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20年来,湖南辛亥革命史研究成果颇丰.主要从经济、军事、会党、政权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较全面的总结、概括,但对于辛亥革命时期湖南经济的量化分析、湖南新军的情况等方面的研究仍有待深入.  相似文献   

2.
以"辛亥革命与百年中国"为主题的"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1年10月12日至15日在武汉举行,与会专家学者主要围绕辛亥时期的政治景观、经济状况、社会情态、思想文化嬗变,孙中山及相关人物研究,辛亥革命与国际社会,辛亥记忆史与辛亥学术史七大主题展开了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3.
利用现成的社会力量发动反清城市起义是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战争事业”的主要形式。对它如何评价,是辛亥革命军事斗争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史学界相当普遍的看法是,城市起义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老课题,但很难适用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并认为它是单纯的军事观点和冒险主义的主要表现。本文拟就这一问题谈几点不同意见。  相似文献   

4.
新世纪以来辛亥革命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世纪以来,对辛亥革命史的研究,在既往研究的基础上,成果更加丰硕.笔者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主要从对辛亥革命的性质与评价、辛亥革命与现代化的关系、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辛亥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四个方面综述了十余年来对辛亥革命史研究的成果.  相似文献   

5.
辛亥革命是中国革命历史中重要的政治事件,任何政治力量都以继承这笔革命遗产为政治目标。抗日战争时期,每逢辛亥革命纪念日,中共皆会刊发各种纪念文本。借助纪念言论,中共将辛亥革命纳入自身革命历史逻辑中阐释,通过辛亥革命史事、败因和继承者等问题,强调自身与辛亥革命的关联,论证继承辛亥革命事业的合法性,从而获取辛亥革命话语权。这为中共由革命性政党向执政型政党转变提供了法理基础,也是其高超政治智慧的一个侧证。  相似文献   

6.
姚以价是辛亥革命在山西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曾以高度的爱国热情和叱咤风云的革命气概率众起义,杀死山西巡抚,推翻了清朝在山西二百多年的反动统治,建立了新的政权。时值辛亥革命七十周年之际,就我所收集和接触到的有关材料,对姚以价在辛亥革命中对山西的作用作一粗浅的探讨,期望得到辛亥老人及史学界的斧正。  相似文献   

7.
一九八三年,我国史学界发表了有关辛亥革命的文章一百多篇,提出了不少新见解,研究了一些新课题,成果是相当可喜的。现仅就三个主要方面,介绍如下。一辛亥革命的性质问题,一直为中外学者所注意。在这个问题上,我国史学工作者不仅同欧美、日本和苏联的史学家有着很大分岐,而且内部意见也不统一。一九八二年四月,在芝加哥举行的北美亚洲学会第三十四届年会上,台湾的张玉法就对这个问题提出了异议。他认为,辛亥革命是全民革命,并且否认其为资产阶级革命性质。他的理由是:在辛亥革命时,中国资产阶级的人数还很有限,没有形成一股阶级力量;  相似文献   

8.
本文就纪念百年辛亥革命之时,从百年来辛亥革命纪念建筑入手,提出了"事件建筑学"研究的意义,辛亥革命建筑文化遗产的研究与审视,也是中国建筑文化遗产研究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  相似文献   

9.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近现代史教材在谈到辛亥革命和北洋军阀统治后给了一个活动课课题:“你怎样评价辛亥革命”,并给出了相关资料和参考论文,讨论的问题是“有人说‘辛亥革命胜利了’,也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你怎样评价辛亥革命,为什么?”  相似文献   

10.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而广东在整个辛亥革命历史发展进程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在辛亥革命的前期,辛亥革命中期包括在辛亥革命的后期,广东一直扮演着一个特别重要的角色。广东是辛亥革命运动的策源地,最早揭开辛亥革命的序幕,在保卫辛亥革命的胜利成果过程中,广东是革命的重心和大本营。  相似文献   

