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作文》2006,(3)
拿破仑是法国伟大的军事家,其战略战术是以攻为主。“一战”前,法军一直沿袭他的用兵之道,主张“遇敌即攻击”。由于当时已是机关枪称雄,防守者占明显优势,故此开战后法国就碰了钉子。惟凡尔登要塞一役,法军以守取胜,使40万德军损失惨重。  相似文献   

2.
淮南之战是宋初赵匡胤与后周藩镇李重进之间展开的一场战役。这场战役,平定了后周藩镇最后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进攻,对于稳固赵宋政权、重建江淮军事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对于这一重要战役,学界关注不太充分,既有研究多侧重于军事史学,且颇有舛误疏漏。为此,本文采用历史军事地理学的视角来重新审视这一战役,以期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进一步修正、丰富学界的某些认识。  相似文献   

3.
滇西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松山战役则是中国远征军进行滇西反攻作战的关键性战役,由于中国军队在战前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作了周密的战略部署,又得到了美国盟军的大力援助等原因,最终取得了这一战役的胜利,打开了滇西大反攻的前进通道.  相似文献   

4.
长达一年之久的安庆保卫战,对太平天国的生死存亡关系极大。本文对这一战役作了简略描述,特别是对其失败原因作出了剖析。  相似文献   

5.
一马失社稷     
“一马失社稷”的故事出自英国国王理查三世逊位的史实。他1485年在波斯沃斯战役中被击败,莎士比亚的名句“马,马,一马失社稷!”使这一战役永载史册,同时告诫我们:一个小小的疏忽会带来多么大的灾难。国王理查三世准备拼死一战了。里奇蒙德伯爵亨利带领的军队正迎面扑来,这场战斗将决定谁统治英国。战斗进行的当天早上,理查派了一个马夫去备好自己最喜欢的战马。“快点给它钉掌,”马夫对铁匠说,“国王希望骑着它打头阵。”“你得等等,”铁匠回答,“我前几天给国王全军的马都钉了掌,现在我得找点铁片来。”“我等不及了。”…  相似文献   

6.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工人运动,主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阶级在自己政党领导下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成为支持革命政府,推动北伐战争的强大动力,建立了巨大的历史功绩。对此,史学界的论述颇多,本文不拟赘述。那么,这是否意味着“一战”时期的工人运动完美无缺了呢?不是的。我党当时尚处于幼年时期,而“一战”时期的工运又是党所领导的工运的第一个阶段,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左”的倾向便是一种表现形式。因此,在充分肯定“一战”时期工运历史作用的同时,正视这另一方面的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对于正确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是有积极意义的。“一战”时期工运中“左”的倾向,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振兴中华的伟大决策──关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几点思考卢鸿德科教兴国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战略。正确理解和全面实施这一战略,对于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以及第二步战略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拟就有关问题,提出一些不成热的见解,供讨论研究。一、...  相似文献   

8.
一在淮海战役发起之准备阶段和打响以后,党中央、中央军委十分重视这次战役的后勤保障和人民支前工作。9月25日,军委在批准举行淮海战役的电文中指示,应“做好有关这一战役的充分的准备工作”。11月9日,军委要求“华东、华北、中原三方面,应用全力保证我军的供给”①。11月16日,军委在决定成立总前委的电文中明确指示“中原、华  相似文献   

9.
“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人的综合性发展”构成了新时期共产党员先进性建设这一战略部署的基本人文底蕴;与此相适应,“始终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及“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则分别构成了这一战略部署的实践目标诉求。  相似文献   

10.
这个著名的传奇故事出自英国国王理查三世逊位的史实。他1485年在波斯沃斯战役中被击败,莎士比亚的名句“马,马,一马失社稷!”使这一战役永载史册。国王理查三世准备拼死一战了。里奇蒙德伯爵亨利带领的军队正迎面扑来,这场战斗将决定谁统治英国。战斗进行的当天早上,理查派了一个马夫去备好自己最喜欢的战马。“快点给它钉掌,”马夫对铁匠说,“国王希望骑着它打头阵。”“你得等等,”铁匠回答,“我前几天给国王全军的马都钉了掌,现在我得找点儿铁片来。”“我等不及了,”马夫不耐烦地叫道,“国王的敌人正在推进,我们必须在战场上迎击敌兵,…  相似文献   

11.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第五册《捕蛇者说》中对“向吾不为斯役”一句作了如下注释:“假使我不当这个差,向,从前。”编者将“向”释为“从前”,而在译文中又看不出这一意思,实在令人不解。“向”在文言文中确有“从前,以前”的义项,如“向也不怒,而今也怒”。(《庄子·山木》)又如初中语文教材《桃花源记》中的“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但将“向吾不为斯役”一句中的“向”也看作“从前”则欠妥当。如果把全句连在一起,不难看出,“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是一个追求假设关系的复句,意思是:假设我不当这个差,那么早就困苦不堪了,前半句并没有强调“从前”的必要,因为“吾不为斯役”的时间是不言自明的,尤其是后半句中的“久”字  相似文献   

