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了解背景,感受人文情怀一般而言,古诗词涉及内容比较丰富,如创作背景、作者心境、相关评价等。介绍和讲解创作背景,可以让学生了解诗词作者的情感,从而更好地领悟和把握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古诗词其实是作者人生感悟、情感变化的具体体现。优秀的诗词作品能够生动地体现作者的人生观和思想境界。因此,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在内心情感上与诗人产生共鸣,充分了解他们创作时的心情状态。如,教学《泊船瓜洲》,教师可以事先介  相似文献   

2.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优化教学策略,促使学生提升古诗词学习效率。在了解作品背景的基础上理解作品内涵,分析意象中暗含的情感因素,体会作品的意境,尝试运用比较法辅助阅读,这些方法都有助于学生提升学习古诗词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到古诗词的魅力。  相似文献   

3.
一、通过了解背景知识感受人文情怀 一般而言,古诗词涉及的内容比较丰富,例如创作背景、作者心境、相关评价等.通过介绍和讲解创作背景,可以为学习者培养与诗词作者相同的情感感受,从而更好地领悟和把握诗词作者的用意和感受.古诗词其实是作者人生感悟、情感变化的具体体现,优秀的诗词作品能够生动地刻画作者的人生观和思想境界.因此,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内心情感上与诗人共鸣,充分了解他们所处时代的心情状态.以《相见欢》为例,教师可以事先介绍作者的人生经历.在学习杜甫的《石壕吏》时,可以向学生适当介绍当时的社会背景,更有利于学生准确掌握诗词体现的百姓疾苦,让学生珍惜和谐幸福生活,树立远大的社会责任感.可提前布置课前作业,发动学生搜集与诗歌相关的背景材料,有意识锻炼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可为学生创造课堂展现自己的机会,发表自己对诗歌的看法,从而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4.
正古诗词是作者用文字表达情感的一种写作文体,自然有其创作规律。初中学生在阅读古诗词的时候常常觉得有一定的隔膜感,所以理解不够深刻。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将自己想象成作者,从创作规律视域入手展开古诗词赏析。这样就能破解古诗词的结构模式,体会作者独特的创作理念,对作品的鉴赏也会更有深度。  相似文献   

5.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基于情境教学法,创设适合古诗词赏析的情境,将诗化语言转化成日常口语,感受作品内涵,尝试类比对比,体会作品情感,结合背景信息感受作者的心理,在观察生活中体会灵感,还要把握住课堂生成灵活创设各种不同的情境。这些方法都积极运用了情境教学法,能让学生感受到古诗词的魅力。  相似文献   

6.
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借鉴"真语文"的理念,提升学生品读古诗词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古诗词的基本语言知识,探究创作背景并感受诗歌情感,最终促使学生真正读懂古诗词,提升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7.
<正>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如果教师只是介绍古汉语知识,让学生诵读解释字词,那么这样的解析只是停留在文本的表面,没有深入到作品的内核中,更没有从古诗词中挖掘出精神内核。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到深度解读作品的全新视角,从语言细读视角、还原视角、意蕴视角入手,这样才能更好地体会作品的艺术效果,挖掘作品的核心思想,体会作者的创作目的。一、语言视角,体验艺术效果(一)因声求气,体验特殊韵律任何作品都是言语内容和言语形式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是初中语文教材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每一年的语文高考中,有很多与古诗词相关的考试内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在高考试卷中,其实不难看出关于古诗词的考查主要是古诗词的创作背景、古诗词情感、创作手法等等。那么,教师在初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中就可以从这三个方面出发,探寻古诗词的相关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古诗词学习能力的提高,促进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诗歌作品是诗人"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产物,不少古典诗词的作者都通过创作诗词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主张和态度。高中学生诵读古诗词时,要找对阅读诗歌的路径,尝试捕捉作品中的各种信息,体会作品中的情感,把握诗情。这样的古诗词鉴赏能让学生不仅读懂古诗词的意思,更能把握其中的情意,体会到古诗词的独特魅力。一、关注显性信息,形成表象不少古诗词作品中都运用了抒情、议论等表现手法,在表达情感上一般都比较含蓄。但是值得注  相似文献   

10.
《教师博览》2019,(11):47-48
古诗词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因此教师应当探寻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的方式进行教学。古诗词言简意丰,具有凝练和跳跃的特点,用极有限的诗句表达尽可能多的意思,因此具有很强的美感。教师通过分析古诗词的创作背景,可以有效帮助学生体会诗词内涵,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采用整合古诗词信息的方式,可以让学生从诗人本身及其创作风格、语言运用等多方面理解诗词内容,从而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古诗词。  相似文献   

