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九八四年八月二十日,中国旅美侨胞滕健耀教授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我看见的“中国姑娘”》。这篇文章登在《体育报》上。有位热心的同志向我推荐说,这篇文章写得文情并茂,娓娓动人,不可不读。我后来看了这篇报道。的确写得不同一般。这篇报道全文不到两千字,把祖国亲人在海外的情谊,淋漓尽致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你记得吧;前年洛杉矶奥运会上,我国女排的姑  相似文献   

2.
视角 《艺术家》杂志去年第4期刊登了央视节目主持人白岩松的访谈。白岩松认为,在如今这个“平民时代”,新闻记者不能去仰视“高官”,俯视百姓。他尖锐地提出了记者的“视角”问题,强调  相似文献   

3.
现场报道对记者能力和素质的要求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现场提问的能力 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白岩松在一篇题为《我们的提问你无法删掉》的文章中写到:“对于记者、主持人来说,制作新闻节目时,我的提问你无法删掉——这种意识是天天外出采访时应该注意的。只有这样,才有记者、主持人存在的必要,”能否做到这一点,对记者的业务素质,特别是提问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卢子博 《图书馆》1991,(6):52-53,43
我在1981年曾写过两篇文章,一篇题为《对读者分类目录组织方法的探讨》,另一篇题为《“双组类号制”方案初探》。写这两篇文章的背景是1980年《中图法》二版问世后,许多馆面临着改编问题,我本人所在的馆当时有二十万册藏书原使用的是《中小型图书分类表》,也急待改编,大量的改书改卡,使得图书改编工作困难重重。面对着图书改编的现实,我一直思  相似文献   

5.
透视心灵──记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白岩松王恬“我第一次听柴可夫斯基的《悲怆》时,几乎哭了,因为我懂了。我在音乐里听到‘人’,听到了入性。”当藏有700张激光唱片的白岩松叙说这种音乐情怀时,便显现出这个历史教师之家熏陶出来的电视主持人的人文色彩。但他在...  相似文献   

6.
[编者按]白岩松的犀利、尖锐是有口皆碑的.这不仅体现在他的”说”上,也体现在他的“写”上。其实,他最早的功夫还是从“写”开始的,熟悉他的人对于他的文字之潇洒、到位也是相当认可、欣赏的。毫无疑问,白岩松是主持人中颇具思想家气质的一个。两年多以前他曾在本刊发表过名为《我们能走多远──关于主持人话题的胡思乱想》的长文,反响剧烈。两年多过去了,已届而立之年的白岩松(这其间除了参与了万众瞩目的几次大型新闻直播外,他还成为了父亲).在这篇新作中将向我们表达什么呢?还是让我们读完后再“说三道四”吧。做人有时是…  相似文献   

7.
4月22日,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白岩松在广西大学作了一场50分钟的报告会,之后与同学们进行了热烈的交流。以下摘录了部分提问与白岩松的回答。 问:您曾经说过.做了新闻工作,做了《东方时空》,自己深深地渴望年老、渴望成熟,这么多年之后,您的阅历和思想都有了更多的积累,还有了一本厚厚的印成了铅字的心路历程。那么您认为自己现在有多少分的成熟?另外,《东方时空》已经是一个比较成熟的栏目,但有一天,它会变老。您认为它今后应该怎么走? 答:也许有一天,当我真正年老的时候,我会想说自己渴望年轻。对于《东方时空》,…  相似文献   

8.
以平常心看主持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郁 《现代传播》2001,(2):52-55
录制“荣事达杯”颁奖晚会时,应《中国电视报》记者约稿,我写了《以平常心看主持人》这篇微型言论,现在仍以这篇文章作为本文的开篇 主持人,因其承载着节目制作群体的心血,担着“系全身于一发”的重任,理所当然是制片苦苦寻觅的人物;主持人,因其离观众最近,必然是观众关注最多又臧否最多的人物;主持人,因其工作中风光和风险轮流上演;有人看见诱惑,有人看见挑战,成为众多年轻人实现梦想的首选,就这样主持人成了媒体的当红人物,来自各方的呼声凸现一个交汇点──“发现优秀的主持人!” 央视从80年代中期始,如意杯、金士明…  相似文献   

9.
徐铸成先生在1983年10月间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我不知老之将至》。文中说:“一九七八年底,香港《文汇报》发表了我的《三十年前》,宣告我冰冻期——冬眠期的结束,直到今天,不停地写,已写了约二百万字,在海内外出版了八本书。”那年,徐先  相似文献   

10.
第四届广播电视“金话筒奖”评选之后,中央台《焦点访谈》节目主持人,金话筒奖评委白岩松、评委会主任赵忠祥都强调了这样一个观点:优秀的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不仅要看他的言语和形体,最看重的还是采访能力,因为采访能力是主持人综合能力的重要体现。“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作为优秀主持人出身的评委,他们的话自然极具权威性,当然还有针对性,切中时弊。对于《焦点访谈》一类以采访报道为主的节目,也确实应该提出这样的要求。但是否所有的主持人都适用这一标准呢?问题恐怕没有这么简单。现在的电视节目越来越繁杂,到目前为…  相似文献   

