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言学习中,经常遇到“之”字用在主谓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作用的情况。什么叫取消句子独立性呢?  相似文献   

2.
古代汉语中,结构助词“之”有一种特殊的用法,这就是“之”字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组成加“之”的主谓结构,以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所谓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就是使原来的句子不能独立运用,不单独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只充当单句的一个成古代汉语中,结构助词“之”有一种特殊的用法,这就是“之”字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组成加“之”的主谓结构,以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所谓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就是使原来的句子不能独立运用,不单独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只充当单句的一个成分,或在复句中充当一个分句,以偏待全。  相似文献   

3.
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我们常常遇到“主语 之 谓语”这类文言短语的结构形式。在这类结构形式中,虚词“之”,起了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也就是说,原来的主谓独立句,在主语与谓语之间插入“之”以后,就不再是一个意义完整的独立句,而成为一个不能独立地表达完整意义的结构形式。例如: ①两狼之并驱如故 (《狼》)  相似文献   

4.
学生质疑 编辑老师,你们辛苦了!我想问,什么叫取消句子独立性?古人为什么造句的时候用“之”来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我们应该怎样来判断这种情况?谢谢!  相似文献   

5.
对“取消句子独立性”一说之异议王玉仁古代汉语中的虑词“之”有种独特的用法,即介于一个作了成分或分句的主谓短谓语短语之间。这种“之”的语法作用究竟应当如何认识,目前仍是其说不一,但有一说十分流行─—“限消句子的独立性”。这种认识值得商榷。所谓句子,就是...  相似文献   

6.
一般认为,文言文中用于主谓结构的主语和谓语之间的“之”字,其作用在于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使句子在形式上词组化。本文举出这种主谓结构出现的三种语境中,“之”字都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的语言事实,说明“之”字的出现与否,同主谓结构的是否具有独立性无关。然后对这种“之”字在句中的作用作了初步的分析,认为其作用如《马氏文通》所说,在于疏缓语气以引起强调。  相似文献   

7.
在文言中,“之”字有一种常见的用法就是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这些失去了独立性的句子还能作什么呢?  相似文献   

8.
“‘之’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的用法,是高考常考的知识点,也是初高中文言文教学的难点。之所以出现教和学的困难,在于对这一用法的解说不严谨,把短语和句子的概念混淆。“之”用在单句中的主谓短语之间使其作单句的成分,用在复句的分句的主语和谓语之间是单句取消独立性,作复句的分句。  相似文献   

9.
我们知道,文言文中“之”字除了作动词、代词外, 还可以作助词。作助词时有一个用法: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怎么理解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呢?我们先看一个例句:  相似文献   

10.
“两狼之并驱如故”(初语二册《狼》)一句,课本注释为:“两只狼像原来一样追赶。”此注对不对?略作辨析如下。从课本注释看,句中的“之”字似被看作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的结构助词。“之”取消句子独立性,使其成为句子的成分或复句的分  相似文献   

11.
I should have phoned Ed this morning.but I forgot. 在英语学习中,同学们常常会遇到这种句型,它表示“本应该做某事而未做”。类似这样的句子还有很多,本文总结了以下几种常见的表示“本……”之意的句式,以利于同学们学习掌握。  相似文献   

12.
“之”是文言文中常用的虚词,它的用法极为广泛,仅作助词就有如下几种用法: (1)用在句中的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 如:永州之野产异蛇。(《捕蛇者说》) (2)用在句子的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使其充当整个句子的某一成分,这种  相似文献   

13.
取消句子独立性是虚词“之”用法中的一个入难点,学生不容易搞明白。如“两狼之并驱如故”,学生就非常困惑:这个“之”是怎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看来有必要对这一难点,结合语文课本中的实例加以解析。  相似文献   

14.
一主谓结构在一定条件之下可成为独立的句子,倘在主谓结钩之中加上一个“之”字,就不再有作为独立句子的可能性了,所以现在一般文言语法书说这种“之”字的作用在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例如: (1)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孟子·公孙丑上) (2)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孟子·梁惠王上) (3)武王之伐殷也,革车三百两,虎贲三千人。(孟子·尽心下)“德流行”、“民多于邻国”、“武王伐殷”都是主谓结构,都有成为独立句子的可能性,但在主语、谓语之间加上了“之”字之后,就取消了它的独立性,它们分别是所在句中的主语、宾语、分句。吕叔湘先生对这类结构所作的解释  相似文献   

15.
“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如:“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两个“之”字用在主谓之间,使它们分别成为全句的主语和宾语部分,但有两种情况容易同上例产生混淆,我们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  相似文献   

16.
“It be 被强调的部分 引导词 句子其他成分”是一种强调句型。这种句型是英语高考中的一个重要考点。我们在学习和使用这个句型时,应注意以下10点。1.注意强调句型中被强调的部分在强调句型中,被强调的部分可以是一个句子的主语、主语补足语、宾语、宾  相似文献   

17.
高中语文语法教学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发现了这样一些问题:学生不能确定词性,搞不清句子的主谓宾;对文言文的“取消句子独立性”.“名词直接作状语”,“宾语前置”、“状语后置”摸不着头脑;基础题中语病题判断的正确率低得可怜。  相似文献   

18.
句子是言语交际的基本单位,根据句子的结构特点,句子可以归纳为若干结构类型,简称句型,句型下面又可分为若干中句式。过去的语法研究只在孤立的状态研究个别的句式,例如汉语中的“把子句”、“被子句”各有什么特点,这固然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人们在语言实践中常常发现:有些意思既可以用这种句式表现,也  相似文献   

19.
普通语言学是以探索人类语言的共同规律为主要任务的独立科学。汉语与其他语言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中学文言文,单从汉语一种语言学现象分析,就有许多问题认识不清,给学生也讲不明白。如果从普通语言学的高度来分析,把文言文同丰富的英语知识结合起来,那么,老师就可以高屋建瓴地将许多疑难问题给学生讲清楚;同学们也可以深刻地理解清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试图从初高中文言文的四种普通的语言现象加以阐述。一、“之”字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在初高中的古文教学中,“之”字取消独立性的现象十分普遍,不少教师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为什么…  相似文献   

20.
"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是古代汉语中特有的语法现象。"之"字的这种独特作用,具体而言,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被取消独立性的主谓结构在全句中作主语,表示语意未完,让读者或听者等待下文。例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这句话中"师道不传"本来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独立的主谓句,但在整个句子中只能以一个主谓短语的形式作整个句子的一个成分——主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