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d电子在配位场谱项间的跃迁产生的配位场光谱和从配合物内中心离子与配位体之间电子的跃迁产生的电荷迁移光谱,分别说明了d~5构型的Fe(H_2O)_6~(3+)或Mn(H_2O)_6~(2+)的颜色和Fe~(3+)不同配合物颜色深浅的原因。并依据群论方法表述的光谱选律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配位化合物是形成体(中心离子或原子)与配位体(分子或离子)以配位键结合而成。配位化合物中的配位键,一般而言,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孤对电子成键:例如[Ag(NH_3)_2]~ 中,Ag~ 与NH_3间是孤对电子成键。 Ag的价电子层为4d~(10)5s~15P~0,Ag~ 的价电子层为4d~(10)5s~05P~0·Ag~ 与NH_2成键,是Ag~ 的一个5s~0和一个5P~0进行sP杂化,组成两个空的sP杂化轨道。每个空的sP杂化轨道,接受一个NH_2中的N原子提供的一对孤对电子而形成σ配键。图示于下:  相似文献   

3.
用多组态自洽场方法,结合我们提出的半经验拟合公式,系统计算了高离化态类钴Nb~(14 )离子3p~63d~9,3p~53d~(10),3p~63d~84p组态的能级、波长和振子强度,结果与实验符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4.
配合物(一)     
下面是有关配合物的一组试题。关于配合物的知识可参看大学无机化学的有关章节,为便于解题,这里作一些简要的介绍。 配合物是由金属离子(或原子)为中心,以配位键结合若干个配位体而形成的一类化合物。配位体可以是阴离子,也可以是中性分子。在中学化学中熟知的银氨溶液,其分子式可写成[Ag(NH_3)_2]OH,就是一种配合物。它的中心离子是Ag~ ,配位体为NH_3。 作为配合物中心的,通常是金属离子,特别是过渡金属的离子,但也有金属原子。这些离子和原子叫做配合物形成体。作为配位体的阴离子或中性分子中至少有1个原子具有孤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八面体场中d~6组态的Tanabe—Sugano图进行了讨论,指出了一些文献所刊图形的错误,论证了~1A_(1g)等谱项是由离子谱项~1I而不是由~3D或~1D分裂的,~1I谱项在八面体场中分裂出的配体场谱项为六个而不是五个。提出了正确图形的样式。  相似文献   

6.
晶体中所含的水称为结晶水。通常分为以下五类。 一、配位水 靠配位键直接与金属阳离子键合的水分子称为配位水。它与阳离子所组成的水合阳离子即为水合配离子,该离子的配位数即为配位水的数目。例如在兰色的CrCl_3·6H_2O晶体中,存在[Cr(OH_2)_6]~(3+)配离子,配位数为6。 水分子作为配位体,有两种键合方式: 1.单齿配体:氧原子只与一个中心离子配位。如八面体[Co(OH_2)_6]~(2+)配离子中,六个水均与同一个CO~(2+)配位。可以说,在单核水合配离子中的配位水均为单齿配体。 2.桥基配体:水分子同时与两个阳离子配位。如Na_2CO_3·10H_2O中存在双核配离子[Na_2(OH_2)_(10)]~(2+),有两个配位水作为桥基配体。  相似文献   

7.
配位化合物(简称配合物)是无机化合物中的一类范围广泛、品种繁多、结构复杂、用途甚广的重要的化合物,以前在我国被称为络合物.中国化学会无机化学名词小组在《无机化学命名原则》(1980年)中对配合物做了以下定义:配合物是由可以给出孤对电子或多个不定域电子的一定数目的离子或分子(被称为配位体)和具有接受孤对电子或多个不定域电子的空位的一定数目的离子或原子(称为中心原子)按一定的组成和空间构型所形成的化合物.自1798年合成第一个配合物[CO(NH_3)_6]CL_3以来的200年间,人们相继合成了成千上万个配合物,也在动植物机体中发现了许多重要的配合物;同时,对配合物结构理论和应用方面的连续不断的大量研究,大大丰富了人们对化学键的了解,推动了无机化学的发展,也使配位化学成为化学领域中一门独立的、极其活跃的分支学科.  相似文献   

8.
1.金属羰基配合物的特点和性质金属羰基配合物是指过渡金属与配体CO形成的一类化合物.这类化合物都有一个特点:每个金属原子的价电子数和它周围配位体提供的价电子数加在一起满足18电子结构规则,是反磁性的.对于Fe来说,它的价电子层构型为3d~64S~2,CO个数为(18-8)/2=5,铁的羰基化合物化学式为Fe(CO)_5,,Fe(CO)_5.是无色液体具有疏水性.熔点-20℃,沸点103℃,  相似文献   

