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汪康年论校对说开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汪康年论校对说开去魏芳华汪康年(1860-1911),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初名灏年,字梁卿,后改会名,字卿.号毅伯,恢伯。光绪进士。曾为张之洞幂僚。任自强书院编辑、两湖书院史学斋分教。中日甲午战争后,主张变法图存。1895年参加上海强学会,次年与...  相似文献   

2.
略论缪荃孙在金石学上的成就与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缪荃孙,字炎之,一字筱珊,晚年自号艺风老人。江苏江阴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生。早年随侍其父缪焕章游宦四川,于同治六年(1867)考中四川乡试举人。光绪二年(1876)成进士,入翰林院。历官顺天乡试分校、国史馆纂修、总纂。后因遭人排挤,愤而辞官。自此以教读为业,先后主讲梁溪南菁书院、济南泺源书院、南京钟山书院、常州龙城书院。晚年曾东渡日本考察学务,归国后主持江南图书馆、京师图书馆馆务。辛亥革命后,长期寓居上海。民国3年(1914)开清史馆,担任总纂,条举大纲,创设新例,并亲手撰定了六类传稿,…  相似文献   

3.
名人手迹     
《档案与史学》2009,(10):3-3
陈独秀 陈独秀(1879—1942),安徽怀宁(今安庆)人。一名庆同,又名乾生,字仲甫,号实庵。幼年人私塾,十七岁中秀才。一八九七年入杭州求是书院。后因参加反清革命活动遭缉捕,东渡日本留学。一九零三年回国,在安徽组织爱国会,被清政府强行解散。  相似文献   

4.
银冈书院     
《兰台世界》2015,(6):3
<正>始建于顺治十五年(1658)的银冈书院,与嵩阳书院、岳麓书院、石鼓书院、白鹿书院并称为清代五大书院,是东北地区唯一保存下来的古代书院,被世人称为关东第一书院。这座书院的创始人是清代谪居铁岭的郝浴。郝浴(1623—1683),字冰涤、雪海,号复阳、中山。顺治十一年(1654),郝浴一次到铁岭访问高僧剩上人,喜欢上了铁岭银  相似文献   

5.
清代起居注官与钱大昕的《讲筵日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钱大昕(1728—1804),字晓徵,一字辛楣,又字及之,号竹汀,江苏嘉定(今属上海)人。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官至詹事府少詹事、广东学政等。四十八岁归里,历主钟山、娄东、紫阳诸书院。是清中叶与惠栋、戴震鼎足而立的一代儒宗。代表作有《廿二史考异》、《声类》、《疑年录》、《十驾斋养新录》、《潜研堂金石文字跋尾》及《潜研堂集》等,一生著述丰硕,生前即有刻本多种行世。钱氏殁后,其次子东塾于嘉庆十一、二年(1806—1807)间,汇集其父著述共17种250余卷,刻成《潜研堂全书》行世;光绪十年(1…  相似文献   

6.
《张元济全集》(十卷本)出版前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版史料》2007,(4):80-81
张元济先生(1867~1959年),字筱斋,号菊生,浙江海盐人。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曾任清政府刑部贵州司主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职。维新运动期间,在北京创办通艺学堂,传授新学,并受到光绪皇帝召见。变法失败,被革职,到上海任南洋公学译书院主事,主持出版严复译《原富》等一批学术名著和教学用书。在此期间,曾兼任公学代总理职。  相似文献   

7.
汪汉溪(1874-1924年),字龙标,浙江温州人.早年毕业于梅溪书院,曾应试考中秀才.后在上海南洋公学(交通大学前身)任庶务。1899年,南洋公学监院、美国牧师福开森买下惨淡经营的《新闻报》不久,委任汪汉溪为总经理。  相似文献   

8.
银冈书院     
<正>始建于顺治十五年(1658)的银冈书院,与嵩阳书院、岳麓书院、石鼓书院、白鹿书院并称为清代五大书院,是东北地区唯一保存下来的古代书院,被世人称为关东第一书院。这座书院的创始人是清代谪居铁岭的郝浴。郝浴(1623-1683),字冰涤、雪海,号复阳、中山。顺治十一年(1654),郝浴一次到铁岭访问高僧剩上人,喜欢上了铁岭银冈,便"卜地结庐,造屋三间",命名为"致知格物之堂",并在此寝食诵读,兼  相似文献   

9.
据1986年版《崂山县志》记载:(青岛市)崂山地区共有康成书院、华阳书院、下书院、(三树堂)书院、石屋书院、青峪书院六处书院。康成书院在不其山东麓,为东汉经学家郑玄所建,现属城阳区惜福镇街道;华阳书院位于华楼山南麓,据明崇祯年间黄宗昌所著的《崂山志》载:“华阳书院据山之半,  相似文献   

10.
中国大学出版溯源——纪念南洋公学译书院100周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洋公学译书院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出版机构之一,是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的前身。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四月盛宣怀上奏清政府,动议成立译书院。光绪二十五年(1899)春,聘请张元济为主任。直至光绪二十九年(1903),因经费紧张,译书院停办。(一)南洋公学译书?..  相似文献   

11.
缪荃孙 缪荃孙(1844-1919)字炎之,又字筱珊,晚号艺风.江苏江阴人.先后主持南菁、泺源、钟山书院讲席.为1876年(光绪二年)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编修.<顺天府志>总纂、学部丞参上行走等职.  相似文献   

