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熟悉科学史的朋友可能知道,伽利略为了驳斥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物体的下落速度和重量成正比”,曾经设计过一个“思想实验”。这一理论设想记载于他晚年出版的《关于两门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至今还作为科学史上“思想实  相似文献   

2.
很多人都知道伽利略在比萨斜塔做重力实验的故事:亚里士多德时代,人们普遍相信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先落地,而伽利略从比萨斜塔上同时扔下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这两个铁球同时落地,从而证明了物体下落的速度与它的质量无关,因此伽利略的实验证实了人们以前的想法是错的。  相似文献   

3.
伊德面对胡塞尔对伽利略的批判而为伽利略辩护,认为望远镜具有透明性。这错失了真正的问题,即伽利略试图将经由望远镜的所见确立为唯一的实在。基督教对质料之抵抗作用的废除、存在论二分向主客二分的转换、伽利略等人对数学的强烈信心,使得数学在亚里士多德主义的自然哲学跌落的背景下上升为唯一不受欺骗的感官。望远镜经由数学的权威而获得权威,成为"独眼"。世界因此失去纵深感,生活世界的意义沉淀在图像之中。伊德正是由于忽视了望远镜背后的这些意涵,才误以为对望远镜的运用能够扭转数学化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4.
阿基米德是欧几里得之后希腊化数学家中最伟大的一位,也是近代科学革命之前最伟大的自然科学家。在阿基米德的所有著作中,几乎到处都充满了作为一位数学理性主义者力图到达的数量化的理想目标;他也是古代罕见地在数学、力学和光学研究领域中娴熟地运用实验-实证方法的科学家。以精确的数量化表达导引的、以实验作为力的问题与数学问题的联结为中枢的方法论路线,形成了阿基米德与玄思的自然哲学家、被动观察的经验主义者之间的巨大鸿沟。  相似文献   

5.
类比方法是亚里士多德提出的逻辑学方法之一,但这一方法的严格性,乃至它是否可以被算作一种逻辑方法,在亚里士多德之后却一直饱受质疑。正因为如此,19世纪英国物理学家汤姆森和麦克斯韦将类比方法引入电磁学研究时曾受到严重的质疑。20世纪中叶,玛丽·海斯等西方哲学家试图将类比方法纳入到现代逻辑学体系中,并以此解释汤姆森和麦克斯韦的工作。但他们的出发点仍然是将类比置于一个基于事物间偶然联系的启发工具的地位上,这既不足以为物理类比方法的正当性提供辩护,也无法解释这种方法在物理学中表现出的广泛的适用性和有效性。本文将从重构汤姆森和麦克斯韦引入类比方法的过程入手,分析他们使用类比论证的依据。本文将论证,物理学中的类比方法是一种严格的科学方法,应明确地区别于一般逻辑学以及大众话语中所说的"类比"。这种方法的严格性来自于它所依据的唯一的类比基础,即不同物理现象的数学形式间的相似性。进而以此为基础浅论麦克斯韦的"数学分类"思想。  相似文献   

6.
马韬光 《科教文汇》2008,(26):117-117
本文从几年的教学实践与学习他人的经验入手,对初中与职高数学的衔接;教学分层次化以及数学教学的趣味性等方面进行探析,力求针对职高中学生的专业特点,从教学中与普通高中区别开来,因材施教。以达到职高数学教学真正之目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几年的教学实践与学习他人的经验入手,对初中与职高数学的衔接;教学分层次化以及数学教学的趣味性等方面进行探析,力求针对职高中学生的专业特点,从教学中与普通高中区别开来,因材施教,以达到职高数学教学真正之目的。  相似文献   

8.
当今时代,人类差不多生活在数字的漩涡里。数学在时空实在中的可应用性问题,本质上是一个知识论的问题,文章分四个步骤对该问题进行了剖析:先是讨论亚里士多德的数学作为一种抽象的观点,随之讨论柏拉图的数学理念论,继之讨论康德的构造主义纲领,最后讨论维特根斯坦的规则理论。文中作者试图将康德与维特根斯坦的观点结合起来,以发展出一种“规则主义”,从而突破构造主义的限制,为古典数学留块地盘。在文章的最后,作者还指出了数学化的限度。  相似文献   

