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再论文学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翻译活动中,翻译主体长期遭到了遮蔽,从而出现了译者地位边缘化的现象。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主要探讨了文学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问题,以期揭示译者在文学翻译中的重要作用,并深化有关译者主体性的研究。首先回顾了有关译者及译者主体性的研究,确认了译者主体性的存在。然后介绍了文学翻译及译者主体性的内涵,分析造成译者地位边缘化的原因。最后集中探讨了文学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体现及其限制性因素。  相似文献   

2.
翻译的"文化转向"为翻译研究带来新的研究视角,突出了译者主体性的重要性。但是译者主体性的不恰当发挥给翻译带来不利影响。翻译伦理体现在翻译个人伦理和翻译职业伦理两个层面上,其核心之一是"忠实",翻译伦理的作用体现在对译者主体性的制约上,只有坚持翻译伦理对译者主体性的制约关系,译者主体性才能得到正常发挥。  相似文献   

3.
功能翻译理论及译者主体性的相关理论有助于分析译者主体性在昆曲翻译中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及主体审美在昆曲翻译中的具体体现。交际性对等原则与译者主体性在昆曲翻译中的应用产生的直接结果就是昆曲翻译中的同一认知关系。这种同一认知关系体现在原文同译者风格、译文文化语境、译语美学特征的同一认知。同时,译者主体性介入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选择正确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4.
译者是翻译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不同的译者在翻译中的主体性表现不尽相同,正确、充分发挥译者的主体性作用是翻译成功的关键.因此在翻译实践中,译者应综合考虑主体性发挥的限制因素,在合理的范围内充分发挥其创造性,使主体性最大限度地发挥.  相似文献   

5.
译者主体性一直是近年来翻译界的热点话题。在前人对译者主体性研究的基础上,笔者首先肯定了译者是翻译的主体,并讨论了译者主体性的内涵及其客观制约因素,提出“忠实”是翻译永恒的基本准则,译者主体性的发挥要在该准则范围之内,因此是有限的。译者主体性与“忠实”准则两者相互制约、相互依存,辩证统一于翻译活动之中。  相似文献   

6.
在传统翻译研究中译者的主体性地位一直处于边缘地位。随着阐释学的发展,译者主体性不断得到深入研究。当代翻译理论家乔治?斯坦纳的阐释翻译理论强调了译者主体性在翻译过程中的重要性。他提出阐释翻译的四步骤:信赖、侵入、吸收和补偿。本论文试从斯坦纳翻译的四个步骤探讨译者主体性在张爱玲译《老人与海》的具体体现。阐释翻译观与译者主体性的有机结合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研究角度。  相似文献   

7.
译者在翻译语言转换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离开译者,原文在目标语文化中是无法存活的。然而作为翻译的主体,译者的主体性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并未得到应有的关注。1980年文化转向后,随着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出现,译者的主体性,尤其是女性主义译者的主体性得到了重视。为此,着重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视角关注译者主体性问题,并讨论女性主义者眼中有关主体性的忠实和叛逆。  相似文献   

8.
我们认为必须克服两种极端的译者主体性,即译者主体性遮蔽和译者主体性张扬,以使翻译活动在一种合乎理性的条件下进行.翻译主体性走向翻译主体间性是克服这两种极端译者主体性的有效路径,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为翻译主体间性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论指导.翻译主体间性能很好地解释翻译活动中译者的主体性的发挥和原作及作者的言语行为的有效性,也使译者和译作的言语行为的有效性得以保证.  相似文献   

9.
随着西方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译者作为翻译活动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其主体性研究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并逐渐变得深入。在目的论框架下,翻译过程中有三种主要的目的:译者的目的、译文的交际目的以及使用某种特殊翻译手段以期达到的目的。本文针对目前我国译者主体性的研究现状,提出了从目的论视角研究译者主体性,并分析在不同翻译目的分别作用下译者主体性的不同表现形式及共同作用下的译者主体性。  相似文献   

