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2 毫秒
1.
自从清朝平定了准噶尔回部.统一天山南北.清廷视为新得疆土.故曰新疆。在新疆这片富庶的土地上,开始了他们的统治。清朝在新疆的教育政策.促进了新疆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对于喀尔喀的统治,自降附之始,清朝一直采取以喀治喀、以喀制喀的政策。清廷一直在努力加强对喀尔喀的统治。然而这一政策在乾隆年间因清廷怀疑喀尔喀与准噶尔有勾结而改变。阿睦尔萨纳叛乱、青衮杂布撤驿之变,既给清廷很大的压力,同时也给了清廷镇压和拢络喀尔喀蒙古的机会,此事件所成局势让清廷乘机设置了库伦办事大臣,加强了对喀尔喀蒙古的统治。  相似文献   

3.
鸦片战争后清廷的闭关体制虽然被冲开了缺口,但“闭关锁国”思潮并没有得到清除。这一思潮在战后的惰性延续,表现在经济、化、海防和外交诸方面。其延续的原因,主要是华夷观念的影响、自然经济占支配地位和清廷统治在政治上的神经脆弱。这一思潮对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极为严重的后果。  相似文献   

4.
甲午以后,在尚武思潮影响下,学界剪发易服行动迅速开展。为了约束学生行为,确保学堂人才服务于清廷统治,张之洞先后主持制定了《奏定学堂章程》和《湖北试办学堂冠服章程》,并推动清廷以湖北章程为蓝本颁布文学堂冠服制度。但是在清廷腐败政治和内部分歧影响下,张之洞的苦心未能缓解清廷困境,反而将学生推向清廷统治的对立面,加剧了清廷统治危机。  相似文献   

5.
社会流动对于社会发展极具重要性,故将废除科举和辛亥革命这两个历史事件关联研究.1905年,在中国延续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突遭废除,导致了社会阶层向上流动的终止、代际流动的中断和结构性流动迸发等现象的发生,而这些现象又共同作用造成了知识分子阶层与清廷的离心离德,成为辛亥革命爆发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6.
清廷为更好地控制蒙古族并维护其在北部边疆的统治,对包括归化城土默特在内的蒙古地区实行了封禁政策,其中包括文化封禁,但这一政策却存在着内在矛盾:首先,清廷对蒙古封禁政策与其在全国倡导的“尊孔读经、礼义教化”相矛盾;其次,清廷对蒙地文化封禁政策与其在全国推行科举取士制度、大力兴办地方教育存在矛盾;最后,清廷对蒙地人口封禁政策与其弛禁政策相矛盾。上述内在矛盾为归化城土默特地区的教育事业提供了发展契机。  相似文献   

7.
从清初开始,清廷开始对东北地区实行封禁政策,禁止汉族移民移居东北地区,在吉林和黑龙江两省,限制尤为严厉。由此导致当地人口稀少,社会发展止步不前。这一政策的恶果在咸丰年间终于暴露出来。俄国利用中国东北边疆人口稀少,遂采用先实施武装移民,造成占领的既成事实,然后逼签不平等条约,从法律上确定其侵占行为合法,侵吞中国东北边疆的大片领土。因此,清廷的封禁政策是造成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源。  相似文献   

8.
和硕特蒙古于十七世纪四十年代入主青海之后,一直是这一地区政治上的主宰力量,清初,其势力涉及到了青、藏地区.随着清王朝国势日盛,控制青海、统一西北成为历史的必然.为了完成这一政治目的,清初,清廷对青海蒙古实行了一套符合现实和统治需要的政治政策,成功地控制了这一地区.  相似文献   

9.
太平天国起义给已处于捉襟见肘的清政府财政以沉重的打击,其相应出台的财政措施.则给甘肃财政以深刻的间接影响。由于地方财政入不敷出,清廷又无力顾及,甘肃统治只能通过加深对甘肃人民的剥削来维持其统治,自上而下的恶性财政体制,最终引发了甘肃回民起义。  相似文献   

10.
八旗勋臣集团作为满清特权阶层,始终受到清王朝的青睐和眷顾。这不仅反映在清廷对该集团给予法律上的免死、减罪、经济上的优赏等,还体现在从政治上维系勋臣势力的核心统治地位。表现在世爵世职的封赠上,清廷给予勋臣及其家族的优遇,也非普通八旗官兵和绿营子弟所能比拟。  相似文献   

11.
清廷自1899年始,为杜绝外人觊觎,而自主开放并自行管理了一批商埠,这些商埠即为“自开商埠”。“自开商埠”出现的原因一是在清末商务思想发展的基础上,晚清官员及一些知识分子对于自开商埠的认识有了重要变化;二是在甲午战争的触发下,清廷为解决实际的财政困难,政治上为了“隐杜觊觎,保全主权”,将自开商埠的思想付诸实践。另外,日本对清末自开商埠的客观影响也是原因之一。对晚清自开商埠的作用应予以肯定。  相似文献   

