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量表和《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对500名初中生进行调查,探讨初中生心理健康与父母养育方式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初中生的心理问题检出率依次是自责、恐怖、冲动和对人焦虑倾向,女生的学习焦虑倾向显著高于男生。父母的养育方式和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紧密相关,积极的父母养育方式有利于健康心理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随机选取广州市203名12岁-14岁初中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中学生人际关系问卷》,对中学生的同学关系、师生关系以及亲子关系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这一年龄段学生的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发展较好,但是亲子关系的发展却表现出随年龄增长而交往困难的倾向。本次调查为我们当前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预警,提醒我们在重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也应该关注家庭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和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对143名外来初中生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探讨外来初中生心理健康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外来初中生的父亲对男生的干涉和保护要显著高于女生。②初二学生在父亲的拒绝、否认,对人焦虑,孤独倾向上得分高于其它年级。③父亲的教养方式会更多地影响子女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4.
运用《中学生应激源量表》和《多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对431名初中生的心理应激和一般生活满意度进行测量,考察初中生心理应激状况及其与一般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结果发现:(1)男生承受来自教师、家庭环境、同学朋友、社会文化四个方面的压力高于女生。初中生的学习压力呈现出随年级的升高而增加的趋势。(2)生活在关系很融洽家庭中的学生的学习压力和自我身心压力在三种家庭关系状况的学生中最低,家庭关系不融洽的学生承受来自家庭环境的压力高于家庭关系很融洽的学生。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的学生承受来自父母管教方式和自我身心两方面的压力高于生活在几代同堂和核心家庭中的学生。(3)初中生在父母管教方式、同学朋友、社会文化、自我身心四个方面的心理应激对一般生活满意度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构建离异家庭初中生应激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模型。方法:对131名离异家庭初中生分别采用应激生活事件问卷、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进行测量,进而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构建了潜变量之间的关系模型。结果:离异家庭学生的应激生活事件、社会支持、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对症状总分有直接影响(权重分别是0.45、-0.21、-0.48、0.78);结构方程分析表明,离异家庭学生的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对症状总分的影响比正常家庭学生的更大(离异家庭学生的权重为-0.48和0.78,正常家庭学生的权重为-0.14和0.35);离异家庭学生的应激生活事件对社会支持的影响比正常家庭学生的更大(离异家庭学生的权重为-0.49,正常家庭学生的权重为-0.28)。结论:应激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的作用得到结构方程模型的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渐凸显。运用周步成教授的MHT问卷对120名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初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焦虑,人际关系、个性心理和成长发育四个方面。初中生的心理问题主要受家庭,学校、社会和个人的影响,应从这些角度入手,采取积极和干预对策,保障和促进初中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7.
采用自编的中小学生教养方式评价问卷和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测查问卷测查了526名特殊家庭和510名普通家庭的中小学生及其教养人,旨在探讨特殊家庭教养人的教养方式及其与子女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结果表明,相对于普通家庭,特殊家庭教养人在教养子女时更多地采用惩罚严厉的教养方式,其情感温暖也更少.不同类型特殊家庭教养人教养方式的比较显示,流动、分居、离异家庭教养人的教养方式较消极,留守家庭教养人的教养方式相对较积极.特殊家庭小学生教养人的教养方式优于特殊家庭初中生教养人的教养方式,女生教养人的教养方式优于男生.教养人的情感温暖有利于提高特殊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教养人的拒绝否认、干涉保护、惩罚严厉等教养方式对特殊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不利.  相似文献   

8.
方必基  刘彩霞  方菁 《教育评论》2015,(2):103-105,150
文章随机选取6所中学的590名初中生,运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青少年学生心理资本问卷等研究工具进行调查,探讨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对初中生心理资本的影响,以期为改进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研究结果显示,生活事件能显著预测初中生的心理资本水平,应对方式在生活事件对初中生心理资本的影响中发挥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对家庭教养方式的内涵及表现形式进行界定,并针对初中生心理发展的特点,简要分析了初中生家庭教养方式对初中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提出了一些提升与改善家庭教养方式的建议。旨在让家长充分认识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以及和谐的家庭氛围对初中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留守初中生心理发展状况调查及自我心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量表及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儿童版),对随机抽查的528名农村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在孤独倾向维度、冲动倾向维度以及总分上,留守初中生与非留守初中生的差异显著。留守女生比男生心理健康水平更不乐观。与常模相比,留守初中生更内向、情绪更易不稳定,更容易出现与环境格格不入等消极人格特征。留守初中生积极改善自我认知,进行自我调适,合理疏解,养成健康心态,对其心理健康发展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1.
培养初中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是初中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和任务。本文根据初中生身心发展特点以及我国目前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的现状,提出了初中生应重点培养的九项积极心理品质:爱、信念希望、友善、谦虚、执着、创造力、真诚、宽容和领导力。最后,本文提出了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五项策略,并结合青春期亲子关系问题例举了培养“爱”品质的活动案例。  相似文献   

