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设计理念儿童的天性是好奇的,他们接触周围世界时,头脑中会产生许多新鲜、奇异的想法,会创造出许多生动、鲜活的形象,如“在月亮上荡秋千、星星是天空的眼睛”,可以说儿童是天生的诗人!儿童诗就是表达儿童的这种心理特征,抒发儿童的真情实感的一种很好的习作表达形式。所以,引导儿童学写儿童诗,是语文实践活动与儿童天性的很好的统一。二、学习目标1.初步认识和了解儿童诗,感受儿童诗的美。2.激发想象力,提高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及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3.继续培养学生求真、崇善、爱美的情感。三、学习过程(一)激发想象,以想带…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6,(4):47-48
语言是诗歌的灵魂,在儿童诗言语世界中,其语言不仅承载了儿童诗对童真、童心、童趣的坚守,而且映射了儿童诗教学的教学智慧和教学策略。学生读诗、写诗的过程就是一个发现美、享受美、捕捉美、创造美的过程。儿童诗的创作,可以大大激发儿童的创造性想象,进而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品质。以儿童诗语言为跳板,可以为儿童诗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助力,更是引导低年级儿童逐步领略儿童诗的独特魅力,习得语言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想象是创造的基础,想象是创造的源泉,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也就没有人类社会的进步。儿童想象力的培养应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丰富学生感性材料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前提,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能迅速提取应用"具体、形象"的想象能力。对一些抽象的数量关系,可以利用图形帮助想象;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通过联想等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相似文献   

4.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丰富数感体验,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充分地积极地调动学生的眼、口、手等,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一、“眼”看为实,激发想象小学生认识事物主要是从感知事物的形象开始的。数学教材的文字叙述中穿插了一系列图画、图形,就是针对学生这一特点而精心设计的。这些数学图画、图形不仅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了形象依据,同时也为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如,在教学“认识三角形”一节时,用多媒体动画出示自行车车架、房屋等外形图,…  相似文献   

5.
儿童诗语言优美、节奏感强,深受学生的喜爱。在儿童诗的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这是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课堂上,教师可从儿童诗的节奏美、意境美、语言美、情感美、想象美、创造美等方面引领学生学习儿童诗,以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6.
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必须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为前提。那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首先我们要丰富学生的表象,激发想象的兴趣,鼓励学生想象的意识。其次我们要通过美读和语言描绘,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利用课文插图和多媒体手段,通过开展课本剧表演,进行多种形式的作文训练,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相似文献   

7.
一、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遵循学生语文学习的规律,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想像力、思维能力,指导学生创作生动活泼的儿童诗,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从而促使新课程标准下的学生校园生活更充满诗情画意。二、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进行儿童诗创作的兴趣。2.培养学生丰富、夸张的想像力,让学生儿童诗创作的思维过程得到充分的展示。3.让学生初步会用联想法创作一首或几首儿童诗,初步懂得对别人的儿…  相似文献   

8.
诗,是语言的精华,情感的骄子。儿童诗是诗歌家族的重要一员,它以儿童的眼光去发现、去捕捉,以儿童的思维去思考、去想象,描绘孩子眼中的世界,抒发孩子内心的情感。它反映了儿童最真实、最纯真的生活与心声。儿童诗具有丰富的想象与情意,因此,欣赏、描画、诵演、创作儿童诗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审美气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  相似文献   

9.
美术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的学科。作为教师,要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通过观察和分析,产生联想、想象,以新奇、异常的思维去探索,进行创造性构思,让学生通过奇思妙想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从教材中、从周围生活的事物中去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1加强素材积累为想象提供源泉素材是想象力的翅膀,  相似文献   

10.
田莉 《考试周刊》2012,(55):187-188
美术创作是形象思维,应通过激发儿童对美术的想象力,培养儿童的形象思维,开发儿童智力,培养儿童观察、记忆、想象和创造能力。这个过程,重要的是要为儿童的艺术创作引路,深入了解儿童,启发儿童对美的想象力,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尊重孩子神奇的想象力。  相似文献   

