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心理冲突是指教师在面对新课程改革和传统教学的时候,既要进行课程改革,又要进行传统教学变革之时所产生的一种心理冲突,也就是在课程改革的“破”与“立”之间的冲突。其具体表现有:实践新的教学范式与原有的教学范式之间的冲突;追求学生知识掌握与追求学生的能力发展之间的冲突:新课程理念与新课程实践操作之间的冲突等等。教师心理冲突对教师、对学生、对学校、对课程改革等都具有一定的危害。为此,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关心,对教师进行心理测评和心理支持,要关注教师自身的心理调适以及教育家精神的引领。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的新理念是要营造一种新的课程化。这种新课程化的重要特征是课程改革要倡导合作、对话、探究等等的新精神。笔基于对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教师的考察调研,尝试对新课程理论和在这些理论导引下的教学实践之间的冲突与选择进行些肤浅思考,描述并分析一些事实,提出并讨论一些判断,把它称作教学实践与课程理论的“对话”,只是希望以这种形式体现新课程化的对话精神。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改革使“教师作为研究者”得到了普遍认同和重视,学校本位的教师研究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然而,在实践过程中,教师研究走入了误区和困境:校本教研成为教师的负担;学校青睐“大课题”、“大问题”;校外专家主导教师研究;论文发表作为评价教师的指标。该文以17篇SSCI文献为基础,重新审视“教师作为研究者”意味着什么,梳理出三种已有观点:教师作为行动研究者、教师作为学生研究者、教师作为正式研究者,并反思观点背后专业观的含糊以及研究范式的冲突。在此基础上,对教师研究的误区和困境做出回应:明确教学专业的边界;重新审视课程研究范式,合理评价教师研究。  相似文献   

4.
大量课堂教学实践表明,教师的观念与行为之间存在着严重的背离。真正落实新课程理念,需要教学范式的转换:由教师的华丽表演到学生的朴实发展。具体包括,教学价值诉求由任务取向、应对考试转向学生的差异发展、可持续发展;教学行为由教师独角戏、越俎代庖到给予学生时间、空间去动脑思维和动手实践;教学评价视角由教师的功绩位移到学生习惯、知识、思维、德行等方面的真实发展。基于此,探讨促进“学生朴实发展”教学系统的运行机制对当前课程改革的发展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指出:地理学科要“加强学校与社区的合作,把乡土地理作为综合性学习的载体,让学生体验生活化地理。学校、教师要组织和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参与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开展参观、调查、考察、旅行等活动,逐步创建地理实习基地。”这就意味着高中地理教师要立足乡土地理课程资源,扩展时空、回归生活,开展地理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6.
作为新课程“亮点”和“难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集中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核心价值追求,对教师的课程观、教材观、教学观及学生观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给学校课程实施能力、行政管理部门的课程管理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改革,使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心发生了变化,教师发展、课程研发、学生成长已成为学校必须大力开展的三项土作。5年来,我校在这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进展。在此基础上,学校于2007年10月成立了“教师专业发展研修中心”、“校本课程研究中心”、“学生成长服务中心”。三个中心的成立,标志着学校的新课程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8.
合作意识——教师的必备素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运超 《中国教师》2006,(10):47-48
“新课程改革不是换一本教科书,而是一场深刻的教育观念革命”,因此,新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结合学校实际,我们构建了以合作意识的养成为中心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努力营造“三度一突出”的教育教学制度文化氛围。1.同行的信任度——强化教师之间的合作学校从三个方面强化考核教师与教师的合作实践,走出传统教学中教师“单兵作战”依靠教师个人能力解决教学问题的小圈子,培育教师间的合作意识。首先同班级同班组不同学科教师的合作交流,新的课程结构重视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加强了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从而改变了现行课…  相似文献   

9.
国家实施新课程改革已多年,但是,新课程改革的成效在数学教学中还不够明显.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实践中,来自课程、教师、学生和教师培训等因素对初中教学教师实施新课程产生的负面影响:课程因素方面有新课标"大众数学"的理念对数学传统的冲击,新教材对数学内容方式的处理对数学逻辑结构的冲击,新课程评价制度与当前考试评价制度滞后的冲突和新课标对西部和农村学生的研究不足等;教师因素方面有教师能力水平参差不齐、教学意识与理念滞后和班主任工作繁重等;学生因素方面有班额大和学生能力参差不齐;新课程的教师培训重课程理念,轻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0.
国家实施新课程改革已多年,但是,新课程改革的成效在数学教学中还不够明显。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实践中,来自课程、教师、学生和教师培训等因素对初中数学教师实施新课程产生的负面影响:课程因素方面有新课标"大众数学"的理念对数学传统的冲击,新教材对数学内容方式的处理对数学逻辑结构的冲击,新课程评价制度与当前考试评价制度滞后的冲突和新课标对西部和农村学生的研究不足等;教师因素方面有教师能力水平参差不齐、教学意识与理念滞后和班主任工作繁重等;学生因素方面有班额大和学生能力参差不齐;新课程的教师培训重课程理念,轻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1.
":校本课程"实施,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体现了教育的本质需求。课程改革十年",校本课程"既取得了显著成果,也遭遇到空前挑战。其间原因错综复杂,而校本课程内蕴的多元课程文化与当前教育体制、学校管理一元文化之间的冲突,校本课程的专业自主文化与当前预设、执行的教师专业文化之间的冲突是极为重要的原因。通过课程改革促进学校变革固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由课程改革激起的新课程与学校原有制度的冲突长期得不到解决,即教育体制、学校制度不进行符合新课程要求的改革,校本课程将难以为继,"新课程"还将退回原有的课程状态,以维持系统的平衡。  相似文献   