10.
译者是翻译活动的主体,然而传统的翻译理论却将译者边缘化。随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译者的主体性地位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将以畅销小说《追风筝的人》中的阿富汗地域文化为例,探讨译者主体性在该小说翻译过程中的体现,分析译者主体性影响因素对翻译行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传统的翻译理论中,译者的身份往往被忽略,译者在整个翻译活动中的价值和功能被长期遮蔽,从而产生了译者文化地位的边缘化。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对译者主体性的强调以其独特、新颖的视角在翻译史上独树一帜,让我们深入思考传统译论中的不合理性,对我们的翻译研究具有有益的启示。但与此同时,女性主义翻译有时对译者主体性过分张扬,因此在翻译研究中应该摒弃其过于激进的一面,通过发挥译者自身的主体性,为重新构建女性的主体性及译者的文化身份而努力。  相似文献   

12.
周景刚 《文教资料》2006,(23):82-83
本文从文化的视角考察了译者主体性问题,论述了翻译研究中的文化转向对译者主体性的彰显,探讨了文化因素在翻译选择、翻译策略、翻译风格以及对原作的增删等方面对译者主体性发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译者主体性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发挥的主观能动性,传统翻译观的“忠实”与翻译研究学派提出的“重写”、“操纵”,都需要译者发挥其主体性.译者综合各种影响因素选择适当的翻译策略或策略组合以产出满足译者意图的译本,整个过程是译者主体性得以发挥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翻译既是科学也是艺术,译者的工作在在某种程度上等同于艺术家的工作,在翻译的同时译者也在进行创作,对原文进行主体性建构。译者的前理解、翻译目的和当时社会意识形态均为译者主体性的发挥创造了条件,同时也制约着其主体性的发挥。论文从接受与阐释、目的与操纵两方面来描述译者在文学翻译中进行的主体性建构。  相似文献   

15.
邱明华  李霞  金基瑶 《海外英语》2011,(15):148-149,153
近年来,译者主体性的研究在国内外发展很快,而将译者主体性运用在文学翻译时的翻译策略与自译作品结合研究的人并不多,该文分析了译者主体性在文学自译作品中的体现——选用变译的翻译策略来分析探讨张爱玲在自译作品《金锁记》(The Golden Cangue)翻译中作为译者的主体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16.
翻译是一种译者发挥主体性的再创作活动。然而,译者主体性的发挥并非单向且无限制的行为,而会不可避免地受到众多客观因素的制约。20世纪80年代以来,翻译界对译者主体性的研究日益增多。在无时代背景差异的中日现代文学翻译中,通过不同的文学翻译例证,对译者主体性的制约因素着重进行探讨,以期能对中日文学作品互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陈洁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29(3):104-106,125
译者是翻译活动的主体之一,特别是在解构主义语言学翻译观的影响下,译者的主体性地位更加突出了。翻译活动需要译者发挥主观能动性,因为译者主体性发挥的程度决定了一篇译文的好坏。本文从译者作为读者、作者和创造者这三种身份来探讨译者的主体性,及影响其发挥的相关主客观制约因素,如译者所处的时代文化背景,译者的双语文化能力及译者自身的因素等。旨在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和把握译者的主体性地位,以便在翻译活动中更好地发挥译者的主体性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进行翻译时难免会受到译者主体性的影响,本文首先介绍了译者主体性的含义,另从三个不同的方面对译者主体性的表现进行了探究。为了最大化的还原原文的艺术性,译者的主体性在翻译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19.
译者主体性,作为翻译中最核心的客观存在,是集能动性与受动性的辩证统一。译者主体性不仅体现在译者在对原作的理解、阐释和再创造,也反映在译者对译本、翻译策略和表达方式的选择以及对译作、译入语读者期待的影响上,总之译者主体性体现在翻译过程的始终,不受其它因素的制约。译者主体因素对译者的翻译实践产生不容忽视的深刻影响,应当被当做翻译研究和翻译批评中的决定因素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0.
译者主体性是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一种再创造意识.它表现在译者接受原著过程中的主体性的发挥.任何翻译活动都离不开译者对原作的再认识和理解.因此,不同译者对原著的期待以及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就会有不同之,因此译文也会受到译者的主体性的影响.本文试参考、比较《水浒传》两个英译版本—一赛珍珠及沙博理译本中的谶言翻译,探讨译者主体性在翻译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