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7 毫秒
1.
商标翻译在外贸商品交易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模因论的视角出发,通过构建"商标翻译模因图"并配合相关译例,论述了商标模因的跨语言传递过程可分解为模因核的直接复制与模因壳的间接重组,继而装配合成新的模因,最终实现底层的模因"遗传物质"等同,以及表层的商标译名与原名语用等效.另外,商标模因壳的重组须遵循"三个有利于"原则,可采取对等替换法与谐音寓意法.  相似文献   

2.
模因论是从一个全新的视角解读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新理论。模因论的核心概念是模因,模因通过语言得以复制和传播,因此也促进了语言的发展。模因在打造商标名称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商标名称中的模因有同构异义横向嫁接、同音异义横向嫁接、同构异型横向替换和同基异型横向替换四种特有类型。而商标名模因的独特性和依附性是商标名模因出现的特有原因。商标名模因虽然有助于商家打造独具特色的强势商标名,但是依附于强势模因的新商标名模因会在某种程度上给消费者造成错觉,存在着潜在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模因论的视角,结合商标翻译实践,提出了模因论视角下商标翻译应该注意的三大基本原则:充分了解各国民族心理差异,切实把握好商标译名联想意义;熟悉外族文化,了解异域人民审美心理;商标译名朴实明快,朗朗上口,易于记忆.并进而探讨商标词翻译的方法技巧:采用音译法,传播源语模因;采用直译法,直接引入目标语模因;采用音意结合法,整合两种模因;采用寓意联想法,变异模因等.  相似文献   

4.
根据达尔文进化论相关理论,模因论是用于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全新理论。为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广告语翻译需要模因的复制,模因论为广告语的翻译提供了不同的视角。本文从模因论的角度出发,对模因论、模因复制的四个阶段,阐述了模因论与翻译的研究进行了阐释,分析广告语翻译的案例,探讨了中英两种语言模因(模因基因型和模因表现型)在商业广告语翻译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翻译既是语际转换活动,也是跨文化转换活动。归化与异化通常用来处理翻译中的文化问题,但也存在很多争论,模因论作为一种新理论,为翻译提供了一个新视角。本文阐述了模因论的内涵,介绍了翻译模因,分析了模因在归化、异化中的传播。  相似文献   

6.
商标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符号,是商品的一种标记,是商品生产者或者经营者区别其他同类商品而用的一种标记。食品商标是众多商标中的一种,形式多样。食品商标翻译不仅是一种语言翻译,更是一种文化翻译。本文从欧美食品商标的定义和特征入手,并选取欧美食品商标的典型翻译范例来分析英文食品商标的基本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7.
语言顺应论认为,人们使用语言的过程是一个根据交际环境和交际对象的变化而不断作出语言选择的过程。语言顺应论对翻译有如下启示:任何一种翻译策略或手段,只要能够达到预期的翻译目的,都有其可取之处。因此,商标翻译中,译者可以采取各种变通手段使译文顺应商品的特点、目的语语言系统、目的语文化、目的语消费者心理等要求,以达到预期的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8.
模因是广告语言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根据翻译模因论,广告的英汉翻译是一个对源语模因理解、吸收、解码、重新编码和传播的过程。具体而言,有两种广告英汉翻译策略:隐性复制翻译和显性近似翻译。  相似文献   

9.
模因有利于语言的发展,而模因本身也靠语言得以复制和传播。模因论是基于新达尔文进化论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理论。模因论揭示了语言的规律,为研究交际和文化的互动演进提供了新的视角。翻译模因分为模因基因型和模因表现型。该文主要从模因论视角探讨模因基因型和表现型话语的翻译。  相似文献   

10.
模因论的核心概念是模因,模因概念的核心是模仿。从模因角度看,翻译应遵循关联理论的翻译观。关联理论指导下的翻译过程是跨文化、跨语言为交流的三元交际活动:翻译的前提是源语模因复制到目的语为目标的语境翻译;翻译的对等是语用语言和社交语用为目的的语用等效。  相似文献   

