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古代石刻诗文之功用主要有:以石刻诗文求万古流芳;以石刻诗文发布朝廷告示和乡规民约;以石刻诗文记载各类历史尤其是文人游史和思想怀抱;石刻诗文之校勘功用;石刻诗文之教化与多元激励作用;石刻诗文对文学发展之作用;石刻诗文之防止纷争作用;石刻诗文之文学传播作用;石刻诗文之教习日常生活知识功用。  相似文献   

2.
宋代是桂林石刻发展的第一个繁盛期,其中南宋章宗朝桂林石刻文学最为兴盛。励精图治的宋孝宗、务实能干的广西地方官员綦同营造了桂林石刻文学发展的良好环境。张孝祥、范成大、张拭等名家在桂林创作的石刻诗文取得了非常商的艺术成就,使得当时的桂林石刻作品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3.
身为"竹林七贤"之一,嵇康不仅在形象上"风姿特秀",更为重要的是其内在精神之美。这种内外兼美来自于他追求全面和谐的思想,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自我的和谐,这种追求在其诗文中得到了体现。尽管由于当时政局的混乱及诸多复杂原因,嵇康的和谐理想最终落空,但其在诗文中对这种和谐之美的建构,超越了现实的悲苦,开出精神世界的璀璨之花,因之难得所以可贵。  相似文献   

4.
张孝祥是南宋重要的词人。历来对他的词作研究都着眼于其豪放词,尤其是爱国词,而缺乏对张孝祥婉约词的研究。张孝祥的婉约词有其深厚的思想渊源,理学盛行的时代背景对他的词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呈现出"尚理""尚雅"两个创作倾向,并渗透了禅宗思想;张孝祥婉约词分为宴饮闺情词、相思爱情词和写景咏物词三个部分;张孝祥所处时代背景及在词学思想上的倾向最终都汇总到他的婉约词风之中,体现为清空旷达、俊逸缥缈和雅化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5.
《柳州师专学报》2017,(6):81-85
1949年以来,我国学者对石刻整理研究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取得了一系列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但在诗文研究方面涉及较少,研究欠深,成果不尽如人意,亟需下大力气予以强化。学者们可以通过国家立项、地方立项研究等方式,全面、广泛、深入地进行专项专题研究,切实解决此前石刻诗文研究普遍存在的碎片化问题,以促进石刻诗文的更好研究与充分利用,促进全国学术与经济社会的大繁荣大发展。  相似文献   

6.
金元之际曲家杨果的文学创作远未引起重视,虽然其文学创作涉及诗文词曲多种文体,但大多把他作为曲家看待,尤其对其诗文很少有人论及。其诗文追怀故国、反映现实、主张传承儒家文化,体现了金元之际出仕新朝之文人的复杂心态。  相似文献   

7.
《宜宾学院学报》2017,(4):77-83
元末,宋濂任教于郑义门,深刻影响郑义门弟子的诗文观。郑渊、郑楷、郑棠等郑氏弟子继承宋濂的诗文思想,主张"文道合一",其诗文观核心是家国天下的政教大道。在明初严酷的政治环境与台阁体盛行的文学氛围影响下,诗文之道和家族之义融合形成强烈的文道观思想。但是,郑义门弟子弱化诗文作为文学本体的特质,导致了诗文情感与审美层面的不足,文质失衡。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古代诗歌研究中少为人所关注的元代诗人赵孟頫的诗文创作方法,从咏怀之作、爱国之作、读景之作等三个方面,概述了其特色。并认为赵盂頫的诗具有一定思想价值和审美价值,应该恢复其在元代文坛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古代诗歌研究中少为人所关注的元代诗人赵盂頫的诗文创作方法,从咏怀之作,爱国之作、读景之作等三个方面,概述了其特色。并认为赵孟頫的诗具有一定思想价值和审美价值,应该恢复其在元代文坛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0.
陶渊明不仅信奉玄学而且信仰家传之天师道之思想,而正是玄学及其家传之天师道之思想对陶渊明的诗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且造就了这一时期陶渊明诗文独有的风格和魅力,虽然其诗文不为当时的士人所理解。  相似文献   