11.
传媒     
凤凰卫视“时事开讲”8月22日播出“中国追捕外逃贪官”的谈话节目,本刊综合该节目主持人与时事评论员的观点如下: 这几年,海外媒体、中国内地的媒体对有关中国贪官外逃的消息都有报道。最近北京的一个叫《半月谈》的杂志,刊登了一篇长篇文章,这篇文章是比较权威的,因为这个杂志是中国新华社主办的。文章总结了中国近年来在追捕外逃  相似文献   

12.
央视《新闻1+1》和长沙广播电视台《观点致胜》都是影响较大的电视新闻节目.《新闻1+1》庄重严肃,而《观点致胜》活泼、清新、俏皮的元素更多.两个节目的主要主持人分别是白岩松和晏炜. 本文随机抽样,选取了2015年《新闻1+1》和《观点致胜》各20期节目,对白岩松和晏炜的评论特色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3.
胡德怀 《新闻窗》2006,(3):54-55
读《咬文嚼字》2004年合订本,其中《语林漫步》首篇,常义斌先生的《小心你们的笔——给央视节目主持人提个醒》。作者对《中国电视报》2003年8月11日刊出的获奖主持人文章,8月25日刊出的庆贺中央电视台建台45周年的主持人感言中赵忠祥、王小丫、李咏、梁艳的文字谬误进行了指正。并提出了“文章千古事,得失读者知”,“要懂得藏拙的重要”,“让那些似通非通的东西公之于世,不仅有损你们自己的形象,也会伤害我们的感情”的忠告。  相似文献   

14.
王平 《新闻采编》2005,(1):11-13
《东方之子》节目主持人白岩松采访上海戏剧学院教授余秋雨时,精心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1993年 5月1日开播的《东方时空》和1994年4月1日开播的《焦点访谈》,不但是中国电视史上新闻杂志型节目和新闻评论类节目的一次重大改革和尝试,而且也成功地推出一批观众喜爱的新闻类电视节目主持人,如白岩松、水均益、方宏进、敬一丹、王志等。回眸这些如今被观众视为“名人”的主持人走过的历程,不难发现他们都来自新闻采编工作的一线,有一定的新闻采编工作水平和经验。 应该说,白岩松、水均益、方宏进等一批主持人的成长,离不开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这片良好的土壤。中央台评论部的成立和《焦点访谈》节目的创立,没…  相似文献   

16.
在1997年12月,我根据一起交通事故的双方,相互体谅善待对方的新闻事实,及时采写制作了一篇评论、一档主持人节目,题目叫《两好搁一好,体谅最重要》,分别在我主持的“社会与家庭”节目中播出,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社会效果。同时在年度创新创优评比中,这篇评论和这档主持人节目分别获省广播新闻评论二等奖和市广播主持人节目一等奖。  相似文献   

17.
白岩松直面“东方之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28岁的青年正逐渐为全国电视听众所熟悉并接受,他就是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的总主持人白岩松。白岩松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毕业后先是在《中国广播报》担任编辑,1993年入选为刚开播不久的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东方之子》节目主持人。3年多时间.白岩松以其严谨而充满理性,恬淡而蕴含挑战的主持风格把全国各地各界的精英介绍给了广大观众。《东方时空》也因此名扬海内,一句“东方之子,浓缩人生精华”已成为妇孺皆知的口碑语。主持艺术:准确定位,正视名人,打有准备之仗。《东方之子》是《东方时空》节目的重头戏,它要…  相似文献   

18.
杨国清 《视听界》2001,(4):24-24,60
1993年5月1日开播的《东方时空》和1994年4月1日开播的《焦点访谈》,不但是中国电视史上新闻杂志型节目和新闻评论类节目的一次重大改革和尝试,而且也成功地推出了一批观众喜爱的新闻类电视节目主持人,如白岩松、水均益、方宏进、敬一丹、王志等。回顾这些如今被观众视为“名人”的主持人所走过的历程,不难发现他们都来自新闻采编  相似文献   

19.
吹毛小集     
和而不同3月8日,中央电视台播出大型谈话节目《我们》,很有看头。可惜也有小小的疵点。主持人白岩松说:“古人有句话:‘君子和而不同’,意思是许多不同地方的人能和睦相处”。按,这古人便是孔子,语见《伦语·子路》。孔子说:“君子和而  相似文献   

20.
6月24日晚上,在看央视5频道《豪门盛宴》时,见到了这样一种情景:当一向以稳重大方著称的节目主持人张斌问候在座的现场观众时,观众席上却“刷”地举起了两块字迹歪歪扭扭的牌子,一块写着“张斌,辛苦了”,一块写着“张斌,我们爱你”。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一家人讨论开了。妻子说:“这可不是明星演唱会呀,是不是搞错了?”儿子说:“节目办得好,当然有人喜欢呀!”节目好在哪?大家说了很多。我是一个激情不足、理性有余的准球迷,我也欣赏《豪门盛宴》,欣赏张斌。张斌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