9.
一、问题的提出现行无机化学教材在铜的性质章节中普遍认为:Cu(?)CuX_2(X=Cl,Br)而高中化学教材则明确指出:Cu+Cl_2(?)CuCl_2铜是29号元素,价电子构型是3d~(10)4s~1,它可以失去一个电子形成3d~(10)4s~0电子构型的Cu~+,也可以失去两个电子形成3d~94s~0电子构型的Cu~(2+)。通常我们接触到的是Cu~(2+)化合物,但这并不意味着Cu~(2+)一定比Cu~+稳定,也并不意味着Cu的氧化产物就一定是Cu~(2+)化合物。按洪特规则,铜I的3d~(10)构型比铜II的3d~9构型能量低,从铜的电离能数据上看:Cu(g)-e~-→Cu~+(g) I_1=7.7eVCu~+(g)-e~-→Cu~(2+)(g) I_2=20.3eV在气态时,Cu~+要比Cu~(2+)稳定得多,氧化剂通常只能氧  相似文献   

10.
配位数为四的配合物,通常有平面四边形和正四面体二种不同的几何构型。相同配体不同形成体构型可能不同;同一形成体,配体不同时其构型也可能不同。即平面四边形构型与正四面体构型的配合物,其稳定性取决于形成体和配体的具体情况。我们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第二、第三周期元素作为形成体形成的四配位数配合物,通常是正四面体构型,如[AlCl_4]~-、[B_eF_4]~2-等。平面四边形构型的配合物则不常见。第四周期以后的元素,特别是过渡金属元素所形成的四配位数配合物,随着形成体d轨道的电子数不同,则可能是正四面体或平面四边形。一般又表现为,形成体的电子构型为d~0、d~5(弱场配体)和d~(10)时,通常形成正面体配合物。如d~0的MnO_4~-[TiCl_4];d5的[F_eCl4]~-、[MnCl]~2-;  相似文献   

11.
通过使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新合成的化合物2,6-吡啶二甲酰(氨基酸)胺与竞争过渡金属离子及稀土离子的配位性质。发现在pH=2.0-12.0以及溴化十六烷基吡啶存在下,该化合物可以和铜离子形成稳定的配合物,其最大激发和发射波长分别位于310nm和420nm,组成比为2:1(铜离子:配体)。当铜离子的浓度介于1.1μg/ml-32.0μg/ml范围时,配合物荧光强度与铜离子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F=0.44757 3.98388CCu^2 (10^-3mol/L)。通过新化合物与铜离子的配位反应,初步考察了新试剂的配位特征。  相似文献   

12.
将六水氯化镨,水杨酸与8-羟基喹啉三种物质一起反应,制得了一种新的稀土化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热重差热分析、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化学分析等手段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为[Pr(C7H5O3)2·(C9H6NO)],并对该配合物的结构与性质进行了推测.在配位过程中,水杨酸脱掉羧基上的质子以酸根的形式与稀土离子配位而酚羟基氧没有配位,8-羟基喹啉脱质子后以羟基氧和氮原子与稀土离子形成螯环.  相似文献   

13.
本文指出了配位滴定中的“6·5·-1”规则中的不当之处。通过推导,表明“6·5·-1规则可以改为“6·-1规则,其中的K'_(MY)应按条件形成常数的原定义(考虑共存离子效应)计算,从而使混合离子配位滴定的可行性判断更为严谨,更为简单。  相似文献   

14.
<正>丁胺盐酸盐、冠醚(18C6)和氯化锌在甲醇溶液中常温反应得到一种新颖的冠醚超分子包合物。该化合物为一种有机无机金属盐,其分子内通过正丁胺冠醚季铵盐与三氯一水合锌阴离子达到电荷平衡。晶体学分析该化合物属于手性正交空间群(P212121),其晶胞参数为a=85.73(6)nm,b=165.01(11)nm,c=182.85(12)nm,V=25 870(3)nm3,α=β=γ=90.0°和Z=4(293(2)K)。该包合物中氯化锌阴离子的配位方式很特别,其中有一份子的中性水分子与中心原子锌原子配位形成了三氯一水合锌离子,阴离子通过O—H…Cl氢键形成一维彩带(梯状)堆积结构。利用红外、粉末XRD确认单晶结构与粉末结构为同一物质。通过对其粉末进行压片测试变温介电性质,表明其没有明显的介电变化,该测试结果说明了在-180~423 K测试温度变化范围内没有发生相变。热力学分析证实该分子能在自然界中稳定存在,也就说明了三氯一水合锌离子能够在室温下稳定存在。  相似文献   

