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把由若干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儿份,用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这样的分数表示这个整体里的一份或几份——这部分知识是学生认识分数、体会分数意义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案例一]三年级"认识分数"教学片断 (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将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也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之后,教师出示一组图形)  相似文献   

3.
[病例1]把4千克糖果平均分成7份,每份占总数的()/(),每份重()/()千克。[病症]每份占总数的4/7,每份重1/7千克。[诊断]"病症"没有正确理解分数的意义。"每份占总数的()/(),是指把4千克糖果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7份,每份占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根据分数的意义可得,是1/7;"每份重  相似文献   

4.
学生认识分数,是从三年级上册开始的。在上册中是把一个物体、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用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三年级下册继续教学分数,让学生认识到把若干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用几分之一表示这个整体里的一份。五年级下册将再次认识分数,形成单位"1"的认识。多年的实践经验我们感觉到分  相似文献   

5.
[分数的产生]在教学分数的意义前,先简单举例说明分数是为适应实际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数,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学习分数的实际意义,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提高学习的兴趣。 [分数的意义]由于学生在学习第五册时,已经了解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把许多物体看成一个整体,把它们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表示,并会读、写分数,故教学分数的意义时,可先通过课本中的组图引导学生复习旧知,教师作以下板书:  相似文献   

6.
[教材分析]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认识分数》是以上册认识一个物体、一个图形几分之一为基础的,同时又为五年级教学单位“1”、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埋下伏笔,这部分内容在整个教材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学生若能在头脑中真正建立起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的表象,再把这“一个整体”平均分,其中的一份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几个,并把它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三年级上册平均分后得到的每一份都不足一个),同样的是一份,从不足一个到一个再到几个,这是为什么?这也从反面验证了现在平均分的对象不再是“一个”而是“一些”,如何实现新旧知识的迁移,这是每一个数学老师孜孜以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正>[教学内容]分数的初步认识(认识几分之一)[教学目标]1.从认识简单分数开始,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重点掌握"平均分"的概念。2.正确地书写分数,会读分数。3.认识并熟记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教学环境]局域网络教室。[课件来源]自制。[课件用途]1.应用计算机技术制作课件推动小学数学的任务驱动学习,让学生把计算机作为学习的重要工具自主地有创造性地进行学习,体现一种学生与计  相似文献   

8.
这节课的内容是在“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认识它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基础上,拓展到“把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认识它的几分之一”。这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讲。他们将面临一个挑战,既要实现从“一个物体”到“一个整体”的认知突破。又要沟通“一个物体平均分后得到的分数”与“一个整体平均分后得到的分数”之间的本质联系。  相似文献   

9.
一、整体感知 "分数的意义"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知道了 "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 用分数表示"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是学生系统学 习分数的开始。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重点使学生 理解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 一份或几份也可以用分数表示。理解单位"1"的含义 并建立分数的概念,为今后学习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0.
刘志国 《广西教育》2014,(21):87-88
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分数》"分一分"时,根据教材编排,分数的重点是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把一个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所取的份数占整体的几分之几"这个分数的意义,既是重点也是难点。笔者进行了两次教学尝试。  相似文献   

11.
分数概念反映的是一种"关系认识"的思维方式,在小学阶段主要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单个整体与部分的具象关系,第二层次是多个物体与部分的抽象关系。而三年级上册第十单元的第一课时《认识分数》,是把单个的物体看作一个具象整体,把这个具象整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是这个具象整体的几分之一,即反映的是第一层次的关系,这是分数认识的基础。相比较整数概念,分数的概念更为抽象,如果仅仅记  相似文献   

12.
一、教材内容 “认识分数”是数学课程标准苏教版教材三年级 (上册)第十单元的教学内容,本单元只让学生认识把 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 或几份的分数,而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 若干份的情况,安排在三年级下册。本单元的内容安 排先是认识几分之一,然后再认识几分之几,在认识 分数的基础上结合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学习一些简单 的分数大小比较和加减计算。  相似文献   

13.
一、学习要点1.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几份就是它的几分之几。2.会读、写简单的分数。  相似文献   

14.
《广西教育》2007,(9A):23-23
[教学内容]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十册第107-109页。 [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懂得其中的“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乘上或除以相同的数,零要除外”的道理,能够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的分母(或分子)作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2.通过认识、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培养迁移转换、合作交流以及观察、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一、整体感知“分数的意义”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第十册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知道了“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也可以用分数表示”,理解单位“1”的含义并建立分数的概念,为今后学习打好基础。二、教学目标1.学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进一步掌握分数的读写法,理解分子、分母的意义。2.通过经历从生活中…  相似文献   

16.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认识几分之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表示这些物体的几分之一。2.能用简单的分数描述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能通过实际操作表示相应的分数。3.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难点: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实现从"把一个物体平均分"到"把一个整体平均分"的认知突破。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69~70页。【课前琐思】小学阶段对于"分数"这一知识体系的建构大体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借助于具体直观图形形成对分数的初步认识——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用分数表示其中的1份或几份。第二层次,把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平均分成几份,用分数表示其中的1份或几份。此  相似文献   

18.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表示这些物体的几分之一。2.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出示):星期天小明和他的同学一块来到了动物园,小明带了一块蛋糕,想把这块蛋糕分给4只小猴,你能告诉他,应该怎样分吗?(板书:平均分)课件演示:每只小猴分得这块蛋糕的1/4。  相似文献   

19.
<正>把由若干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用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这样的分数表示这个整体里的一份或几份——这部分知识是学生认识分数、体会分数意义的重点,也是今后解决求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基础。从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到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是学生认识分数的一次发展。理解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并不难,理解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就没那么容易了。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多重比较、举一反  相似文献   

20.
钱晓丹  顾英 《小学数学教育》2023,(Z2):53-56+142
<正>“分数的意义”是数与代数领域的重点内容之一。苏教版教材在三年级分两次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其中,第一次侧重引导学生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分数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第二次侧重引导学生把几个物体组成的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分数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分数的意义”这节课主要引导学生基于上述知识经验,抽象出分数的基本意义,并认识分数单位。根据对教材的理解以及对学生实际情况的掌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