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建东  苏霞 《山东教育》2012,(10):32-34
课前交流——说格言师:同学们,今天咱们刚认识,可以说是新朋友,既然是朋友,我有几句格言想送给大家,谁来读一读?(出示格言)生个别读、齐读。师:除了这些,你还积累了哪些格言?说出来和大家一块分享一下!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生:众人拾柴火焰高。  相似文献   

2.
有一首古诗写道:"百川到东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还有一首古诗写道:"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古往今来,父母和师长都是这样教导青少年要抓住美好时光努力  相似文献   

3.
我最讨厌那种说教,什么“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什么“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仿佛青少年时期的全部价值就在于为将来的成功而苦苦奋斗。依我看,“少壮不享乐,老大徒懊丧”至少也是成立的。倘若一个人在少壮时并非因为生活所迫而只知吃苦,拒绝享受,到年老力衰时即使成了“人上人”,却丧失了享受的能力,那又有什么意思呢?但是,快乐不应该是单一的、短暂的、完全依赖外部条件的,而应该是  相似文献   

4.
古往今来,数以万计的哲人、诗人、革命家、科学家曾留下许许多多劝勉青少年珍惜时间的良言美语。《汉乐府·长歌行》写道:汉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相似文献   

5.
一、走近纪念碑 1.揭题导入,质疑猜读.师:今天,咱们一起跟随著名作家刘成章来"读--碑".(手指课题)再把题目读一读. 生:(齐)读碑. 师:看到课题,同学们有什么问题吗? 生:作者读的是什么碑? 生:他读的时候,是怎么读的,有怎样的心情? 生:作者为什么要读碑? 师:也就是说,读碑有什么特殊的意义,是吧? 生:为什么是"读"碑?  相似文献   

6.
【教学片段一】选春联师 :同学们请看 ,这里是春节之前街头的一个春联小摊 ,这时你来到了这个小摊 ,你打算为谁选春联?准备选哪一副呢?(学生选春联并说话)生1 :我为爷爷奶奶选“福如东海 ,寿比南山”这副春联 ,希望爷爷奶奶健康长寿 ,永远幸福。生2 :我为爸爸妈妈选“比翼齐飞百年好 ,志同道合千秋缘”这副春联 ,因为我想让爸爸妈妈永远幸福 ,和和睦睦 ,亲亲热热。(众笑)生3 :我的同桌有些贪玩 ,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 ,所以我为他选“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这副春联。师 :那么 ,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生3 :(走到同桌前 ,把春联送给他)对他…  相似文献   

7.
中国父母常告诫子女"先苦后甜"、"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一旦孩子在不堪重负之下丧失学习动力,他们依然苦口婆心再送上一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他们的用意也许是好的,但一旦缺乏科学的态度就会物极必反,事与愿违.  相似文献   

8.
一、单项选择题 1.初中阶段是我们学习知识、涵养道德、增长才干的最佳时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句成语,意思是说:() A.年轻人不努力,他的哥哥也没有办法,  相似文献   

9.
都说学生的课业负担重,到底重在哪里呢?最近网上和学生中都在疯传一首《作业歌》:"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作业滚滚来。君子坦荡荡,小人写作业。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在写作业。举头望明月,低头写作业。少壮不努力,老大写作业。垂死病中惊坐起,今天还没写作业。生当作人杰,死亦写作业。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下写作业。"学生为什么喜欢唱这首歌,因为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自古以来,学习的年龄问题不同程度地受到人们的重视。早在南北朝时期的颜之推就认为:"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我们也经常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古训来告诫学生。这些都体现了年龄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语言学习自然也包含其中。近年来"外语学习越早越好"的呼声越来越高,然而外语学习是不是真的  相似文献   

11.
刘杨 《课外阅读》2012,(20):42-43
知道先生:这次化学考试我的成绩又不理想,虽然我复习很努力,准备也很用心,但在考场上似乎依然望"题"莫及。"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然而对于努力过的我来说,怎么到头来成绩依旧让我伤悲呢?  相似文献   

12.
<正>[教学过程]一、欣赏漫画,导入新课师:让我们欣赏一组漫画——师:看完这组漫画有何感想?生:要学会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以免造成严重的后果。师:是的!发脾气是本能,控制脾气是本领。我们正处于青春期,更要理智地控制冲动。为什么要控制冲动?怎样才能控制好冲动呢?让我们学习"理智的青春更美丽"。  相似文献   

13.
师:今天,我们学习<生命的壮歌>中第二则故事--<"生命桥">.看到这个题目,大家想到了哪些问题? 生:题目上为什么要加上引号? 生:"生命桥"是一座什么样的桥? 生:为什么叫"生命桥"?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很有思考价值,请大家先自读课文,看看能不能解决这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诗七首浅析     
青青园中葵,朝霞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事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相似文献   

15.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唏。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馄黄华(hua)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相似文献   

16.
一、猜谜入课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 生:喜欢。 师:老师今天出一条谜语,要求你们先听好谜语,能把它记下来并口述,再说出谜底。同学可要认真听,细心记啊! 师:老大老大,铁木交叉。嘴里吃人,肚里说话。 生:是我们住的房子。 评:选择了与活动内容有关的猜  相似文献   

17.
正当读到叶尔德林"生着棕红色头发"的时候,我听到有些同学笑出了声,我觉得这是解读叶尔德林的好机会。1.为什么叶尔德林"生着棕红色头发"?生:染的呗。生:哈哈,外国人本来就长黄头发、红头发。师:嗯,可是为什么不写成"黄头发"?还有肖像描写大多写什么?生:眼睛,鼻子,嘴巴等。师:为什么不描写成"大眼睛""高鼻梁"?大家想想"红色头发"给人什么感觉?  相似文献   

18.
<正>一、课例观察下面是一位老师执教散文《春》的片段:生1:我还有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是我在听写的时候产生的,不知道各位有没有同感?最后一个句子中的"静默",我在听写时写成了"浸没"……生2:我也是。生1:我不知道作者为什么不用这个"浸没",而用了"静默"这个词。师:这个问题有意思,你们能辨别一下吗?作者为什么用"静默"而不用"浸没"呢?生3:会不会是作者误写所致?  相似文献   

19.
郑百苗 《湖南教育》2005,(19):36-37
片断一(黑龙江苗鸿爱老师执教)仅仅是夸赞白杨树吗?师:作者要写白杨树,为什么开篇写这荒凉的大戈壁?我们通过“解词析句”不仅要知道作者写了什么,怎么写的,还要懂得为什么这样写。生:这是告诉我们白杨树所生长的环境很恶劣。生:这里用恶劣的环境烘托白杨树的高大形象。师:我们平时描写参天树木,常用哪些词语?生:高大挺立、高大挺直、高大挺拔……师:请同学们看课文中作者描写戈壁滩上的白杨树用了哪个词?生:高大挺秀。师:谁能说说“秀”是什么意思?生:“秀”就是不俗气,很高雅。生:“秀”就是美而秀气、秀丽,很漂亮的意思。师:作者为什么不…  相似文献   

20.
一、品点中心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桂花雨》。(生读题)师:桂花雨非常地香,再读——(生再次读题)师:(深情地讲述)作者琦君在1949年离开大陆,去了台湾。她身在异乡,却常常想起家乡的桂花。课文一开头,就写到"小时侯,我最喜欢桂花。"(出示在黑板上)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