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中学地理教育教学带来了一系列转变,也对高等师范院校地理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调查及实践发现高等师范院校地理教育在新课改背景下还存在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利于地理科学专业人才的培养以及地理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本文针对高等师范院校地理科学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高等师范院校地理专业教育类课程、增加实践、注重专业技能与地理新课程标准相结合、改变教学方式等措施,其意义在于培养师范生适应新课程标准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2.
地理新课程对中学地理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继续教育全面提高在职地理教师的素质是地理课程改革成功实施的关键。本文采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从教育理念、教学能力、教学方法和手段、评价方式等方面分析了新课程对中学地理教师的新要求,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针对地理新课程对中学地理教师的要求,分析了新课改过程中地理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形成原因,并从教师的学历补偿、教育理念更新、知识更新、提高教学技能、增强科研能力等方面提出了开展中学地理教师继续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地理教学论》是高师院校培养学生从事中学地理教学与研究工作的一门专业必修课.随着中学地理新课程改革向纵深方向的发展,对于教师的需求标准越来越高,对《地理教学论》的课程功能、内容结构和教学方法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如何积极应对并引领基础教育新课程的改革,培养能胜任中学地理教学与研究工作的高质量人才,使课堂教学成为师生共同实现生命价值的过程,成为需要重新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新课改背景下高师地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高师地理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理念,在一定程度上扼制了创新型地理教育人才的培养。面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培养中学地理教师为主要职责的高等师范地理专业,必须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理念和内容,从地理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课程结构、教学实践以及师资力量等方面重新审视和构建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16,(77):116-117
中学地理课程改革对高师院校教学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进行体系优化,才能解决地理教师教育专业教育类课程中理论课程单一、教学内容分散、与中学课堂接触少的问题。结合地理教师教育专业教育类课程设置现状,提出增强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技能、转变教学观念、注重教学管理的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6.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对中学地理教师的专业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说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与水平是影响课程改革成败的重要因素。中学地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对提高地理学科的教学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促进中学地理教师专业化发展,我们进行了一些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针对当前高专中国地理课程在教材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存在着与中学地理教学相脱节的问题,提出合理调整教材内容,强化与中学地理教学之间的衔接;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构建科学的学业考核体系,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  相似文献   

8.
课程改革对地理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高素质、综合型人才。这就要求地理教师必须注重专业发展,跟上时代的步伐,更加重视实践性和人文地理教学,重视自己综合素质的培养。本文结合笔者教学实践,简述如何适应改革要求,做一名合格的中学地理教师。  相似文献   

9.
中学地理新课标已全面推行,它主要包括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课程实施建议等四个部分,包含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倡导鼓励性评价和指导性评价、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等理念.目前高师地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与中学地理新课标的理念不相适应,表现为实践教学体系设置粗糙、实践教学比例偏低、形式陈旧僵化等方面,为了满足中学地理新课标要求,提出了高师地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思路,拟构建新的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0.
对河南省部分高师院校地理科学专业教育类基础课程的问卷调查,结果发现:高师院校地理科学专业教育类课程设置存在着侧重理论层面,滞后于中学地理新课程的改革,教育实践课程没引起足够的重视;教育类课程设置课时较少,学分比例偏低;学生对新课程改革的认知理解程度不足等问题。针对这种情况,高师院校应通过整合教育基础理论课程,增加教师职业技能类课程和教育研究课程,重视教育实习,培养适应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新型地理教师。  相似文献   

11.
基础教育地理课程教学改革体现了素质教育理念和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现代教育目标。区域地理是我国高等师范院校地理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之一。目前,高师地理区域地理课程教学不能完全满足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对新型高素质创新型教师人才培养的要求,必须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改革教学内容体系,强化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地理作为现代地理科学基础理论层次的区域地理学的核心课程之一,承担着中国地理国情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区域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发展观,培养学生综合的、开放的地理思维能力,完善学生地理专业素养等方面的功能和作用。经过数十年的实践,我国高校中国地理课程教学改革达到了新的高度,但仍需在课程设置、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和课程的各教学环节上作进一步改革探讨。  相似文献   

13.
高校《世界地理》课程整体结构优化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介绍当前我国高校《世界地理》课程的整体结构及其在全球化、信息化形势下课程改革的机遇,剖析了高校《世界地理》课程结构及教学存在的问题,从教育理念、课程结构、教材内容、教学方法等不同角度,提出世界地理课程改革的对策与方法,以推进世界地理课程教学的创新与可持续发展,提高《世界地理》课程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4.
高校《世界地理》课程整体结构优化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简要介绍当前我国高校《世界地理》课程的整体结构及其在全球化、信息化形势下课程改革的机遇,剖析了高校《世界地理》课程结构及教学存在的问题,从教育理念、课程结构、教材内容、教学方法等不同角度,提出世界地理课程改革的对策与方法,以推进世界地理课程教学的创新与可持续发展,提高《世界地理》课程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郑丽 《丽水学院学报》2008,30(4):121-123
新课改对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新要求,但作为培养未来中小学教师重要基地的高师院校,还存在着一系列与新课改要求相脱节的突出问题。为此,高师院校必须深化认识,主动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调整课程设置,改革教学管理机制,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实习实践,增强师资培养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16.
以地理新课改为切入点,采取个别访谈、调查问卷与数理统计等多种研究方法。结果表明:地理师范生对新课改的认识不足,地理专业思想不明确。同时存在创新意识与科研能力不强,教学实践能力较弱,课程资源整合能力不够等诸多问题。为此,师范院校应通过大学课程内容改革、延长教育实习时间以及创建大学与中学对接培训平台等方式培养师范生的素质,同时师范生也要积极主动地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自身的教学实践能力及课程资源开发与整合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人文地理教学改革与创新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理教育专业人文地理的教学必须将深化教学改革与创新教育紧密地结合起来.一方面要改革人文地理的教学内容,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重视课程的系列化与配套建设,建立科学的考察学生全面素质的考核体系;另一方面,要切实转变观念,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重视人文地理思维过程的培养,开设人文地理创新课程,推进人文地理课程综合化改革.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教育”取代“师范教育”是历史的必然。在开放型的培养体制下以及在培养专业化教师的过程中,师范高校自身有着诸多优势,如:全新的教师教育理念和培养方式;学科与教育相结合的新型课程体系;师范教育时期建立的教育实习、实践合作基地;独特的教师教育职后培训资源等。凭借优势,师范高校应成为推动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核心力量。  相似文献   

19.
安徽省巢湖野外地质实习基地建设与改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核心思想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并且强调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的锻炼,多渠道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业务素质和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地质学基础是高等师范院校地理科学专业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地质野外实习是其重要的教学环节,而实习基地建设在该环节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根据地质学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课程改革的内在要求,以安徽省巢湖地质实习基地为例,讨论了实习基地建设的条件、教学改革的主要形式和内容,旨在使地质实习基地更好地服务于地质学的教学和课程改革,培养高质量的新型人才,也达到促进地质实习基地建设和对区域经济之目的。  相似文献   

20.
经济地理学是高等院校地理学以及相关学科的主要专业课,在解决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的各种问题方面有着独特的视角和方法。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对唐山师范学院经济地理学研究和教学提出了新的方向和要求。唐山师范学院经济地理学教学中存在教学方法落后、教学内容重复、实践环节薄弱、课程更新迟缓等问题。经济地理教学要立足服务地方经济原则,实施案例教学,探讨教学改革的新途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