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中国明清白话小说的传入对江户时代的日本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读本是江户时代的一种小说体裁,读本中有很多作品是对中国古代小说的模仿,被称作"翻案小说"。《梦应鲤鱼》是上田秋成作品《雨月物语》中的一个短篇小说,由中国明代小说家冯梦龙《醒世恒言》中的《薛录事鱼服证仙》翻案而来。《梦应鲤鱼》与《薛录事鱼服证仙》在情节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在语言、主题思想、情节设置、叙事方式上又保留了日本文学的固有特色。  相似文献   

2.
《八犬传》在日本翻案小说中的影响力非常巨大。其产生的一个主要因素是因为当时的江户时期受到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影响。在影响翻案小说的中国古代小说中,最具代表性的应是《水浒传》。在这部作品的影响下产生的最典型的作品是《八犬传》。基于此,针对《水浒传》和《八犬传》对比分析中日文学,对于了解两国的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日本江户时代翻案小说盛行,上田秋成的《雨月物语》将这种翻案小说推向顶峰。《雨月物语》共五卷九篇,其中卷一第二篇《菊花之约》对《喻世明言》中《范巨卿鸡黍死生交》翻案,卷二第二篇《梦应鲤鱼》对《醒世恒言》中《薛录事鱼服证仙》翻案,卷四《蛇性之淫》对《警世通言》中《白娘子永镇雷峰塔》翻案。可以看出,这部小说不同于前期翻案小说,前期翻案小说吸收中国小说的故事结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甚至是直译;而《雨月物语》在吸收中国小说原始精神的同时,又融入了日本本民族的文化元素,由此可以看出中日两国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日本江户时期上田秋成的<雨月物语>卷四<蛇之淫>"翻案"于中国明代白话短篇小说<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但文中又明显地具有很多改写创新的成分.上田秋成正是通过背景更换、道具换用、内容更改等方法,赋予其作品日本本土化的内涵,使得作品整体上融入日本的社会风情,流露出浓郁的日本社会生活气息,从而形成其"翻案小说"的日本"国风化"特色.  相似文献   

5.
《哥儿》是日本近代著名作家夏目漱石的早期作品。小说用喜剧式的手法 ,通过主人公哥儿在学校的一段短暂的经历 ,对日本教育界的腐败现象作了深刻的揭露和猛烈的抨击 ,凸现出初期的“愤怒的漱石”的创作个性 ;在艺术上 ,作者高扬日本民族文学的传统 ,使小说洋溢着江户文学的幽默情趣和滑稽诙谐的俳谐精神 ,显示出早期漱石文学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6.
坪内逍遥的《小说神髓》被称为日本近代文学理论奠基之作,作者旨在引进西方美学和文学理念来改良日本小说,但在叙事技巧上却并未完全排斥日本江户时代的叙事原则,其中一些来自中国明清小说批评。本文尝试分析中国明清小说批评与日本江户时代文学及《小说神髓》的影响与变异关系,通过比较中日文学近代话语转换的轨迹来探究《小说神髓》在叙事技巧上的创新点及其现代性意义。  相似文献   

7.
日本汉文小说是指从日本奈良时期一直到江户明治时期,日本本土文人用汉语创作的文言文小说。以《日本汉文小说丛刊》收录的88部小说为研究对象,发现日本汉文小说体现出了虚与实、尚奇的小说观,具有补察史缺、惩恶扬善、游戏笔端自娱自乐以及提倡汉文和抒发愤懑之气的创作动机。江户时代及其后日本庶民文学的发达、汉学者儒者的身份以及汉文学的传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日本汉文小说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日本江户时代,都贺庭钟开创的读本小说之路。其弟子上田秋成从单纯的模仿,向创新迈出了一步。使得读本小说非常具有日本特色,符合读者嗜好。秋成在翻改《范巨卿》创作《菊花之约》时,在主体情节依据蓝本的同时,根据当时的日本社会文化现状,及读者层特点,对蓝本进行了大胆翻改,使得《菊花之约》成为一篇非常具有日本特色的作品。本文对《范巨卿》和《菊花之约》进行比较,探讨秋成独特的翻案手法、创作意识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9.
日本的“读本”是日本江户后期的一种娱乐性读物,比“绘本”更富有文字艺术魅力,在日本文学史上成为日本近代小说的前身。江户时代的读本作者在创作思想和写作技巧方面受中国白话小说影响颇深。与此同时,明清小说评论家所写的序跋和评点不仅帮助日本人阅读和鉴赏中国的白话小说,更对日本读本作者的创作起到了理论性的指导作用。本论以明清小说作家、评论家李渔和日本读本作家曲亭马琴为对象,试探讨明清小说评论对日本读本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日本江户时代,德山藩、佐伯藩、秋田藩烟粉小说的收藏,与诸藩和个人文库相比呈现着特殊的状况.在德山、佐伯两藩,不仅收藏了中国烟粉小说,而且还有烟粉色彩很浓的中国戏曲,从中显示了以反映毛利元次和毛利高标个人意识为特征的搜集书籍的方针.江户中期白话小说类的搜集情况,似乎与唐话学的流行存在着某种关联.作者以诸藩和个人文库所藏目录为线索,对清代出版较多的以烟粉小说为主的中国白话小说,以及多以爱情内容为中心的戏曲类作品的收藏情况进行了调查,希望能为江户时代日本人与烟粉小说,进而为与中国小说、戏曲关系的研究提供一些资料.  相似文献   