12.
(一)《〈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思考和练习”第二题第1小题第⑤句是这样的: “长者虽有恨,役夫敢申恨”这句诗出自杜甫的《兵车行》。但第一句中加点的“恨”字明显错了。查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应为“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  相似文献   

13.
情役     
心为情役,人为情役,何其悲哀!香港电视剧《纵横四海》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一位母亲,为了让杀了人的儿子罪名不成立,竟说人是她杀的,宁愿自己背上杀人犯的罪名,也要让罪恶滔天的儿子逍遥法外!这位“糊涂”的母亲自杀前说了一句话:“他是我儿子!”哎!人为情役,命为情丧,何其悲哀!“他是我儿子”,感情便有所偏重;“他是我儿子”,理智便可少些;“他是我儿子”,便可以心甘情愿为他顶罪;“他是我儿子”,一切的一切会变得理所当然,包括包庇、包括顶罪,这是何等的悲哀和愚蠢!人,常常如此,常都被感情所役使,无从挣脱。心为情役,人为情役。俗话说:“事…  相似文献   

14.
大节不亏     
吴佩孚为军队谱写了《满江红》,词日:“望满洲,渤海中风浪大作。想当年,吉江辽沈,人民安乐。长白山前设藩篱,黑龙江畔列城郭,到而今倭寇任纵横,风云恶。甲午役,土地削;甲辰役,主权堕。江山如故,夷族错落。何日奉命提锐旅,一战恢复旧山河。却归来永作蓬山游,念弥陀。”  相似文献   

15.
钓鱼城在重庆合川境内.坐落于嘉陵江、渠江、涪江交汇之处的钓鱼山上。以南宋末年坚持了36年的“钓鱼城保卫战”而闻名。在这一战役中,蒙古的蒙哥大汗被钓鱼城军民用飞石击成重伤,不治而亡,导致正率颔蒙古铁骑征战四方的王子王孙们纷纷回师争夺大汗之位而停止了对外扩张.钓鱼城也因此被某些西方国家感激涕零地称作“上帝折鞭处”。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职业具有等级性,影响乃至决定人们的社会等级地位。官方以士农工商四民为良,娼、优、隶卒等为贱,社会身份地位低于良民,其“贱”之关键,又在于所从事职业行为的性质,即是否属贱业、贱役,所以堕民乐户等即使已除豁贱籍为良,若操原来贱业,仍属贱民,良民操贱业也同样为贱者;隶卒衙役中也有不属贱役而非贱民者,衙役是否为“贱”者,也取决于其“职”事是否为“贱役”,文章揭示官方将衙役中定为“贱役”的诸役名目,论述其职事行为、性质、特点及定其为“贱役”的原因。中国古代因职而贱者尤其是执贱业的娼妓等,职业低贱卑污而为社会一般民众鄙视,官方也有贱视政策,最重要的是本身及子孙不得考、捐入仕为官,以此不得齐同于四民之良。但在等级身份地位上,其与奴婢之贱者又是有区别的。法律中,贱者范畴为有人身隶属之奴婢等,即“因身而贱”者。其“因职而贱”者,在法律中不作“贱”者,他们在刑事命案中的判处,是以良人适用律量刑,高于因身而贱的奴婢等。但这并不表明其法律身份完全等同于良人,由于对其无专条律文,因而与良人之间的非命案刑事,法司掌握不一,判处中有考量其贱之因素的案例,也有作良人对待的。仅因职而贱者正因为没有人身隶属,也不...  相似文献   

17.
发生在公元302年冬天的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一次著名战役,也是形成三国鼎立局面的关键一战。高中语文第一册中的《赤壁之战》一文对这一战役作了较为详尽而生动的记载。对于这场规模宏大的战役,作者不是平铺直叙地赘述孙、刘、曹三方战前、战中、战后的过程,而是紧紧抓住战前决策的正确与否  相似文献   

18.
“一·二八”淞沪抗战与长城抗战为局部抗战之两大高潮。二役皆因日本扩大侵华而引起,国民政府采取了对日“一面抵抗,一面交涉”之方针,终以签订停战协定而结束。不同之点在于:“一·二八”之役,日本为掩护“满洲国”之成立,以攻为守,而长城之役,纯为进攻,为日本进一步侵占华北之先步;“一·二八”之役,前方第十九路军将领抗战主动坚决,热河防卫、长城之役,靠国民政府之督导部署;长城之役规模更大,牺牲更重;塘沽协定比淞沪停战协定对中国的危害更大。热河沦陷后,蒋介石是在北上听取华北将领的汇报意见后,才作出批准张学良辞职之决定的。张学良辞职下野,反映了当时全国的呼声,是对其“九·一八”事变以来不抵抗主义的总清算。断言蒋介石为转嫁热河沦陷的责任,落井下石,逼张学良辞职,此说未必能够成立。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为实现这一战略任务,《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  相似文献   

20.
“人才强校”是“人才强国”战略在高校的具体实践,是“以人为本”现代教育理念的具体实施。这对于学校现在以及长远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实现人才和学校互动、抓好三支队伍、实现四个创新,是实施这一战略的思想基础和必要的条件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