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视频案例教学就是用包括视频、音频、图片、动画等多媒体形式去捕捉和描述围绕教学问题的典型事件来完成教学活动。本文以《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为例,结合《市场营销学》的学科特点及多媒体视频案例的优势,从《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现状进行分析:认为要优化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过程,运用视频案例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从课前设计合理优秀的市场营销课程视频案例;课中注重课堂讲授与视频案例相结合的运用技巧;课后结合课堂知识与视频案例设计学生作业三个方面入手,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相似文献   

2.
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情,是无法还原的,我们只有通过史料去认识和研究历史。历史的学习就是要使学生尽可能地去感知历史的事实,图片史料包含着重要的历史信息,对于我们研究真实的历史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形象直观的图片史料比文字史料更容易把学生带入历史的情境,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一、图片史料的重要性1.图片史料内容丰富,承载着重要的历史信息。图片史料就是适用于历史教学与研究的图片材料,它包括照片、漫画、地图和图表,等等。图片史料本身就直接或间  相似文献   

3.
我在科学课上教学《消失了的恐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了解恐龙的形态和种类,课前我积极收集有关图片资料.教学中我尽量通过图片展示,引发了学生关注恐龙,激发学生了解恐龙的兴趣.  相似文献   

4.
王遵谏 《考试周刊》2011,(34):177-177
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把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这种最佳的环境和氛围中去感知历史,进而达到理解与认识的升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本文就以七年级下册《和同为一家》一课为例,阐述情境教学法在历史课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课前组织学生观看录像《狼和小羊》、《小羊咩咩》等童话故事片 ,在学生脑海里留下狼狡猾、凶恶 ,羊善良、老实的形象 ,激发情感 ,引发学生迫切要学习本课的浓厚兴趣 ,为教学作好铺垫。本课两课时 ,下面说的是第二课时教学程序的设计。上课一开始 ,我便用简笔画将一只老山羊与狼对比地分别画在黑板的左上角与右下角 ,这会立刻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激起学习兴趣 ,把学生带入课文的特定情境中去。使学生产生求知的欲望。一、创设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课文第一段是故事的关键部分 ,为了让学生迅速地了解故事的起因 ,感知故事的中心 ,我准备以此为切…  相似文献   

6.
毛主席写的《长征》(五年制第九册16课)是一首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在这首伟大的诗篇里,真实地记下了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光辉历程,歌颂了红军不怕任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学这首诗,我采用了电教手段,充分利用幻灯图片、录音、音乐等形式,让诗情画意交融一体。在形象的历史画卷中,学生们受到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 (一)课前预习,做好思想上的准备,培养自学能力。为了让学生能更明晰地感知课文,领会诗中的思想感情,我组织他们搜集了许多红军长征的有关资料,学习长征中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进行了充分的课前预习。教学一开始我就用录音介绍时代背景及长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标准》提出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不应把它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浙江版教材第五册第三单元的三篇课文 (《这是我小学的老师》、《我要一本书》、《燕子过海》)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因素 ,文章中生动隽永的语言、令人遐想的画面意境、丰满高大的艺术形象给学生一次次心灵的撞击。因此 ,我觉得以此为切入口 ,引导学生在欣赏、推敲、美读中去感知美、理解美、体验美 ,不失为教学本单元三篇课文的好方法。  一、欣赏画面 感知形象美本单元三篇课文图文…  相似文献   

8.
一、在语言环境中感知拼音 儿童特别爱听故事,因为故事形象生动,情节曲折,有头有尾。因此,在授新课前,我根据教材插图,编成有趣的故事讲给学生听,同时出示有关图片和字母,让学生在形象的语言环境中感知拼音。如学《z c s》这课时,我将这课的六幅插图编成了《从小爱劳动》的故事,先边讲故事边出示图、音节卡、字母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是发现和建构作品意义的过程。作品的文学价值,是由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得以实现的。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往往带有更多的主观性和个人色彩。应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重视对作品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感知与把握,注意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可见,《语文课程标准》把尊重学生在文学作品阅读过程的独特体验,关注学生阅读心理的独特性,培养学生的批判质疑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了新课程文学作品教学的基本理念。下面,笔者就这一教学理念,结合自己的课…  相似文献   

10.
把对联运用到《历史》教学中,是我近来的一次尝试。我在教学五年制下册《历史》第五课《义和团廊坊大捷》时,就加进了一副对联,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我觉得,这是成功的一课,是令人满意的。现在,我不揣冒昧,小结出来,请行家指点。 《义和团廊坊大捷》一课的教学目的,在于除了要学生掌握其基本知识外,还要认识两个基本观点,即:(一)义和团运动是我国近代史上一次轰轰烈烈的反帝爱国运动;(二)廊坊大捷沉重地打击了外国侵略者,显示了中国人民大无畏的革命战斗精神。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一改以往平铺直叙的教学  相似文献   