11.
<正>儿童诗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具有重要意义。但现实的儿童诗教学往往过多追求形式的丰富和场面的热闹,忽略了儿童诗内在美的挖掘,学生感受不到儿童诗的意境之美。因此,在儿童诗教学中需要进行整体设计,建立激发兴趣、感知意象、营造想象、丰富情感四位一体的教学范式。  相似文献   

12.
儿童诗深受儿童的喜欢,蕴涵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质,将儿童诗引入小学语文课堂,不仅可以使儿童增加体验,培养语感,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全面提升综合素质。一、花开花落亦有声——听诗在《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目标中就明确指出:要引领学生"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美。"儿童诗,是适合儿童阅读欣赏的一种诗歌形式。  相似文献   

13.
儿童诗在一年级的语文教科书内占了很大的比重,是接近儿童生活、贴近儿童内心的一种文学体裁.教师在实施儿童诗教学时,要根据一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教学规律,科学地运用策略指导学生学习.我以儿童诗《小小的船》的教学为例,提出了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和强化朗读,品尝韵律之美及展开想象,发掘创作潜能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4.
儿童是最富有想象力的个体,儿童有了想象力就有了活力和生机,就会充满童真童趣。新的课程改革要求,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创造能力,让学生成为富有创造性的阅读者。因此,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学习知识、增强技能、提高语文综合素质等,都有重要意义。一、抓住课题,展开概想,激发学习兴趣课题是最能揭示文章主旨的关键性语句,是文章的核心。每次学习新课之前,如果能抓住课题,激发学生想象,既  相似文献   

15.
儿童诗在一年级的语文教科书内占了很大的比重,是接近儿童生活、贴近儿童内心的一种文学体裁。教师在实施儿童诗教学时,要根据一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教学规律,科学地运用策略指导学生学习。我以儿童诗《小小的船》的教学为例,提出了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和强化朗读,品尝韵律之美及展开想象,发掘创作潜能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6.
培养学生的科学想象力,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比学习科学知识更重要,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发明。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呢?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探析:一、创设教学情境,启发想象力;二、加强实验教学,展开想象力;三、运用多媒体组合,提高想象力;四、开展科学实践活动,丰富想象力。通过这些途经,可以逐渐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相似文献   

17.
吴玉琴 《考试周刊》2012,(40):178-178
美术创作是形象思维,应通过激发儿童对于美术的兴趣,培养儿童的形象思维,开发儿童的智力,培养儿童的观察、记忆、想象和创造能力。这个过程,重要的是对儿童艺术创作的引导,即要善于了解儿童,激发儿童对美的兴趣,培养儿童的想象力的创造力,尊重孩子神奇的幻想。  相似文献   

18.
儿童诗主要是以儿童为接受对象,适合儿童阅读、吟诵,可以分为古代诗和现代诗,这些诗歌应该符合儿童的审美特征和心理特点。运用儿童诗展开教学活动,能够更好地提升儿童的道德品格和思想内涵,激发儿童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有利于培养儿童的审美意识和文学鉴赏能力。小学生的年龄跨度在6-13岁之间,这个阶段正适合儿童诗教学。本文从独钟于"情"的方面进行儿童诗教学,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验诗歌情感,通过创设诗歌情景获得情感体验,指导学生深入体会诗歌情感之美,进而探究儿童诗教学,从而让学生得到美的熏陶。  相似文献   

19.
《四季》是一首儿歌.作者通过对四季代表性事物的描述,向儿童展现了春、夏、秋、冬不同的景色.儿歌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语言亲切、生动,再配上形象优美的插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培养美读课文的能力,并让学生在观察、想象中去创造.在执教过程中,四个版块的设想符合学生学习的身心需要,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相似文献   

20.
想象是思维的特殊方式,作为构成智力的五个因素之一的想象力,是智力活动富有创造性的条件。想象力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事物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在向学生传授语文基本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生活经验和知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