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内涵是武术文化与武侠影视文化的共同文化根基,是两者共生的精神基础.武术文化自古就与武侠文化紧密结合,两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可分割.一方面,武术文化自身开放包容的特性为其与武侠影视创作的结合提供了基础.另一方面,武侠影视创作通过自己特有的表达方式,恰当诠释了武术文化的内涵,提升了武术文化的欣赏趣味,促进了武术文化的快速传播.当今,两者共生发展之路还需要深入思考,武侠影视创作需要理清思路,武术文化发展需要坚持自身独立的文化品位和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2.
武术和京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产物,两者均受中国传统文化根深蒂固的影响。本文从文化学的角度就武术和京剧的异同进行了分析,指出了两者的关系,旨在为武术的发展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武术与书法艺术同为中国传统文化形式,在它们的发展历史进程中,有其同源性。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试从武术与书法的历史渊源及它们的交融方面进行研究分析,探讨了武术与书法在某些方面的相似、相近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对我国古典书法和武术的相似性进行分析,认为:古典书法和武术有共同的哲学基础,在原始功能、道德要求、基本内涵、文化传承等方面有相融之处,二者相互影响,促进了传统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文化政策视野下中国武术文化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府通过制定文化政策对文化发展的相关行为做出选择性的指导和约束以促进文化发展,是当今许多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普遍选择.从国家文化政策的视角,立足文化全球化时代,对中国武术文化发展进行探讨.分析了武术文化的历史生成与发展,并从国家文化安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武术文化产业发展与武术文化传播等层面论证了武术文化发展与文化政策结合的必要性.研究认为,中国武术文化发展不应是一个独立的工作体系,必须与国家的宏观文化政策衔接,与社会主流文化发展同步,应该在政府的主导下培育具有中国文化独立品格的武术特质和与之相适应的文化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6.
论武术文化传统的继承特征及发展意识的觉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系统论、文化学、社会学的相关理论对全球化背景下武术文化传统的继承特征进行分析.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礼、仁、义、德、和、易"等思想对武术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以优秀的武术文化传统为本质内涵的"文化真实"因子与"文化认同、文化自觉、文化整合以及文化安全"因子各自功能的有效发挥,是武术文化发展意识觉醒的内部表征,正确把握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既是中国武术发展的时代要求,也是武术文化科学、健康发展的理论保障.  相似文献   

7.
太极拳与书法艺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两者虽为一文一武,却具有较多的相通之处。本文将太极拳与书法的文化传承进行对比,分析各自传承方式、特点,为两者未来文化传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中华武术武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因为它不断吸收或依附能与时代同步的某种元素,从而获得自己的生存发展。当代中国,武术生存发展的机遇是什么呢?文化性.中国正在慢慢失去中国的民族文化,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任务更加艰巨。所以本文从武术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出发,论证了发扬武术的可行性后,把武术定位在传播民族文化的角度,希望达到两者的...  相似文献   

