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期的首篇文章是广播电影电视部副部长聂大江撰写的《谈谈广播电影电视的立法工作》。立法工作是广播电影电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较为薄弱、亟待加强的一个环节。广播电影电视的立法问题,也是一门学问,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聂文对广播电影电视系统的立法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对广播电影电视法学研究也很有启发,值得读者,特别是广播影视系统的各级领导干部以及立法、执法和法学研究人员认真研读。  相似文献   

2.
进入80年代的我国电视事业,发展很快,广播却步履维艰。电视夺走了大量的广播听众;电台的新闻、文艺和技术人才纷纷转入电视;上级拨款大量用于电视;地方自筹经费愿意投放到电视转播台;如此种种,人们不禁惊呼:“广播怎么办?广播走向何处?”回顾世界广播发展史,这情景同美国50年代后期广播受电视压力的情形相似。当时美国广播电台有二条对策:一是在1961  相似文献   

3.
我们的广播、电视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广电报是广播、电视事业的延伸、补充、发展和深化,刊载与广播、电视有关的新闻、评论、影视剧、文艺节目,刊登一周节目表,传播信息。其性质与广播、电视一样,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是人民的喉舌。她担负着传  相似文献   

4.
播音创作按信息传播方式可以划分为广播电台的广播播音和电视台的电视播音。广播播音和电视播音是同出一辙的语言艺术,都是将文字稿件变为有声语言。但是,作为有声语言的艺术创作,广播播音和电视播音又存在各自不同的艺术特点。 这里所说的广播语言系指广播播音有声语言,电视语言系指电视片解说词播音有声语言,电视口播语言因涉及屏幕形象塑造等因素不在本文论述之  相似文献   

5.
电视事业的迅速发展会给广播带来什么样的变化?早就引起一些国家广播电视工作者的重视。有一种说法认为电视发展了,会取代广播。现在让我们从国外的情况,来看看这个问题。据近年来访问过西欧的广播界的同志说,现在瑞典和法国广播界的人们谈起广播的前景,有一种兴奋的心情,他们认为现在广播“面临着复兴时期”。英国广播公司的领导人谈到他对电视和广播的看法时说,电视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电视不能代替广播,广播同样应该大力发展。英国广播公司所属的电台现有二十座,他们正计划发展到六十五座。电视为什么不能代替广播?西欧广播界的共同看法是:一、欣赏音乐节目,广播要比电视的  相似文献   

6.
语言是音义统一的全民交际工具,也是社会斗争和发展的工具。为了充分发挥广播传播声音、电视传播声音和图像的特殊功能,学习和运用广播、电视的话言,对提高宣传效果是十分必要的。广播、电视工作者要尽快提高自己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必须不断丰富词汇,扩大知识视野。对广播、电视语言的要求是:一、词汇丰富,选用精当。语言是文章的血肉,词汇是语言的基础。对于广播、电视工作者来说,不掌握一定数量  相似文献   

7.
《视听界》1991,(3)
电视文字广播(TELETEXT)是文字多路广播的国际统一名称。这种系统是使用电视电波中尚未被利用的部分,在广播一般电视节目时传输文字和图像信息。电视画面  相似文献   

8.
营口人民广播电台在2009年5月1日开通了一种新的广播收听模式:打开电视听广播。就是把电台的广播节目信号传人有线电视网络,使听众在电视上收听广播,同时电视的画面还能传递出大量与同步广播节目相关的图文信息和滚动资讯。这是一种全新的广播形式,是广播与电视、听觉与视觉的巧妙结合,是数字化广播的新尝试。  相似文献   

9.
试论广播播音和电视播音的语言驾驭特点刘作庚按信息传播方式,播音创作可以划分为广播电台的广播播音和电视台的电视播音。广播播音和电视播音,都是将文字稿件变为有声语言。但是,作为有声语言的艺术创作,广播播音和电视播音又存在各自不同的艺术特点。这里所说的广播...  相似文献   