9.
从伽利略、.笛卡尔到牛顿:新解近代科学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考证近代科学革命中伽利略、笛卡尔、牛顿三者的思想承继脉络,文章认为,众多涉及近代科学革命的历史描述存在某种夸大伽利略、弱化笛卡尔的思想倾向。这种倾向揭露了在科学史的描述中存在着“异化”现象,科学史的“异化”源自哲学、心智、政治、地域、媒介上的偏见,而这些偏见在深层又折射了科学历史甚至科学的社会建构性。  相似文献   

10.
冯志华 《科教文汇》2008,(12):78-78
在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该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1.
在新课程改革深入实施的过程中,数学建模思想和数学实验方法与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紧密融合,不仅促进了高等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有效提升,而且对于学生高等数学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也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加大数学建模思想和数学实验方法在高等数学教学改革中应用研究的力度,并以此为基础制定科学合理的数学建模思想与数学实验方法应用策略,才能从根本上促进我国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提升。文章主要就数学建模思想和数学实验方法在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融入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2.
张瑞峡 《科教文汇》2011,(21):104-104,125
数学归纳法是解决与自然数有关命题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从数学归纳法的整体结构出发,对数学归纳法的发现发展历程、基本原理及常见形式进行了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13.
考察了玻耳兹曼的语言哲学观的形成过程及其主要观点。玻耳兹曼晚年改任为哲学教授,这个机会使他从自然哲学讲座转向语言哲学讲座。他认为,从事哲学研究最简单和最经验的方法是语言分析和数学分析,解决语言问题最简单和最经验的东西是确定数学符号和表达的意义和指称,语言使用要与科学思想的表达相一致。  相似文献   

14.
为了从根本上化解数学真理困境中提出的认识论难题,菲尔德提出了"没有数的科学"这一虚构主义求解进路。文章首先阐释该进路的主要动机及其应对数学真理困境的基本策略,继而分析其本质缺陷,指出菲尔德对科学所持的实体实在论态度与其数学反实在论的立场从根本上割裂了数学与科学的整体性,回避了数学真理困境的本质问题,文章最后探讨他对实在论在认识论解释上的进一步挑战及其对求解困境所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数学建模是搭建数学世界与现实生活的桥梁。根据数学分析课程和数学建模的特点,将数学建模思想渗透到数学分析课程的教学中有利于提高数学分析课程的教学质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数学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6.
吴润民 《科教文汇》2013,(22):52-53,55
数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其形成发展的过程就是为解决生活中面临的问题而逐步发展完善的过程。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体现着数学的奥妙,数学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往往缺少发现数学的眼光——数学思维,面对问题难以用数学的思想去分析解答。因此,分析影响数学思维的因素和身边的发生的数学事例存在着较大的必要性,其成果可以为提升自身的数学思维能力及对数学的应用研究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亚历山大里亚的学术活动与应用实践领域紧密结合在一起。这种希腊化特征具有促进应用实践技术领域理性意识的成长和理性推测领域的理论发明向观察一实验视界靠拢的双重意义。欧几里得思想体系对于从希腊古典时期的数学理性向近代以来科学理性的范式转换,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中枢作用。托勒密对由柏拉图发起的以数学原理“拯救现象”的传统起到无可替代的中继环节作用。此外,应用数学的发展还与力学、光学等应用科学和营造技术等实践技术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达到了与近代科学革命相隔近千年之久的古代科学巅峰。  相似文献   

18.
王红 《科教文汇》2013,(22):48-49
在经济数学教学过程中融入数学文化,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数学素养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文章分三个阶段探究融入数学文化的数学教学实践,针对融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了实践中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歌德的植物形变论蕴含了关于植物个体形态发育和变异的学说,其核心就是他在研究植物形态变化的过程中形成的生物形态学思想。其基本概念"形变"后来成为歌德描述自然界一切形态生成与变化过程的专用术语,成为他解读自然界里一切现象的锁钥。他在随后各种自然研究中不断充实了自己的形态学思想:"形变"和"类型"蕴含着事物变化的可能性,而"极性"和"升华"意味着变化的动力和方向。作为思想家的歌德善于将自己的自然研究结论普遍化,用于解释和理解一切生物特别是包括艺术问题在内的人自身的种种现象;从而歌德的生物学思想也可以视为一种发展观。  相似文献   

20.
刘学功 《科教文汇》2013,(15):138-139
数学思想是从数学内容提炼出来的数学知识精髓。只有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才能体现数学学科特点,才能形成优秀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