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湖北体育科技》2015,(10):879-880
通过对左江岩画的相关考证,着重分析其蕴藏的壮族体育文化,首先对广西左江岩画内容、特征进行阐释,其次从武舞演练、铜鼓文化、图腾崇拜三个方面论述岩画中的壮族传统体育文化,最后追溯壮族体育的起源,深入了解其传播发展历程,并为壮族体育文化发展提供一些参考性建议,望本文能够对壮族体育文化发展与传播带来借鉴意义,并使之长存。  相似文献   

2.
花山贮存着壮族先民上千年前的文化艺术品——岩画。花山岩画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了两千多年前壮族先民原始的思维方式,形象地表现了当时的生活形态,其中多处岩画中的人体造型涉及武舞方面的内容。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工作法等研究方法,从体育的视角,对花山岩画中壮族武舞的内容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3.
浅谈原始宗教对壮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原始人类由于对许多自然现象的不理解和恐惧,因而产生了万物都是受神灵主宰的观念,产生了宗教活动。宗教活动对体育的发展与丰富有一定的影响,虽然原始宗教不是产生体育的一个“源”,却是发展成为体育的一个“流”。壮族传统体育文化与原始宗教关系较为密切,宗教活动对壮族传统体育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壮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历史渊源及社会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析红水河流域壮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历史渊源及社会功能,采用文献资料法、访问法、调查法,对红水河流域壮族聚居地传统体育的形成及社会功能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壮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形成不仅与民族的心理、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和社会发展有关.也与壮族的生存环境、宗教祭祀、传统节日、民俗民风结合在一起,且具有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民族团结、健身娱乐、表演与竞技、促进旅游与区域经济发展等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5.
黑衣壮是保持壮族文化特色较为完整的壮族支系,至今仍保存着本族群的原生态文化形态和元素。受自然环境的制约和社会人文的影响,黑衣壮传统体育文化具有鲜明的生态文化特征,反映了与壮族的宗教信仰、民间崇拜、时节风俗、生产劳动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主要表现为宗教信仰促使黑衣壮传统体育文化产生,时节风俗促进黑衣传统壮体育文化发展,生产劳动与黑衣壮传统体育文化息息相关,既能健身娱乐,融入生活,又能凝聚人心,壮大族群,民族体育文化彰显民族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6.
中国体育形象是国家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家未来发展具有时代现实意义.随着武术走向国际,武术运动员将携带着中国元素展现给世界.树立民族体育标杆,塑造中国体育形象.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比法等研究方法借助中国儒家孟子思想,解析其学说对当代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武术运动员塑造中国体育形象的现实意义与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7.
畜牧经济、祖先崇拜及送魂习俗的共同作用下,纳西族先民的火葬礼仪形成了献冥马、飞马取死者遗骨、洗马等原始宗教仪式.这些仪式蕴藏着原始的竞争意识,并具备了赛马运动应具有的体育元素和价值,意味着纳西族赛马意识的产生.之后,随着英雄和神灵崇拜的产生,火葬仪式中的洗马仪式演变成对全民进行尚武教育的赛马活动和节庆进行的赛马活动.  相似文献   

8.
为服务广东少数民族全民健身事业发展,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广东清远市辖内2个民族县壮族瑶族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并对现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清远市2个民族县壮族瑶族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参与率、频率、动机、形式、项目选择及场所特征等六方面都有着极显著性差异,具有区域性特点。  相似文献   

9.
体操课程是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担负着体育教师基本功的培养重任,担负着培育爱祖国、尊师德、三观正的体育教师的重要作用。运用文献综述法、逻辑推理法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课程大纲融入课程思政元素进行了深入研究,分别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考核评价内容及方式三个方面阐述了课程思政的融入元素、融入内容、融入路径,总结提炼体操课程的思政元素和育人元素,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贯穿体操教学的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10.
壮族"抢花炮"是一项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活动,深受壮族同胞的喜爱。文章以桂西高校为例,结合桂西的地理环境、民族文化资源,将壮族传统体育"抢花炮"引入高校体育教学,作为校本课程开发,不仅丰富了体育教学内容,符合国家"让民族传统体育进入学校"之精神,也对传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曾凡莲 《体育科技》2005,26(4):24-26
壮族传统体育文化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富有民族特色和生活气息。研究壮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美学,有利于提高传统体育的艺术性、技巧性和竞赛性,对于进一步在壮民中推广普及,提高体质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归纳法,通过对孔子学术思想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探赜,指出在其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中,蕴藏着丰富的武艺文化元素,阐明它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源头.研究显示:孔子体育教育思想彰显出培养社会成员健全人格、塑造其良好道德品质的价值取向,由此奠定中华体育"德技并重""文武兼备"的优秀传统.  相似文献   

