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要有正确的立论要使一篇影视评论的成功 ,首要要有正确的立论 ,也就是说文章的中心思想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运用马克思主义精典文艺理论来揭示评论对象的本质 ,概括规律性的认识。这样的评论才会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已故著名电影评论家钟惦斐在评论影片《人生》中这样论述 :“高加林和巧珍结婚是可能的 ,但往后的日子会怎样 ?巧珍固然是个悲剧 ,造成这个悲剧的是高加林 ,而高加林不是悲剧么 ?这是一个复杂的悲剧 ,而根本的一点是社会没有给他们提供广阔的天地。高加林怀着上联合国的雄心不得不回到高家沟。”这篇文章…  相似文献   

2.
新闻评论不外乎立论性评论和批驳性评论两个大类。而这两类性质不同的评论可都跟论辩结缘。事实上,写作批驳性的评论文章(或者说论辩式言论),自然要旗帜鲜明地展开论辩;而即使写立论性的正面文章实际上也往往离不开论辩。经验表明,每当我们在正面论证某一论点的时候,如果有意识地同与之对立的或者错误的见解适当地展开论辩、交锋,也会有助于增强言论的鲜明性和说服力。  相似文献   

3.
写新闻评论不像写消息,事情发生了就可以写了,评论的灵魂是立论,立论不仅要有新意、及时、吸引人等等,还有一个不言而喻的前提,这就是立论不能给人造成理解上差误。特别在强调舆论导向的现实背景下,评论立论的正确确立显得更为重要。下面我通过评阅两篇通讯员寄来的评论稿件,来说明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影视评论写作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下,充斥报刊和网络的影视评论大有越写越深奥,越写越使人难以看懂的势头。新学科的引进,各种学术名词的堆砌,似乎非此不成“文章”,非此不说明自己的“渊博”。久而久之,纷纷效尤出现了一些只有“花架子”,没有引导欣赏阅读价值的文章。影视评论的故作高深和故弄玄虚,不仅严重影响着影视剧的创作者,影响了影视评论的正常发展,还有碍于观众欣赏、认识和理解作品。  相似文献   

5.
新闻评论写作的立论方法指作者在新闻评论写作中分析、评价对象,进行思考、判断,提出见解与意见,形成立论思想的原则和方法。它最终实现在作品上,体现为作品立论思想的特征。所以,通过对一定数量作品之立论思想的特征的分析,可以透视其写作的立论方法。本文选取获第16届中国新闻奖和获第90届普利策新闻奖的报纸评论作品为分析、比较的基本资料。中国新闻奖和普利策新闻奖分别是中美两国最高新闻奖,其获奖的报纸评论作品能反映出两国新闻评论的主流面貌,表现出其各自基本的写作方法。本次所选取的均为2005年的作品。该年中美两国没有大的突变事件,两国的新闻评论写作都在常态下进行,能表现出它们一贯的特点。获中国新闻奖的报纸评论作品有社论、评论员文章、专栏言论、副刊言论,共21篇;获普利策新闻奖的评论作品为社论写作、评论、文艺批评,凡30篇。两国作品的体裁样式接近,可比性较大。就实际而言,新闻评论作品立论思想的特征主要表现在表达立论思想的核心范畴的特征、评价对象的尺度、立论的态度取向几个方面,它们分别标示思考的张力地带、先在的主观操持和写作旨趣及风格。这几个方面,是本文分析、比较的基本项目。[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网络影视评论随着互联网业的诞生而诞生,随着网络技术的丰富发展改变着存在形态和传播方式。由网站属性决定的用户使用习惯和需求的不同,使影视评论在各网站的地位和传播效果大相径庭。文章通过对大型电影门户网站、小型电影门户、社交网站、视频网站等处的影评比较,对当前网络影视评论的生态进行扫描,并提出有益建议。  相似文献   

7.
台湾<联合晚报>社论与联合报系其它报纸的评论共同构成联合报系的评论"航母".本文从选题立论、语言特色以及文章结构等方面分析<联合晚报>社论的特点,并对该报社轮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方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读了《中国广播》杂志2004年第九期上刊登曹仁义同志撰写的文章:《要特别垂视立论和论证这两个环节——2003年度中国广播新闻奖评论类评选述评》,我觉得文章对立论和论证的阐述比较全面,对这两个环节也概括得比较好,但对其中几个问题有点不同看法,要与曹仁义同志商榷。读了这篇文章,觉得曹先生对新闻评论的评价值得商榷。我们知道,新闻评论必须要关注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最前沿的重大问题,既要看到改革的趋势性,也要看到改革的阶段性。因此,如何判  相似文献   

