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态批评是在全球性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和日益深化的生态危机的语境下、在目前风起云涌的绿色运动的感召下,在文学批评领域掀起的一股“绿色”批评浪潮。其目的在于通过文学批评来重新审视文化,进行文化反思、文化批判,颠覆、挑战、揭露和批判导致环境恶化和生态危机的思想根源——人类中心主义,唤醒人类的生态保护意识。生态批评的理论内涵是:重新阐释文学作品,挖掘生态文学作品中体现出来的生态意识和生态智慧,批判渗透着人类中心主义的反生态文学作品,重新建构文学经典,促成生态文学的繁荣,重新铸就一种生态文明时代的生态人文精神.并担负起引领科技进一步发展的历史重任。从而建立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物种平等、生态平衡的社会.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人类物质文明得到空前发展的时代,地球的生态环境遭到了前所未遇的挑战。从文学这种极为贴近生活的角度出发,来研究人类生态伦理的衍变历史,是人类的文化构建和阐释模式的需要。如何解读出既符合时代需要又不违背作品本意的生态意义,成为一个重要话题。从阐释功能、挖掘与质疑精神、适度重构以及悖论角度,来探讨重读作品中生态伦理意蕴时的解读点。在对文学文本进行生态思想研究的时候,一个极大的误区就是用生态哲学伦理去生搬硬套地解读文学作品,却不慎重思考这些作品本身是否具有生态伦理的真正含义。在文学作品的生态伦理挖掘、整理和提纯的过程中,不丧失文学作品中作者本真的指涉维度,是我们解读中的一个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3.
工业文明带来严重的生态问题,也对文学产生了污染。文学反映社会生活应该是人类全景式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状态。古今中外许多文学作品因成功的生态表达而熠熠生辉。生态表达充分表现了自然的美,而这种自然美体现了自然界的一种秩序与和谐。自然美是人类最早的审美对象,也是人类最高的审美境界。文学的生态表达是一种本质的需要。文学要创造艺术美,需要从自然生态中寻求美。生态表达是文学恒久的价值体现。  相似文献   

4.
生态批评的意识形态功能包括社会评价作用和审美价值判断.我们不仅要通过评价生态文学作品来向读者宣传生态知识,批判现实生活中破坏生态的丑恶行为与现象来发挥生态批评的社会功能,更要对生态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作出价值判断.首先,我们决不能片面夸大生态批评的社会功能,其次,更要评价生态文学作品审美价值的性质、大小和高低.我们反对生态文学中普遍存在的执著于人类对动物戕害的血腥场景和人类残忍自私的丑恶行为的浅层次暴露的自然主义式创作倾向与审美趣味,主张生态文学更要注重艺术形式的打磨与叙事艺术的提高,促进中国生态文学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5.
孤更是一种孤傲,一种让人难以亲近的气息;独更是一种行为,一种处事方式。独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气节,更是一种血性。悲在于能牵动你的心,能震撼你的心,在于能把读者拉到文学作品中去,让你随着作品中的人物的悲而悲,随作品中的人物的喜而喜。  相似文献   

6.
J.R.Martin在Halliday系统功能语言学人际功能的基础上提出了评价理论。该理论由态度、介入、级差三大子系统组成。而文学作品是人类进行人际交流的一种主要载体,因此,根据评价理论来研究文学作品,可以使人们对文学语篇研究分析更加的精密化和系统化。  相似文献   

7.
但丁在他的名作《神曲》中对喜剧这样解释道:喜剧于悲(地狱)中开始.在喜(天堂)中结束,悲和喜是整个事件进程中人物必须经历的两种情感过程。这也是文艺评论家们对喜剧这一文学形式所持的共同看法。然而.喜剧既有共同的东西一而不同的作家的不同的作品所表现出的喜剧风格的多样化则更是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8.
自古以来,文学和生态的关系便十分密切。文学作品中包孕着对生态的关怀,它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人类生态意识的增强;同时,生态促使文学进行反思,使其向着更积极、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文学经典是人类历史上影响最大、最为震撼人心、最具永恒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在生态批评视域下对文学经典进行重读与重评,为文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新的思维范式,并以其独特的策略促进对文学经典的重塑,对文学史的重写。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种新的文学研究范式,生态批评是以生态中心主义为主导、聚焦自然与文学之内在关系的文学批评理论。从生态批评视阈进行英美文学教学,有助于学生深刻地认识人与自然的内在关系,培养他们的生态意识。通过对英美文学作品的生态批评解读,实现英美文学教学的教育与感化功能。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文学研究是文学评论家和文学理论家的工作。出于不同的目的,语言学家也把文学作品当作自己的研究对象。文学评论家致力于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对人生的启示和对现实生活的反映等方面的研究;而语言学家则是从文学作品的语言中寻找语言规则或用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运用来演示语言规则。不可否认,文学评论和语言学对文学作品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这两种研究也有各自的局限性。我们运用文体学的一些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这种局限性,更加明确地分析出文学作品的语言特点,进一步解释出文学作品的意义。一.文体学概述对许多…  相似文献   