13.
城市品牌的形成需要相应的要素加以影响,许多城市尝试以体育元素为主导因素进行品牌城市系统构建.按照黑龙江省地域的特点,体育元素总体上分为冰雪项目类、冰雪资源类、冰雪产业类和冰雪文化类,这些体育元素在推进黑龙江省城市化建设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本文在分析了体育元素对黑龙江省构建冰雪品牌城市系统作用的同时,提出了在体育元素作用影响下黑龙江省品牌城市的构建机制,进而为黑龙江省今后冰雪产业的发展、冰雪文化的积淀、冰雪品牌城市的发展提供参考,为进一步营造黑龙江省在全国城市中的影响力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梁衷维  赵云 《体育风尚》2023,(5):119-121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基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校本课程有利于其传承和发展。本文以壮族传统体育项目为例,分析其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总结出壮族传统体育项目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方法,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体育教学工作,以期进一步深化中职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促进壮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民俗体育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了丰富的浪漫主义元素,是绚烂多彩的华夏文化的重要表征之一.但适逢市场经济时代,规则缜密完备、竞争性更强的竞技体育占据着当代社会的主流.民俗体育只能削足适履的保留了一些竞技性元素,扬弃了大部分情感元素.民俗体育浪漫主义元素逐渐褪色就是这一趋势的主要表征.通过文献资料整理与分析等方法,提出生产方式的转变以及对物质文化的过度追求是民族体育中浪漫元素减少的主要原因,而浪漫主义褪色就是这一趋势的重要表征,同时它也标志着民族文化创造力的衰退.  相似文献   

16.
《湖北体育科技》2019,(9):769-772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正濒临"灭绝",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打榔舞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悠久文化深厚。为更好地保护与传承壮族打榔舞,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地考察法等对壮族打榔舞的历史背景、文化特征、表现形态进行了相应回顾,对其生存环境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索、分析,并结合政府支持、产业结合、群众参与、特色建设、文物博览、市场介入、人才引进机构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及发展困境,提出了保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打榔舞文化的相应建议及加强传承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对中国陶瓷文化中的体育元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我国的历史上球类、棋类、水上、摔跤、武术、射箭、毽子等运动在陶瓷文化中都有很好的展示,陶瓷文化与体育元素的结合,使陶瓷艺术更加多姿多彩,体育也得到了更好的推广,二者形成了共同进步的发展局面.  相似文献   

18.
体育领域存在着大量"软法",包括体育政策、体育行业组织规则、体育专业标准、体育惯例.体育治理出现"硬法"软化和"软法"硬化现象,它们各有利弊.其中不能容忍的是"软法"与"硬法"的抵触,为此,应该不断提升"软法"理性.在体育法治精神指导下,构建"软硬兼施"的体育治理模式,软硬法两者功能上相辅相成,各有分工与协作.  相似文献   

19.
中华远古文明发祥地之一的羲皇故里,历经多元文化碰撞与交融,逐渐形成具有浓厚农耕文化气息民俗体育文化.原始崇拜和生存环境深深影响着羲皇故里原生态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从文化的视角对羲皇故里原生态民俗体育进行了研究,为更好的保护和传承我国原生态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采用文献资料及录像分析等方法研究体育元素在春晚展现的状况.主要结论:春晚体育元素的展现内容既有竞技体育元素也有大众体育元素;展现形式多种多样,有体育明星作为嘉宾参与、体育明星参与节目表演、体育类节目表演、文艺节目融合体育元素等诸多形式;春晚体育元素的展现总是契合一定的时代背景,其文化特性主要有教育性、欣赏性和娱乐性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