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晚唐诗人杜荀鹤是继贾岛之后的又一位“苦吟”大师,他在诗歌创作上继承了贾岛的苦吟精神,但在风格与审美追求上又与贾岛不尽相同.贾岛的“苦吟”重在炼词、炼句,精炼意魄;杜荀鹤的“苦吟”时刻关注着社会现实,这无疑是对贾岛苦吟诗的一种超越.  相似文献   

2.
我国古人作诗文,特别讲究炼字,追求得一字而境界全出。诗圣杜甫的“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是古人炼字的一面旗帜。孟郊“夜学晓不休,苦吟鬼神愁”;杜荀鹤“江湖苦吟士,天地最穷人”;卢延让“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苏轼“诗赋以一字见工拙”,贾岛和韩愈之间的“推敲”,都是讲究炼字的最好写照。我国古代诗论中所说的“诗眼”“句眼”“一字眼”等,都是对诗歌创作中炼字的理论概括。  相似文献   

3.
Ⅰ韩派的主要成员及其苦吟的表现。Ⅱ韩派诗人苦吟的原因:①心苦——国家苦、人民苦和个人苦所致主②诗歌发展到盛唐时各方面已成熟,中唐诗人难以出新;③韩愈的提倡、鼓励和影响。韩派是中唐有名的一个诗派。它的成员是韩愈、孟效、贾岛、姚合和李贺①等。该派诗人多以苦吟著称。如孟郊是“判目作心,刃迎缕解。钩章棘句,格瀚胃肾。神施鬼没,间见层出。”(韩愈《贞耀先生墓志铭)})贾岛是“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送无可上人》)他初到京洛时还有为推敲诗句“鸟宿池边树,增敲月下门”而冲撞京北尹的故事。李贺是“每日旦出,…  相似文献   

4.
《沧浪诗话.诗辨》在段落安置上存在着“吟卷本”、“玉屑本”的区别。严羽生前并没有编定自己的诗论,“吟卷本”与“玉屑本”的不同是由于各自所依据手抄本的不同。不同版本编辑者对严羽诗论的熟悉程度是其版本接近原貌与否的关键。考察两版本编辑者的身份,可以看出“吟卷本”在《诗辨》的段落安置上更符合严羽诗论之原貌,且“吟卷本”从内在层次上看,也更能体现严羽诗禅理论体系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5.
试论晚唐诗风对宋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唐诗风对宋诗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尤其是从北宋建国之初的西昆诸子,到南宋后期的“四灵”和“江湖诗人”,学习晚唐诗(主要是学习贾岛、姚合)可谓效之不遗余力。他们学习晚唐诗的清高,空灵和创作手法上的苦吟,颇能得警句佳对。  相似文献   

6.
桐城是一个诗人辈出的地方,方苞之父兄师友许多都是杰出的诗人,方苞在其影响下很早便对诗歌创作产生了兴趣,并且终身没有中断过诗歌的创作。其诗作流传不多,就目前所存诗作看来,可谓义正辞雅但韵味稍逊,因此其诗歌也受到了一些人的批评。作为一个文论家,方苞的诗论继承了传统诗论中“诗如其人”、“文以载道”的观点,重视诗人的经史根基和诗歌内容,又与其古文“义法”理论中之“言有物”一脉相承。方苞诗作和诗论成为后来桐城诗派的先声,值得学者研究和重视。  相似文献   

7.
说郊寒岛瘦     
在中国诗歌史上凡提及孟郊、贾岛,人们就会想到苏轼《祭柳子玉文》中那两句著名的评语:“元轻白俗,郊寒岛瘦”。唐朝以后历代文人也都把这两位诗人相提并论,晚唐诗人齐巳的诗云:“贾岛苦兼此,孟郊清独行”。欧阳修《六一诗话》云:“孟郊、贾岛皆以诗穷至死,而平生尤喜为穷苦之句”。我们说,孟贾二人的诗风的相似在于他们的苦吟。他们把苦吟作为自己的艺术特征,并将苦吟贯穿于整个创作过程中,使苦吟成为他们一种创作心理定势 和审美特征。 因此,把他们作为苦吟诗人的代表是当之无愧的。为此,本文试图探讨和分析这对苦吟诗人的政治倾向,艺术追求,及其创作特质。 一、入世的苦吟诗人 后人对孟贾两位诗人的评价是:在唐王朝 经安史之乱后走向衰落时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洁身自好的诗人。孟郊贞元七年于湖州举乡贡进士,历经五年,46岁方登第,此后一直沉伦下僚,“一贫彻骨”至死。贾岛则是先为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中唐诗人贾岛对晚唐诗人群“咸通十哲”的创作发生深刻影响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他们相同的自卑人格,二是他们相同的诗歌思想———苦吟。  相似文献   

9.
在佛教看来,人世的真相,人生的本质就是一个“苦”字,人身是受苦的载体,人生是苦难的历程。晚唐时代,社会动荡,在佛教最基础的“苦谛”理论中“人生是苦”的教义便深深的切入到了晚唐诗人的心灵,诗人李商隐在无论在生理还是在心理都承受了巨大的“苦”,如果说晚唐的诗人都是在“苦”中成长起来的,那么李商隐就是其中体验这种“苦”最深刻的一个。  相似文献   

