在流行文化的影响下长大的,电视电脑凭借它们难以抵挡的诱惑力吸引了学生的注意,使他们读书的时间大大减少;第二,以往传统的语文教学难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尤其是古诗词教学,只停留在死记硬背的层面上,学生很难进入状态,学习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第三,现在的学生一提作文就头疼,要么举笔难下,要么下笔千言,空洞无物.上述现象不得不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14.
美术特长班的学生有两个特点:一是文化基础非常薄弱,美术专业基础有些几乎是空白;二是对待学习兴趣不浓、劲头不足。这些学生,要么是习惯不好,不会学习:要么是方法不对,不善学习;要么是兴趣不浓,无心学习。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高二第一学期制订了班集体目标:通过一年的养成教育,要求学生达到做事稳重,成绩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5.
立意肤浅、观点幼稚是同学们作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有的同学的作文要么题材陈旧、人云亦云,要么蜻蜓点水、泛泛而谈,笔墨往  相似文献   

16.
作文是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语文学科鲜明的人文性在作文教学中应有突出表现。如果作文不贴近生活实际。不反映社会人生,不抒写自己对生活的真切感受,那么,作文也就成了简单的文字游戏。没有生活实际内容的文章,要么假话、大话、空话连篇,胡编乱造;要么无病呻吟,矫情造情;要么掉书袋,沉迷于故纸堆中,既没有独到的见解,也难以引起情感上的共鸣。  相似文献   

17.
中学生在作文时,很少在文章立意方面下功夫。要么平铺直叙无中心,要么杂乱无章多中心.使人读了不知所云。须知,要使自己的文章脱颖而出、灵光闪现,文章的立意一定要有创新,这就要求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善于从多角度思考的习惯,不盲从他人观点.不迷信权成,敢于质疑,善于感受时代气息,从现实生活中不断发现新问题,发现生活中的新矛盾.抓住生活中的焦点、热点、  相似文献   

18.
作文是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语文学科鲜明的人文性在作文教学中应有突出表现。如果作文不贴近生活实际,不反映社会人生,不抒写自己对生活的真切感受,那么,作文也就成了简单的文字游戏。没有生活实际内容的文章,要么假话、大话、空话连篇,胡编乱造;要么无病呻吟,矫情造情;要么掉书袋,沉迷于故纸堆中,既没有独到的见解,也难以引起情感上的共鸣。  相似文献   

19.
李卫红 《教师》2010,(24):77-77
所谓正衬,又叫陪衬,它是同类事物或相类似事物的并举映衬。如以空旷衬孤寂,以萧瑟衬悲凉,以繁华衬繁荣,以新绿衬生机,以勇衬勇,以关村美等。总之,要么以喜的气氛烘托喜的心情,要么以悲的气氛烘托悲的心情。所谓反衬,就是运用矛盾的一个方面去映衬另一方面。如以敌衬我,以动衬静,以丑衬美,以恶衬善,以乐衬悲,以月小衬山高,这是一种“相反相成”的技巧。写人描景,正反映衬,烘云托月,是诗人的惯用笔法,掌握这一技法是鉴赏诗歌的捷径。  相似文献   

20.
独立重复试验,也叫做贝努里(Ber—noulli,瑞士数学家和物理学家)试验,是在同样的条件下重复地、各次之间相互独立地进行的一种试验.在这种试验中,每一次试验只有两种结果,即某事件要么发生,要么不发生,并且任何一次试验中发生的概率都是一样的,这种情况在实际问题中是很多的.例如,在产品的抽样检验中,要么抽到合格品,要么抽到不合格品;在一定条件下,种子要么发芽,要么不发芽,等等.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对独立重复试验及其概率公式缺乏深入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