10.
随着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有线电视的数据广播应运而生,成为继广播和电视之后出现的一种新型广电系统业务。一方面要充分认识电视数据广播的基本内涵,并要深刻把握电视数据广播的独特优势。另一方面要根据计算机技术和网络媒体以及电视市场的发展,全面分析电视数据广播的发展趋势,基于此,主要从电视数据广播的技术、市场和网络三个方面分析其基本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以前,广播是综合台的天下,频率的数量少,节目内容以新闻、文艺为主,广播是人们获取信息最主要的渠道之一,听众习惯了字正腔圆的广播播音.但就像1981年美国第一部音乐电视的名字:"电视杀死广播明星",在电视的冲击下,广播的听众锐减,综合台已经难以满足听众变化的需求,广播发展面临着危机.在这种情况下,广播人开始探索生存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广播不同于报纸,报纸靠的是文字,广播则凭借声音来表达思想内容的,两相比较,各有千秋。广播也不同于电视,电视是图象与声音兼有,在这一点上它优于广播。但是,广播如果充分发挥它在音响上的功能,那么,它的作用也是电视所不能替代的。在传播思想文化的媒介形式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各种收听、收  相似文献   

13.
移动媒体的受众之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经的弱势媒体-广播因为移动受众迎来了发展的"第二春".移动电视的出现,把电视以前成功冲击广播的声画兼备的优势和广播的移动优势结合起来,似乎要再一次形成对广播的冲击.本文试图探求车载移动电视能不能对广播受众的收听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分析受众在移动环境中选择移动电视还是广播的主要原因,找出到底是哪些因素决定受众对移动媒体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传媒大观     
《新闻爱好者》2004,(6):44-45
国家统计局调查显示:电视报纸广播 仍是传媒业主流 国家统计局近期在广东全省各地级市进行的广播收听调查结果显示:电视报纸广播仍是传媒业主流。调查显示,广东居民经常接触的媒体是电视,超过85.4% 的受众经常收看电视, 报纸以51.6% 的比例排第二位, 广播以37.5% 排在第三位。对比分析表明,20世纪80年代初, 人们获取新闻的主要渠道依次为:广播、报纸和电视;到了90年代,受众获取新闻的主渠道则依次为:电视、报纸、广播。随着电脑的普及,互联网的接触率也在不断提高,但与上个世纪90年代相比, 人们获取新闻的主渠道并没有发生变化。 第七届…  相似文献   

15.
电视是传播界的“哪吒”,它一出世就横冲直撞,不知道什么“后不僭先”的老例,毫不客气地抢占着大众传播园地里老大哥们的地盘。广播工作者对电视的冲击有两种片面性态度:有的同志只看到了电视的强大冲击,于是感到广播大势已去,精神不振;有的同志只看到了广播仍然在发展,于是便无视电视的冲击,掉以轻心。应当承认,广播和电视都有大的发展,广播并没有呈现出“大势已去”的颓  相似文献   

16.
电视的兴起,引起文化系统内部结构发生深刻变动,其中,一个重要方面的表现是,电视对传统的大众传播系统的冲击。本文着重探讨报纸、广播在电视出现以后面临的问题,揭示电视、报纸、广播的结构关系,阐明报纸、广播内在的文化优势,提出大众传播体系的建构原则等。植物群落式的传播文化结构电视的崛起和迅猛发展,使报纸、广播  相似文献   

17.
调频电视、广播覆盖区的测量能真实检验开路调频电视、广播发射台设备运行状态和播出效果。通过调频电视、广播覆盖测量的意义和国家对调频电视、广播频段的可用场强规定标准,介绍了调频电视、广播覆盖实地测量时注意事项和测量方法,总结出测量场强值与收测点距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王雁 《视听纵横》2003,(4):95-96
从传统的意义上来看,广播媒体是单介质媒介,只靠声音一种方式进行传播,没有电视生动形象和报纸详尽深刻。广播的传播是线性的,稍纵即逝。另外,整个社会重电视轻广播的情况也比较严重,广播的社会影响力相对报纸、电视来说较差,广告的经营规模也没有报纸、电视大。因此,很多人认定广播就是一个弱势媒体,甚至在谈及广播发展时也往往是“弱势媒体当自强”的自哀自怜的味道。  相似文献   

19.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广播受到电视巨大冲击,影响力渐弱。调查显示,80年代受众最先获得新闻的顺序是:广播、报纸、电视。90年代是电视、报纸、广播。进入21世纪,互联网又异军突起,成为时代的宠儿,受众的蛋糕进一步被瓜分。有人说广播已经边缘化,沦为辅助媒体。在媒体竞争日前激烈的今天,广播认清自身优势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0.
广播和电视、报纸一样,都是党和人民的喉舌,都要坚持党性和真实性原则,但是电视和报纸都是办给人看的,广播则是让人听的;电视有收视、收看的限制,报纸有发行、阅读的限制,广播则没有这个限制,文化水平高的可以听广播,文化水平低、甚至是不识字的也可以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