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历史性跨越主要体现为:从人治到法治;从法制到法治;从法律体系到法治体系;从依法治国到全面依法治国;从法治国家到法治中国。  相似文献   

2.
教育行政执法责任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建立教育行政执法责任制的意义 教育行政执法责任制是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为了履行法定职能、执行教育法律中规定的任务而制定的内部管理制度。 1.法治国家要求依法治教。 随着我国法制体系建设的逐渐完备,我国必将走向一个法治国家。法治国家要求在教育领域实行依法治教。目前我国教育法律体系正处在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3.
教育立法是一项严肃复杂的规范性的决策活动,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是法治国家、法治社会的制度基础.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高职教育实践取得了丰富发展,而美国高职教育的布局更早、更全面、更完善,相比之下,我国高职教育还存在诸多不足,与建设教育强国的目标相去甚远,在职能定位、体系建设、法制保障、监督管理等方面差距较大.基于对比分析中美两国高职教育法制建设在立法权限、立法程序、法制体系、法制监督的差异,借鉴美国高职教育法制规范的经验做法,揭示我国高职教育法制建设的几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法治中国建设的总体目标,集中表达了新形势下法治建设的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然而在实践中,法治中国建设却面临法制现代化遭受法制西方化巨大冲击、法律信仰尚未普遍建立、法律体系仍需完善、依法行政水平有待提高、司法体制改革滞后于社会发展要求等一系列重大挑战。我们必须正确认识法治中国建设面临的挑战,积极探索突破瓶颈性难题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实际上就是将马克思主义法学和具有中国特色的法治建设有机结合的过程,现阶段我国提出的"民主与法制""依法治国"等重要思想均可以视为马克思主义法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中的具体体现,在此背景下,本文针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互动关系展开研究,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高校法治进程的进一步向前推进,高校法治化目标在现阶段已初步确立并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高校法治文化是高校法治建设的核心和精神动力,它的培育对于加强高校法治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针对目前我国高校法治文化建设中存在的如法制体系不健全,高校人的法治观念和主体意识不强,法律思想、意识、情感、信仰在高校人中还没有真正树立起来等诸多问题,宜从加强高校法制体系建设、加强高校法治文化理论的研究及普及、加强高校法治文化理念的塑造等方面予以完善,以期更好的推动高校法治进程。  相似文献   

7.
公民的法律素质直接关系到法治社会建设的进程,提高公民法律素质是建设法治社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邓小平法制教育思想是邓小平法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和重大的意义,有助于促进我国公民法律素质的提高和保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8.
研究部门法哲学具有深远意义,探讨行政法哲学实际上就是探讨行政法的理论基础,探讨行政法发展的基本思想脉络。"政府法治论"是一种具有全面性、开放性、系统性、动态性的行政法哲学思想,与其他行政法哲学流派相比它具有自己的优势,可以成为我国建设法治政府的有用的指导思想。政府法治论的核心思想由五句话组成:即政府依法律产生、政府由法律控制、政府依法律治理并为人民服务、政府对法律负责、政府与公民法律地位平等。  相似文献   

9.
十八大报告中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论述中也提出了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学法遵法守法用法意识的要求。大学生作为我国未来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和生力军,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自身法律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社会建设的进度,更将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展观需要制度保证,而在制度建设中,首推法治建设。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是我国今后法治发展的方向指导。科学发展观与法治精神必须达到辩证统一。需要强化全社会的法治理念.严格落实依法行政,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推进司法改革,维护好弱势群体的利益,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为维护自然环境提供法制保障,利用法律手段实现社会公正。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民族法制建设已形成一个基础的框架体系,但存在以下问题:民族法制建设观念过于保守;立法技术落后和法律协调机制不健全;民族法规的执法监督机制远未形成。加快民族经济发展的法制建设的三个关键是:民族法制观念由注重政治功能转为注重经济功能,经济立法成为立法中心;立法技术由笼统、简单,中央立法层面的稀缺和法律规范部分的缺失到立法的细化、完备、针对性强的技术提升以及协调机制的确立;完善执法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2.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法制理论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处在跨世纪时期的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第一次明确做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决策和奋斗目标,从而形成了我国21世纪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理论."十六大"报告中再次重申了"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重要目标,这不仅是整个人类社会数千年来的共同文明成果,也是我国近代一百多年有识之士的治国梦想,更是我党在21世纪实现法制的政治宣言,是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法制理论的伟大创新.  相似文献   

13.
亲属法作为法文化当中的重要内容,涉及到一个国家有关家庭、婚姻、亲属的法律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法律规范、制度及法律组织机构和法律设施等方面的总和。以中国亲属法为代表的婚姻家庭制度作为社会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是该社会的婚姻家庭形态在上层建筑领域的集中表现。  相似文献   

14.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第一次明确提出相对完整的法治理论,其法治理论涵盖了法治的内涵、实施法治的根据与法治的具体实施手段等内容,成为西方法治理论的主要历史渊源。以亚里士多德的法治理论为背景,结合当前的和谐社会理论,阐释当代我国法治的理念及其构建,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和完善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建设“法治浙江”首先要对浙江的法治现状有个全面的把握,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设的思路。因此,设计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是首要的问题。在建立评价体系过程中,应主要结合我国现行法治系统运行机制将浙江法治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分为立法、执法、司法、监督、公民法治意识等五个方面的层次结构。并引入层次分析法,尽可能排除法治环境评价中的主观因素,建立判断矩阵,结合问卷调查、座谈会,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各影响因素的分值,最终得出评价结果。同时,还需进一步完善法治环境评价体系,使评价体系更加科学合理,使“法治浙江”的建设更具科学性。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法制建设思想是毛泽东、邓小平法制建设思想的丰富和发展,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成部分,是伴随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而逐步完善的。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明确提出了"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法制建设目标,并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统一的法制建设理念,创新并发展了"依法治国"理论。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13年,在江泽民法制建设思想的指导下,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依法治国"方略得到确立,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形成,政府"依法行政"的意识逐步增强。江泽民法制建设思想进一步奠定了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法制建设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的法治思想是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与法制思想。他根据中国建设成现代化国家的任务,将建设法治国家作为改革开放的目标之一,在经济建设中完善法制,推进从进行人治向法治的转变;在文化建设和创新中促进法治化的进程,创造法治的环境。  相似文献   

18.
民商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长期以来,我国在民商法律建设上比较薄弱。因此,加快民商法律建设,使其在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发挥应有作用,是当前我国法制建设中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的法治思想是对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深刻总结和理论创新,其内容涉及到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任务、立法、守法、法制教育等各个方面,是我国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南。  相似文献   

20.
生态文明的提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生态文明的理念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指出了一条健康、有序发展的道路。这条道路的通达,需要对现有的环境法理论基础进行革新,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体系,完善各项法律制度,加强体制机制的改革。环境法作为法律体系中的重要一部分,理应为生态文明的实现做出自己的贡献。从环境法指导理念的转变,到法律原则的变化,再到立法模式和法律体系的今后发展方向,我国环境法的发展要始终围绕着生态文明这个主旨。虽然我国的环境法仍存在很多不足与缺陷,但是通过不断的修正与完善,结合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的实际情况,不断健全相应的法律体系,从而更好地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