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科技情报学会声象专业委员会成立会于1992年4月21日-23日在北京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召开。该委员会遵照中国科技情报学会章程,自筹经费,积极开展声象工作经验和声象科技学术交流活动,努力促进我国科技情报声像事业的发展。通过充分协商,同意聘请以下同志作为专业委员会领导成员。主任委员:吴维新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情报学作为一门学科已历经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情报学学科体系的建立初期主要参照于当时的科技情报工作任务,研究内容也主要紧跟科技情报工作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需求的变化,情报学研究内容与方向也在不断进行着重点转移。可以说,我国情报学历经了文献情报学、信息情报学、网络资源情报学几个主要发展阶段。新时代的到来,科学对情报学的期待、国家的安全与发展对情报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情报学如何发展?如何守正?如何在拓展中不负初心、牢记使命?需引起广大情报学人和情报工作者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3.
张梅花 《情报探索》2012,(12):39-41
从图书情报学专业教育入学资格与毕业要求、专业教育基本课程、专业教育特色等方面,对韩国图书情报学专业教育进行介绍,旨在为我国图书情报学专业教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书讯     
王忠军 《情报理论与实践》2006,29(5):F0004-F0004
2006年8月22—24日,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情报学术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科技情报学会理论方法与教育培训专业委员会在京联合召开了“我国情报学学科现状、发展与前瞻”学术研讨会。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常务副理事长蔡镭、中国科技情报学会副理事长梁战平、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秘书长史秉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学部杨列勋博士等出席了会议。来自高校系统及情报信息机构的4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围绕“我国情报学学科现状、发展与前瞻”主题,20位学者作了高质量的学术报告,并在会议中就学科定位与发展问题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5.
关于情报学理论研究现状一些基本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探讨了科技情报工作的本质特性和创造性,阐述了科技情报学科的独立性,指出科技情报工作实践呼唤科技情报工作理论建设,最后,阐述了对科技情报学研究方法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一、概论:科技情报研究可概括为情报学研究和科技情报研究两大类。而后者又可分为专题科技情报研究和经常性的科技情报研究两小类。情报学研究是研究情报工作的理论、方法和手段。包括情报工作性质、任务、地位和内容的研究;情报分类、文献品种、数量、搜集途径及其整理的研究;电子计算机检索和排架技术的研究;机器翻译的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 ,我国图书馆学和情报学本科教育面临着生存危机 ,不少院校图书馆学专业招生萎缩 ,情报学专业也更名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在这种背景下 ,有研究者提出 ,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应当退出本科层次 ,向高层次发展 ,以培养博硕士研究生为主。但也有人担心 :没有了本科专业 ,图书馆学情报学的独立学科地位没有了支撑 ,也就失去了安身立命之地[1 ] ,并担心研究生也将失去生源。笔者赞同将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退出本科教育层次 ,使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在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层次上得到更好的发展。笔者在 2 0 0 2年 7月“2 1世纪情报学教育发…  相似文献   

8.
日本的图书情报学专业教育体系发展较为成熟,为了解其当下的发展现状,文章对其图书情报学学位项目进行调查研究。选取了日本15所开设图书情报学专业的高校,从图书情报学学科所属院系、学位设置、课程安排、教师队伍等几方面展开分析,总结其特点规律,提出日本图书情报学教育的发展方向。研究发现,日本图书情报学教育的培养方向明确,教学实践内容创新性强,能够体现地区特色,课程设计体系系统化且不失灵活性,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对中日两国图书情报学教育进一步进行了比较,讨论了对我国图书情报学教育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技情报学会编辑报道专业委员会于1995年1O月18日至20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成功地组织召开了全国情报期刊发展战略研讨会。会上中国科技情报学会编译报道专业委员会宋培元副主任(国家科委信息司期刊处处长)介绍了有关科技出版  相似文献   

10.
文章首先对我国情报学教育进行了简要的回顾,对当前我国情报学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应以Intelligence学派的情报观为指导,探索在继承和发展原有情报学基础上建立一个以情报分析人才培养为核心的情报学专业教育新体系,并对情报学教育新体系下情报分析人才的培养目标、就业定位、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