11.
朱红青 《山东教育》2012,(29):40-41
历史之不可逆转、不可重复的特性,决定了历史教师必须要"创设"情境,一定程度上还原历史,把学生引入到身临其境的环境中去,从而让学生神入历史,引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体验学习过程,让学生在经历和体验中学习历史。实践证明,有效的情境教学的确能够引导学生从形象的感知达到抽象的理性的顿悟,有助于体现历史的生动,也有助于理解生动的历史,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创设历史情境呢?下面以《伟大的历史转折》一课为例,谈谈笔者的些许  相似文献   

12.
一、借助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出发,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现实的情境中去学习数学。这一情境要有趣,要富有挑战性的。苏教版课程标准一年级数学教材上,都是通过学生熟悉的卡通人物、动植物等一些具体形象来展示数学问题。在这些赏心悦目的图片之中,教学时,我用心编导情境用语,  相似文献   

13.
学校要举行一次教研活动,一位青年教师把<鲸>这篇课文作为上观摩课的内容.课备好以后,他让我去昕他试讲. 第一次试讲时.这位老师的教学思路大体是这样的:揭题,从分析形声字"鲸"入手,导入新课;然后播放大量鲸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知鲸的庞大;接着师生合作概括课文七个自然段的小标题;最后创设情境,练习写话、说话.  相似文献   

14.
陈燕 《考试周刊》2011,(10):159-161
《旅游地理》是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中一门主干课。由于中职生的特殊性,教师应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好奇心,把这些知识点通过播放一段视频,展示一幅图片,开展一次模拟课,身临其境的景点现场教学,创设丰富的课堂情境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变被动学为主动学,自觉地、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讲解能力。  相似文献   

15.
图片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教版《历史与社会》新教材更是把图片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极大地增加了图片在教材中的份量。与传统教材相比,新教材在表达方式上明显已由过去以文字为主、图片为辅,向文字与图片相结合、图文并重的方向转变。这一转变要求我们重新认识图片在教材中的地位和功能,重新研究在教学中如何运用图片去发展学生的智能。在此,笔者仅以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教材为例,结合自己教学中的具体实践,谈谈我对图片教学的一些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16.
五年制语文九册6课《黄河象》是一篇科学小品,写的是科学家们对一头古代黄河象来历的假想及有关知识。许多老师在教学中借助图片、幻灯来再现黄河象的形象,搞些直观教学。这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不过我觉得,教语文更重要的是训练学生直接把语言文字转化为视听形象,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地观察、思考、领悟。如果学生用不着看图片,只要一读课文,脑子里就能映现出没有图片的图  相似文献   

17.
张德梅 《成才之路》2012,(18):22-22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注重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教师不但要会教书,更要懂得育人。作为中学历史教师,更妻把培养德才兼备的青少年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把对学生进行德育作为历史教学的首要任务去抓实抓好。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呢?结合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王福玲 《文教资料》2007,(31):117-118
2005年底,我上了一堂市级评优课《丁香花下》,在这堂课快结束时,学生向我提出了两个问题,这两个问题给我带来了很大的思想震撼,它让我意识到新课程下的语文课堂教师要改变自己的角色,不能再以自我为中心,而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把课堂时间多留给学生,多让学生去读书、去质疑,以问题去带动学生的学习。  相似文献   

19.
<正>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视频、音频和图片等多种形式与学生进行互动,改变传统教学中单一的上课模式,使老师的讲课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小学开设《品德与社会》课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多媒体教学的特点正好与《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目的不谋而合。多媒体教学在现代社会教学中运用广泛,这是因为其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那么在小学的《品德与社会》课中需不需要  相似文献   

20.
课堂教学策略与方法是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水平高低的直接体现,它的优劣与否对教学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有效的策略能大大提高教学质量,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引导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模式。笔者在历史教学中依据新课程理念,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一、情境再现激欲望历史学科具有时间、空间、人物的特定场景。课堂上,笔者有意识地引入具有一定情绪色彩、形象具体的历史场景,让学生有切身的体验与感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比如影片、图片、歌曲、古诗、漫画、故事等,把学生带人特定的历史氛围之中。例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这一课时,我选择了爱国影片《我的1919》,截取了中国代表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与日本代表据理力争我国山东主权的场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