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哈佛女孩刘亦婷》之后,市场上相继出现了《北大女孩谢舒敏》、《清华男孩章启轩》、《轻轻松松上哈佛》、《每个父母都能成功》、《每个孩子都是天才》等等大量谈教育的书籍。这些书畅销的背后实际上都反映了父母的一种心态:渴望孩子成功。在有的书的封面甚至写道:“从问世至今,凡是有幸读到此书并照书中方法去做的父母,都成功地培养出了极其优秀的孩子。”  相似文献   

2.
图书市场近来出现一种新趋势,那就是诸如《哈佛女孩刘亦婷》、《北大女孩谢舒敏》、《清华男孩章启轩》、《轻轻松松上哈佛》、《每个父母都能成功》、《每个孩子都是天才》等有关素质教育的书籍很受家长欢迎。  相似文献   

3.
图书市场近来出现一种新的趋势,那就是诸如《哈佛女孩刘亦婷》《北大女孩谢舒敏》《清华男孩章启轩》《轻轻松松上哈佛》《每个父母都能成功》《每个孩子都是天才》等有关素质教育的书籍大受家长欢迎。  相似文献   

4.
近来,诸如《哈佛女孩刘亦婷》、《北大女孩谢舒敏》、《清华男孩章启轩》、《轻轻松松上哈佛》、《每个父母都能成功》、《每个孩子都是天才》等书籍大受家长欢迎。于是,为了实现父母的愿望。片面理解别人的经验,让孩子整天读英语、进奥校、学钢琴、练舞蹈,没有休息日,没有自由的空间,完全像一个陀螺在永不停止地旋转。本文拟对学前儿童设置教学活动的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5.
【回眸】三年前,四川省一位中学生因被美国哈佛大学录取而一夜成名。记录她成长轨迹的书《哈佛女孩刘亦婷》一时风靡大江南北,其父母的育子之道成了无数中国父母手中反复研习的“宝典”,目前已连印30多次,卖出超过120万册。此后,类似的“北大女孩”、“耶鲁男孩”以及《每个父母都能成功》、《每个孩子都是天才》等有关教育书籍大受家长欢迎。但是据北京开卷图书市场研究所的调查显示,从《哈佛女孩刘亦婷》在2000年9月首次登入非文学排行榜以来,总共有16本素质教育类图书84次冲入每月排行榜的前30名。而从今年初开始,这批图书销售却出现了整…  相似文献   

6.
图书市场近来出现一种新的趋势,那就是诸如<哈佛女孩刘亦婷>、<北大女孩谢舒敏>、<清华男孩章启轩>、<轻轻松松上哈佛>、<每个父母都能成功>、<每个孩子都是天才>等有关素质教育的书籍大受家长欢迎.  相似文献   

7.
图书市场近来出现一种新趋势,那就是诸如《哈佛女孩刘亦婷》、《北大女孩谢舒敏》、《清华男孩章启轩》、《轻轻松松上哈佛》、《每个父母都能成功》、《每个孩子都是天才》等有关素质教育的书籍很受家长欢迎。这种现象一方面让人欣喜,说明国人对应试教育有了较为深刻的反思,对素质教育有了高度的热情,另一方面又非常令人担忧,大多数人对素质教育类书籍的关注是“醉翁之意不在酒”,骨子里喜爱的,仍是带有浓厚功利色彩的能制造天才的教育。家长把眼光投注于提高孩子的素质上无可厚非,但问题的关键在于,“素质”的内涵究竟是什么?不幸的是,我…  相似文献   

8.
几年前那本《哈佛女孩刘亦婷》热销的火暴场面还历历在目,据说该书成功创下165万册的惊人销量。之后,女孩的父母又趁热打铁《,哈佛女孩刘亦婷》之二——《刘亦婷的学习方法和培养细节》又摆在各大书店的显著位置。因为有媒体评价该书的可操作性很强,又引得很多望子成龙的家长慷慨解囊。当然畅销的不只是哈佛女孩、剑桥男孩,还有随之而来的清华男孩、北大女孩等,似乎孩子只要考上一所名校,他们的父母就有了出书的资本。就这样,一个个教育偶像如雨后春笋般,异彩纷呈地展示在大家面前,成千上万的家长看过在书中的教育方法后亦步亦趋。那么,教育偶像究竟是否真的能让普通孩子也像他们那样成功呢?  相似文献   

9.
新闻:一年前,18岁的四川女孩刘亦婷同时收到包括哈佛在内的4所美国名牌高校的录取通知书。一年后的今天,一本名为《哈佛女孩刘亦婷》的书悄然面世。一周时间,仅南京一家新华书店就售出近千本,购买者绝大多数是家长。一些父母坦言:要把这本18年铸就的“美国留学指南”作为自己教育孩子的教材。  相似文献   