11.
杨超 《文教资料》2013,(15):18-19
近二十年来,村上春树的小说风靡日本及全世界。其作品具有全球化的特点。村上春树小说的文体及题材都明显区别于日本传统的文学,故事情节多有欧美文化的元素,呈现出全球化消费文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太宰治为日本著名"无赖派"小说家,他在短暂的创作生涯中创作出了很多优秀的小说,其文学作品多采用"日记体""女性独白体"等文体,表现形式也非常多变。同时还以其他小说为蓝本创作出许多翻案小说。文章通过对太宰治作品《女人的决斗》对源文本的仿拟与引用进行对比分析,以太宰治文学研究仿拟论和引用论为基础,阐述了太宰治文学的特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通过日本所藏公安派书目考索公安派作品输入日本的状况;以僧元政、石川丈山和梁田蜕岩三人为中心探讨江户前半期日本诗坛对公安派文学的接受,结果发现江户前半期江户诗坛对公安派文学的批评与接受基本上只是个体的志趣好尚,未能形成稳定的群体诗学追求,但是为后来山本北山大力提倡性灵说扭转诗风做了很好的诗学积淀。  相似文献   

14.
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在传入日本后,其对日本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日本文学在两千年的积淀与洗砺之中,融合各家之长,推陈出新,逐渐树立起了自己的风格.文章以日本的不同年代和发展时期为主线,结合平安早期、镰仓室町时期、江户时期以及资本主义时期的文学特点,分析儒家文化给日本文学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日本历史的发展历程是对外来文化不断吸收、融合的过程。儒家思想与基督教作为外来文化传入日本,多个世纪以来命运跌宕起伏。本文围绕日本江户时代历史人物雨森芳洲的"诚信外交观"和日本基督教文学始祖远藤周作撰写的江户时期的基督教徒命运的小说《沉默》为中心,对两种外来文化在同一时期,同一历史环境下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命运走向的归因进行探究,进一步剖析儒家思想与"诚信外交观"形成的关系及基督教发展对日本宗教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老子》作为中国文学的经典文本,其文学史意义为许多文学史著作所“遮蔽”.《老子》“翻案”法具有创作论和文学史的双重意义。与此同时,《老子》“翻案”法开创了一个被后世创作主体广泛接受的,在诗歌、散文、戏剧、小说等各类文体中普遍运用的文学传统。  相似文献   

17.
《牡丹灯记》是《剪灯新话》中的一篇小说,它在日本经历了编译、翻案、改造,形成了日本文坛中举足轻重的"牡丹灯笼"现象,从"牡丹灯笼"现象可以窥探到《牡丹灯记》在日本的流变和本土化历程,以及接受《牡丹灯记》时对作品内容的选择倾向,最终形成了日本幽艳的文学审美观。  相似文献   

18.
2017年1月13日,由马丁·斯科塞斯执导、改编自日本作家远藤周作的小说《沉默》的同名电影在美国上映。这是这部作品第二次被搬上银幕,上一次是1971年由导演筱田正浩执导的同名电影。两次改编,且均多次获奖,可见这部作品的优秀以及其在日本和西方人心中的地位。从这部讲述了在日本禁教时期一位葡萄牙传教士来到日本传教经历的小说中,能看到江户初期日本打压基督教手段的残酷以及日本基督教发展之艰难。本文将以小说《沉默》为切入点,探寻江户时代日本基督教衰落的缘由。  相似文献   

19.
日本元禄小说的顶峰——浮世草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井原西鹤是日本江户时代著名的小说家。他所开创的“浮世草子”小说形式,标志着日本小说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江户小说的成熟。“浮世草子”通过对当时社会的人情世态的描写,比较真实地反映了江户时代的社会历史面貌及其本质特征,具有一定的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20.
《我是猫》是夏目漱石的处女作。它通过一只猫的眼睛来观察、描写社会。这种独特的构思使作品具有奇特的魅力。夸张、比喻和反语手法的大量使用使作品自始至终都洋溢着笑声。小说语言幽默,明显受到了江户时代"落语"的影响。通过小说的视角、作者采用的创作技巧、作品与日本江户时代"落语"的关系探讨了该作品笑的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