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胡斌 《考试周刊》2009,(8):136-137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竞技体育运动事业在物质条件上得到了极大的保证,处于高速发展时期。然而.竞技体育运动道德领域却出现了一些不健康、不和谐的现象。为保证中国竞技体育运动事业健康、和谐、快速发展,需要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确认识和批判继承入手,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与营养.推动竞技体育道德建设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2.
价值观是文化的灵魂,党的十八大提出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前,我国大众文化事业发展势头迅猛,如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众文化建设,消除大众文化的消极影响,促进大众文化积极健康发展,是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面临的一个紧迫课题。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基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的文化自觉而作出的一个重大判断。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大学生的价值观,是大学生健康地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战略,将其作为“十一五”计划的重点。新农村建设涉及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个领域。科学、健康发展农村体育文化事业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农村学校体育作为农村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村体育文化发展起着导航作用,因而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水平对于建设社会丰义新农村意义非凡。  相似文献   

5.
文化事业的发展与青少年培育息息相关。文化事业建设需要青少年贡献智慧和力量,它能为青少年提供更加积极、健康、有活力的文化产品。发展文化事业,要充分分析青少年的文化需求,以个性化服务为主要方向,让青少年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影响,进而发挥文化事业对青少年的独特感召力。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培育“四有”新人思想初探刘五珍社会主义事业是全新的事业,全新的事业需要全新的人。培育社会主义新人,是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重大课题。邓小平提出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思想,比较系统、全面地论述了培育社会主义新人的重要性、目标、...  相似文献   

7.
新农村建设不仅要解决农村生产方式的转变问题,而且要提高农民的文化建设水平,要在农村建立起现代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农村体育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农村体育消费增长和经济、社会、文化协调发展的基础性工作。要激活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特别要发扬民间体育优良传统。各级政府要转变职能,充分体现农民自主权,发挥农民在体育文化建设中的能动性.加快农村体育文化事业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8.
坚定文化自信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当代大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文化自信培育至关重要。在西方文化和价值观的冲击和影响下,少数大学生出现文化迷失的问题,无论是对个人或是国家发展,均产生了不利影响,使得高校思政课教学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难度加大,面临诸多困境。分析了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可行性的培育路径。  相似文献   

9.
新的学年开始了。在新学年中,教育战线上的同志,都将在党出领导下,为进一步全面地贯彻教育工作方针,大力提高教育貭量,而作出新的贡献。小学教育是人民教育事业的基础,办好小学教育,对于青少年一代的成长,对于祖国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的教育是要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因此,整个小学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的过程,就是一个提高学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水平和健康水平的过程。同时,又是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觉悟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貭的过程,培养学生友爱、团结、互助的精神和爱学习、爱劳动、爱整洁的习惯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明确提出:“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深入持久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求文化事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要深入持久开展文明家庭、文明单位和军民共建、警民共建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开展群众性文化、卫生、体育和科学普及活动,倡导文明健康的方式,建设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家庭文化建设是文化建设的一个方面,与社区文化、村镇文化和广大人民群众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对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意义重大。本文试图对家庭文…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民整风运动的深入,政治思想革命的胜利,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人民文化教育事业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最近期間以来社会主义大跃进,工农业生产大跃进,人民文化事业、教育事业和科学事业,亦跨进了社会主义大跃进的巨流中。社会主义跃进的新人新事,每日甚至每小时正象波濤滾滾的涌現出来,各个战綫上捷报頻傳,真令人振奋! 文教战线上,人民教育事业方面,在主席提出的“应該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部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的教育方針和农业发展綱要(修正草案)推动之下,在人民积极要求学习政治和文化科学技术知識热忱的推动下,人民集体办学、勤儉办学、勤工儉学正在各类学校中被广泛的推行;扫盲运动、小学普及工作,  相似文献   

12.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是激励人民群众创造性工作的动力源泉。十多年来,天津市教育招生考试院始终以党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组织文化的引领和保障作用,不断以文化建设的新成果促进自身的成长,推动招考事业发展迈出新的步伐,走出了一条文化建设和事业发展相辅相成的发展路子。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文化建设和招考事业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逐步渗透到招考事业发展的方方面面,创设全员参与、共同建设的良好内部氛围,是天津市教育招生考试院文化建设取得初步成果的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13.
对如何培育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优化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策略,以改进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工作,提升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质量。  相似文献   

14.
基层干部作为党建工作的壁垒,是国家发展的一线工作者。培育基层干部爱国观是建设社会主义事业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更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必然要求。本文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爱国观的重要源泉,进而培育基层干部的爱国观。笔者就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基层干部爱国观,提出了发挥文化育人、深入文化内涵和发展文化创新的三个途径。  相似文献   

15.
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是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客观要求;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根本途径;是树立农村新风尚,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大规模地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和技能培训,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倡导健康向上的新风尚,是培育新型农民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国梦的应有之义,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科学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抵御西方文化侵蚀的有效途径,是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要、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客观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增强全民族的文化自觉自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中部地区农村体育文化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调查、访谈、统计法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我国中部地区农村体育文化进行了定位,对中部地区农村体育文化的发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农村体育场地设施严重匮乏;体育组织管理和指导相对薄弱;部分农村居民对体育锻炼价值缺乏正确的认识;体育消费结构不合理,消费水平低。提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中部地区农村体育文化发展的对策:加大农村多渠道投入机制;培育积极向上的文化价值观;重视体育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注重对农村体育文化多样性、民族性的培育。  相似文献   

18.
杨帆 《华章》2011,(25)
体育与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整体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今天接受学校教育的小学生,将是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实现.人的素质是多方面的,健康的体魄、健康的体质是人们生活、学习、工作所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体质是人存在的第一属性,是素质的物质载体.没有健康的体质、体魄,素质教育也就无从谈起.本文主要阐述体育与健康教育对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及作用.  相似文献   

19.
【背景材料】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23日召开会议,研究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和网络文化建设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会议。会议强调,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文化发展战略出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坚持积极  相似文献   

20.
王菁 《教育教学论坛》2012,(35):109-111
教育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关系到一个国家软实力的提高和综合国力的增强。近年来,党中央和国务院非常重视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育强省"与"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成为了热门词汇。实现教育公平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途径,将教育强省与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这两个宏伟目标结合在一起,十分有利于教育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