12.
甲午战后中国知识分子的民族主义情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甲午战争后,中国知识分子民族主义情感的表达极为复杂。在救亡图存的运动中,一些知识分子表现出了一种被称为“反中国感”的思想情结。他们逆乎“时尚”,对“民族”乃至“爱国”的宣传持激烈的批评态度。这种现象是由知识分子意识和潜意识的不同关怀决定的。在潜意识的层面,他们是诚挚的民族主义者;但是在意识层面,他们的“世界主义”和“民主主义”的关怀却又异乎寻常。这一差异决定了他们在思想上力图超越民族主义,在感情上却始终割不断与“民族国家”的联系。最好的办法当然莫过于寻求鱼与熊掌兼得。中国知识分子未能做到这一点。但他们为此所作的积极探索,在近代思想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迹  相似文献   

13.
《前夕》(《峥嵘岁月》第一部,胡尹强著)是反映文化大革命前夜教育战线两个阶级、两条路线斗争的长篇小说。作品以犀利的笔触揭露和批判了文化大革命前十七年教育战线上修正主义路线的统治,艺术地再现了无产阶级革命派带领广大群众同党内走资派进行的激烈斗争,从而深刻地揭示了“教育要革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我们学校的现象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这一富有强烈战斗性的主题。联系当前反击右倾翻案风的伟大斗争,特别是教育领域反击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猖狂进攻,我们读《前夕》,更感到十分生动,十分亲切。它再一次告诉我们,对走资派的斗争必须坚决,彻底,毫不放松和持续不断。  相似文献   

14.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真正的、具有完全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山西辛亥革命的成功不仅彻底推翻了清政府在山西的专制统治,而且极大地动摇了清廷在全国的统治地位。纵观山西辛亥革命的部署、发动、起义及最后成功,都与阎锡山本是密不可分的。因此,他在山西辛亥革命中所起的作用是应该肯定的。  相似文献   

15.
评晏阳初“平教派”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晏阳初倡导的平教运动是五四运动后中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企图用“教育救国”方式来探求救国真理的一种尝试,是资产阶级民主与科学思想的延续。从中国革命发展的阶段来看,平教派的理论与实践在中国是行不通的,但在一定程度上却冲击了中国传统的封建文化,打破了统治阶层和上层社会对文化教育的垄断。但同时,他们对当时的社会感到不满,又害怕激烈的阶级斗争,企图在不流血的前提下通过教育改良来拯救中国,在客观上为反动统治者用它来对抗革命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6.
在封建社会里,商界一直作为专制集权体制的政治和经济附庸物.在太平天国运动的冲击之下,清朝高度的中央集权统治日渐式微,地方实力派官僚与商界乘机利用各自在经济与政治上的优势密切合作,从而使得地方实力派经济实力日益壮大,商界的政治和社会地位也与日俱升,地方官商关系由此而空前密切,并对中央集权统治构成严重威胁.为此,清廷中央采取各种措施分化地方官实力派和商界势力:一则削弱地方官实力派的经济实力,进而打击其政治上的独立和离心倾向;二则可以通过直接控制商人势力而收天下之财货,缓解捉襟见肘的中央财政危机.商界则借助清廷中央政策由体制外进入体制内,成为政治新贵.但是其独立倾向也日益加剧,并未如清廷中央所愿继续充当专制集权体制的附庸物;同样,其与地方实力派官僚在政治和经济上千丝万缕的依存关系并未因日渐衰微的中央政府之分化政策而有所削弱.随着清末新政的进行,各种潜伏的政治和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商界势力与地方实力派官僚政见相近而与中央政见分歧不可调和,这促使他们联手与中央分庭抗礼,从而加剧了清朝统治的垮台.  相似文献   

17.
如果从孔子算起,中国“士”的传统至少已延续了两千五百年,而且流风余韵至今未绝。这是世界文化史上独一无二的现象。今天西方人常常称知识分子为“社会的良心”,认为他们是人类的基本价值(如理性、自由、公平等)的维护者。知识分子一方面根据这些基本价值来批判社会上一切不舍理的现象,另一方面则努力推动这些价值的充分实现。这里所用的“知识分子”一词在西方是具有特殊涵义的,  相似文献   

18.
清末,在张之洞、袁世凯的激励倡导下,清廷实施了对海外归国的留学生再考试制度,考试合格者按照其考试成绩授予相应的科名、再授以实官。推行这种再考试制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挽救清廷的统治,但也对刷清晚清吏制、端正海外留学风气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北洋海军是中国第一支近代化海军,北洋海防建设是当时清政府边防建设的重中之重,对其研究更因其与洋务运动及中日甲午之战的密切关系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从甲午战前二十年的清廷财政状况入手,探讨其时财政制度的弊端,及对北洋海防建设的不良影响。一、甲午战前二十年的清政府财政状况和财政制度考察清廷的财政状况,太平天国革命爆发是一大关键。对于清政府而言,这场革命影响了其统治的方方面面,对财政状况也冲击颇大,主要可概括为传统的财政收入结构被打破。财政收支规模扩大和地方财权的膨胀三个方面。而这三个方面也恰是甲午战…  相似文献   

20.
一、选择题2002年12月27日,我国颁布《民办教育促进法》,这在法律上给民办教育以极大的促进,它是新中国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据此回答1~3题:1.我国最早的私立学校出现于A.商周时期B.春秋时期C.战国时期D.秦朝时期2.北宋时期,我国私人办学的书院兴盛。书院兴盛的原因是①是适应专制主义政治加强的需要的产物②统治者注重加强伦理教育以巩固统治③唐朝以来经济的发展,知识分子队伍不断壮大④宋代商品经济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3.近代洋务运动时期,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