12.
为了调查黑龙江省农村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对黑龙江12所农村中学1 052名初中生进行了MHT测验,同时为了与城市初中生作对比研究,对10所城市中学的1 061名初中生进行MHT测验。结果显示:心理健康偏常人数检出率为7%;女生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男生;初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优于初一,初一优于初三,初三的心理问题最严重。农村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极其显著地低于城市初中生。  相似文献   

13.
为了了解文科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学校建立心理健康管理模式提供有效依据,采用SCL-90量表对198名文科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调查后筛选出异常个案,进行个案访谈。结果显示:高中文科生在SCL-90量表九个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我国正常青年组常模(t=10.26,p0.01),女生的总分显著高于男生(t=-3.48,p0.01),高一的总分显著高于高二(F=3.40,p0.05),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优于非独生子女,本科以上学历父母的子女心理健康水平优于初中、高中、本科(F=3.00,p0.05),民主型教养方式的子女心理健康状况优于专制型、放任型。最后得出结论:文科高中生存在着诸多心理健康问题,应该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以1036名小学生、5011名初中生、1915名职业高中学生和8608名普通高中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考察不同学段、不同性别学生在心理健康各维度上的关系,结果发现:山西省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且几乎各个分量表的平均分均居于正常范围。小学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显著高于女生。中学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的学段差异,且在强迫、偏执、敌对、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感、适应不良维度上,职业高中学生显著高于普通高中学生,普通高中学生显著高于初中生;在情绪不稳定维度上,初中生与普通高中学生、职业高中学生的差异非常显著,且普通高中学生、职业高中学生显著高于初中生;在心理不平衡维度上,普通高中学生、职业高中学生显著高于初中生。中学生心理健康在强迫、抑郁、情绪不稳定维度上,女生显著高于男生;在敌对、焦虑、学习压力感、适应不良、心理不平衡维度上,男生显著高于女生。  相似文献   

15.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某中学80名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目的是提出科学可行的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结果:大多数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处于正常范围,父母教养方式一致性程度较高,在性别和城乡上没有显著差异,但是在父亲的惩罚、严厉维度上,非独生子女极显著高于独生子女。结论:一致性程度比较高的教养方式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家庭的父母教养方式可能对两类家庭成长的孩子形成不同的心理品质。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采用自编的《初中生心理健康量表》对私立学校314名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抽样调查。结果表明,私立学校初中生在学习习惯、考试焦虑、人际沟通、自制力方面较易产生困扰;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男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在考试焦虑、异性交往存在显著差异;私立学校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好于公立学校学生。  相似文献   

17.
湖南城乡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深入开展城乡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调查湖南城乡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运用SCL—90量表随机对1570名中学生进行团体施测。结果表明城乡中学生心理问题的总检出率为10.56%,其中严重心理问题学生有3.69%。比较显示,农村与城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中心理问题的总检出率无显著差异,但城乡中学生各年级间心理存在显著差异,农村中学生中心理问题的高发期是初一和高一,而城区中学生中心理问题的高发期是初三和高二。城乡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既不容乐观,也不宜悲观。各因子分中,农村中学生人际关系敏感和敌对两因子显著高于城区中学生,抑郁和精神病性两因子也显著高于城区中学生。与全国中学生常模比较,湖南城乡中学生各因子分明显低于常模,心理健康整体状况高于全国中学生心理健康平均水平。与全国青年常模比较,湖南城乡中学生各因子分明显高于常模,心理健康整体状况低于全国青年心理健康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8.
私立学校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私立学校314名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抽样调查,结果表明:(1)私立学校初中生在学习习惯、考试焦虑、人际沟通、自制力方面较易产生困扰;(2)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3)男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存在显著的差异;(4)私立学校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好于公立学校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