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论公共危机管理中的公共危机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危机离我们并不遥远,突发事件随时可能出现,造成的危害不可轻视,即使是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社会,在和平安定的生活环境中,危机和灾难在所难免,并与每一个生命息息相关,加强公众的危机教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类世界的深度科学化,技术化,人类发现自身也正面临着环境,生态等诸多危机。如果这些危机最终不能得到解决,整个人类文明将要面临灭顶之灾,由此引发了人们对科学技术和人类文明的关系的普遍关注。在我们看来,局部性环境,生态等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但全球性的环境,生态等危机只是特定经济,社会条件的产物。科学技术与人类文明的关系是一个包含诸多环节或中介因素的复杂问题,价值取向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的中介因素,其作用的重要性日益凸现出来。因此,就科学技术与人类文明的关系作进一步的探索,揭示出价值取向的作用机制,以引导人类文明的持续发展就成为一个迫切而意义重大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如何缓解环境危机,实现人与自然的统一,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社会需要从科学技术、环境伦理和法律(政治)三个方面来进行综合性的努力。其中,科学技术是基础,环境伦理是杠杆,法律(政治)是保障。只有这三种基本手段相互结合,综合利用,才能最终达到人与自然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摇篮,它向人类提供了生产和生活所需的各种自然资源,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对环境的污染日趋严重。面对全球性的生态破坏和环境危机,环境保护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一个热点话题,"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成为时代主旋律。  相似文献   

5.
在当今社会,环境恶化已对中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构成严峻挑战,环境危机的实质不仅是科学技术的问题,更是人们的价值取向的问题。环境道德教育的重要意义主要在于其在重新构建人们的环境价值观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环境道德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意义,并针对四种目标人群提出环境道德教育方案。  相似文献   

6.
今天 ,我们生活在一个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当人类在享受科学技术带来的巨大福祉的同时 ,也不得不面对科学技术这把“双刃剑”引发的诸多危机 :核战争一旦爆发 ,将毁灭人类和地球 ;新世纪中利用化学合成法制造的冰毒 ,将成为毒品的主要来源 ;克隆人有悖人伦乃至会引起社会混乱 ;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犯罪 ;等等。这些危机是科学技术本身所引起的吗 ?当然不是 ,科学技术是整个社会进步的基石和重要的推动力 ,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那么这些问题说明了什么呢 ?说明了使用科学技术的人自身存在着危机———道德危机…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类世界的深度科学化、技术化,人类发现自身也正面临着大量危机.从而引发了人们对科学技术和人类危机的关系的普遍关注.因此,就科学技术与人类危机的关系作进一步的考察、确立解救危机之道的基本原则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从世界范围来看,人类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危机.一方面,以技术革命为基础的对自然的攫取所造成的"全球环境问题",即人类赖生存的环境被严重破坏: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工具主义使人染上了"时代精神分裂症"对"人生意义"的淡漠和浪费生命,自毁他毁生命的现象已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造成人类"生存危机"的原因何在?从根本上看,是因为缺乏"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9.
对北京高校大学生公共危机意识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北京及全国出现的“非典”危机,2004年印度洋的海啸危机,都在提醒和告诫民众,公共危机离我们并不遥远,突发事件随时可能出现,造成的危害不可轻视,即使是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社会、和平安定的生活环境中,危机和灾难都在所难免,并与每一个生命息息相关。高等院校肩负着培育合乎时代要求的接班人和建设者的职责,危机意识的培养和应对能力的训练,应该成为教育的重要内容。就在印度洋海啸发生前不久,我们对在北京的3所院校(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首都师范大学)的505名大学生做了一次关于公共危机的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涵盖自然灾害(…  相似文献   