10.
《哈佛女孩刘亦婷——素质培养纪实》一书2000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一经出版便在社会引起了巨大反响,一时间“哈佛刘亦婷”成了众多家长教育子女的希望,教育界针对“刘亦婷现象”进行了热烈讨论。之后,《教育孩子需要大智慧——哈佛女孩刘亦婷真相》出版,作者萧愚为自由撰稿人,他认为如果中国的家长看了刘亦婷的故事,就去学习模仿,是不适合的。现在很多教育专家、学校老师都受到影响,是很危险的。“刘亦婷培养模式”甚至已经成了害人不浅的“教育模板”。我们认为,把《哈佛女孩刘亦婷》作为一种借鉴未尝不可,但若只把一本书作为一个教育范本就注定要误人子弟。把各有特性的孩子按照同一种“成功教育模式”来操作,结果只会造成众多不是这个型号的孩子成人后连续不断的心理疾病。因此,本刊特别刊登《哈佛女孩刘亦婷真相》一书的前言,相信作者萧愚中肯的言词将带给我们深刻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在《哈佛女弦刘亦婷》一书被所有媒体热炒之后,家长们便捧着这本家教圣经一样的畅销书开始照搬表面经验,也想努力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刘亦婷第二于是可以想像,什么剑桥女孩、牛津女孩也很快地就会冒出来就哈佛女孩或是剑桥女孩、牛津女孩本身来说,其家教的确有着非同一般的方法,值得我们深思。但媒体带给人们的信息却仿佛是,照她们的父母的样子做,你的孩子也能进哈佛某些报纸上竟报道,一位女士读了此书已表示她也可以离婚为孩子找一个像刘亦婷继父一样有家教绝招的爸爸。另一个爸爸则表示自己已经为女儿确立了向哈佛进军的目标。难道这就是媒体的宣传的真正目的吗?许多家长盲从地走进了媒体炒作的“雾”区之中,只看到美  相似文献   

12.
本月,一本名为《教育孩子需要大智慧:“哈佛女孩刘亦婷”真相》的书,对《哈佛女孩刘亦婷》进行了全面的质疑。该书作萧愚揭露,刘亦婷在没有艺术特长,没有大赛奖牌,没有SAT成绩,课外活动贫乏,其他方面都乏善可陈的情况下被哈佛大学录取,完全是反素质教育的典型。此言一出,引起刘亦婷家长强烈的网上声明,也引发中国教育界关于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又一次激烈争论。  相似文献   

13.
两年前,《哈佛女孩刘亦婷》一时风靡大江南北,这本书成了无数中国父母手中反复研习的“宝典”。但是据北京开卷图书市场研究所的凋查显示,从今年初开始,这批图书销售却出现了整体下滑趋势。相反,如《我平庸,我快乐》、《快乐家教方案》、《何必上哈佛》等一批反“天才”的教育的书,开始受到青睐。这两类书籍代表了两种截然相反的教育观:代表精英价值观的注重智商教育模式和代  相似文献   

14.
正孩子:妈妈曾和你一起看过电影《风雨哈佛路》,一起读过书籍《哈佛女孩刘亦婷》和《哈佛天才》,你知道了,这世界根本没有所谓的"天才",天才都是经历了常人所不能忍的艰苦努力炼成的。牛顿说,天才就是长期劳动的结果;爱迪生说,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爱因斯坦说,人们把我的成功归因于天才,其实我的天才只是刻苦罢了;鲁迅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了……  相似文献   

15.
在图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一些“聪明”的出版社打起了孩子的父母的主意。几本由家长自己撰写,记述成功培养孩子的图书,如《素质教育在美国》《哈佛女孩刘亦婷》《放飞美国》等就是例子。透过此类进行素质教育的“家长用书”在竞争激烈的图书市场中热销的现象,我们看到了中美教育的一些差异。在中美两种教育体制中,学习的最大不同就是:在中国学习的感觉是“学多悟少”,在美国则是  相似文献   

16.
一颗草莓     
写在前面:后面的这则故事,是在同事蒲老师口中听到的。它让我想起《哈佛女孩刘亦婷》一书中的一件事:夫妇两人为了让女儿克服学习时粗心的毛病,就让孩子抄电话号码本,以此来培养孩子的细心  相似文献   

17.
年前,有朋友推荐我去看看网络上一篇颇受好评的教育帖《儿子,爸爸不是郑渊洁》,并且追问道——咱们这些普普通通为人父母的小老百姓,在教育孩子的大问题上,到底是应该吸收郑渊洁、李开复、洛克·菲勒、比尔·盖茨他老爹的高端经验,还是老老实实学习哈佛女孩刘亦婷父母望女成龙的平凡追求?  相似文献   

18.
1999年,18岁的成都女孩刘亦婷被美国4所名牌大学——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威尔斯利学院和蒙特豪里尤克学院同时录取并获得全额奖学金的消息,吸引了全国望子成龙的家长们的眼球。刘亦婷的父母,在成都某杂志社供职的刘卫华、张欣武写出了《哈佛女孩刘亦婷——素质培养纪实》一书,讲述被哈佛大学喻为具有“不寻常的优秀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刘亦婷的培养过程,成为许多家长的教子宝典。到2003年7月为止,该书第30次印刷累计100万册销售势头依然火爆。现在,一晃近5年了,哈佛女孩刘亦婷已经是哈佛毕业生了她到底怎么样了?《〈哈佛女孩刘亦婷〉之…  相似文献   

19.
让孩子早日成长,这是每个家长的心愿,也符合社会的要求。近两年,市场上出现了由京华出版社出版的几本关于早期教育的书,它们一下子成了畅销书。这几本书是《卡尔·威特的教育》、《俗物与天才》、《M.S.斯特娜的自然教育》、《哈佛女孩刘亦婷》。《卡尔·威特的教育》写的是19世纪初一个叫卡尔·威特的小孩。他小时候被他的父母和周围的人认为是弱智,后来他的父亲对他进行早期教育,他14岁就进入大学读书,并最终成为博士和大学教授。《俗物与天才》写的是20世纪初哈佛大学塞德兹博士的儿子小塞德兹。他在其父所采用的卡尔·威特式早…  相似文献   

20.
《家庭教育》2006,(4S):48-48
父母离异往往会给孩子带来伤害,这是父母不希望看到的。但如果真面临这样的情境,孩子该如何做呢?据《参考消息》载,英国一名10岁的女孩莉比写了一本帮助自己应对父母离异的书——《帮助、希望和幸福》,由奥尔特贝出版公司出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