9.
专业的影视评论是对影视作品能够产生直接或重大影响的评论,而这些评论是非专业人士即大众所不熟悉的。本文以影片《赵氏孤儿》的影评为例,就影视评论的专业和非专业、影视评论的专业性要求、影视评论的依据和角度,以及影视评论写作方法多方面多角度进行论述分析,以供影评爱好者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10.
第22届中国新闻奖的特等奖给了《人民日报》2011年6月27日的评论文章《选择,凝聚在信仰的旗帜下》。作为一篇新闻评论,能获得新闻最高奖的特别奖,除了主题重大之外,该评论的创新写法给笔者留下了深刻印象。重读这篇获奖评论,深深地被其选题角度之精准、立论论证之缜密、语言文字之精美所折服。  相似文献   

11.
报纸上的影视评论,可泛分为专业性的和大众性的两种.专业性的影视评论,一般是影视从业人员(专业创作、研究)的学术性文章,对影视作品的创作方法、创作风格、创作倾向等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其受众面大都是圈内人.而大众影视评论,既是“联系艺术家与观众的纽带”,也是电影产品质量的市场反馈,也是观众自我审美教育的途径.其作者结构包括各个阶层,评论形式丰富,文风雅俗共赏,与电影市场动态紧密结合,是报纸读者参与影视文化生活的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从评论的写作过程看,立论是评论写作的第一道程序。立论,就是提出评论的论题和论断,也就是提出所要评论的问题和作者对解决这一问题的见解。那么,且看我们的评论作者都有什么见解呢刁沈我读到的一些评论来看,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评论作者立论太简单化,太想当然了,常常是形而上学地看身份下笔写评论。譬如,只要是余秋雨在电视上多说几句,我们的评论一定说人家在卖弄文化;如果是演员罢演,那一定是耍大牌;女人开宝马撞了路边商贩,则招来富人霸道耍横的痛骂。暂且不说这样的评论角度能给人多少新的启发,单是这样的武断和片面.就很难让人信服。  相似文献   

13.
孙力 《声屏世界》2000,(11):51-52
对于以宣传介绍影视内容为主的广播电视报来说,影视评论对其有着独特的意义和深刻的影响。如何看待广播电视报的影视评论,如何做好广播电视报的影视评论工作,是从事广播电视报办报工作需要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我经常从《新京报》上读到吴祚来的时政文化评论。这些文章文风自然清新,立论多能直指问题核心,让人有所思有所感,且多被各大网站转载,反响也很热烈。  相似文献   

15.
近两年来,在我省鹤岗日报上,经常刊登于是乎(或孔鉴)的署名评论文章,每篇三百五十字左右,立论犀利,切中要害,说理透彻,文风活泼,感染力强,颇受读者喜爱。这个于是乎(或孔鉴),就是该报总编辑傅玺政。自从他担任报社总编辑后,一直坚持评论的写作,两年来共发表了七十九篇,受到读者和新闻界的好评。  相似文献   

16.
近两年来,在我省鹤岗日报上,经常刊登于是乎(或孔鉴)的署名评论文章,每篇三百五十字左右,立论犀利,切中要害,说理透彻,文风活泼,感染力强,颇受读者喜爱。这个于是乎(或孔鉴),就是该报总编辑傅玺政。自从他担任报社总编辑后,一直坚持评论的写作,两年来共发表了七十九篇,受到读者和新闻界的好评。  相似文献   

17.
立论和论证,是新闻评论写作和制作的两个十分重要的环节。2003年度中国广播新闻奖评论类获奖作品,都在这两个环节上做得比较好,获一等奖的作品在立论和论证上做得尤其好。  相似文献   

18.
新闻评论是一种重要的新闻体裁。如何才能写作出精彩的新闻评论?笔者结合吉林省《松原日报》发表的部分新闻评论稿件以及中央电视台的一篇评论,谈谈自己在学习新闻评论写作中对选题和立论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9.
新闻评论是由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而引发来的一种新闻体裁,它通过概念、判断、推理、论证等方法,专门对时事作出分析,表明作者的意见;有时,某些事实通过评论透露出来,不再专门发消息。作者的意见当然可以“百家争鸣”,但是总要能够自圆其说,从立论、论据到论证和结论,都要言之成理,符合形式逻辑。不然,就会出现前言不搭后语,南辕北辙的问题。 最近我看到几篇新闻评论,作者们的主观意图都是好的,但在立论、论证的全面性和论证逻辑上出现明显的漏洞。这几篇文章都将最近发生的事实或其他文章作为阐发自己观点的“引子”。这个“…  相似文献   

20.
评论员赵振宇以其敏锐的触角和极佳的口才,在长期的实践与研究活动中,逐渐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评论风格。本文从新闻评论的几大基本要素入手,分析赵振宇相关评论作品的选题风格、立论风格、说理风格和行文风格,深入挖掘其评论作品的风格特点和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