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古代交通民俗与物质生产和消费生活密切相关.古代字书民俗史资料证明,早在夏商时代,我国就有了“车马“和“舟楫“等交通工具,而且建立了“驲传“制度.我国古代道路的开辟、桥梁的建筑、车舟的制造、交通的管理,在世界交通史上长期居于领先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解读《说文·牛部》的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说文.牛部》虽然仅有45个字,然而却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对其加以仔细考察,便能从中挖掘出其所包含的我国古代畜牧业、农业、交通、礼制等诸多方面的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3.
唐蕃古道     
唐蕃古道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条非常著名的交通大道,也是唐代以来中原内地去往青海、西藏乃至尼泊尔、印度等国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4.
大斗拔谷地处祁连山,为南北交通要冲,其谷南通青海北连甘肃河西走廊,地势险要,是古代丝绸之路重要通道,其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是河西战略防御的一处重要关隘.  相似文献   

5.
桂林是一座享有盛名的国际旅游城市,有着大量富有文化历史积淀的古桥、古道、古渡口等交通文物,对这些文物资料开展翻译及研究有助于帮助外国人士了解中国历史文化。文章将以纽马克的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为视角,以桂林古代交通文物为语料,探究桂林古代交通文物资料的英译,以期推动桂林旅游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作为产生、流传和保存于敦煌这一我国古代多民族聚居地区的边陲重镇和古代丝绸之路上中西交通的重要文化集散地的文学现象,敦煌文学与周边民族文学、域外学都曾发生过相当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石家庄是河北省的政治文化中心,交通便利,旅游资源丰富,尤其是文化旅游资源数量多、开发价值高,是发展旅游的潜力所在.石家庄文化旅游资源可从古代文化、现代文化、民俗文化等三个方面进行挖掘.  相似文献   

8.
论丝绸之路的产生、发展和运行机制杨建新一、古代中外文献中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以古代中国长安为起点,经过陇西高原、河西走廊和今新疆地区,进而联结中亚、南亚、西亚和欧洲、非洲的一条陆路交通。它既是这一地区古代各国各民族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交通大道,...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大文化的角度,对中国古代的交通和信息进行了初步探讨,注意到古代的两者关系从语义层次到社会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意识形态等方面,都有值得研究的内容,以期拓宽传播史研究的范围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建筑,作为中国古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独特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中国古代建筑的平面布局、结构构架组成、屋顶构架式样、色彩装饰等几个方面,其研究可为新建筑设计和新艺术创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古文字是考察远古文化的化石,它涵盖着十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通过古文字分析可以证明远古先民对水和洪水有着深刻的认识,先民生活中,鱼和蜃是常见的;交通方面,桥梁和舟船是十分重要的。从而证明远古先民是倚水而居的。  相似文献   

12.
一个民族的文化往往通过一大批文化精英体现出来,司马迁无愧于文化精英这一称号。他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光辉榜样,从《史记》中对于孔子、屈原、贾谊及李斯等古代“士人”的述评,可以看出他的知识分子观。  相似文献   

13.
《七月》:周族的农业史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豳风·七月》是《诗经》中一首十分特别的诗,因而它有一系列的难解之谜.本文从土家族史诗《摆手歌·农业劳动歌》入手,获得一种理解《七月》的新的理论视角:农事诗是东方农业民族农业开创史诗中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因此,《七月》当与《公刘》同一机杼,当是周人在豳地时以农业兴国的历史的记述,它应当是周人农业史诗的一部分.从这个角度看,《七月》的一系列难解之谜都容易理解了.  相似文献   

14.
万历年间泇河开通以后,枣庄逐渐成为明清运河沿岸的漕运重镇。由于漕运所带来的物流、人流、商品流在枣庄的聚集,不仅刺激了本土商业、手工业、服务业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南北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使枣庄区域社会呈现出广收博览、融汇贯通、丰富多彩的特色。  相似文献   

15.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海上交通大发展的时期,北方的近海水运形成了一些新的重要海港。北方近海航线有所开辟与延展,江左-辽东航线与渤海海域航线上的水运颇为繁忙。南方与辽东的来往多有赖于近海航线,中原政权对辽东的经略及南北政权的海上军事攻守都利用了北方近海水运。  相似文献   

16.
从文献和考古材料看,中山国交通工具主要是车、船。中山国的交通道路,陆路方面有南北主干道和东西主干道构成中山国交通的主要骨架。西北部通代之路是沿太行山东麓的一条重要交通线。水路方面重要的河道有滱水、滹沱河和漳水。  相似文献   

17.
随着生存环境的不断改变,一方面,人类背负着继承和保护历史文化景观的重任,另一方面,人类又要学会用系统的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理论看待历史文化,并进行科学的历史文化景观规划。文章结合鄂西北邱家前湾古村落文化保护和发展,在尊重古文化的前提下,对该村落的景观设计提出创新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以《撒忧的龙船河》为代表,“土性”作家叶梅的小说集中展示了龙船河、豌豆角、桡夫子、梯玛、女儿会、跳丧鼓等一系列土家族独特的民俗意象群。这些民俗意象生动地再现了鄂西土家族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表现出作家强烈的民族认同感,也成为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19.
魏晋南北朝时期水上交通较之秦汉有很大发展,黄淮地区尤为突出,在自然水道通运的基础上,经过人工修渠浚治,形成纵横交错的水运网。黄河、淮河是南北两务东西向的大动脉,东西两线水路将黄淮沟通。在南北政权漕运及军事行动中,黄淮地区的水上交通被不断地拓展、利用。  相似文献   

20.
崤函古道位于今黄河三门峡段南岸崤山之中,是沟通长安与洛阳两大古都东西干道上的枢纽路段,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较高历史价值。由李久昌教授主编的《崤函古道研究》,不仅从历史文化的角度重新估价崤函古道在中国古代交通史上的历史地位,而且改变以往对崤函古道研究的思维定势,将三门峡漕运研究纳入到其整体研究体系之中,拓宽了崤函古道研究的路径。该书的编定体例也体现了编者对于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这两大现实课题的关怀,是认识和研究崤函古道一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权威性文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