11.
鲁迅对于辛亥革命的反思,在某种程度上为我们对辛亥革命失败的理解提供了指导与方向性的认知。鲁迅以革命者坚韧不拔的毅力,用文学家悲天悯人的情怀及笔触,描绘、总结辛亥革命失利的社会渊源的同时,也以思想家深邃幽远的洞察力,站在启蒙思想的立场和角度,极力关注在辛亥革命风暴的历史语境下的社会变迁和文化转型时期人文精神的困扰和出路等问题,并不断地对辛亥革命的失败以及改造社会国民性问题进行深沉思考和不倦探索,从而为我们对辛亥革命失败的认识提供了最具价值的人文思考纬度。  相似文献   

12.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而广东在整个辛亥革命历史发展进程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在辛亥革命的前期,辛亥革命中期包括在辛亥革命的后期,广东一直扮演着一个特别重要的角色。广东是辛亥革命运动的策源地,最早揭开辛亥革命的序幕,在保卫辛亥革命的胜利成果过程中,广东是革命的重心和大本营。  相似文献   

13.
“纪念辛亥革命8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91年10月15日至19日在武汉举行,围绕着“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这一主题,就辛亥时期的社会背景,革命、立宪与“新政”,历史人物,民国初年的社会变化等问题,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关于戊戌维新与辛亥革命有无继承关系,一直是史学界争议不休的问题。本文谈些个人看法:二者不存在继承关系,但也不可否认二者之间有许多相通之处,而且由于戊戌维新与辛亥革命的阵地不同,一明一暗,戊戌维新早于辛亥革命而失败,因此,维新变法运动对辛亥革命产生了巨...  相似文献   

15.
试论留日学生在云南辛亥革命中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辛亥革命在辛亥各省中最为彻底和成功,其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的突出地位与留日学生密不可分:1.云南留日学生的先期革命活动为辛亥革命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留日学生是云南辛亥革命的主要策划组织与发动者,在酝酿阶段和起义过程中,留日学生均参与其间,并起骨干领导作用;3.留日学生是辛亥革命后云南新政权的主要建设者和组织者,他们使云南成为当时相当安定的省份之一,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为日后的云南护国首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辛亥革命武昌首义之后,各省纷纷响应,安徽独立光复迟缓。安徽最早爆发的寿州淮上军的光复独立,其社会动员、革命发动、势力拓展进程等都带有安徽辛亥革命由城乡光复再促进中心城市独立光复的鲜明特点。由此出发,考察安徽辛亥革命的类型划分和淮上军起义可进一步丰富辛亥革命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翻检市面上有关辛亥革命的书,写得好读而又有思想的,很少.因为辛亥革命早已经过意识形态上百年的粉刷、包裹,成为了一个神话,一个无话可说的话题.张鸣的<辛亥:摇晃的中国>乃是要重新激发起一种惊讶:有惊讶才有反思.  相似文献   

18.
鲁迅先生在《药》这篇小说中冷静地思考了一个重大社会问题,即辛亥革命失败及其深刻的社会原因。以明线为标准主要反映以华老栓为代表的普通百姓对辛亥革命的不理解,继而表现他们思想深处的麻木不觉悟;以暗线为标准反映出辛亥革命脱离群众的革命路线。  相似文献   

19.
鲁迅对于辛亥革命的反思,在某种程度上为我们对辛亥革命失败的理解提供了指导与方向性的认知.鲁迅以革命者坚韧不拔的毅力,用文学家悲天悯人的情怀及笔触,描绘、总结辛亥革命失利的社会渊源的同时,也以思想家深邃幽远的洞察力,站在启蒙思想的立场和角度,极力关注在辛亥革命风暴的历史语境下的社会变迁和文化转型时期人文精神的困扰和出路等问题,并不断地对辛亥革命的失败以及改造社会国民性问题进行深沉思考和不倦探索,从而为我们对辛亥革命失败的认识提供了最具价值的人文思考纬度.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孙中山让位给袁世凯标志着辛亥革命的终结。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宣告了辛亥革命的失败。其实,这个学术界公认的定论并非辛亥革命失败的严格界定。笔者认为,“让位”不是辛亥革命失败或终结的标志,辛亥革命失败的标志应该是“宋教仁案”。 辛亥革命不是一个短暂的历史事件,它作为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应当包括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建立和巩固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全部过程。就时空而论,辛亥革命可分为准备阶段、成功阶段和失败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