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上海一家大报不久前在一篇题为“假冒军车遭遇红灯”报道中说道 :“加快法制建设……使其成为打击假冒军车工作的‘杀手锏’” ;过了两天 ,这家报纸在一篇新闻中 ,“杀手锏”又写成了“撒手锏”。无独有偶 ,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节目打出字幕中 ,“杀手锏”又赫然在目。这些年 ,阅报刊时 ,只要留意 ,常常会有“杀手锏”出现。这也许是由于“撒手锏”原用于厮杀时 ,才使许多人误写成了“杀手锏”。其实 ,汉语中并没有“杀手锏”这一词语 ,有的仅是“撒手锏”。撒手 ,意思为“放开手”。《现代汉语词典》“撒手锏”释义为 :旧小说中指厮杀时…  相似文献   

2.
近年报刊上常出现一些自造词语,如2000年9月30日《燕赵都市报》“金色奥运特刊”上有一消息,报道第27届奥运会中俄比赛情况,正题是《中俄大比拼》。什么叫“比拼”,令人百思不得其解。查《辞海》,没有“比拼”; 《现代汉语词典》中也没有“比拼”,只有“比赛”、“比试”、“比武”、“拼搏”、“拼刺”、“拼命”。例中从“比赛”和“拼搏”两词中各抽出一个词素,生硬地拼凑成“比拼”这个词语,实不足取。  相似文献   

3.
《光明日报》2000年10月13日“历史周刊”《轩輗自省保清廉》一文,有“明代御使轩輗“、“都御使张纯”等词语。无独有偶,《文汇报》2000年10月18日“笔会”《再说文人无行》一文,有“御使参奏某厨子‘制膳甚咸’”之语。显然,引文中的“御使”、“都御使”皆为误植,正确的应是“御史”、“都御史”。  相似文献   

4.
汉 字中的省略词“等”字 ,实在是个奇妙的发明。如果没有这个“等”字 ,凡记者作文都要“一一道来” ,巨细无遗 ,那不知要虚耗自己多少笔墨 ,浪费别人多少时间。但也有用得不妥的 ,就是该“等”时不“等” ,不该“等”时乱“等”。该“等”不“等” ,主要见之于会议报道的出席人员名单。有些并非十分重要的会议 ,与会者名单也是长长一大串 ,赵钱孙李 ,无一遗漏 ,读者读不到一半已经不耐烦 ,但后面还有周吴陈王哩!不该“等”的乱“等” ,也有。如有一则消息《中国诞生3·15标志》报道说 :“中国消费者协会今日正式推出《3·15标志》…  相似文献   

5.
"一"不能都改为"1"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同任 《编辑学报》2005,17(1):39-39
在期刊审读中发现有的期刊把许多仍应当用“一”的而改用“1” ,例如“作为 1个国有企业”“每 1个步骤”“这是 1种很有发展前景的新方法”等。按国标《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 ,“定型的词、词组、成语、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词语作为语素的数字 ,必须使用汉字” ,如“一律”“一方面”“第一”“一届二次理事会”“一气呵成”等。这些比较不容易出错 ,而常常容易出错的地方是另外一些情形。为了做到“得体” ,这里针对该用“一”还是该用“1”提出几条建议“规则” ,供同人参考。规则 1 “一”后为名词时不用“1”。例如“…  相似文献   

6.
“一天”指一昼夜,即24小时,而“一天天”则比“一天”要多得多,起码是好几天。然而,“一点点”和“一天天”不可类比。“一点”是指数目很小,而“一点点”不但不比“一点”多,反而比“一点”更少。  相似文献   

7.
编辑工作中 ,常常遇到“苏联”之前加不加“前”字的问题。自 1991年苏联解体 ,这个问题就存在了。或许 ,人们习惯在称呼刚过去不久的朝代时加一个“前”字 ,如清代初年说“前明” ,民国初年说“前清”。在一个时期内 ,这个“前”字可以起到某种提示作用 ,避免读者思维惯性导致  相似文献   

8.
杨树弘 《今传媒》2006,(7):42-43
经济新闻要解决走出“经济”说“经济”、就“经济”说“成就”、等“大路货”的“套路”,有一个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做法”——牵住“思想性”这个“牛鼻子”,这是经济新闻含金量高低、影响力大小的关节点。新闻因思想而存在!“立言”与“教化”的诉求深烙在新闻的灵魂中,就是新闻要有思想性。经济新闻的品质要核,在于它的“思想性”。“思想性”提升经济新闻的“含金量”和影响力“新闻是交通心灵的工具。”美国新闻学教授卡尔·比切的这句话,意蕴深长,延伸理解不难看出,“心灵”,不正是生产、汇聚思想的场所吗?这句话从一个角度证明了思…  相似文献   

9.
《美术报》2002年3月16日17版《毛主席生活专用瓷交接仪式暨研讨会在上海举行》一文称:“这批主席用瓷,共计近600余件”。这句话让人不解:“600”的前面是“近”,后面是“余”,究竟是“不足600”,还是“600有余”? 查《现代汉语词典》得知,“近”有4解,都与“远”相对。在这里应作“接近”解。但无论怎样“相近”,毕竟还没有达到“相等”的  相似文献   

10.
2002年7月25日《燕赵都市报》C3版《慢的与善的》文中说:“相反,快的东西才可疑,痢疾快,羊角疯更快。”这里的“羊角疯”必须写作“羊角风”。 “羊角风”是癫痫病的俗称。这里的“风”,是中医术语,指某些疾病,如中风、鹅掌风、羊角风等。此“风”而非是神经错乱、精神失常的那种“疯”。一些  相似文献   

