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多少年来作业都被看作是用来复习巩固知识的工具,教师批阅作业是对学生们作业正误的评价,然而我却不这么认为。作业本是一种很好的沟通工具,通过学生作业的批阅,可以不断与学生沟通联络。  相似文献   

2.
高侠 《宁夏教育》2004,(7):18-19
从上学的第一天,教师就开始布置作业,然后学生写作业、交作业,教师批作业、发作业,然后再布置、再交、再批、再发……通过这种传递,教师检查教学效果,学生检验知识掌握情况。批改作业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许多教师批的作业本上只有简单的“钩叉”,学生拿到本子后只看一眼结果就塞进抽屉。其实,作业本  相似文献   

3.
检查学生作业是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尤其是在中小学中,学生作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长期以来,在如何处理学生作业上,教育者普遍处在一个十分低能、低效甚至近乎无效的境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笔者认为,这与教师处理学生作业的方式密切相关。面对学生的作业本,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处理的两种方式。  相似文献   

4.
作业是学科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对学生课堂上所学知识的复习和巩固.是教师用来检查教学效果.知晓学生学习效果的教学手段之一。教师通过作业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并根据学生们的作业实际调节、改进教学。传统的书面作业批改方式一般是教师单方面的、包办式的批阅。教师辛辛苦苦地用红笔在作业本上划出或圈出学生们的单词拼写错误.  相似文献   

5.
从上学的第一天,教师就开始布置作业,然后学生写作业、交作业,教师批作业、发作业,然后再布置、再交、再批、再发……通过这种传递,教师检查教学效果,学生检验知识掌握情况。批改作业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许多教师批的作业本上只有简单的“钩叉”,学生拿到本子后只看一眼结果就塞进抽屉。其实,作业本的作用远远不只这些,它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教师与家长最方便、最自然、最有效的沟通载体,它承载的内容可以很多很多。一、作业本是教学信息沟通的载体半个世纪以前,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曾做过一个实验:他要求…  相似文献   

6.
作业批改记录与教师专业化成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业是教学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然而,在实践过程中,许多教师只重视作业的布置,而忽视作业的批改。在对部分县市中小学的教师作业批改情况的调查中,我们发现,一部分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只是用红色墨水在作业本上划个日期,对学生的作业情况没做任何评判,大家做好做坏都一个样。有一部分教师虽然作了较详细的批改,也只是“填鸭式”的批改方法(即老师把答案填在学生的作业本里),没有作任何批改记录。既是作了,也只是简单的登记一下批改的时间、班级和学生交作业的情况,以应付上面检查。教师这样批改作业,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也不利于自身教学水…  相似文献   

7.
批改数学作业的传统方式是:教师收到作业就埋头批改打分;学生收回作业本后,多数人只是浏览一下错对符号和所得分数,全对者欣喜,有错者叹惜一声,随后迅速收起本子。这样做,教师对学生作业评价的教育效果就比较差。具体分析这种批改方式,我认为存在下述利弊。其利:①教师可以通过全批全改达到信息反馈的目的,及时掌握学生学习的情况,以便调整教学  相似文献   

8.
培养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离不开作业,作业本是学生用来复习、巩固、消化所学知识的过程,但令教师感到头痛的是学生不动脑思考,抄袭别人的作业。我在初三一个班做了调查,情况大致分为三类:(1)不肯学不会做者占20%;(2)学习浮躁懒得做者占60%;(3)不相信自己怕做错者占15%。如何调动这些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觉性、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逐渐克服自身的不良习气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杜绝这种抄袭现象呢?一、调动情感因素,激发学习积极性,减少抄袭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学活动可以顺利进行的关键是教师…  相似文献   

9.
编辑同志: 最近,有机会翻看一些学生的作业本,发现不少学生的作业极不整洁,字迹十分潦草,可是竟没见到教师对这种现象有过批注,反映了有些教师对书法教学不重视。  相似文献   

10.
在传统教学中,广大教师普遍认为作业都是以文字、作业本的形式和以学生个人对象来进行的。这种作业观追求的是短期的成效,缺少人文关怀,作业形式单一,忽视个性,阻碍学生个性发展;作业负担繁重,机械重复,效率低下;教师评价单调,反馈随意,易挫伤学生积极性。  相似文献   

11.
妙招一:用长期作业本让学生减负根据学科的特点,如语文老师可以根据语文作业特点,为学生准备长期作业本。所谓长期作业本,即指让学生做作业的本子,有的可用几年,有的可用一年等。如此既可以轻松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又能明显地为学生减了负。如:做“多音字组词”的作业,教师就可  相似文献   