9.
温冰 《武当》2013,(10):39-41
武当武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多得、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千百年来,中华武术的发展伴随着中华文明走过风雨历程,武当武术在孕育、萌芽与发展过程中,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不断粘附和涵摄,逐渐形成了以儒、道、释等家思想以及中国传统哲学、美学、医学、兵法学、原始宗教学等文化内容为内核的,以艺、技、气、医等外部形态特征为武术外沿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传统性体育项目。特别是其“内功外拳”的武术理念和“内外结合,以内为主”的内功动养机制,在中华武林独树~帜。武当武术丰厚的文化底蕴,博大的社会空间,精深的思想内涵,在健康理念的时空,正以其不可替代的优势,广泛的影响着世界。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归纳分析法对现代武术散打30年发展的历程进行分析和总结,旨在揭示武术散打30年的发展历程及存在问题.根据发展分四个阶段论述:即散打的起步探索阶段、独立与发展阶段、改革与创新阶段、深化与发展阶段,不同阶段发展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与成就.发展过程中表现为民族性、体育性、多学科性、整合性等特征.存在的问题:认识不统一、不能用辨证的看待散打的发展;使用名称混乱、影响散打发展的推广;理论技术滞后、传统武术技法与散打技术应用脱节;管理推广落后、自我保护能力较弱.发展的方向:武术散打朝多元化、科学化、职业化、国际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从中国传统文化的构成探讨武术文化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武术属于体育,但高于体育",其主要原因还在于它具有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对武术的哲学性、艺术性研究,说明中国传统文化的构成与武术文化的基本特征之间是互相渗透、互相作用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武术文化与日本武道文化有其相同性和差异性。文章从武术文化的源起、本质特征及思想渊源和文化品质等角度对它们进行比较,力求发掘出其各自特色及其给予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随着功夫电影市场的崛起,人们对于武术的关注也随之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对这项中华传统格斗技术感兴趣.但是大多数人对于武术的了解仅停留在表面,对于武术套路演进和武术传统文化的关系知之甚少.基于此,本文结合实际情况,详细介绍了武术套路演进历程和武术文化的发展特点,并对武术套路和武术文化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以此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4.
格斗技能曾经是中西方体育发展史上的一种共同现象,但是中国武术在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借助于“礼乐文化“的文化形态和吸取了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并在与角抵百戏的涵化过程中形成了在运动形式上、内容上和审美情趣上有别于西方的技击.揭示中西方格斗技能在走向独立历程提供社会化、客观化、内在化支持的不同文化渊源.  相似文献   

15.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是华夏文明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形意拳,是我国众多武术门派中历史悠久、风格独特的优秀拳种,与太极、八卦掌、少林拳并称为中国北方四大名拳。形意拳最早曾名"心意拳",亦称"心意六合拳",它扎根于华夏民族传统文化的沃土中,其形成与发展均受到传统文化的极深影响。在拳理拳法、功法技法、演练方法、套路编排、武德修养以及养生技击等方面,都与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典哲学思想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又因本身所具的独特运动风格和深厚文化内涵,所以愈来愈受到海内外广大形意拳爱好者的青睐与瞩目。  相似文献   

16.
格斗技能曾经是中西方体育发展史上的一种共同现象,但是中国武术在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借助于"礼乐文化"的文化形态和吸取了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并在与角抵百戏的涵化过程中形成了在运动形式上、内容上和审美情趣上有别于西方的技击.揭示中西方格斗技能在走向独立历程提供社会化、客观化、内在化支持的不同文化渊源.  相似文献   

17.
武术是国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是我们的祖先在千百年来的生存实践中提炼出来的独具中华民族特色的一朵奇葩.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和民族精神,而武术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在中国正处于伟大复兴的今天,武术作为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有着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华武术与民族精神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并阐述中华武术对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似是”与“而非”:传统武术与武术传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从文化学的研究视角,对"传统武术"与"武术传统"这两个概念进行一次探索性的辨析和解读,通过对其文化属性、内涵和价值的比较研究发现:"传统武术"是一种技术与文化的集成,是武术的外显实体;"武术传统"是一种精神和灵魂的复合,是武术的内隐意识,并较为深刻地认识到对"传统武术"和"武术传统"的有效的、合理的继承和弘扬.对于中国武术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提出了只有振兴传统武术,唤醒武术传统,才是真正的履行拯救中国武术的历史使命与责任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历经千年演变的军傩——关索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渐形成了独特而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运用文本分析、文献梳理与逻辑推理等手段对其所蕴含的武术因子逐一进行解读,结论认为:关索戏因其出身军傩,包含有积极的尚武精神;因其擅演三国武戏,其人物造型具有鲜明的武将特征,武打具有明显的套路程式化特征;此外,其在道具使用、伴奏乐器运用、角色划分、剧目搬演等方面也带有浓郁的武术文化气息和历史遗痕.兼具上述诸特征的关索戏也因之为今人研究武术与戏曲之关系的历史脉络提供了直接的佐证和重要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20.
从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审视中华武术的文化底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审视中华武术的文化底蕴,可以发现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武术文化形成的本源,其丰富的内涵和特质对武术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无论是审美上的"形神兼备",还是健身养生中的"内外兼修"、"形神合一",或者道德范畴的"崇尚武德"、"重义轻利"等,都体现了中华武术承栽着的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