10.
中唐险怪诗派诗人孟郊以苦吟著称于世,而苦吟的结果使其诗歌创作吐奇惊俗新异崛峭,奇中见易平中见险,呈现出“尚奇”的个性与特色。这主要表现在其诗构思奇巧新颖,开合自如而出奇制胜;抒情奇特细腻 ,流畅自然而匠心独用;比喻奇妙传神,人情理而生动形象;语言奇峭练达,明白浅素而不落庸俗。  相似文献   

11.
宋初隐逸诗人诗学"晚唐"宗贾岛,苦吟琢句,又吸取了山水田园诗派的艺术特长,故呈现出较为独特的艺术风貌。诗歌创作格调高雅绝俗,诗境清苦荒寒,时见冲淡闲逸之趣,整体诗风趋于平淡自然。其诗歌艺术主要是对晚唐五代诗风的继承,但他们摆脱功利主义专门致力于纯自然的题材,清新幽远的诗风在宋初诗坛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现代诗歌发展过程中,朱湘是新月诗派中被称之为“大将兼先行”的诗人。本通过对朱湘叙事诗创作的历史考察、作品的分析与诗论的把握,说明其在中国现代叙事诗史上的地位及贡献。  相似文献   

13.
张问陶是清代中名的诗人和诗论家,其“性灵”说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诗论中“心物感应”和“吟咏情性”的诗歌理论,他强调诗要表现“自我”,抒发真情,反对模拟抄袭和在诗中搞训诂考证,提但清新,自然、天真、天趣的诗风,他的诗论在清代诗坛上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我们今天探讨诗歌理论和诗歌创伤仍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陈衍的《石遗室诗话》论“同光体”,从诗歌发展史的视角观照宋诗,提倡“学人之诗与诗人之诗合”,研究诗歌的个性化、“至”的境界等诸多理论问题,对思考中国近代诗歌及诗歌理论具有重要启示和借鉴意义。然而,“同光体”诗派在晚清“众多的诗派诗人中,影响最大,也最为人们所诟病”,究其原因,主要是政治因素使然,因此,对《石遗室诗话》中的同光体诗论进行一番去蔽还真的探讨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姚合是中晚唐之交的重要诗人,他所开创的“武功体”不仅影响了当时一代诗坛,而且对晚唐五代也产生了很大影响,甚至到南宋时被大力发扬,形成“登高一呼,应者云集”的局面。然而姚合历来被认为是“苦吟”派诗人贾岛的后继者,其独特的地位没有得到彰显。本文着重分析姚合诗风的独特性,以及对中晚唐苦吟诗风发展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晚唐五代诗僧的"吟癖"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唐五代诗坛上尊崇贾岛、姚合的“苦吟”诗人极多 ,除了一些文士举子之外 ,还有贯休、齐己、尚颜等一大批诗僧推波助澜。他们酷爱诗歌 ,嗜吟成癖 ,与士大夫相比 ,有过之而不及 ,这种现象颇令人费解。本文通过对这种现象的描述和解读 ,认为弘扬佛法、做诗即参禅、追名逐利以及佛教的依附性是晚唐五代诗僧“吟癖”形成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晚唐诗人杜荀鹤是继贾岛之后的又一位"苦吟"大师,他在诗歌创作上继承了贾岛的苦吟精神,但在风格与审美追求上又与贾岛不尽相同。贾岛的"苦吟"重在炼词、炼句,精炼意魄;杜荀鹤的"苦吟"时刻关注着社会现实,这无疑是对贾岛苦吟诗的一种超越。  相似文献   

18.
“声情”是汉语诗学中一个重要的基本的理论范畴,在汉语古典诗学的理论体系中,“声情”堪与另一重要基本范畴“意象”相提并论。“声情”论的理论价值具有现代性,它是我们分析汉语白话新诗及其理论不足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声情”论的理论价值具有国际性,它是我们分析、综融、整合西方现代诗学形式理论与意义理论的重要基点。“声情”论是汉语古代诗论研究新的增长点,是汉语诗学思想现代生成的又一重要原点。  相似文献   

19.
“新月”诗在我国新诗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价值。以往论“新月”诗,谈得最多的是以徐志摩和闻一多为代表所追求的“精致小巧”、“玲珑剔透”的新诗理论和实践,很少谈及另一位新月诗人孙大雨。孙大雨提出新格律诗的“音组”理论及其创作中的“粗笔浓墨”诗风,在“新月”诗中别具一格,并由此奏出“新月”诗派互补共生的多彩韵律。  相似文献   

20.
黄庭坚是北宋杰出的大诗人,是“江西诗派”的开派宗师,其诗之艺术风格显示出前无古人的“开创性”,其表现形式有三:一是创新奇崛,峭拔瘦百的总体艺术风格,它对矫正当时流行的晚唐体,西Kui全等浮磨诗风,有扭转风气的作用;二是在诗歌技法上,注重布局,讲求章法,即将散文章法引入诗中,惯用“逆起法”,在意念,意象安排上讲求逻辑严密,腾挪跌Dang,从而使诗更富有表现力,推动了宋诗的发展;三是在语言上化腐为新,点铁成金,这是其诗追求艺术美的一种标志,也是其诗创新风格的又一重要表现,并非“剽窃古人”。因而,黄庭坚是诗歌史上一位具有开创精神的诗人,其独创的表现手法,语言技巧对“江西诗派”乃至宋诗的发展都起了具有开创意义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