12.
教师在作业本上针对学生作业情况写下简短的评语,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指导、激励的作用给学生作业写评语可以有以下几种类型:赞扬型、鼓励型、希望型、启发型、批评型。教师应根据学生作业情况准确选择。  相似文献   

13.
正大班额环境下教学,由于组织教学时间长、师生对话机会少、学生参与率低等原因,致使课堂教学效益较低。如何提高大班额教学的实效性,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各种观点、方法不胜枚举。笔者在长期从事大班额数学教学中,总结了以下提高教学效益的策略。一、练习作业二合一数学教学中,多数教师会为学生设置课堂练习本和作业本。由于班额大,教师只能批阅作业本,而对课堂练习本不做批阅,也无暇检查。这种情况,使部分学生形成了重视  相似文献   

14.
作业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让学生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解决问题的实际活动中去。它不但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技能技巧,发展其思维能力,而且使学生看到自己学习的进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作业也是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和衡量教学效果的有力手段。在学生作业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开学或刚开始学习一门新课或新用作文簿时,学生的作业本是整洁的,做作业也是认真的。但过了不久,情况就改变了:作业本有的丢失,有的撕破,有的乱涂乱画,有的作业马虎潦草,经常出现错误,有的甚至连作业也不按时完成或干脆不交。这些情况表明,学生对作业已不感兴趣或完成作业有困难,把完成作业看成了沉重的精神负担。这时,教师如果不及时注意处理与引导,将导致学生对所学学科的厌恶,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  相似文献   

15.
1.批改数学作业要及时。批改作业是一种信息交流活动,学生把教师输出的“教”的信息在作业中加以巩固,教师通过批改作业,及时获得学生“学”的反馈信息。如果教师对学生的作业不及时批改,就得不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在下一课时中就不能有的放矢进行教学,影响教学效果。批改的作业本最好在当天发给学生。有的教师数学作业本用A、B两本,今天  相似文献   

16.
文摘     
课程是一种“对话”或称“复杂的会话”,所以,课堂教学是一种对话,批阅作业也应是一种对话。——有人认为,老师从学生的作业中可读到学生的思维过程,体会到学生情感的变化,了解到学生对社会及生活的个人感受。因此,建议教师应在作业本上给学生留下更多的反馈信息,把作业本当做是私人之间交往的场所,批阅作业成为师生心灵对话的一个过程。能这样做的教师是深受学生喜欢的教师,能这样做的教师也是深刻理解了教学本质的教师。这样的作业是学生喜欢的作业,这样的作业往往是学生学习新知的起点,学生会渴望另一次作业,渴望另一段对话。  相似文献   

17.
梁珍 《广西教育》2014,(25):53-53
正教育之于人,如春雨之于万物,润泽无声。无声教育能够产生巨大的教育力量,对学生的成长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善于与学生沟通,走进学生的心里,用无声教育引领学生成长。一、和风寄语,浇灌心田情感教育是最有效的教育手段之一,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情感教育的方法来教育学生。例如,在批改学生的作业时,教师可以在学生的作业本上写一些激励性的语言,表达对学生的鼓励。笔者作为语文教师兼班主任,每次批改学生的作业时,都会在学生的作业本上写一些激励性的话语,正是这种无声的  相似文献   

18.
在教学过程中,作业本是学生反馈学习效果、教师检验教学效果的一个媒介。其实,作业本除了用来写作业、批作业外,还有一些隐性的功能可以使用。  相似文献   

19.
丁伟炎 《学子》2013,(4):34-35
长期以来,教师在批改作业时,都习惯采用"√"与"×"来评判正误,"非对即错",再用百分制或等级制进行总体评价。那么,这种以"对错"为主要指标评价学生作业优劣的批改方式,实效究竟如何呢?让我们先来看看数学教师也许并不陌生的两个场景:场景一:当小组长将教师已批改的数学作业本发还给学生时,一部分学生表情冷漠,看都不看一眼,就将作业本塞进了书包;一部分学生翻开作业本匆匆看一下对错和成绩,便把本子合上;另一部分学生打  相似文献   

20.
付红 《河北教育》2000,(6):23-24
传统的数学作业批改以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效果和学生及时弥补知识漏洞为主 ,是师生间一种“我判你改”的简单的相互信息反馈。在这种相互反馈中又以学生的反馈为主 ,教师仅用“ ”、“×”及简单的分数或“优”、“良”来反馈。如同没有表情、没有感情的“判阅机器” ,日复一日地在学生作业本上生产着老掉牙的、激不起学生多少热情的符号与分数。其实 ,数学作业评价形式空间很大。教师完全可以在传统模式的基础上尽情发挥 ,在学生作业本上倾注真诚情感 ,把对学生的关心、爱护、希望 ,及对作业的看法都用新颖别致的、能激起学生情感波澜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