11.
档案馆"资治"、"存史"和"文化传承"功能辩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档案和档案馆的社会功能可以抽象地概括为“资治”、“存史”和“文化传承”。三者之间存在“资治”为源、“存史”为本、“文化传承”为实的辩证关系。“资治”是档案现象的成因 ,也是“存史”和“文化传承”等功能的源泉。“存史”是社会赋予档案馆的最高使命 ,是档案馆的根本功能。文化传承功能的提出是在特定社会背景下对档案职业的一次“重新发现” ,是对档案馆社会功能的高度涵盖 ,它具体体现在档案馆的“存史”、“资治”功能之中。狭义的档案文化效用不同与广义的“文化传承”功能 ,它只是众多档案利用形态之一。在强调档案文化效用的同时 ,决不可本末倒置 ,忽视甚或忘却档案职业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12.
时下坚持以人为本,与时俱进,构建和谐社会,是国人谈论最多的话题之一。对于“和谐”、“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等流行词语的内涵和实质,学者们多有阐发,但对其源流却鲜有考释。“和”、“谐”二字最早见于金文,其义相近相通,都有调和谐顺之义。《广雅·释诂》云:“和,谐也。”《尔雅·广言》云:  相似文献   

13.
在报刊上,使用“其他” 是当然,而“其它”也常用。这个“其它”合不合理、该不该舍弃呢?  相似文献   

14.
三年前,在新闻媒体上出现了一个新词:“第一时间”。于是一些媒体纷纷效仿,多年沿袭使用的“昨天”、“今天”、“刚刚发回”等体现新闻时效性的时间概念,逐渐被遗弃,取而代之的是“第一时间”。如:“记者第一时间发回的报道”、“本报(台)记者第一时间赶到现场”、“问题第一时间解决”。“第一时间”频  相似文献   

15.
中央和地方党委领导经常强调要“真抓实干”,应当说有不少地方也确实“真抓”了,“实干”了,但也还有不少地方仍在“假抓”“虚干”。正如一位省领导所说:我们有许多工作,是在一片落实声中落空的。 像山西绛县的科技大跃进,像洛阳娱乐场所的消防工作,像某些地方的爆炸案和爆炸事故,你能说那里的工作是“真抓”吗? 让人难以区分的是,“假抓”不是不抓,而是和“真抓”一样在抓。一样的  相似文献   

16.
我留意过一些地方党报的一版,基本上天天有以“强调”、“要求”为主要词汇的标题。如“某某在座谈会强调”、“某某会议要求”等等。某报的头版上,竟然紧挨着有五条消息分别使用了“强调”、“要求”这两个词汇,而且这五条消息又全是会议新闻报道。每个会议都有分管领导参加,每个会议都“强调”自己的重要性,甚至其中都有“要求”、“一把手亲自抓”、“全社会齐抓共管”等内容。  相似文献   

17.
校对的"察"与"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对是校对主体对校样差错“察”与“断”的结合。“断”是“察”的结果,“察”是“断”的前提。“察”就是在校对差错时善于察其源,观其形,识其义,辨其音。  相似文献   

18.
要搞好新闻舆论监督,有必要念好“三字”经:“多”,即多为群众解难题;“少”,即少为自己添难题;“不”,即不为政府出难题。 一、多为群众解难题 群众是绝大多数,又是相对的“弱者”,尽可能多地为群众解决生活中的  相似文献   

19.
人才辈出、星光灿烂的“发光体”每天都被竞争激烈的新闻媒体所关注,近日有颗“神童星”和“影视星”就俨然成了记者“抢新闻”的追逐目标。所谓的“神童星”是只受过一个月的正规教育、14岁就考上北大研究生的王大可;“影视星”则是身患晚期肝癌刚刚做完了肝移植手术的著名演员傅彪。如果说新闻人物是拿来被“炒”的话,二位就分明是被“炒”得煳锅的“猎物”。据9月7日《城市快报》报道,当记者向刚刚结束体检的王大可表明身份、希望能跟他聊几句时,没有任何先兆,大可竟然撒腿就跑。记者穷追不舍经过多时守候,傍晚终于在大可的寝室见到了王大可和他的父亲。警惕性极高的大可一见有陌生人进来,就立刻躲进寝室内的卫生间。直到采访结束,大可始终不肯出来,并在洗手间里大声喊道:“我每天要学11个小时,很辛苦,你们不要再来找我了!”情绪很激动,其父也表示:“这是最后一次接受采访。”而此前的另一家媒体报道,也有这样一个细节描写:当记者敲他的宿舍门时,他问:“谁呀?”然后打开一条门缝,经过交涉得到他的允许才能进入他的宿舍。王大可并非“呆子”还是个孩子,他有资本和能力“撒腿就跑”,但与其相比,病情暴发得异常突然的傅彪就“跑”不动了。据报道他的父母因年老体弱早于他...  相似文献   

20.
"文责自负"还是"文责共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杜月英 《编辑学报》2003,15(2):149-150
“文责自负”是出版业的一句行话。笔者从“编辑”一词的特定含义,从编辑最重要的特征——选择,从编辑重要的职能——组构活动这3个切入点试作分析,认为“文责共负”较之“文责自负”更有说服力,需要强调的是“文责共负”还需各有所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