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观察能力的培养是更快掌握动作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进度。教师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以及拥有的教学条件,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向学生传授科学的观察方法,逐步培养观察的品质。通过观察发现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提高观察的效益。  相似文献   

2.
观察能力是学生实验能力培养中最为基本的一种能力。在初中生物38个学生实验中,单纯的观察实验28个,占学生实验的73.7%,且观察贯穿于全部实验过程中。因此,在实验教学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全面、科学、有序的观察能力。1明确观察目的和任务观察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生动的感性认识形式,它往往是通过多种感觉器官的联合活动,并在思维的参与下进行。在观察时,观察者必须预先确定观察目的或任务,拟定计划,然后进行仔细观察,提出问题并寻求答案,这样才能保证注意力集中在所要观察的事物中。例如,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实验前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本…  相似文献   

3.
生物显微玻片标本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是常用的直观教学材料,它可以使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生物体细微结构,在显微镜下一目了然地呈现。观察生物玻片标本时,应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了解一些必要的注意事项,以取得理想的观察效果。现将方法归纳如下,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新教材的生物教学中,实验(特别是探究性实验)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应与传授知识并举,其培养途径主要是通过生物实验来实现的。而观察能力的培养是最基本的能力培养,也是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的重要阶段。因此,必须科学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相似文献   

5.
本文讲解了初中生物实验中培养观察能力的要求及其重要性,重点介绍了如何教会学生科学的观察习惯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观察叶片的结构》是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生物》的重要实验 ,它对于认识植物叶的横切面结构 ,理解叶片的表皮、叶肉、叶脉及气孔的功能 ,掌握徒手切片的制作方法 ,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 ,由于种种原因 ,《观察叶片的结构》实验目前仍存在着许多问题 ,影响了实验效果。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 ,《观察叶片的结构》实验之所以不能取得好的效果 ,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其一是实验材料 (叶片 )的选择不合适 ;其二是切削工具不合格。因此 ,如何正确地选择材料和优良的切削工具 ,是做好本实验的关键。本文就此谈点己见。1 关于实验材…  相似文献   

7.
1 根据低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培养观察兴趣 浓厚的观察兴趣,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欲望。低年级学生对各种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但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对于具体的、直观的、形象的事物感知深刻,以直接兴趣为主。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低年级学生这些心理特点加强直观教学,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把实物、教具等展示给学生,将学生观察中的直接兴趣发展为间接兴趣。  相似文献   

8.
观察是一种有意的知觉,也是一种"思维的知觉"。观察能力是指全面、深入、正确地观察和认识事物的能力,表现在生物学科上就是要善于观察生物体和生命现象的细微变化和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9.
三年级学生刚刚开始学习科学课,对观察的目的还没有明确的认识,其年龄和心理特点,导致观察的目的性不强、随意性较大,容易情绪化,摆脱不了一个“玩”的局面,所谓观察往往也是停留在“看”的水准上。因此,在科学课上,让学生逐步学会、掌握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显得十分重要。常言道:说说容易、做到难。对于刚刚接触观察活动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制订好的观察计划一接触实践,就会出现许多状况。实施新课标,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营造探究空间,让学生自主地去探究、去发现,同时不能削弱教师的引导作用。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学…  相似文献   

10.
教师从教学内容出发,设计一些简便易行、符合学生认知心理特点、容易激发学生兴趣的小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是大有好处的。这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物理教学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实验目的借助观察细胞质中的叶绿体移动状况、理解活细胞中细胞质是不断流动的。这种流动不仅加速细胞与外界物质的交换 ,也促进细胞内营养物质的运输。材料用具黑藻小枝或鸭趾草的雄蕊毛、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水槽、水温计、清水滴瓶。方法步骤1.观察黑藻叶细胞采捞池塘中新鲜的黑藻小枝 ,养殖在水槽中 ,置于向阳处或用 4 0 W白炽灯照射 ,水温维持在 2 0~ 2 5℃之间。实验时 ,将黑藻枝捞出 ,用镊子摘取幼嫩的小叶 ,放在载玻片的水滴中 ,盖上盖玻片。先低倍后高倍镜观察 ,可以看到叶绿体正随着细胞质缓缓地流动。注意观察每个…  相似文献   

12.
实验教学不仅是中学化学教学的一种手段,更重要的是一项特殊的教学内容和素质教育目标。在这方面。教师的演示实验是责无旁贷的,它通过直接的示范作用,引导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调动和激发学生的感性思维;促进和深化学生的理性思维;形成能力升华。进而达到创造与创新的意境。现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做好演示实验,加强学生能力培养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3.
以《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教学为例,提出从三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即激发兴趣,让学生想观察;教给方法,让学生会观察;培养习惯,让学生善观察。  相似文献   

14.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持久的知觉活动,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正是由于人类的不断观察、探究,才积累了浩瀚的化学知识。法拉弟说:“没有观察,就没有科学。”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有效途径。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必须教给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  相似文献   

15.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是提高学习质量的诸多重要条件之一。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实验习惯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观察是学习物理的基础。英国著名的科学家贝费里奇对"观察"一词做了精辟的论述:"所谓观察,不仅止于看见事物,还包括思维过程在内;  相似文献   

16.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物理教学中绝大多数的概念、定律和定义的引出,是从实验现象开始,通过实验而验证的。实验是培养学生观察、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所以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必须重视实验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本人从物理实验的持点出发在教学中作了以下3个方面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学生设计实验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学生物实验教学有两种模式:一是学生按部就班做的传统实验,另一种是学生设计实验。本文拟就学生设计实验这种模式作初步探讨。  一、传统实验与学生设计实验的比较现行初中生物教学大纲中有学生设计实验两项,“根的向地性实验”和“观察某一动物的某种行为”实验。即将启用的高中生物教学大纲中也有两项,即“植物的向性和感应性现象的实验设计和观察”及“设计制作小生态瓶,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这些是以前的大纲所没有的。传统实验和学生设计实验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1.从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行为方面看,传统实验在任课教师和实…  相似文献   

18.
该文从观察能力中的细微观察、重点观察、对比观察、准确观察、全面观察几方面入手,浅谈在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  相似文献   

19.
<正>中学语文教学对高中生作文"发展等级"的要求是: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深刻,即具备一定深度。文章的深度与写作者思想深度密切相联,而思想深度来源于对事物所作的具一定深度的观察,来源于对所观察到的事物作具一定思辨性的理性分析。因此,提高高中生对事物的观察与思考能力,使之达到一定的深度,是教师引导学生作文的第一步。一、观察需要发现观察是作者凭借感官知觉自然和社会现象以获取写作材料的过程。作文建立在生活的基础上,而沉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对社会  相似文献   

20.
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中得来。文中结合具体实验阐述了在初中科学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即要加强观察目的性教育;要落实观察的全面性教育;开辟第二课堂,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