10.
<正>《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化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侧重于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能的关系,以及物质转化的规律和调控手段.今天,化学已发展成为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和能源科学的重要基础,成为推进现代社会文明和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并正在为解决人类面临的一系列危机,如能源危机、环境危机和粮食危机等,做出积极的贡献.我们要让学生有更多的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代,人类在享受科技所带来丰富物质生活的同时也面临着生态失衡、环境恶化的危机,其根本原因之一在于人们生态道德观念的缺失,因此,加强生态道德教育是解决环境问题,促进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根本手段。而通过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实施多维的生态道德教育以及完善生态环境相关法律体系是加强生态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伴随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创新,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改造能力不断增强,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打破了人与自然的平衡关系,造成了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生态危机,威胁着人类自身的安全,也制约了人类社会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对人类化解生态危机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在生态危机的视域下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不仅使马克思主义焕发出新时代的活力,而且对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某些现代西方批判理论家特别是法兰克福学派认为,在发达工业社会中,科学技术成为控制、支配、统治人的思维方式、生产生活方式的意识形态,造成社会的生存、发展及文化危机,把科技推到“原罪”地位。而对于中国而言,传统文化缺乏科学理性和精神,政治意识形态长期占据话语霸权,科学素质和精神亟待提高,因此不能简单照搬西方科技批判理论。而认为中国的人文精神极其丰厚及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相对立的观点也值得商榷。中国传统人文精神是建立在早就发达起来的农业文明的基础上的早熟而缺乏科学理性的人文精神,而科学精神是现代人文精神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现代的人文精神应是融合科学精神在内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4.
科学技术的生态化范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技术在给人类带来巨大福祉的同时,确实也给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巨大危机。本主要从剖析传统科学通过隔离方法揭示事物的单一规律,并通过技术应用于工业化。单一规律借助人为条件过分发挥其作用,是打破自然界综合规律的制衡体系而导致人类目前危机的原则,提出建立科学技术的生态化范式体系,从克服科学技术本身的缺陷着手,达到使科学技术更好地为人类服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各种各样的生物资源为人类生存、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建设可持续发展社会的需要.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剧,引起全球环境的迅速恶化,可持续发展正面临生物多样性急剧减少的危机.当前应通过宣传和教育,加强法制建设,控制人口,依靠科技进步等来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identifies those elements of science education which are conducive to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and which are congruent with reconstructive or revisionary postmodernism. The first part of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nature of and criticisms of modernism and the role of modern science in the environmental crisis. Developments in postmodern science which supersede modern science are identified. Aspects of science education which support postmodern science are then outlined, with a view to creating a reconstructive science education paradigm which supports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相似文献   

17.
责任危机是现代社会亟待解决的一种根本性危机.为己责任的彰显与社会责任意识的沦落是现代责任危机最主要的表现.理工类高校教师发展的重心往往侧重于对自然科学知识和科技技能的掌握,但对于科学技术是“双刃剑”的本质,缺乏一种深刻的批判精神与责任意识.理工类高校教师的发展应该诉求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为己责任与社会责任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晚清以来,在民族危机与经济变动的双重刺激下,兴起一股学习引进西方先进农业科技、发展近代农业的思潮.近代思想家大力介绍西方的先进农业科技,积极倡导引进西方科技以改革中国传统农业,从而推动了我国农业近代化的科技实践.  相似文献   

19.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造成了对人类生存空间的破坏,对生命安全的威胁,人与社会的异化和传统伦理道德危机等诸多困境,这源于科学技术复杂的二重性,科学技术背离了服务于人的初衰,遗忘了人的本质,人既是知识主体又是道德主体,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对待科学技术要防止三种错误取向,唯科学主义,实用主义和反科学主义,关键在于以人文主义精神指导科学技术,将人的全面发展视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最终指归。  相似文献   

20.
从人类蒙昧时代的神话自然观、古代有机自然观、中世纪宗教神学自然观到近代机械自然观,人类自然观的演变是一个“祛魅“的过程,并由此引发环境危机的全面爆发。因此,环境危机的解决也需要自然的“返魅“,即在科学的基础上重建自然观的技术、伦理和审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