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校基于系统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文章从理论维度、价值维度以及实践维度三个方面探讨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在系统论视域下,从理论维度看,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具有整体性、层次性和开放性的理论特质;从价值维度看,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具有认知价值、情感价值以及实践价值;从实践维度看,高校完善爱国主义教育要从主体系统、介体系统以及环体系统三个方面入手,致力于形成“三位一体”的育人格局、合理运用并选择教育载体和内容、增强教育与环境的耦合性。  相似文献   

2.
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学校爱国主义教育螺旋上升的必然要求。树立观念、明确方向与目标、厘清问题、探寻路径是实现爱国主义教育螺旋上升的实践进路。首先,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树立整体性育人观,将学校爱国主义教育视为由学校文化、学生主观能动性及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等元素构成的统一整体;其次,根据《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等文件要求,确立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方向,以激发学生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为目标;再次,以教育实践为基础,梳理阻碍推进爱国主义教育螺旋上升的堵点与短点;最后,针对实践中存在的教师短缺、内容重复与脱节、教育主体各自为政、评价简单化等问题,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循序渐进的目标与内容体系、构建大中小学衔接互动机制、建立立体化教育评价体系等方面探寻解决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爱国主义是激昂在中华民族绵延发展历史长河中的主旋律,是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生生不息的强大力量。在新冠疫情和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交织的背景下,90后、00后以实际行动发出了当代青年是充满希望、可堪大任的时代强音。当前,正值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深化提升的重要契机,全民爱国热情空前高涨,但仍面临着抗疫网络舆情影响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效果、教育者对抗疫精神中蕴含的爱国主义理论元素挖掘深度不够、部分大学生爱国情感与行动不一致等现实挑战。为此,新时代,高校要实现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形成爱国主义教育合力;营造高校爱国主义文化育人氛围,增强爱国主义教育感染力;构建网络育人新格局,激发爱国主义教育活力。  相似文献   

4.
在新时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既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根本任务。一是爱国主义教育必须遵循四项基本原则;二是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必须植根于祖国的沃土之中;三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必须多渠道、多样化。  相似文献   

5.
胡晓晴 《成才之路》2023,(10):21-24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同心同德、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新时代背景下,强化爱国主义教育有助于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有助于铸牢青年大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助于推进我国社会不断发展前进。高校要明确教育目标,扩充教育内涵,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注重理论灌输与实际行动相结合,用科学理论和确证事实教化;发挥课堂教学的爱国主义教育作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论述;强化爱国主义教育研究,开展网络视角下的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6.
爱国主义教育在我国源远流长。本文初步探讨了我国古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热爱祖国的爱国情感教育;爱国主义民族气节教育;孝亲敬祖的爱国民风教育;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经史诗文教育。总结了我国古代爱国主义教育的经验:以学校为主要阵地,以诗文经史为主要内容;富于爱国主义教育传统的家庭教育;古代爱国主义教育重视教育氛围的营造,众多爱国主义教育家本身就是著名的爱国者。  相似文献   

7.
全面建设农业现代化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必要前提。全面建设农业现代化对农业院校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农业院校肩负着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专业人才的重任,其特殊使命造就了农业院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特殊性:塑造服务“三农”的大学精神;依托乡村振兴战略,开展特色实践,砥砺报国之行,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通过讲好中国“三农”故事、开展农业现代化重要性教育、农业安全和粮食安全教育,多维度提高大学生懂农、爱农、护农情怀,做到从知、情、意、行四个维度来加强农业院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8.
阐述利用广西红色资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提出应整合广西红色资源内容,提升爱国主义教育效果;强化广西红色资源管理,完善爱国主义教育机制;构建广西红色资源网站,占领爱国主义宣传阵地,从而推进广西高职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9.
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思政课的核心内容之一,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与应有之义。基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整体视域,从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发展规律出发,构建爱国主义教育的目标层次为:小学阶段,启蒙爱国认知,培育爱国之情;中学阶段,深化情理交融,明晰爱国之理;大学阶段,稳固价值观,坚定强国之志。推进大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一体化的着力点为:利用“课程思政”形成爱国主义教育的协同效应;教材编写体现爱国主义教育目标的连贯性和教学内容的层次性;教学方法以不同学段对象的特点和教育目标为依据,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政治课教师的神圣职责。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必须根据教材内容,结合社会现实,并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提出问题,先议后讲;对比分析,明辨是非;贴近现实生活,把爱国主义教育落实到行动上。  相似文献   

11.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爱国主义教育受到了严重的挑战。为此,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1.注重爱国主义教育的科学性以奠定思想基础;2.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以形成融洽的氛围;3.净化社会风气以抵御不良思想的侵袭。  相似文献   

12.
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向纵深发展柳州铁路第二中学校长王载铮我校以“围绕核心、遵循规律、务求实效”为方针,坚持不懈地对全校师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努力做到以下四点:一是构建爱国主义教育机制,制定爱国主义教育目标,完善爱国主义教育系统,规范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二是...  相似文献   

13.
爱国主义教育是全民教育,广大青少年是教育的重点。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到教书育人的全过程中去,历史学科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学科,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渠道,是历史课堂教学的一条主线,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有效途径,根据本人多年教学的实践,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14.
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需要,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求的新型人才的需要,是大力弘扬民族文化和振奋民族精神的需要。其主要途径和方法是:建立健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制度;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营造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氛围。  相似文献   

15.
爱国主义教育必须突出时代特征,这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原则。如何突出时代特征,是新时期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重大课题之一。近年来,特别是《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颁布以来,我们紧紧围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通过多种渠道,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上级组织的肯定,河南电视台等新闻单位也进行了报道。本结合我院近年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就此谈一点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16.
爱国主义是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方面。爱国主义教育是国民教育,特别是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历史课程由于其所具有的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史料,以及进行人教育的基本目的。决定了历史教学与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成为必然。这就要求历史教学在实践和方法等方面作更深入的探索,促进爱国主义教育在主要途径方面有所创新,提高实际成效。  相似文献   

17.
构建体系形成网络创立特色──萍乡师范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做法彭检明中共中央下发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爱国主义教育是全民教育,重点是广大青少年”;“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重要场所,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彻到幼儿园,直至大...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爱国主义教育是根据我国的国情、特点来运用马克思主义爱国主义教育理论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民族院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我国爱国主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毋庸置疑民族院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重要实践活动。这一实践活动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民族院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完善的需要,二是民族院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特点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特色。  相似文献   

19.
注重系列化工程建设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绥化市雷锋小学校刘淑文在贯彻落实《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我校注重系列化工程建设,在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们的作法是;一、爱国主义教育管理系列化管理出质量,管理出效...  相似文献   

20.
爱国主义教育形式应灵活多样陈四根爱国主义历来是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中华民族素有的优良传统。作为思想载体的中学语文教材,其中许多的篇章饱含着鲜明的爱国主义思想,体现出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教师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渠道。在长期的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