11.
传统翻译教学方法有着诸多弊端,以学生为主体的交互性翻译教学有助于弥补其某些不足之处。作为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新理论,模因论对于翻译教学颇有裨益。翻译与模因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外语翻译教学的过程,实质上也是模因跨越文化疆域进行复制传播的过程。模因论的观点体现了交互式翻译教学中“交互式”这一理念。探讨模因论在交互式翻译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外语学习者更好地学习翻译。  相似文献   

12.
从等效视角看英汉商标词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的等效论是翻译学本体理论之一,奈达在《翻译科学探索》中提出了“动态对等”,后来又用“功能对等”代替前者,从而使其含义更清楚。近年来,中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加入WTO以后,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与国际接轨,参与激烈的国际竞争。在此过程中,一种商品要想抢占先机,赢得市场,拓展市场,除了质量优良,价格合理以外,更重要的是大力进行产品的广告宣传,以突出商品的品牌,使之成为家喻户晓的商品标记,深深地印在消费者的头脑中。因此,商标翻译直接影响该商标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成败。把商标从一种语言转化为另一种语言并保留其原有的…  相似文献   

13.
商标翻译是把商标从一种语言转化成另一种语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大量商品不断涌向国际市场.因此商标翻译变得尤为重要。文中将通过商标翻译实例分析.对商标的翻译技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模因论揭示语言发展的规律,帮助我们从生物遗传的视角来审视翻译过程,反思翻译实践,对于译文的优化和译者翻译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从模因视角解构翻译过程,探讨模因论对于翻译实践的启示,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有利于翻译实践优化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15.
王薇  刘洪泉 《文教资料》2007,(4):147-148
商标是商品生产者或经营者为了使自己的商品同他人的商品相区别而使用的一种具有显著的标记,这种标记通常用文字或图形单独构成,或是文字、图形共同构成。商标翻译是把商标从一种语言转化成另一种语言,并要保持原有的风格及内涵。独特新颖的商标能吸引消费者的目光,从而为商品带来画龙点睛的效果。与之相应,商标翻译作为商品国际化的一个结果,越来越成为具有现实意义的“热点”问题。本文将从翻译方法,文化差异,商标翻译中应遵照的等效原则来谈谈商标的翻译。  相似文献   

16.
模因论是以生物进化论为基础,用于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理论。本文采用定性分析法,尝试在模因论的指导下以流行语"土豪"为语料,分析讨论语言模因对其翻译研究与文化交流所产生的影响并选取实例分析论证了模因在翻译活动和交流的重要意义,通过研究总结,文章最后指出模因论以新的研究方向为语言文化翻译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7.
谢丹  于应机 《现代语文》2010,(6):109-112
模因论是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并且对跨文化交际活动的翻译有很强的阐释力。从模因论视角出发,翻译就是把包含核心模因和附属模因的模因复合体经载体转换从原作向译作传递的过程,其目标在于尽可能保证模因复合体的保真度。异化可实现核心模因与附属模因的双重传递,但鉴于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在无法同时兼顾核心模因和附属模因时,需根据模因传递最大化原则使用归化策略,以传递核心模因。  相似文献   

18.
王雪芹 《双语学习》2007,(12M):161-162
商品的商标如同人的名字,是代表商品的符号。从语言形式看,商标的构成简洁易懂,其翻译过程不受语法、句子、段落等较深的语言层次的影响。然而商标的翻译,不同于其他翻译,在翻译中即要体现原词的精华,又要符合消费音的需求心理。本文仅从文化角度讨论了商标的几种翻译方法,并且指出了商标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模因论是用来解释人类文化进化的规律。模因与语言关系密切。语言的学习过程本身就是语言模因复制、传播的过程。模因论不但揭示语言发展的规律,语言模因的复制、传播,为丰富人类的语言提供了一条快速、有效的途径,也为外语教学提供一种全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模因论是基于新达尔文进化论观点的新理论,为商业广告翻译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文章从模因论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强势模因与成功广告模因的特点,探讨了语言模因论对商业广告翻译的指导作用及其英译策略,立足目标语文化,把握文化差异;结合基因型模因,采取直接套用;考虑表现型模因,选择创新改动;基于舍音取意,进行原创翻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