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苏浙皖地域性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十分明显,在总体县域经济实力存在地域性差异的背景下,构成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内部,江苏、浙江、安徽三个地区又有所不同。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取长补短,更好地促进苏浙皖地区县域经济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2.
以区域经济学、数量经济、计量经济学等有关理论为基础,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中原城市群县域经济实际,选择与各县经济发展有关的十项指标数据,运用SPSS统计软件和GIS可视化技术,通过建立一套测度中原城市群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48个县进行了分析评价,从空间分布方面分析了中原城市群县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结果表明:(1)不发达县域和欠发达县域构成了中原城市群县域的主体,发达县域和不发达县域的差异显著;(2)中原城市群省辖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主要受工业发展水平的影响;(3)中原城市群县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呈现不均衡状态,空间差异显著,经济实力较高、实力提升较快的县域集中分布在“郑洛许三角地带”,内部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总体上呈现半环带状分布.  相似文献   

3.
县域经济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处于重要的地位。近年来,红河州县域经济呈现快速发展态势,但同全国县域平均水平和百强县域平均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通过对红河州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及差距比较,探讨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提升红河州县域经济竞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基于GIS对东台县域经济空间格局进行模拟和分析,结果表明:东台县域经济的基本格局是204国道以西地区发展好于204国道以东地区,204国道以西地区内部差距大于204国道以东地区,东部还处于低水平趋同的状态;县域内部出现了几个较发达镇域的连续分布,但是这种连续分布内部还存在分化现象;中心城市实力偏弱,辐射和拉动周边乡镇发展的作用不足;乡镇企业与民营经济、交通区位条件、农业现代化水平和距离中心城镇的远近是东台县域经济空间格局形成的主要驱动力。为提高县域经济竞争力,建议:重视重点中心镇建设;支持乡镇企业和民营经济集中的乡镇发展;其它乡镇要利用资源优势,抓住新的发展机遇,寻求经济发展的突破。  相似文献   

5.
通过东部人力资本配置和科技创新现状分析,结果表明东部人力资本存量年增长幅度明显快于全国平均水平,科技创新能力强的地区也是经济发达地区。运用现代计量分析方法,与我国东部地区的比较,实证分析1985-2012年福建人力资本配置、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影响。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区域人力资本存量、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福建人力资本、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作用低于东部地区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是县域经济发达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提高县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无论是工业现代化、农业产业化,还是人的现代化,都离不开城市化。文章从突出县城主体地位,做大做强县域经济的角度出发,建议提升县城浯溪镇在全县的首位度,提升县城浯溪镇经济综合实力的辐射和引领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是县域经济发达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提高县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无论是工业现代化、农业产业化,还是人的现代化,都离不开城市化.文章从突出县城主体地位,做大做强县域经济的角度出发,建议提升县城浯溪镇在全县的首位度,提升县城浯溪镇经济综合实力的辐射和引领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针对发达地区也同样存在经济发展差异的热点问题,提出了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的另一层次含义,即发达地区内部的县域经济发展差异问题,并以福建省泉州市为例,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发达地区内部县域经济差异进行研究并提出实现协调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
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区域经济发展来看,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差距主要在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上.造成县域经济滞后的原因之一,就是西部职业教育对县域经济的贡献落后于东部.为此,本文在分析县域经济发展与职业教育贡献的关系,以及东西部县域经济发展状况和职业教育状况的基础上,提出了借鉴东部经验、完善西部职业教育,以进一步促进西部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我国西部地区与中、东部地区在经济发展上有着明显的差距,特别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严重失衡。因此,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的差距人手进一步分析导致不同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失衡的因素,对我国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宏观政策调控,缩小地区间的贫富差距和协调发展具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11.
安徽文学家地理分布存在着强烈的不平衡性,以江淮地区最为发达,皖南为次发达地区,皖北地区为最不发达区域。安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文学风格的多样性,主要是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自然地理环境优越,经济发达、教育发达的地区,相应的文学发展水平较高,文学家的地理分布密度也较高。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导致经济生产类型和生活方式呈现多样性,使审美特点和表达方式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文学风格。  相似文献   

12.
发展县域经济的基本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县域经济是国内发达地区统筹城乡发展的成功实践。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由之路。发展县域经济。要创新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努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进一步提升特色经济,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积极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机制。  相似文献   

13.
首次从县域经济的角度,对大湘西地区各县域经济进行综合实力分析,揭示了大湘西县域经济实力点轴特征突出、南北均衡、东强西弱的空间特征。在对区域经济空间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优化产业布局、发展旅游产业、建立区域师生“补贴型”免费教育机制、培育区域经济增长极及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4.
安徽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现状:与全国先进地区比,安徽差距明显,县域经济快速增长,已进入了总量跃升、结构优化、后劲增强、活力迸发的新阶段。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在整体实力上仍然偏弱,经济结构性问题突出,产业特色不明显,人力资源不足,高素质人才短缺等。提升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路径包括: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加快特色产业发展步伐,加速民营经济发展力度,加大人才引进的力度,加强"四化"同步协调推进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运用SCL-90和教师工作满意度量表并采用心理访谈的方式对广东省经济发达地区624名中小学教师作心理健康状况测试,结果表明:(1)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显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两成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堪忧;(2)经济发达地区中小学教师工作满意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最满意的因素为环境与资源、同事关系,最不满意的因素是工作压力、付出与回报;(3)教师工作满意度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经济发达程度和经济实力是500强的立足之本,经济实力强大的国家和地区集中了绝大多数的500强企业,这些国家和地区为500强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优越的社会环境和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17.
宏观把握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是科学进行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山东省经济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但区域经济发展却表现出很大的不平衡性。根据各县区经济发展的相似程度,山东省县域经济可具体划分为沿海型经济、胶济线区、大运河沿线区、鲁中南沂蒙山区、鲁西南地区、鲁西北区等县域经济圈。沿海型经济、胶济线区、大运河沿线区发展水平较高,且整体呈现出半圆弧形态,应积极发挥向圆弧两侧的辐射带动效应。鲁中南沂蒙山区、鲁西南地区、鲁西北区经济发展水平低,应该发挥比较优势,科学长远规划,加快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安徽作为农业大省一直致力于工业化的发展。处于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之间的县域经济对于产业开发、弥补市场缺陷总揽商品全局、调整经济结构、加快工业化进程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县域经济应该走什么路子,如何避免县域经济“空心化”,如何制定县域经济竞争战略成为安徽县域经济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职业技术教育》2013,(33):20-21
2012年全国中职毕业生就业率为96.85%总体向好,地区差距缩小。深圳、宁波、大连、重庆、江苏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6个地区就业率超过98%。广东、上海、厦门、北京、浙江、福建、安徽、河南、四川、湖南、青岛、青海、广西、天津、云南15个地区毕业生就业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与2011年相比,就业率在98%以上的地区和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地区各增加1个,表明各地区就业差距整体呈缩小趋势。  相似文献   

20.
根据安徽省61个县域2012~2018年的面板数据,建立空间杜宾模型,对产业聚集与县域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安徽县域产业聚集存在明显区域差异特征,且安徽县域产业聚集存在明显空间溢出效应,即产业聚集不仅促进本区域经济增长,也会对相邻县域经济增长具备正向促进作用.最后对安徽县域产业政策制定、承接产业转移和推动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