11.
<正>古诗词中的意象是指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意"是诗人内心的真实情感,而"象"则是表达这种情感的载体。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只有对诗词中的意象进行详细的诠释,才能保证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深入理解。在古诗词教学中,意象教学的方法有如下几种:一、对比鉴赏体会意象由于高中课文内容的丰富性,同一作者的作品会有多篇选入教材中,这样,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教学素材,进行对比鉴赏教学,从而为学生对诗  相似文献   

12.
古诗词是当代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必须学习的内容,也是古代文人借助一定文字表达出内心情感的一种意象组合。所以在高中语文古诗词诵读教学法运用之中,能够帮助学生在古诗词诵读下形成良好的语言感知与语言审美能力,以体会到古诗词内容中所包含的大量情感因素,体会作者在当时社会背景之下所不同的情感表达形式。  相似文献   

13.
熊媛媛 《成才之路》2023,(8):113-116
古诗词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其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基于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存在的知识化讲解、教条化考核、忽视诵读等问题,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课前预习,同时采取多种讲授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引导学生把握诗词意境、深入品味古诗词的语言,积极开展诵读活动,让学生深度体会作者通过古诗词传递的情感。  相似文献   

14.
在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文化中,几乎每一个朝代都会出现具有时代意义的文学作品,唐诗、宋词、元曲,再到明清时期小说的盛行。这些作品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而其中的古诗词更是文化的一种高度浓缩和凝练。我国对古诗词的教育重视程度可以从小学阶段看出,在小学阶段学生虽然还不具备理解古诗词的能力,但一定量的必背古诗词已归属于教学大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高中生已具备理解古诗词的能力,而且学生已经基本可以体会到古诗词中的情感和意境。但高中生面临着巨大的学习压力,没有时间和心思对古诗词作深刻的探讨,在古诗词学习过程中也只是泛泛而学。如何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合理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教学,是现下教师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古诗词的艺术特点之一就是言志抒情,它运用简练的语言和强烈的节奏感展现悠远的意境,能将作者的情感浓缩在诗句中,并巧妙展现出来。《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促使学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其感受和理解的能力。所以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指引学生领悟作品的内涵,还要围绕其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试着说出自己的体验。由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从音韵、意象、修辞、结构等不同的角度切入,全面理解作者的态度、观点、情感,提高学生古诗词赏读能力。  相似文献   

16.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初中生已具备理解古诗词的 能力,而且学生已经可以体会到古诗词中的情感和意境。但初 中生面临着巨大的学习压力,没有时间和心思对古诗词作深刻 的探讨,在古诗词学习的过程中也只是泛泛而学。如何在初中 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合理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教学,是现下教师值 得探讨的一个问题。本文结合相关教学经验,探究多媒体与初 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有效整合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学生对古诗词的认知深度,决定了古诗词教学的难易程度。聚焦学生古诗词认知能力的培养,认为在当前的初中古诗词教学中,学生鉴赏能力的引导培养欠缺、情感理解能力的培养不足、想象创新能力的培养滞后,并提出初中古诗词教学中培养学生认知能力的策略:由表及里,探知诗词背景;由面到点,聚焦题眼诗眼;由象到境,增进情感理解;由导到练,加强想象创新;由练到得,培养创作能力。  相似文献   

18.
张洁 《教学随笔》2021,(1):102-103
古诗词给人诗情画意的享受,有着丰富的情感,在指导学生展开古诗词学习的时候也要围绕诗情展开教学,这不仅可以极大地引发学生理解古诗词的意境,体会作者透过寥寥文字蕴含的深层情感,更可在点滴之间引导学生提升自己的语文核心素养.诗画结合能让学生领悟作品情感基调,围绕诗眼体会诗情、结合意象感受情感的表达方式,这些方法能让学生提升赏...  相似文献   

19.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在初中阶段加入古诗词鉴赏,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师在进行古诗词鉴赏教学时,应当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尽可能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同时要注重在鉴赏教学过程中对作品创作背景和影响进行讲解。文章基于对古诗词鉴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进行简要探讨,并提出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20.
在高中阶段,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自主阅读能力都有所提升,可以利用这个机会组织学生展开专题式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自主钻研。在学习古诗词时要鼓励学生围绕意象、题材、语言风格、表达方式、创作背景等专题展开自主阅读,促使学生提升古诗词赏析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