11.
乐山大佛景区诗文繁多庞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其按不同标准可分多种类型,并相互交织。大佛景区诗文有不少佛、道方面的石刻,体现了大佛景区宗教文化兼容并包的特点。乐山大佛和夹江千佛岩景区及其诗文有同有异,各有特色,大佛景区诗文较多、较杂,千佛岩景区诗文较少,较简。期盼景区管理部门高度重视其诗文建设,开拓创新,以推动地方旅游事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张孝祥不但生活在一个佛学兴盛的朝代,而且生活在一个佛学气氛浓厚的家庭里。孝祥的伯父张邵、父亲张祁都热衷于研究佛理,妻子时氏是个虔诚的佛教徒。孝祥本人喜欢与僧人交往,在任地方官期间,经常与名僧一起悠游山水,以诗词相唱和。从《文集》中的疏文、偈子来看,孝祥主要崇尚禅宗思想。张孝祥的禅宗思想在其爱国主义壮词中很少流露,而在其雅词中则有较多表现。张应行《于湖先生雅词序》说:“所作长短句凡数百篇,读之泠然  相似文献   

13.
苏东坡是中国古代一位非常少见的杰出的全能文艺家,诗文书画都达到了一般人难以企及的高度。但纵观他的一生,却荆棘远多于鲜花,磨难远超于安适。苏东坡的人生复杂,呈现出“儒士、忠臣、隐士”等多种面貌,显示出独特的人格思想及独特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4.
对张孝祥的研究,一直集中在其对苏辛词风的过渡作用和其爱国思想的研究上。事实上,张孝祥在高洁的人格上,归去的思想上,山水田园诗词的创作上,菊和酒等意象的使用上,都有对陶渊明接受的方面。至于张孝祥豪放词的创作则可以视为对陶渊明“金刚怒目”式作品的继承。  相似文献   

15.
明清石刻诗歌主要内容有:反映战争与人民生活之情状,反映全国各地诗人之行迹和思想,鲜明的适应朝廷要求之思想教化内容,歌功颂德之内容,各地不同风光的多元展示,充当公文角色之内容。明清石刻诗歌与纸质版诗歌形式之不同主要表现在:石刻诗歌多用序与跋,石刻诗歌一般不用或少用诗题,石刻诗歌的刊刻较为灵活。明清石刻诗歌主要作用表现在:补足中国古代文学诗篇,补足中国文学史,补足明清时期记载人们生存状况的史料,有助于文学校勘,以诗进行教化宣传。  相似文献   

16.
明末社会动荡不安,学者与诗文家钱邦芑由于多种原因隐居在贵州余庆县松烟镇松烟村,在此地教书育人,在崖壁上留下了大量摩崖石刻,这些石刻文字不仅有着很高的文化价值,而且蕴含着钱邦芑先生对生活的理解,现存石刻被后人称为"他山"。本文通过实地考察测量出相关文字数据,希望从数字角度解析"他山"文化。  相似文献   

17.
《蠖斋诗话》成书于清中期,不仅收录了前代丰富的诗评、诗论,还展现了施闰章的诗论思想;虽流传不广,偶尔见于部分目录书籍和诗话丛编中,但其对研究清代诗话的发展状况和版本辑佚仍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蠖斋诗话》中所见到的问题繁多,对于此类问题搜集、整理将其分为人物姓名、引用诗文和诗文作者三类,并从诗话自身的因素、著作者的态度、时代背景的角度进行深入探究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钱谦益,号牧斋,在清初学界具有宗主地位,他对柳宗元的批评在清初具有代表性。由于他自身思想行为颇为复杂,因此他对柳宗元的接受也颇为复杂。主要表现在他高度评价柳宗元的诗文成就,认同其对儒释思想融合。但对其参与永贞革新却持否定态度。  相似文献   

19.
琅琊山上存有9方8段3处唐代石刻。从石刻类别来说,这些石刻可分为诗文刻石3段4首、题名刻石4段、碑刻1段。通过对这9方石刻进行录文、释文及判释,以呈现石刻的基本面貌。在此基础上,从石刻所涉人物、时间、内容以及书法艺术等诸方面对这9方石刻再进行系统梳理和深入研究,以期呈现中唐时期琅琊山风景区发展的基本风貌。  相似文献   

20.
南宋编选诗文的风气颇盛,原因有四。南宋诗文选本出现了新的品种,表现出多样性的特征,分类趋于精细,反映出独特而丰富的文化内蕴。南宋诗文选本有序论,有圈点、评点,形成一种新的选本形式,而且在后代成为传统。选评者身份的多样化和选评宗旨的多样化,使诗文评点的内涵和形式均很丰富。这些诗文选本除了具有入选作品自身的文本价值文献价值之外,还具有传播价值和理论意义。编选者着重从具体作品的分析入手揭示理论,与纯理论自有不同,因而成为古代诗文理论之新形式。这些诗论、文论思想虽然比较零碎,但细加整理分析,则可以发现其中所蕴涵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在诗论、文论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此外,在南宋诗文选本中出现了一些有关诗文批评的重要论题、概念、范畴、术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