15.
配位化合物简称配合物,是组成复杂,应用广泛的一类化合物。配合物是由可以给出孤对电子或多个不定域电子的一定数目的离子或分子和具有接受孤对电子或多个不定域电子的空位的原子或离子按一定的组成和空间构型所形成的化合物。配位化合物的汉文命名法服从一般无机化合物的命名原则。但配合物的藏文命名却不能一概而论。下面是本人的一点粗浅看法,提出来以便和大家共同探讨。一、配合物的一般命名原则  相似文献   

16.
以1,3-联(4-吡啶基)丙烷(bpp),间苯二甲酸(H2ip)为有机配体,以过渡金属Zn为中心离子,通过水热合成法合成出配合物.化合物中Zn离子表现为扭曲的四面体配位构型,P21/n空间群,晶体学参数为:a=10.9443(8),b=11.1569(8),c=15.7486(12),α=90.00°,β=103.8230(10)°,γ=90.00°,V=1.8673(2)3,Z=4,Dc=1.539g/cm3.由于bpp分子中含有丙烷基柔性链,故其在晶体中有多样的几何构型,而H2ip分子为多羧酸刚性分子,羧基上的氧原子可以有多种配位形式,在晶体中可以形成稳定结构.  相似文献   

17.
采用密度泛函(DFT)计算方法,在UB3LYP/6-311 G(3d,2p)水平上优化了后过渡金属正离子乙炔络合物M(C2H2) (M=Co,Ni,Cu)不同自旋态的稳定几何构型,并对此络合物体系的全部振动频率进行了计算和全面分析.结果表明,低自旋态络合物能量均比高自旋态络合物能量低.能量较低的高自旋态M 与C2H2在形成络合物时,M 的价电子自旋要发生翻转,形成稳定的低自旋态络合物.根据振动频率值分析过渡金属正离子乙炔络合物M(C2H2) 中的最弱键是M-C键.不同的过渡金属正离子M 在不同的自旋态络合物中活化了乙炔的C-C三键和C-H键.  相似文献   

18.
通过水热法合成了一个新的锰配位聚合物[Mn(ic)(bpy)_(0.5)(H_2O)]_n(H_2ic=衣康酸, bpy=4,4′-联吡啶),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和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该晶体属于单斜晶系,晶体参数:a=7.9404(14)?,b=7.2046(14)?,c=19.567(4)?,α=90°,β=94.864(4)°,γ=90°,V=1115.4(4)?~3, Z=4,D_(c )=1.662 g/cm~3,最终偏差因子R_(1 )=0.0711,wR_(2 )=0.1772 [I> 2σ(I)].该配合物先通过金属离子与羧酸配位形成螺旋金属羧酸链,相邻的羧酸链相互链接形成羧酸层,而后通过辅助配体连接形成三维柱层金属有机框架.每个Mn离子与三个ic阴离子相连,且通过bpy与一个锰离子相连,而每个ic与三个Mn离子相连.拓扑分析表明,柱层结构可以简化为一个普通双节点3,4-连接网络,具有ins拓扑类型和((6~3)(6~5·8)的Schl?fli符号.  相似文献   

19.
第四周期元素为什么先填充4s电子,而形成离子时却又先失去4s电子? 这个问题,五十年代末,我国化学家徐光宪教授总结了中性原子以及形成离子时的电子能级经验公式: E=n 0.71 ……(1) E=n 0.41 ……(2) 式(1)为中性原子的轨道能级经验式,式(2)为形成离子的轨道能级经验式。按照以上二式,在中性原子中,E_4s=4 0.7×0=4.0 E_3d=3 0.7×2=4.4 因而E_4s>E_3d,所以第四周期元素先填充4s轨道,再填充3d轨道。可是第四周期元素形成离子时,却先失去4s电子而不是3d电子,例如 Cu-c=Cu~ ,它的电子构型是[Ar]3d~(10) 而不是[Ar]3d~94S~1,按照式(2)计算: E4s=4 0.4×0=4 E3d=3 0.4×2=3.8 E4s>E3d,因而中性原子在形成离子时,先失去4s电子再失去3d电子。可是上述经验式未经理论证明,也没有作充分的定性解释,因而也难以令人相服。  相似文献   

20.
采用密度泛函(DFT)计算方法,在UB3LYP/6-311 G(3d,2p)水平上优化了过渡金属正离子乙炔络合物M(C2H2) (M=Sc,Ti,V)不同自旋态的稳定几何构型,并对此络合物体系的全部振动频率进行了计算和全面分析。结果表明,能量较低的高自旋态M 与C2H2在形成络合物时,M 的价电子要发生翻转,形成稳定的低自旋态络合物。根据频率分析,所计算的振动频率值反映出低自旋态络合物比高自旋态络合物有较强的M-C键,在形成低自旋态络合物的同时,过渡金属正离子M 已活化了乙炔的C-C三键和C-H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