12.
作为20世纪新出现的一种文学类型,生态文学信奉自然整体主义观念,关注生态正义,以文学的方式,反思人类中心主义,推崇新型生态伦理,积极推动民众的普世生态理念进步。本文以美国生态文学为例,在分析环境伦理思想变迁的基础上,挖掘生态文学作品中的大地伦理、生态整体主义与绿色科技理念,旨在进一步探究生态文学的环境伦理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3.
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刮起的一股文学思潮或革命。生态女性主义批评从“环境”和“性别”的双重视角进行文学批评,把文学批评放在生态危机和性别歧视的语境下,研究文学、自然、女性、文化的关系。生态女性主义批评质疑、解构“人类中心主义”,研究自然和女性在文学作品中的再现,揭露和批判物种歧视和性别歧视,重新阐释文学作品,挖掘其中的生态意识、生态智慧和女性意识,在生态哲学、生态伦理学和女性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建构生态女性主义文学理论。  相似文献   

14.
文学作品有其内在的结构形式要素及形象意蕴层面,也有其外部世界指涉关联层面.文学研究应该从文学作品的内部和外部两个维度进行探析观照,在深入研究文学作品的内部本体特质的同时,充分揭示文学作品同历史文化的有机关联以及自身蕴含的人类启示意义.本文结合文学研究的文化转向和语言转向研究旨趣,对文学研究的内外视角、固有价值及研究趋向进行分析阐释并提出一些建设性观点.  相似文献   

15.
生态伦理教育资源的开掘是多方位的,其中本土文学作品的鉴赏与阅读应纳入生态伦理教育资源。新疆本土文学以其鲜明的生态文学特征引领学生在获得审美愉悦的同时,树立生态伦理观,并对自然与人类的关系产生深层次的认知。  相似文献   

16.
人们为了获取地下矿产资源挖掘矿山,而矿山作为人类的活动场所之一,往往被书写在文学作品之中,这类以矿山为舞台的文学作品中,往往反映了矿山的社会生态、矿工们的生活劳动情况等,从大文学的视角看,矿山文学亦是记录日本矿山产业发展的重要材料。其中,文学作品人物的形象是研究文学作品的社会意义和价值的重要突破口。矿山文学作品的人物描写不仅反映了矿山劳动者作为社会底层的阶级性和社会性,也是佐证诸如劳工问题等社会历史问题的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两首相似题材的咏花诗《水》和《杜鹃花》出发,从生态文学的角度,比较分析了两篇诗歌所反映出的作家的生态自然观。作者认为华兹华斯是一位生态作家,而爱默生的自然观中具有人类中心主义倾向,不属于生态作家。文中运用的区分原则可用于甄别一般生态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种语用现象,隐喻在文学语篇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分析《喜福会》中人类隐喻和文学作品建构的关系,发现作者在创作时,往往会借助一则与作品主题密切相关的隐喻及其衍生隐喻来促进语篇的建构,推进主题的发展,实现语篇连贯,并产生生动的文体效应。  相似文献   

19.
许苗 《文教资料》2009,(17):72-74
作为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电影与文学作品密不可分,既分别独立,又相互交叉.在英美文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激发学生将赏析电影与文学作品有机结合起来并进行互动,才能更好地实现英美文学课的教学目的.本文试从英美文学教学的三个环节探讨如何使其有机结合并进行互动,通过课前、课中及课后三个环节的互动教学,使学生更充分地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在欣赏文学作品的同时加深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悲剧与喜剧一直被认为是两个对立的美学范畴,代表着两种不同风格的艺术类型,然而在很多文学作品中,却时常出现悲喜交融的审美特征。钱锺书先生的《围城》就是很好的例子,语言上悲剧性意味的喜剧性表达,人物形象亦悲亦喜,主题意蕴悲喜交融,其中悲喜因素交互融合,达到了一种精妙绝伦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