12.
目前的课程改革教师所面临的心理障碍主要体现为 :教师追求统一、崇尚传统的惰性心理 ;由于思维定势与行为定势的作用而产生的盲目、刻板的逆反心理 ;对课程改革期望值过高的求全心理及缺乏改革的参与意识的观望心理等等。这些消极的心理 ,如不克服 ,课程改革的构想就难以实现。首先 ,应加强新课程改革的舆论宣传。在新课程改革实施之前 ,就应向广大教师讲清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艰巨性、复杂性和迫切性 ,以及新课程改革的性质、目标、政策和步骤 ,使教师对新课程改革获得一定的正确认识 ,增强全体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心理承受力 ,防止在改革…  相似文献   

13.
一、新课程呼唤新的课程能力 新课程体系的构建作为课程开发范式的转型,需要地方、学校和广大教师等相关课程开发主体积极介入课程决策、主动开展课程重构,全面进行课程开发和研究活动。这种课程变革实践是对传统课程的有效反思与合理超越。课程改革与其它教育变革一样,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变革本质的特征、地方学区的构成、每个学校和教师的特点、外部关系的存在形式等,  相似文献   

14.
体验是人对外界事物肯定或否定、摒弃或追求的一种心理反应,是新课程改革标准中的一个核心性词汇。本次课程改革就是将课程从“文本课程”转变为“体验课程”。因此“体验”自然也就成为新的学习方式的一个重要特征。因此.语文教学必须注重引导学生进行体验性的学习。  相似文献   

15.
课程生活化、社会化、实用化的现实主义取向是新课程的特征。传统课程关注"知识最有价值",而新课程关注"能力最有价值"。但教学实践中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矛盾冲突凸显,为教师深化课程改革设置了一道门槛,也成了教师如何打开瓶颈提供新的论争课题。  相似文献   

16.
马得福 《宁夏教育》2012,(11):43-43
新课程是通过具体的教学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走向学生的,所以教师在课程改革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如果没有教师实质上的支持和参与,课程改革也难以深入推进。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与方法必须做到“五个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17.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以健康的态势展开。在实践层面,课程改革事实上已经成为基础教育的中心工作。当我们试图寻找教学改革基本出路的时候,我们不能不回到“教学”活动的原点———“教师”和“学生”这两个基本的活动主体上来。在实践层面,教师和学生究竟担当着什么样的角色在新课程背景下这是衡量一所学校教学实际形态的标志。■一、重建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教师的全员参与,更有赖于教师教学行为质的变化。为重建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角色,我们至少应该在三个方面作出努力:(一)重建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师的教学理…  相似文献   

18.
教学实践的自主变革体现学校主体的意志和行动方式,彰显教师的教育教学信念和智慧,表现为学校自主变革理论、学校教学实践范式和持续的教师专业发展,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深化的应有之义。学校自主变革理论的形成通常始于观念的冲突及问题的发现,是"上下融合"的结果。依据理论与实践先后关系的定位,学校教学实践范式的建设有"理论指引实践"和"从实践到理论"两条互生互动路线。可持续的教师专业发展则是创建自主变革理论和教学实践范式的基础性条件。  相似文献   

19.
应用自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中小学教师素质和教改实践”问卷,对参与新课程改革的中小学教师进行了心理、能力、知识等素质状况的调查分析。文中认为,必须加强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研究。树立现代新型教师继续教育观念,重新构建能够满足新课程改革需要的教师继续教育内容体系,进行教师继续教育体制与模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20.
新一轮课程改革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回顾十多年来的课程改革,观念的转变与教师的成长、行政方式推进和教师的自我实践同步,大学和中小学之间建立密切联系,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课程改革范式。变革是课程的本性,课程改革始终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相伴而行。课程改革是社会活动,始终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相伴而行,为此,要置身于课程改革的实践之中,适应课程的变化发展性,以科学辩证的教育观看待学生在课程改革过程中的发展。教师是课程改革是否得以顺利推进的关键,要关注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