12.
益阳县箴言书院,自咸丰十年(1860)起构筑,落成于同治二年(1863),同治四年(1865年)“始启院延山长,俾诸生入斋肄业焉”,到光绪末年停办,前后兴学凡四十余年。书院系胡林翼主持创办,又有曾国藩、左宗棠、彭玉麟、李希庵等捐资相助、撰写记铭。本文拟就箴言书院的基本情况、藏书、藏书目录三个方面作些粗浅的探讨,以求教于方家学者。一箴言书院的创始人是胡林翼。胡林翼(1812-1861年),字贶生,号润芝,一生除镇压  相似文献   

13.
《档案与史学》2014,(11):3-3
林森(一八六八一一九四三),字子超,号长仁,晚年别署青芝老人。福建闽侯人。美国教会鹤龄英华书院毕业。同盟会会员。曾在台北电报局、上海江海关、九江海关等处任职员。辛亥革命时参加九江起义,后历任九江军政府民政长、南京临时政府临时参议院议长、北京国会参议院委员长、广州护法军政府外交部部长、广州国会参议院议长、国民政府常务委员、立法院院长、国民政府主席等职。  相似文献   

14.
黄兴,原名轸,字廑午、近午,号杞同等,善化县(县治设今长沙黄兴镇)二都凉塘人。清光绪三十年(1904)长沙起义失败后东渡日本,改名兴,字克强。  相似文献   

15.
书院自五代末初直到近现代延续一千多年,是我国独特的教育机构。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年出版了《中国书院大辞典》(下简称《辞典》),1997年又出版了陈谷嘉、邓洪波主编的《中国书院制度研究》(以下简称《研究》),这两部书可以说是集书院研究之大成。《辞典》收录书院以及与书院相关的人物、学派、制度、事件、文献等词目三千八百余条。查阅了数干种地方志,并检阅了唐以下四库中的各种书籍,凡有关书院的资料均—一著录。《辞典》末附《书院名录》总计全国古今书院凡七千三百多所,均从地方志及有关文献中辑出。而写人《辞典》中的书院…  相似文献   

16.
东吴大学的起源──上海中西书院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中西书院(TheAnjo—ChineseMetho山stCollege,Shan@ai)与苏州博习书院和宫巷中西书院共同构成了东吴大学的三个源头。有关中西书院的历史.学界已作过一些研究。①这些研究当然是很有意义的,只是其所本之资料多取自《万国公报》,而该报在隶属广学会后对中西书院甚少报道。这样,人们对中西书院整个发展过程仍不免有难窥全豹之感。本文力图在较为全面地占有资料的基础上对其历史作进一步的探索。(-)上海中西书院由美国监理会(hi山Mt山*1StEPiscopalChurch)传教士林乐知创办。林乐知(YoungJohnAlien),1836年1月3日出…  相似文献   

17.
张謇(1853-1926),字季直,号啬庵,南通人。光绪十一年(1885)举人。光绪十九年出任崇明瀛洲书院院长,二十年高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二十一年总办通海团练,创办通州大生纱厂。宣统三年(1911)任中央教育会长、江苏议  相似文献   

18.
陈尚敏 《档案》2023,(2):22-29
光绪九年(1883年),陕甘总督谭钟麟、甘肃学政陆廷黻在省会兰州创立求古书院,以“专课经解、诗赋”。两年后,在甘州府附郭张掖县置分院,亦即河西讲舍。求古书院为甘肃省省级书院,其招生面向全省。“河西五郡”距离省城较远,影响了上述地区士子到求古书院肄业,因而在其适中之地张掖创建河西讲舍。“河西五郡”是指凉州、甘州、西宁三府和肃州、安西两直隶州。求古书院的创建本就在晚清急剧变革的时期,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求古书院就被改制了。作为传统教育机构,求古书院存在的时间并不长,但作为省级书院,它在甘肃教育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自然其历史需要追溯、史实亦需重建。文章就求古书院创建缘起、置立分院以及招生、考课、日常教学与山长选聘诸问题予以考述。  相似文献   

19.
宋教仁,字得尊,号敦初(后改作纯初,亦作遯初),别号“渔父”,化名宋谦、宋链、中岛等。1882年4月5日(清光绪八年二月二十八日)出生在湖南省桃源县上坊村湘冲(今八字路乡渔父村)一个世代书香家庭。宋教仁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从四岁起就入宋氏家塾读书。 1899年春(清已亥年),宋教仁进入桃源漳江书院学习,为书院的一名活跃分子。当时桃源还没有公共图书设施,1899年冬由漳江书院山长瞿云梅选开书目,用三千串制钱作购书经费,由瞿云梅推举宋教仁、陈榆承、彭涤疵三位学生赴湘北官书局和湖南长沙思贤书局购买了经史子集约数百种,藏在漳江书院,供院生阅看。此举,开创了桃源图书事业之先河。  相似文献   

20.
2014年5月12日,山东省文化厅出台《关于在全省创新推进“图书馆+书院”模式建设“尼山书院”的决定》。文件要求,在全省各级公共图书馆建设“尼山书院”,实施“图书馆+书院”服务模式,在提供传统服务的基础上强化以文化人的功能。文件指出:在设施布局方面,要设置统一标牌、国学讲堂、国学经典阅览室(阅览区)、文化体验室(活动区)等;在活动内容方面,包括经典诵读、国学普及、礼乐教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